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2 毫秒
1.
持续性枕横位或枕后位是导致头位难产的原因之一,知时采用手法旋转,可降低剖宫产率,并可缩短产程减少产妇痛苦。自2005年1月到2007年12月,对110例持续性枕横位及枕后位产妇施行了手法旋转,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本院分娩总数为5896例,其中难产数1178例,占分娩总数的19.98%;头位难产956例,占难产率总数的81.15%;枕横位及枕后位468例,占头位难产的48.95%。笔者对其中110持续性枕横位及枕后位施行了手法旋转,成功106例,失败4例,成功率为96.36%。产妇年龄24~28岁,平均26岁。初产妇94例,经产妇16例。宫口扩张情况:宫口开大4~6cm36例,7~9cm68例,开全者6例。胎头位置:胎头在-1~-2者58例,0~+1者42例,+2以下者10例。胎方位为持续性枕横位66例,持续性枕后位44例。1.2旋转方法在常规消毒下进行,依据腹部测量检查以及“B”超估计胎儿大小,结合骨盆测量判定可经阴道分娩的产妇,如为持续性枕横位或枕后位,当宫口扩张到4cm以上,宫缩良好者可进行手法旋转;如宫缩欠佳,则需给催产素以加强宫缩,然后再进行手法...  相似文献   

2.
李亚杰 《现代医药卫生》2001,17(12):986-986
笔者于1998年~1999年间 ,对52例持续性枕横位及枕后位孕妇 ,施行了经阴道徒手旋转枕横位或枕后位 ,效果明显 ,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 1一般资料 :选择持续性枕横位及枕后位无明显头盆不称的孕妇52例为对象。孕妇平均年龄26岁 ,初产妇48例 ,经产妇4例 ,旋转前胎膜已破 ,宫口扩张均在4~6cm以上 ,先露在-2 0~ 2 0cm之间。枕横位35例 ,枕后位17例。1 2方法 :根据“B”超测得胎儿双顶径、股骨长度及腹部测量估计胎儿大小 ,结合骨盆测量判断可经阴道分娩的孕妇 ,如为持续性枕横位或枕后位 ,当宫口扩…  相似文献   

3.
近来我院施行阴道徒手旋转胎头的方法,将其纠正为枕前位经阴道自娩,成功率达90%,明显减少了胎吸助产率。1临床资料2001年5月~2002年5月我院分娩的产妇中,因第二产程胎头下降停滞,检查为枕横位共50例,其中40例行徒手旋转胎头术。40例均为初产妇,单胎头位。徒手旋转胎头术的条件:(1)第二产程胎头下降停滞,阴道检查为枕横位。(2)破膜以后。(3)胎儿状况良好。(4)无明显头盆不称。为观察徒手旋转胎头术与胎吸术对母婴的影响,我们从2001年5月前在我院分娩的持续性枕横位用胎吸助娩中随机抽取40例作为对照。2操作方法常规消毒后行阴道检查,了解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第一产程活跃期宫口开大8~10cm时手抱膝改变体位徒手旋转胎头术矫正头位异常的效果。方法:选择在我科分娩的168例足月单胎妊娠、临产后枕横位、枕后位的健康初产妇,根据分娩时的体位选择分为两组,每组各84例,观察组采用手抱膝改变体位徒手旋转胎头术,对照组产妇取随意体位。记录两组的产程进展、自然分娩率及新生儿窒息情况。结果:观察组第一和第二产程所用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自然分娩成功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轻、重度新生儿窒息率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产后尽早发现枕后位、枕横位,并采用手抱膝改变体位徒手旋转胎头术矫正头位异常可以提高产妇的自然分娩成功率,缩短产程时间,减少难产,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孙征 《现代医药卫生》2001,17(12):989-990
笔者于1997年1月~2000年12月 ,对50例持续性枕横位及枕后位产妇施行积极处理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1 1一般资料 :1997年1月~2000年12月到我院分娩总数为1737例 ,其中剖宫产319例 ,占分娩总数的15 % ,头位难产136例 ,占难产总数44 % ,枕横位及枕后位117例 ,占难产总数37 %。对其中50例施行体势及手法旋转 ,成功48例 ,失败2例 ,成功率96 %。孕妇年龄21~33岁 ,平均27岁 ,初产妇42例 ,经产妇8例 ,宫口扩张4~6cm18例 ;7~9cm30例 ;宫口开全2例。胎头在 …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告我院1978~1981四年中持续性枕横位(下称持枕横位)557例。同期我院分娩共6,892例,枕后位、持枕横位、高直后位、面、额、前囱先露共841例,头位难产率为12.20%。841例中持枕横位557例,占头位难产的66.23%,值得引起重视。本文所指持枕横位系规律宫缩超过16小时,宫口开张2cm及以上,胎头仍呈枕横位致分娩发生困难者。临床资料一、产次:初产479例(86%)。二、持枕横位发生的原因中以骨盆狭窄最多,共175例(31.42%);其次为宫缩无力150例(26.93%);头盆不称50例(8.98%);其他原因包括前置胎盘、软产道畸形、脐带绕颈等能引起胎头发生俯屈,内回转困难者。值得注意的是其中脐带绕颈有40例。三、产时并发症:胎膜早破123例(22.08%);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矫正产程中持续性枕后位(POPP)的有效方法 ,降低难产率。方法 本文对产程进入活跃期后枕后位52例产妇经加强产力、改变母体体位、封闭水肿宫颈等处理,胎方位仍不能自然旋转为枕前位,产程阻滞的持续性枕后位施行经阴道徒手旋转儿头,辅以经孕妇腹部推儿背为脊前方位联合手法。结果 本文提示头位分娩评分与徒手旋转成功有相关性,轻微头盆不称即头盆评分6~7分者,与头盆关系正常≥8分者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四项评分对徒手旋转成败有显著影响(P〈0.01)。结论 本法可有效矫正枕后位(POPP)为枕前位(OA),改善胎头俯屈,降低难产发生,成功率达76.9%。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徒手旋转胎头术治疗枕横位和枕后位难产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某院收治的枕横位和枕后位难产产妇86例,根据其治疗方式差异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3例。研究组接受徒手旋转胎头术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对比其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产妇顺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新生儿评分优于对照组,产妇产后出血率、产伤率少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徒手旋转胎头术治疗枕横位以及枕后位难产可以帮助产妇更好地完成分娩过程,提高顺产率,降低产后出血以及产伤对产妇的伤害,治疗效果良好,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刘燕 《淮海医药》1997,15(4):51-51
持续性枕横位的定义:是指胎头以枕横位达盆底以后停止进展或胎头以枕横位经阴边娩出。为降低头位难产的发生,在分娩第2产程中经阴道徒手纠正持续性枕横位28例.使难产变为顺产。现将临床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徒手旋转胎头纠正胎方位异常的[1]最佳时机选择并评价其效果。方法对162例初产妇于产程进入活跃期后仍阻滞在骨盆不同平面的popp(持续性枕后位)和potp(持续性枕横位)进行在宫口开大不同时段进行旋转胎头并以OA(枕前)经阴道分娩。结果在宫口开大6~7cm时进行徒手旋转胎头以纠正胎位异常成功率最高。结论 162例中分成三组,其中宫口开大4~5cm的A组57例中有35例纠正胎位异常成功,B组(宫口开大6~7cm)88例产妇中87例旋转抬头成功,C组(宫口开大8~10cm)27例中有17例旋转成功。在宫口开大6~7cm徒手旋转胎头纠正胎方位异常时及最佳。可以缩短产程,降低剖宫产率及新生儿窒息率。  相似文献   

11.
初产妇持续性枕后位 枕横位18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在头位难产中的发生比例最高,正确处理第一产程活跃期的枕后位、枕横位,有助于改善母婴预后。本研究回顾性分析182例初产妇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的临床资料,探讨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的临床特点,以及产程中如何积极地进行徒手旋转使其尽可能地经阴道分娩,变难产为顺产,从而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枕后位阴道自然分娩、阴道助产分娩(产钳)、剖宫产分娩方式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2年1月88例枕后位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其分娩方式情况。结果:宫口开大35 cm后,发现枕后位,经手旋转胎头成枕前位后自然分娩20例,阴道产钳助产26例,剖宫产42例,经手旋转胎头至枕前位,可明显降低剖宫产率。结论:枕后位宫口开大35 cm后,发现枕后位,经手旋转胎头成枕前位后自然分娩20例,阴道产钳助产26例,剖宫产42例,经手旋转胎头至枕前位,可明显降低剖宫产率。结论:枕后位宫口开大35 cm后,经阴道手旋转胎头至枕前位者可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3.
胎头位置异常是造成头位难产的主要原因,而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是最常见的胎头位置异常。产程中及时发现活跃期延缓或阻滞,经阴道检查确诊为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及时使孕妇进行体位改变并适时进行经阴道徒手旋转胎位,使胎位转为枕前位并顺利经阴分娩,是目前降低头位难产的最主要措施。2006年1月至2009年4月对82例持续性枕后位产妇,采用经阴适徒手旋转及经腹部推胎背为脊前方位的联合手法纠正枕后位效果较好,大大提高了经阴道分娩率。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徒手旋转矫正胎方位异常临床应用和效果。方法对产程进入活跃期后胎头方位异常156例经加强产力,改变母体体位,封闭水肿宫颈等处理,胎头方位仍不能自然转为枕前位,产程阻滞胎头方位异常施行经阴道徒手旋转胎头,辅以经孕妇腹部推胎儿背为脊前方位联合手法。结果156例经徒手旋转矫正成功118例,成功率75.6%。徒手旋转成功与头位分娩评分有相关性,即:四项综合评分高低对徒手旋转胎方位有显著影响。关键在于由枕横位2分增加到枕前位3分,枕后位1分增加到枕前位3分,使四项评分均达到10分以上,80%以上可经阴道分娩。结论徒手旋转矫正胎方位在头位难产中是必要的,它可以使难产转为顺产,对母婴有利。  相似文献   

15.
头位难产经阴道徒手矫正胎位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对128例持续性枕横位或枕后位的产妇在产程中适时徒手旋转胎头,矫正胎头位置异常成功率达79%。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2006年10月至2008年12月对128例在分娩中出现头位难产的产妇施行经阴道徒手转胎位,年龄22~36岁。  相似文献   

16.
左艳 《临床医药实践》2005,14(6):429-430
目的:观察产程活跃期徒手纠正持续枕后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00例孕周37周~42周、临产后内诊证实为枕后位的孕妇为观察组,采用经阴道徒手旋转胎头,同时经孕妇腹部手推胎儿辅助其背部旋转至腹中线的位置,待胎头固定后方可松手的方法帮助分娩。将未行此方法的8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分娩结果。结果:观察组有90例经阴道分娩,占87%,对照组仅20例经阴道分娩,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产程活跃期徒手实施经阴道纠正持续性枕后位可以降低难产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我们于1993年1月~12月,对108例持续性枕横位施行经阴道徒手旋转胎头,辅以经腹部推儿背为脊前方位,旋转前用安定10mg静推。结果表明本法可以改善胎头在中骨盆旋转不良而发生的头位性难产,绝大多数可经阴道分娩,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选择108例产程进入活跃期,胎头仍阻滞在不同平面的枕横位为观察对象,全部为初产妇。均经催产素加强宫缩,改变体  相似文献   

18.
软产道裂伤是产后出血中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约占产后出血总数的20~30%.本文2例系产后阴道裂伤缝合不当及宫颈裂伤漏缝所致产后失血性休克,现报道如下:例1:25岁,孕41周临产.产前估计胎儿体重为3600g,因胎膜早破,宫口开大1.5cm,出现宫缩乏力,给5%葡萄糖500ml加缩宫素2.5U 静脉滴注.开始为每分钟10滴逐渐加至分钟20滴,静点2小时20分钟,宫口开全,因胎头右枕后位,先露棘下4cm.故行阴道胎头吸引器助产,先徒手将胎头向前旋转45°,呈右枕横位,再向前旋转90°,呈正枕前位,以胎  相似文献   

19.
经阴道徒手转位矫治头位难产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分娩活跃期经阴道徒手纠正胎头位置异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产程进入活跃期100例,经积极干预,胎方位仍不能自然旋转为枕前位,产程阻滞的持续枕后位、枕横位,施行经阴道徒手旋儿头纠正胎方位。结果100例经手法旋转后,79例成功自娩,转位成功率为79%,其中21例转位失败者16例行胎头吸引术,3例产钳助产,2例剖宫产结束分娩,新生儿体重≤3500g者,手法转位成功率高,达86%;新生儿体重〉3500g者,手法转位成功率为47%,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手法复位可矫正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为枕前位,改善胎头俯屈,降低难产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徒手旋转胎头纠正枕后位难产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徒手旋转胎头在枕后位难产产程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8年2月至2010年2月在我院分娩的枕后位难产产妇96例施行经阴道徒手旋转胎头术,分析其转位成功率、新生儿出生体重及母婴并发症等。结果旋转至枕前位74例,成功率77.1%,自然分娩62例,剖宫产18例,自然分娩的新生儿中轻度窒息3例,体重小于3500g66例。结论旋转胎头纠正枕后位,可使胎头以最小的经线通过骨盆,胎儿顺利娩出,该方法安全、有效、方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