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脑利钠肽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神经内分泌激素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6月~2010年9月入本院治疗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划分为治疗组(静脉注射脑利钠肽治疗组)和对照组(硝酸甘油治疗组),每组各有患者25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醛固酮水平、血管紧张素Ⅱ、肾素以及BNP水平。结果:治疗后的2、5、7d,两组的BNP较之前均下降,其中治疗组降幅大于对照组,且峰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6h治疗组醛固酮水平、血管紧张素Ⅱ、血浆肾素较治疗前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在此方面治疗前后统计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早期注射脑利钠肽能够降低患者的BNP、醛固酮、血管紧张素Ⅱ、肾素水平,对神经内分泌系统的激活起到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间歇缺氧、睡眠剥夺建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动物模型,观察间歇缺氧、睡眠剥夺对SD大鼠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的影响,探讨间歇缺氧、睡眠剥夺引起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机制。方法选取SD雄性青年3个月龄大鼠16只,随机分为2组,分别是间歇缺氧睡眠剥夺组,常氧正常睡眠对照组,每组8只。实验组动物每天给予间歇性缺氧和睡眠剥夺,时间为8周。实验终点测量大鼠有创动脉压,取血测定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水平。结果实验组有创动脉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实验组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结论类似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病理生理改变的间歇性缺氧、睡觉剥夺可以引起SD大鼠血压增高,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水平增高。  相似文献   

3.
脑利钠肽对急性心肌梗死神经内分泌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神经内分泌激素的影响。方法 80例AMI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硝酸甘油、抗生素、吸氧、止痛、抗血小板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将硝酸甘油替换为静脉注射rhBNP。对两组治疗前后BNP水平、血管紧张素Ⅱ、肾素及醛固酮水平变化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患者在治疗后48 h,其血管紧张素Ⅱ、肾素及醛固酮水平变化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静脉注射rhBNP可以有效抑制神经内分泌系统的激活,安全可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林惠武 《海峡药学》2014,(11):32-35
目的比较氯沙坦和氨氯地平的高血压前期干预对卒中易感型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SP)血压和循环及脑组织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影响。方法 SHRSP组分为氯沙坦组、氨氯地平组。Wista大鼠(WKY)作为对照组。6周后,测量收缩压、血浆和脑组织中的血管紧张素(AngⅡ)和醛固酮(Aldo)含量、脑组织血管紧张素Ⅰ型受体(AT1R)和Ⅱ型受体(AT2R)蛋白表达。结果 10周龄时,SHRSP组比WKY组的收缩压明显降低(P〈0.05);氯沙坦提高血浆AngⅡ水平,降低血浆及脑组织Aldo水平(P〈0.05)。同时,氯沙坦和氨氯地平可降低大脑皮层AT1R蛋白表达(P〈0.05)。结论氯沙坦和氨氯地平干预均可有效延缓血压进展;氯沙坦对SHRSP循环及脑组织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均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伴急性心力衰竭(AHF)治疗神经内分泌激素水平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76例住院治疗的ACS-AHF患者随机分为rhBNP组(37例)和硝酸甘油(NIT)组(39例)。两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rhBNP组给予rhBNP连续静脉滴注72h,NIT组给予硝酸甘油连续使用72h。两组患者治疗前及停药后6h分别抽血检测NT-proBNP及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水平,于住院期间及出院后1个月行心脏超声检查,比较两组住院期间及出院后1个月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及左心室射血分数。分别测试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前及停药后1个月,6分钟步行距离及出院6个月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包括心源性死亡、再发严重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结果停药后rhBNP组较NIT组的NT-proBNP及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水平显著降低,可显著改善心脏功能。两组停药后1个月与出院前相比,6分钟步行距离均明显增加(P<0.05),且rhBNP组较NIT组更显著(P<0.05)。随访6个月内两组间MACE发生率比较,rhBNP组低于NIT组(P<0.05)。结论对ACS-AHF患者静脉内注射rhBNP,较NIT可显著抑制血浆中NT-proBNP及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等神经内分泌激素水平,对ACS-AHF患者尽早应用rhBNP能更好地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及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急性心力衰竭患者PCI术后心室重构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87例AMI合并心力衰竭患者,PCI术后随机分为治疗组(44例),对照组(43例),对照组常规抗血小板聚集、抗凝、他汀类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控制休克、治疗心力衰竭等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rhBNP(新活素)1.5μg/kg静脉注射,后以0.0075μg/(kg·min)的速度连续静脉滴注,连续治疗5 d。观察患者心力衰竭情况,采用多普勒超声及抽血对患者各项指标进行检测。结果治疗5 d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PCI术后24 h、术后2个月血浆醛固酮(Adl)、脑钠肽(BNP)均较入院时显著下降(P〈0.05或P〈0.01),但治疗组下降水平更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PCI术后2个月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后壁厚度(PWT)、左室重量指数(LVMI)水平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或P〈0.01)。结论rhBNP可提高AMI合并心力衰竭患者PCI术后的疗效,可通过拮抗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过度激活,更迅速地缓解临床症状,改善左室重构,从而改善此类患者的长期预后。  相似文献   

7.
重组人脑利钠肽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疗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重组人脑利钠肽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后(AMI)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其对循环内分泌的影响。方法选取AMI心力衰竭患者6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给心梗常规治疗及利尿、扩血管等纠正心衰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将硝酸甘油替换为静脉注射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心功能指标、心力衰竭症状缓解情况及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水平的变化。结果在治疗72 h后,两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均有提高,且治疗组改善更显著(P<0.05);缓解心力衰竭症状方面,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肾素、血管紧张素Ⅱ及醛固酮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AMI心力衰竭患者静脉注射rhBNP可显著缓解症状,改善心功能,并有效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相似文献   

8.
代大顺  曾垂义 《中国药房》2011,(28):2610-2612
目的:探讨螺内酯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及脑利钠肽(BNP)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Ⅱ~Ⅳ级),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螺内酯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螺内酯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螺内酯(20 mg,qd,6个月)治疗。于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分别检测血清RAAS活性、BNP、血K+及血清醛固酮(ALD)水平。结果:与治疗前比较,螺内酯组治疗后血浆肾素(PRA)、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无显著变化,而ALD明显降低(P<0.05);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螺内酯组BNP水平明显降低(P<0.01),血K+水平升高(P>0.05)。结论:小剂量螺内酯通过拮抗ALD和降低BNP对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发挥作用,有效控制患者RAAS和BNP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螺内酯对难治性高血压患者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2月仙桃市第-人民医院收治的116例难治性高血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服用螺内酯.治疗后,分析两组RAAS指标(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以及醛固酮水平)变化情况及临床效果.结果 两组治疗10周后较治疗前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以及醛固酮水平比较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5周及10周后观察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螺内酯可以有效地将交感神经活性阻断,降低RAAS指标,其机制可能是通过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Ⅱ以及醛固酮三者的产生,起到协同降压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替米沙坦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神经内分泌激素的影响.方法 将9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Ⅱ~Ⅳ级)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受替米沙坦、贝那普利治疗.放射免疫法测定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血浆去甲肾上腺素、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及内皮素水平的变化.结果 替米沙坦、贝那普利治疗后血浆去甲肾上腺素、内皮素水平均有明显下降(P<0.01);贝那普利组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水平无显著变化(P>0.0 5);替米沙坦组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Ⅱ水平有显著下降(P<0.01),但醛固酮水平无明显变化(P>0.0 5).结论 替米沙坦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神经内分泌激素只有部分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王俊  陈安  孙国香 《中国药房》2012,(40):3798-3800
目的:观察比索洛尔对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左心室重构(LVR)及血浆脑钠肽(BNP)的影响。方法:选择47例EH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富马酸比索洛尔片治疗,连续治疗24周。观察治疗前、后血压变化,治疗前、后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定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Ds)和左心室射血分数(EF),计算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和左心室室壁相对厚度(RWT);采用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BNP水平。并设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为正常对照组。结果:EH伴左心室肥厚(LVH)患者的RWT、LVMI和血浆BN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EF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血浆BNP水平与LVEDd、LVEDs、LVMI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EF呈显著负相关(P<0.01)。比索洛尔治疗后患者血压显著下降(P<0.01),临床总有效率为80.9%;LVR指标显著改善(P<0.05或P<0.01),血浆BNP水平显著降低(P<0.01)。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比索洛尔降压疗效确切、耐受性好,能逆转左心室重构,改善心脏功能,对EH患者血浆BNP水平具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治疗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并发心力衰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80例NSTEMI并发心力衰竭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静脉注射rhBNP治疗,对照组静脉注射硝酸甘油。比较两组用药前后生命体征、呼吸困难程度、脑钠肽(BNP)、相关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7.5%(35/40),高于对照组的50.0%(20/40)(χ2=13.09,P〈0.05)。观察组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每小时平均尿量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t=26.40、3.22,均P〈0.05),BNP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t=14.11,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LVEF、BNP和尿量均无明显变化。结论rhBNP治疗NSTEMI并发心力衰竭疗效显著,副作用少,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新活素治疗后,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脑钠肽(BNP)水平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方法观察78例CHF且心功能Ⅲ、Ⅳ级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新活素治疗1周。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血浆脑钠肽(BNP)水平及行多普勒超声检查LVEF。分析治疗前后LVEF及BNP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与对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12%和91.89%,但两组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LVEF平均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BNP平均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显著降低(P<0.01)。结论新活素可显著有效升高患者LVEF,改善左心功能;且降低血浆BNP水平,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4.
赵太阳  王爱玲 《河北医药》2010,32(23):3283-3285
目的观察高血压病患者左心室肥厚(LVH)与血浆脑钠素(BNP)浓度的关系,并研究依那普利治疗前后LVH及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的变化情况。方法高血压患者70例,平均年龄(71±10)岁,其中伴LVH组30例、无LVH组40例,正常对照组30例,高血压病患者予以依那普利10~20mg/d治疗30周。所有对象行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E/A比值;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测定血浆BNP水平,对BNP与LVMI、E/A比值作相关分析。结果高血压病伴LVH组的血浆BNP水平明显高于无LVH组和正常对照组[(201±52)与(91±23)、(37±14)ng/L(P〈0.01)],经依那普利治疗后高血压病伴LVH组血浆BNP水平明显下降[(201±52)与(65±22)ng/L(P〈0.01)]和LVWI[(143±22)与(116±11)g/m2(P〈0.01)],E/A比值显著提高[(0.6±0.3)与(1.0±0.4)(P〈0.05)]。BNP与LVMI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3、0.41,P〈0.01),与E/A比值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65、-0.62,P〈0.01)。结论血浆BNP浓度能较好地反映高血压病患者LVH及左心室舒张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15.
盖延红  陈伟  徐丹  张美华 《中国医药》2013,8(9):1206-1208
目的 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脑钠肽(BNP)水平及其与左心室功能的关系.方法 选取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青岛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住院的冠心病患者104例,其中ACS 74例[急性心肌梗死(AMI) 3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38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30例,以同期到我院的体检健康者30名作为正常对照组.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分析血清BNP浓度,并行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所有研究对象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及舒张末期容积.结果 ACS组(AMI组和UAP组)的血清BNP浓度[(391±136) ng/L,(267±80) ng/L]均明显高于SAP组[(36±21)ng/L]和对照组[(33±14)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LVEF正常的冠心病患者,ACS组的BNP水平[(277±160) ng/L]高于SAP组[(74±32)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S组BNP与LVEF呈负相关(r=-0.44,P<0.01).结论 ①血清BNP浓度在ACS患者中升高.②ACS患者BNP浓度的升高除了与心脏大小和射血分数相关外,也可能与缺血损伤造成的急性期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均给予WHO规定的标准基础治疗方案(ABCDE)及PCI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rhBNP,90s匀速静脉注射冲击量1.5 μg/kg,0.0075μg ·kg-1·min-1维持静脉注射48 h;观察治疗前后血浆脑钠利肽(BNP)、心肌坏死标志物(肌钙蛋白I,cTnI)水平变化;利用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和射血分数(LVEF)评价左心功能及左室重塑;观察治疗后30d内的主要心血管事件.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rhBNP能显著降低心肌梗死后1周血浆BNP及cTnI水平(均P<0.05);能显著缩小LVEDV及LVESV,提高LVEF(均P<0.05);能降低30 d内的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P<0.05).结论 rhBNP能改善心肌梗死后心室压力、容量负荷、心室重构、心肌缺血并减少30d 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改善AMI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重组人脑利钠肽与硝酸甘油和硝普钠治疗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实验对入选的63例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rhBNP治疗组(A组)22例、硝酸甘油治疗组(B组)20例、硝普钠治疗纽(C组)21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分别予以rhBNP注射液、硝酸甘油注射液、硝普钠注射液治疗,观察治疗3d后疗效。结果rhBINP治疗组临床疗效显效率和有效率优于硝酸甘油治疗组和硝普钠治疗组(P〈0.05);心功能指标(PCWP、PAP、HR)及BNP的改善rhBNP治疗组高于硝酸甘油治疗组和硝普钠治疗组。结论rhBNP可以明显改善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临床状况优于硝酸甘油和硝普钠。  相似文献   

18.
郝学军 《河北医药》2014,(14):2091-2093
目的探讨血浆中B型钠利尿肽(BNP)水平与心力衰竭的关系。方法选取左心室收缩功能衰竭患者100例(试验组),对照组100例,心功能正常。试验组依据美国NYHA标准分级:Ⅰ级患者16例,Ⅱ级患者24例,Ⅲ级患者48例,Ⅳ级患者12例。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BNP水平,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Swan-Ganz球囊漂浮导管检测肺动脉压(PAP)。结果试验组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BNP与LVEF呈负相关(P<0.05),与肺动脉压力(PAP)正相关(P<0.05)。结论左心室收缩功能衰竭时患者血浆BNP升高,与衰竭程度正相关;血浆BNP浓度与肺动脉压力(PAP)呈正相关、LVEF呈负相关,存在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9.
辛伐他汀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血浆脑钠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明俊 《中国药业》2012,21(15):102-103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CF)患者心功能及血浆脑钠肽(BNP)水平的疗效。方法将90例CCF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他汀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他汀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辛伐他汀40 mg/d口服。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个月、治疗6个月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血浆BNP水平。结果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LVEF、血浆BNP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6个月后,对照组LVEF明显升高(P<0.05),他汀组LVEF上升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6个月后,血浆BNP水平明显下降(P<0.05),他汀组血浆BNP水平下降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结论辛伐他汀能改善CCF患者的预后,血浆BNP水平可作为治疗CCF的一个灵敏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