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为了解血透患者HCV感染水平及其危险因素,我们调查了安徽省七所医院中104例血透患者。主要检测指标:抗-HCV选用EIA法,HCVRNA选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HCV基因分型选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FLP)法。结果表明本组血透患者抗-HCV阳性率为5769%,HCVRNA阳性率为24.04%,HCV基因型有Ⅱ、Ⅲ、Ⅱ、/Ⅲ混合型,检出率分别为32%、20%、36%。提示血透患者HCV感染以Ⅱ/Ⅲ混合型为主。血透患者感染HCV与透析次数多少及输血次数多少有关,血液透析的危险性高于输血,两者有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2.
由于丙型肝类(HCV)在围产期传播极少,有关HCV感染自然病史的报道少见,该研究旨在调查一组抗HCV阳性母亲所生的HCVRNA阳性的婴儿及一组母亲为唯一可能传染源的慢性丙型肝炎患儿的临床、血清学及病毒学特征。方法第一组为14例抗HCV阳性母亲所生的1岁内感染HCV的婴儿,根据出生后3个月及以后血清标本至少一次检到HCVRNA做出诊断。此组均无围产期输血及血制品史,无手术史,且均非母乳喂养。生后第3个月起每3个月体检一次并检测ALT、抗HCV和HCVRNA,ALT增高者同时检测HBSAg、甲型肝炎病毒、巨细胞病毒和EB病毒的IgM抗体…  相似文献   

3.
患者输血前血液传播性疾病检测意义的探讨   总被引:31,自引:6,他引:25  
目的 探讨输血前患者血液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抗体(抗-HCV),艾滋病抗体(抗-HIV)、梅毒抗体(RPR)的检测在医院感染中的临床意义,提醒医务人员注意操作与自我保护,预防医院感染。方法 对我院各科输血前患者血液进行HBsAg、抗-HCV、RPR检测,共2120人。结果 检出HBsAg阳性254人,占11.98%;抗-HCV阳性20人,占0.94%;RPR阳性6人,占0.28%;总检出阳性率13.21%。结论 不仅对患者与医务人员自身有益,而且保证输血安全监控,减少医疗纠纷,减少或防止医院感染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患者丙型肝炎病毒(HCV)和戊型肝炎病毒(HEV)感染状况,并分析两者阳性相关程度。方法应用酶联免疫法(ELISA)分别对105例血液透析患者和8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了血清抗-HCV、抗HEV—IgG的检测。结果血液透析患者抗一HCV、抗14EV—IgG感染率分别是35.2%和20%,抗-HCV和抗HEV—IgG重叠感染率为7.6%,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输血组HCV、HEV感染率明显高于非输血组,而输血量多者又高于输血量少者。结论血液透析患者比健康对照组有更高的丙、戊肝感染率及重叠感染率,且阳性程度与输血量的多少有关。  相似文献   

5.
北京地区不同人群HCV感染状况及其基因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北京地区不同人群HCV感染状况及其基因型.对来自北京地区不同人群1072份血清分别进行了抗HCVELISA和HCVRNA基因型检测。结果显示.该地区自然人群、急性肝炎、慢性迁延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细胞癌患者中抗-HCV阳性率分别为1.7%、8.3%、12.4%、27.6%、38.1%及20.7%,HCV感染者中有56.4%具有输血、献血及使用血制品史.提示经血传播是该地区HCV的主要感染途径.该地区人群HCV基因型分布以Ⅱ型为主(77.4%).其次为Ⅲ型(17.8%).并有少量ⅡⅢ混合型(4.8%)。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美国Ortho公司第二代抗HCV酶联试剂对58例血透患者,24例腹透患者,52例正常供血员和13例透析工作者了血清抗HCV检测,其血清抗HCV阳性率分别为24.2%、4.2%和1.9%,13例透析工作者无一例抗HCV阳性。血透患者的抗HCV阳性率显著高于腹透患者、透析工作者和正常供血员。血透患者的HCV感染与否与血透次数和输血量的多少相关。  相似文献   

7.
维持性血液透析及肾移植患者乙型及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调查   总被引:20,自引:5,他引:15  
目的 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及肾移植患者乙型及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方法 采用ELISA及PCR法测定HBVm、抗—HCV、HCVRNA,型特异性HCV亚基因探针杂交分型。结果长期血透者HCV阳性率为37.24%,肾移植术后再透析者达47.57%,且与透析时间、输血次数、受血量正相关;HCV基因型以混合型为主,占63.64%。结论 本组患者HBV、HCV感染率与输血次数、输血量及透析时间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杨忠礼  邵红 《中国校医》1998,12(2):93-96
采用PCR等多种实验诊断方法,探讨了维汉族儿童青少年HBV/HCV重叠感染的血清学模式及临床特点。研究结果表明,两民族均以抗HBs/抗HCV双阳性感染模式最常见,其比率分别为45.16%(14/31)和47.69%(31/65),且该感染模式HCVRNA阳性检出率和ALT异常率亦较高。提示若单项抗HBS阳性伴ALT轻中度升高,应进一步检测抗HCV和HCVRNA,以确证是否为HBV/HCV重叠感染。  相似文献   

9.
输血后丙型肝炎11年前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感染类型输血后丙型肝炎病人的转归。[方法]将38例输血后丙型肝炎病人分为急性黄疸型(16例)、急性无黄疸型(16例)和亚临床感染(6例)3组,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检测11年随访期问采集到的血清抗-HCV、HCVRNA和ALT。[结果]38例输血后丙型肝炎,32例为临床型,症状和体征于半年内全部消失。在11年的随访期问,所有病例均未再出现肝炎症状和体征,未发生各种晚期肝病和死亡。38例病人ALT转归存在3种类型:1,一过性异常(黄疸型:无黄疸型:亚临床型,6:8:O);2,持续异常(O:3:O);3,波动性异常(10:5:6)。38名病例均未检测到抗-HCV波动和阴转。36例病人检测两次以上HCVRNA,转归存在4种情况:1,阳转后每次检测均保持阳性26例(12:10:4);2,阳转后,转为阴性,再转为阳性4例(1:2:1);3,阳转后,再转为持续阴性5例(2:3:O);4,始终不能检测到HCVRNA(0:0:1)。不同临床型HCVRNA阴转率无差异,P〉0.1。[结论]不同感染类型输血后丙型肝炎病人抗-HCV、HCVRNA和ALT转归相似,ALT持续异常仅见于急性无黄疸型病人,HCVRNA持续阴性仅见于亚临床型感染。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住院精神病患者HBV与HCV感染状况,为制订减少HBV、HCV在医院的传播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03年6月至2005年6月住人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的3896例精神病患者,检测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抗-HCV,抗-HCV阳性结果者再进行HCVRNA定量测定,并以4191名体检者为对照。[结果3nBV阳性率,3896例住院精神病患者为60.99%,4191名健康体检者为44.35%(P〈0.01);HCV感染率住院精神病患者为0.82%,健康体检者为0.45%(P〈0.05);HBV阳性率和HCV感染率,3108名精神分裂症患者分别为60.55%、0.80%,其他精神病患者分别为61.43%、0.89%(P〉0.05)。3896例精神病患者中,HBsAg、HBeAg、抗-HBc阳性的占4.96%,HBsAg、抗-HBe、抗-HBc阳性的占4.70%,HBsAg、抗-HBc阳性的占3.99%,抗-HBs、抗-HBc阳性的占22.23%,抗-HBc阳性的占12.73%,抗-HBs、抗-HBe、抗-HBc阳性的占9.03%,抗-HBe、抗-HBc阳性的占3.31%,抗-HCV阳性的占0.77%,抗-HBs、抗-HCV阳性的和抗-HBc、抗-HCV阳性的各占0.03%。[结论]精神病人HBV、HCV感染率较高。  相似文献   

11.
沿海农村健康人群乙丙肝病毒感染血清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为了解沿海农村健康人群乙型和丙型病毒性肝炎感染现状 ,建立有效的防治措施。方法 :应用间接反向血凝法 (RPHA)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 ISA)对 10 78名健康人群分别进行了血清乙肝表面抗原 (HBs Ag)和抗 - HCV检测。结果 :共检出 HBs Ag阳性 115人 ,抗 - HCV阳性 6 6人 ,阳性率分别为 10 .6 7% (8.83% - 12 .5 1% )和 6 .12 % (4.6 9% -7.5 5 % ) ,同时检出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 8例 ,检出率为 0 .74%。结论 :本次调查健康人群中 HBV和抗 - HCV感染与国内农村一般人群 HBV和抗 - HCV的感染一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毒总核心抗原、丙型肝炎RNA及抗丙型肝炎病毒抗体联合检测在丙型肝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2例丙型肝炎患者阳性和64例HCV-RNA阴性的健康对照组血液标本同时采用RT-PCR定量检测HCV-RNA,时间分辨免疫荧光分析法检测HCV-Ab,和ELISA法检测HCV-cAg。结果:HCV-cAg检测方法敏感性为32.25%,特异性为100%,HCV-Ab检测方法的敏感性是92.0%,特异性是68.8%,联合检测的敏感性是96.8%,特异性是68.8%。结论:联合运用HCV-Ab和HCV-cAg或HCV-Ab和HCV-RNA,能有效降低单独使用HCV-Ab检测的误诊率。  相似文献   

13.
从流行病学角度来探讨丙肝病毒母婴垂直传播的可能性 ,并探讨此传播途径在丙肝流行中的作用。利用 RT- nested PCR方法检测感染率和基因分型 ,采用双脱氧链终止法测定 HCV- PCR产物序列。抗 - HCV阳性 45例母血中 HCV- RNA阳性 38例 (84.44% )。抗 - HCV阳性 30例脐血中 HCV- RNA阳性 1 4例 (46.67% ) ,这 1 4例抗 - HCV阳性的母婴 HCV- RNA均阳性 ,1 4对母婴的基因分型完全一致。以上结果可以表明母婴垂直传播是 HCV感染的一个途径  相似文献   

14.
血液和血液制品是丙型肝炎的主要传播方式之一,供血者健康检查标准规定凡ELISA检测抗HCV抗体阳性者均不得献血。但ELISA检测存在着漏检及假阳性问题,并且只有HCV-RNA阳性血清才具有感染性。因此,我们对某血站送检的100例抗HCV阳性献血员的血样进行了HCV-RNA检测,结果表明,在HCV-RNA半套式RT-PCR中,传统的异硫氰酸胍/氯仿/异戌醇方法同磁珠法抽提病毒RNA,结果两种方法同样可以得到理想的240bp扩增带。用传统方法进行实验,100例血标本中3例HCV-RNA阴性,其它均阳性,说明我国制定的献血员标准规定绝大多数情况下是适宜的,如果结合RT-PCR检测HCV-RNA,结果会更加理想。这为库血HCV检测与献血员HCV感染检测提供了一种可靠的检测方法,对防止输血后肝炎的发生、净化献血员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用芯片研究丙型肝炎病毒不同功能区抗体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用蛋白质芯片研究HCV不同功能区抗体及临床意义。方法 将抗原性强的C、NS3、NS4、NS5片段用芯片点样仪定量点加在醛基化玻片上来制作蛋白芯片。用进口HCV(ELISA)筛选出65例抗-HCV阳性标本,阳性标本用芯片检测不同功能区抗体,并测定HCV-RNA;同时用芯片检测24例抗-HCV阴性的正常献血员血清。结果 24例抗-HCV阴性标本用芯片检测均阴性;65例抗-HCV阳性标本经芯片均有1-4中抗体阳性,其中抗-C+抗-NS3+抗-NS54+抗-NS5阳性率最高,占33.8%;抗-C、抗-NS3、抗NS5、抗NS4总的检出率分别为98.5%、89.2%、52.3%和50.8%;未发现单独含抗-NS3、抗-NS4的血清;抗-C+抗NS3+抗-NS4+抗-NS5阳性血清中HCV-RNA检出率最高,占77.3%;HCV-RNA阳性血清中抗-NS5阳性率最高,占61.8%,说明抗-NS5与HCV-RNA最有相关性(P<0.05)。结论 蛋白质芯片显示较高的敏感性与特异性;抗-C、抗-NS4在诊断抗-HCV都很重要,抗-NS4及抗-NS5有诊断的互补作用,而抗-NVS5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HCV的复制情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F蛋白抗体在血液透析人群HCV感染者中的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利用pEGX-4T-2/HCV-F融合载体表达蛋白HCV-F/GST作为抗原,包被酶联反应板,间接ELISA法检测128例血液透析HCV感染者血清中的HCV-F抗体;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特征与HCV-F抗体是否阳性的关系。结果 128例HCV感染者中F抗体阳性率为45.3%;单因素分析显示,血透时间、HBcAb、HCV RNA与F抗体是否阳性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P=0.038、P=0.012和P=0.002);多因素分析显示,血透时间>10年(OR=4.153,95%CI=1.435~12.023)、HCV RNA阳性(OR=3.6979,5%CI=1.498~9.123)是HCV-F抗体阳性的影响因素。结论血液透析人群HCV感染者中可检出F抗体;F蛋白的表达可能与HCV复制有关。  相似文献   

17.
乙型肝炎患者重叠感染丙型肝炎、庚型肝炎病毒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乙型肝炎患者重叠感染丙型肝炎病毒 (HCV)、庚型肝炎病毒 (HGV)的情况。 [方法 ]应用 EL ISA法分别对 86 8例乙肝患者、5 17例乙肝病毒携带者检测血清抗 - HCV和抗 - HGV,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分别对HCV、HGV感染者进行血清 HCV- RNA、HGV- RNA检测 ,并与乙肝病毒携带者比较。 [结果 ]乙肝患者与乙肝病毒携带者 HCV感染率分别为 14.5 %、2 .3% ,HGV感染率分别为 15 .6 %、3.9% ,HCV和 HGV的重叠感染率分别为 2 .3%、0 .2 % ,两组间 HCV、HGV合并感染率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0 .0 1)。乙肝患者中 HCV感染者 HCV- RNA阳性率14.3% ,HGV感染者 HGV- RNA阳性率 11.9%。 [结论 ]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庚型肝炎可以重叠感染。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 HCV、HGV重叠感染率不同。  相似文献   

18.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庚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血液透析患者庚型肝炎病毒(HGV)感染情况,探讨其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和逆转录—套式PCR法分别检测44例血透患者的抗—HGV抗体和HGVRNA。结果 血透患者HGV感染率为13.6%,HGV阳性组与阴性组相比输血次数较多、透析时间较长,但差异无显著性;而单独HGV阳性组与全阴性组相比透析时间明显延长,HGV感染与年龄、HBV感染、HCV感染及肝功能损害无显著相关。结论 血透患者HGV感染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严格消毒措施、预防交叉感染、减少输血、血源中HGV筛查,对减少透析中庚型肝炎病毒感染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9.
血液及血制品感染因子检测   总被引:16,自引:7,他引:9  
目的 了解1997-1999年度我市临床使用的血液及血液制品中甲肝病毒(HAV)、乙肝病毒(HBV)丙肝病毒(HCV)、艾滋病病毒(HIV)及梅毒螺旋体的感染情况。方法 用ELISA、PCR和TRUST对171份血液、83份血制品检测了抗-HAVIgM,HBsAg,抗-HCV,HCVRNA、抗-HIV1 2、TRUST、TPPA。结果 171份血液标本抗-HAVIgM、抗-HCV、抗-HIV1 2皆阴性;HBsAg阳性1例(0.058%),酶毒1例(0.058%);83份血制品杭-HAVIgM、HB,抗-HIV1 2、TRUST均阴性,抗-HCV阳性率为24.1%,均为人血丙种球蛋白,取4个批号阳性的各2份进行HCV-RNA检测。结果6份HCVRNA阳性。结论 1997-1999年度临床上所使用的血液及血制品(人血丙种球蛋白)仍存在残余危险,需采取措施减少残余危险度。  相似文献   

20.
维持性血透患者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调查及危险因素探讨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目的对本院48例维持性血透(HD)患者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进行调查,并对其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采用第二代抗体检测试剂检测48例HD患者HCV抗体,另外采用RT-PCR法检测患者血清中HCVRNA。同时测定肝酶ALT。结果HCV抗体阳性率为35%,所有HCV抗体阳性患者的血清中均检出HCVRNA,而HCV抗体阴性患者的血清中有7例检出HCVRNA。血清ALT水平的升高与HCVRNA的存在并不总是相关,17例HCV抗体阳性且HCVRNA阳性的患者中仅10例血清ALT水平轻度升高。具有输血史的患者在HCV抗体阳性组中所占的比例明显大于在HCV阴性组中所占的比例。结论输血仍是引起HD患者HCV感染的重要原因,HCV抗体阳性率与HD患者透析时间有关,提示血液透析单位可能存在HCV的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