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星状神经节阻滞对脑卒中吞咽障碍康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对脑卒中并发假性球麻痹患者吞咽障碍的康复作用。方法:64例脑卒中合并假性球麻痹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2例,2组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阻滞组加用星状神经节阻滞。结果:治疗前2组意识状态和吞咽功能评分相近,治疗20d后吞咽功能评分2组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提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阻滞组提高更明显(P〈0.05)。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可明显提高脑卒中并发假性球麻痹患者的吞咽功能,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方法:36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18例,均予内科常规治疗及高压氧(HBO)治疗,观察组加用星状神经节阻滞。结果:治疗20d后,2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运动功能及Barthel指数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均P〈0.0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表现更显著(P〈0.01)。结论:脑梗死患者辅以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可显著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ADL能力。  相似文献   

3.
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脑梗死36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方法36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8例。对照组给予神经内科护脑、脱水、降压、抗凝、抗感染以及改善微循环等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星状神经节阻滞。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20d时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FD)评分明显降低(P〈0.01),但治疗组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MA)和Barthel指数(BD明显提高(P〈0.01),但治疗组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可改善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对脑卒中后患者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64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同时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给予星状神经节阻滞。结果治疗前两组意识状态和吞咽功能障碍程度等级评定元差异(P〉0.05),治疗20d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可改善脑卒中后患者吞咽障碍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三种不同方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星状神经节阻滞,针灸,星状神经节阻滞加针灸三种不同方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并对患者颜面皮肤温度变化进行对比观察。方法:选择1999-03/2005-05北京医院疼痛门诊和2002—03/2005—05宣武医院耳鼻喉头颈外科门诊诊断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42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14例。①星状神经节阻滞组:单纯使用星状神经节阻滞进行治疗。②针灸组:单纯使用针灸进行治疗(针刺部位为患侧迎香、承浆、四白、地仓、大迎、颊车、下关、人中、阳白、攒竹、鱼腰、丝竹空、合谷、印堂、翳风,风池等穴位。进针方式为指切法、夹持法和提捏法)。③星状神经节阻滞加针灸组:联合应用以上两种方法进行治疗。各组治疗,1次/d,10次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应用日本颜面神经麻痹部位评价法(柳原氏40点法)进行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程度及疗效判断(患侧颜面总分累计在0~10分为重度麻痹;11~20分为中度麻痹;21分以上为轻度麻痹,正常满分为40分。疗效判定标准:36分以上为完全治愈;36分以下为不完全治愈,其中32~36分为有效,不满32分则为好转)。并于治疗前10min和治疗后10,20,30,40,50min测定三组不同方法治疗时的双侧颜面部位皮肤温度。结果:42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3组患者颜面神经麻痹程度评分和疗效比较:3组患者治疗后的颜面神经麻痹程度评分均高于初诊时(P〈0.01)。治疗结束后星状神经节阻滞加针灸组患者的颜面神经麻痹评分明显高于星状神经节阻滞组和针灸组[(36.57&;#177;0.57),(34.14&;#177;1.16),(34.00&;#177;1.03)分,(P〈0.01)l。星状神经节阻滞组总有效率为71.0%。针灸组总有效率为78.1%。星状神经节阻滞加针灸组总有效率为99.4%。(④3种方法对患侧颜面皮肤温度的影响:星状神经阻滞组治疗后第20分钟开始上升(35.5&;#177;0.3)℃,治疗后第30钟时温度最高(35.4&;#177;0.2)℃;针灸组治疗后第30分钟开始皮温升高(34.9&;#177;0.4)℃,并持续到第50分钟无下降趋势;星状神经阻滞加针灸组治疗后第10分钟时患侧皮温开始升高(35.2&;#177;0.3)℃,并持续到第50分钟无下降趋势。星状神经节阻滞加针灸组治疗后第30-50分钟颜面皮肤温度变化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1)。结论:3种方法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都有治疗作用。同单纯应用星状神经节阻滞和针灸治疗比较,星状神经节阻滞加针灸联合应用具有疗效好,显效快,明显改善局部微循环障碍,无副作用等特点。  相似文献   

6.
红外热像图对颈心综合征阻滞疗法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颈心综合征的疗效及探讨红外热像图的诊断价值。方法 66例颈心综合征患者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用常规局部注射和物理治疗,观察组加用星状神经节阻滞,并于治疗前、后用红外热像仪检测2组患者测温点的变化。结果 2组患者在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组中有30例患者的症状明显改善,对照组有17例患者症状明显改善,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红外热像图显示除颈点外,其余各点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星状神经节阻滞对颈心综合征有治疗作用,红外热像图作为颈心综合征的疗效评定方法之一,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罗卫东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21,21(12):140-141,149
目的:探讨星状神经节阻滞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疼痛及肢体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按电脑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两组均给予改善脑血管微循环治疗及综合康复训练,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物理或药物止痛,观察组给予星状神经节阻滞。比较两组肩手综合征评分、关节活动度、运动功能及疼痛程度,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关节活动度、运动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关节活动度及运动功能评分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肩手综合征评分、疼痛程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肩手综合征评分、疼痛程度评分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给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可明显减轻患者疼痛,改善关节活动度,促进肢体功能康复,且具有一定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配合作业康复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1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对照组2采用作业康复治疗技术,观察组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配合作业康复治疗技术。治疗2个疗程,共60 d。3组治疗前后采用目测类比评分法(VAS)、肿胀评定法、改良的Fugl-Meyer量表、Barthel指数(BI)分别评定疼痛、水肿程度、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评定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疼痛、水肿程度、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配合作业康复治疗肩手综合征疗效优于单独星状神经节阻滞和单独作业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慢性紧张性头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8例慢性紧张性头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9例。对照组给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氟哌噻吨美利曲辛1片/次,2次/d,每周随诊,总疗程为4周。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星状神经节阻滞。对比两组的疗效。结果对照组显效12例,有效8例,无效9例;观察组显效16例,有效11例,无效2例。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97%(20/29),与观察组的93.10%(27/2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5,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疼痛程度评分为(5.25±0.43)分,与观察组的(1.98±0.51)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6,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睡眠质量评分为(1.04±0.42)分,与观察组的(0.51±0.39)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4,P〈0.05)。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慢性紧张性头痛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的疼痛症状和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0.
姚宇  曾明安  陈玲 《中国康复》2013,28(1):49-50
目的:观察赤风迎源针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77例,分为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38例。2组均给予脑卒中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加用赤风迎源针法治疗,对照组加用康复训练。治疗前后采用VAS量表、FMA量表及Barthel(BI)指数量表评分,并比较l临床疗效。结果:治疗4周后,2组VAS量表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0.01),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P〈0.01)l治疗后2组FMA及Bl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0.01),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赤风迎源针法能更好地减轻疼痛、改善上肢活动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取得更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20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105例)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对照组(100例)口服多抗甲素片,对比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7%,治愈率为47.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治愈率为1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操作简单,疼痛缓解快,远期疗效理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药物治疗头面部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55例头面部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n=28,A组)和对照组(n=27,B组),治疗组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曲马多、加巴喷丁等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经典药物治疗。采用VAS评分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变化。【结果】治疗前,治疗组VAS平均为7.68±0.32,对照组为7.53±0.27;治疗五周后,治疗组VAS平均为2.42土0.26,对照组3.60±0.34。治疗前、后,A组和B组同组内各时间点的VAS分别随时问变化而减少,且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二周起A、B组组间VAs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药物治疗头面部带状疱疹有效、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星状神经节阻滞加臂丛神经小针刀松解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脑卒中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28例,对照组20例,两组均进行常规康复治疗,研究组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加臂丛神经小针刀松解治疗,1次.w-1,2次为1疗程。治疗前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定疼痛程度,同时进行上肢Brunnstrom分级评定。结果视觉模拟评分两组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极显著性下降(t研=51.323,t对=12.879,P均<0.01),但研究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t=32.54,P<0.01)。上肢Brunnstrom分级评定,研究组治疗前后比较经非参数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5),上肢运动功能>Ⅳ级者由32.14%提高到92.86%;对照组则由70.0%提高到80.0%。研究组优良率96.4%,对照组为35.0%,两组差异有极显著性(χ2=21.31,P<0.01)。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加臂丛神经小针刀松解治疗肩手综合征操作简单,起效快,配合康复训练能够加快康复进程。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靶向超声药物导入疗法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S)的临床疗效。方法:脑卒中合并S H S的患者85例,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加针刺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靶向超声药物导入治疗。结果:治疗4周后,2组患者偏瘫上肢上肢简化的Fugl-M yeer运动功能评分(FMA )、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2项指标更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的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结合靶向超声药物导入治疗可以明显改善脑卒中后SHS的临床症状,提高上肢运动及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度洛西汀治疗伴有失眠的颈源性头痛(CEH)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北京市房山区第一医院疼痛科收治的伴有失眠的颈源性头痛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2组均接受超声引导星状神经节阻滞,1次/周,共4次。观察组除星状神经节阻滞外,加口服度洛西汀。治疗前、治疗4周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临床疗效评估判定疼痛治疗效果,睡眠质量(Sleep Quality,QS)评分判定失眠是否改善,同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VAS评分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后2组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2组间临床疗效评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2组间Q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01),2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超声引导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度洛西汀可以有效减轻疼痛,改善失眠,联合治疗效果更佳,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臂丛神经针刀松解术治疗脑卒中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6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对症药物支持及配合康复治疗,观察组加用臂丛神经针刀松解术。结果:治疗30d后,2组患者肩关节ROM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大,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升高明显(均P〈0.05);VAS评分,2组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显著(P〈0.01)。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达做完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65.6%、96.9%与22.6%、77.4%,P〈0.05)。结论:臂丛神经针刀松解术配合康复治疗能显著加快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康复进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头痛宁胶囊治疗慢性紧张性头痛合并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8年12月北京市房山区第一医院疼痛科收治的慢性紧张性头痛合并失眠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单纯实施星状神经节阻滞,观察组联合口服头痛宁胶囊。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睡眠质量(QS)评分对2组治疗前、后进行疼痛程度和睡眠评分,评估临床治疗效果,同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和Q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VAS和Q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2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头痛宁胶囊可有效缓解头痛,改善睡眠,联合治疗疗效优于单一治疗,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星状神经节触激术联合针刺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本院就诊的64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星状神经节触激术,观察组采取星状神经节触激术联合针刺。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偏头痛持续时间、中医症状积分和偏头痛发作频率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的偏头痛持续时间、中医症状积分和偏头痛发作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星状神经节触激术联合针刺对偏头痛具有比较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星状神经节阻滞加肩周阻滞治疗肩手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加肩周阻滞对肩手综合征的治疗作用。方法:将61例脑卒中后肩后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同时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SGB)加肩部阻滞(SB)治疗,14d后对比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VAS评分比较,治疗后VAS治疗组减低,明显低于对照组(t=34.19,P<0.00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χ2=19.03,P<0.005)。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加肩周阻滞对肩手综合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高李侠  马艳  肖府庭 《中国康复》2016,31(5):375-376
目的:探讨偏振光星状神经节照射联合肩周封闭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康复训练疗法,观察组在康复训练疗法的基础上加用偏振光星状神经节照射联合肩周封闭治疗,于治疗2周后对患者临床疗效、肩关节疼痛程度、肩关节活动度进行评定,对评定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治疗2周后,2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P0.05);2组肩关节活动度均明显大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93.3%、50.0%,P0.05)。结论:偏振光星状神经照射联合肩周封闭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疗效显著,能明显降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肩痛评分,能明显改善肩-手综合征患者肩关节无痛外展的活动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