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组13例患者,男5例,女8例,年龄57岁-92岁,平均72岁,均为椎体后壁完整的疼痛性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病变部位:胸椎6处,腰椎9处,在DSA监测下对15个椎体行PVP,术后行cT检查。随访4个月-36个月(平均16.5个月)。结果13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在术后48h内疼痛均明显缓解,均未出现肺栓塞、骨髓泥渗漏、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术后住院1d~4d(平均1.5d)。结论PVP为疼痛性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患者缓解疼痛症状和控制并发症提供了一种较好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经皮椎体成形 (percutaneousvertebroplasty ,PVP)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 ,在影像引导下 ,将生物材料或高分子材料如骨水泥 (商品名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等注入椎体 ,治疗椎体原发性良恶性肿瘤、椎体转移瘤、因骨质疏松发生的压缩性骨折等椎体破坏性病变 ,目的在于提高脊柱的稳定性 ,缓解或消除患者疼痛 ,灭活肿瘤细胞 ,预防椎体塌陷或发展的一种非血管介入治疗的新技术、新方法。一、临床资料本组 6 1例 ,男 38例 ,女 2 3例。其中压缩性骨折 13例 (男 6例 ,女 7例 ,平均年龄 6 6岁 ) ,转移瘤4 8例 (男 32例 ,女 16例 ,平均年龄 5 7岁 )。本…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脊柱血管瘤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前的MR影像学征象。方法回顾性分析在脊柱MRI检查中发现的286例脊柱血管瘤(VH)患者的年龄,血管瘤发生部位、大小及数目、临床症状及MRI表现。结果 286例(336个)VH中,腰椎(43.15%)和胸椎(37.80%)发病率最高,50~59岁所占比率最高(34.62%),平均直径14.56 mm,单发者占85.66%,2个血管瘤同时发生者占10.14%。其中12例(4.20%)表现为单纯的相应椎体疼痛,2例(0.70%)出现脊髓受压症状。侵袭性血管瘤MRI呈T1W等低、T2W压脂高信号。4例行单纯PVP治疗,2例侵袭性VH行肿瘤部分切除联合PVP治疗。结论 VH的PVP术前MRI评估有助于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病变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5例共43个椎体行PVP,其中血管瘤5例累及7个椎体,骨质疏松致压缩性骨折30例累及36个椎体。于C臂X光机监控下,经椎弓根入路,将骨水泥(甲基丙烯酸树脂多聚体为粉剂,甲基丙烯树脂单体为液体)粉剂与液体按体积比3∶1调成糊状,用10ml注射器匀速注入病变椎体。结果:PVP术后,CT示骨水泥为斑片状分布9个,团状分布34个。CT和平片随访观察骨水泥密度、形态与术后所见无变化,未见椎体进一步压缩。33例(94.3%)患者疼痛消失,2例(5.7%)疼痛减轻。治疗效果采用WHO标准有效率(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为100%。结论:PVP是一种有价值的治疗椎体病变的方法,能迅速缓解疼痛,加固椎体,增强脊柱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Ⅰ期改良后路截骨固定(mPVCR)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术后感染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6年1月至2022年6月郑州市骨科医院收治的11例OVCF行PVP术后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男4例, 女7例;年龄61~81岁[(70.2±6.4)岁]。损伤节段:T9 1例, T11 2例, T12 3例, L1 1例, L2 2例, T11~T12 1例, T12~L1 1例。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D级5例, E级6例。均采用Ⅰ期mPVCR术治疗。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术前, 术后2周、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病变节段Cobb角;术后2周与末次随访时, 病变节段Cobb角丢失情况;末次随访时ASIA分级情况。观察末次随访时感染控制及骨愈合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2~44个月[(26.0±9.4)个月]。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分别为230~330 min[(279.2±28.6)min]、500~1 100 ml[(840.9±18...  相似文献   

6.
经皮椎体成形术在椎体肿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椎体肿瘤性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PVP治疗32例44个椎体良恶性肿瘤病变.在C型臂X光机透视导向下经皮穿刺到病变椎体后注入骨水泥.记录患者术前、术后24 h、术后1周、术后1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划线得分(VAS),观察止痛效果和并发症.结果:44个椎体皆一次穿刺成功,穿刺成功率100%.一月后疼痛缓解程度为:完全缓解(CR)者8例,部分缓解(PR)者21例,轻度缓解(MR)者2例,无效(NR)者1例,总有效率(CR PR)为90.6%(29/32).患者术前与术后24 h、术后1周、术后1个月的VAS得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VP术后8个椎体发生无症状的骨水泥渗漏无1例椎体塌陷加重或发生新的骨折,无1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PVP治疗椎体肿瘤性病变成功率高,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脊柱转移癌经皮椎体成形术联合125Ⅰ粒子植入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是在影像学技术(DSA机、X线或CT等)引导下应用特殊穿刺针经过皮肤穿刺到病变椎体,然后将骨水泥注入,加固病变椎体、恢复脊柱稳定性的一种介入新技术.笔者自2004年7月开展PVP联合125Ⅰ粒子植入椎体内治疗脊柱转移癌,发现局部抗肿瘤作用明显,现报道临床观察的初步结果.  相似文献   

8.
<正>我院从2008年3月—2010年10月施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54例,取得了满意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8年3月—2010年10月,我院共收治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54例。其中男21例30个椎体,女33例45个椎体,年龄57~85岁。病程1~63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术后症状性骨水泥椎管内渗漏的外科治疗选择及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6年5月至2020年1月山西省人民医院收治的5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行PVP术后骨水泥椎管内渗漏并出现神经症状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例,女4例;年龄65~82岁[(75.4±7.5)岁]...  相似文献   

10.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恶性病变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椎体恶性病变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对 13例共 15个椎体行PVP,其中椎体转移瘤 11例,原发瘤 2例;胸椎 6例,腰椎 7例,年龄 45~73岁,平均 59岁。在C型臂X线机或CT监视下,用 11~13G、长15cm骨穿针经椎弓根入路行椎体穿刺,穿刺成功后注入非离子型对比剂造影,了解椎体引流静脉情况,然后注入按 3 2 1配制的聚甲基丙烯酸甲脂(PMMA,简称骨水泥)3~7ml。患者随访 6~12个月。结果 穿刺成功率 100%。76. 9% (10 /13)患者术后3d内症状明显缓解,止痛效果 6个月内为 69. 2% (9 /13), 1年内为 54. 5% (6 /11)。术后CT随访显示PMMA分布良好,未见椎体压缩。患者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PVP治疗椎体恶性病变所至疼痛、预防椎体压缩及继发性截瘫效果好,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1.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在轻微外伤或无外伤下都可能发生椎体压缩性骨折 ,引起急性或慢性疼痛。经皮椎体成形术 (percu taneousvertebroplasty ,PVP)是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一项新技术。本组自 2 0 0 2 -0 3~ 10采用PVP治疗 3 9例 ,取得了良好的近期效果。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 3 9例 ,男 16例 ,女 2 3例 ;年龄 5 3~ 82岁 ,平均 66岁。临床症状表现为腰背部疼痛 ,均经保守治疗 2个月无效。病程 3个月~ 8年 ,平均 2年 4个月。作者将疼痛程度分为 :0级为无痛 ;Ⅰ级为疼痛经卧床体息即可缓解 ;Ⅱ级为疼痛需服用非甾体类药物才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儿童脊柱嗜酸性肉芽肿介入干预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经皮椎体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儿童脊柱嗜酸性肉芽肿患者,共5个病变椎体,采用微创介入方法,包括经皮椎体穿刺活检术、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及椎间盘融合术进行诊治.比较术前及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Oswest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的情况.结...  相似文献   

13.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累及椎管的椎体转移性肿瘤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评价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椎体转移性肿瘤累及椎管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患者,95节椎体PVP治疗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根据MRI矢状位T2W影像将患者分为3组。A组:病变椎体后缘无突出,17例;B组:病变椎体后缘轻度突出,与脊髓未接触,23例;C组:病变椎体后缘严重突出且与脊髓接触,8例。术后1周观察疗效,记录患者疼痛改善情况。结果疼痛总缓解有效率为83.3%(40/48)。A组疼痛缓解有效率94.1%,(16/17);B组有效率82.6%,(19/23);C组有效率62.5%,(5/8)。3组间疼痛缓解有效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3例患者术后出现根性疼痛加重,B组1例,C组2例,患者服用止痛剂缓解,未手术处理。3组临床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0例,1例和2例,3组间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VP是治疗椎体转移性肿瘤的安全有效的方法,临床并发症少,当病变累及椎管甚至脊髓时仍可考虑用该方法治疗。  相似文献   

14.
欧陕兴 《人民军医》2003,46(4):203-205
经皮椎体成形术 (percutaneousvertebroplasty ,PVP)与经皮脊柱后凸成形术 (percutaneouskypho plasty ,PKP)是近年来脊柱外科的一项新型微创技术 ,该技术经皮向压缩骨折椎体内注入骨水泥等新型填充物 ,从而增强骨折椎体的稳定性 ,减轻疼痛。以下就其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供同行参考。1 发展历史1984年 ,法国介入神经放射学家向椎体血管瘤(angioma)病损椎体内注入骨水泥 ,随访 3年 ,结果满意。从此 ,PVP在欧美国家迅速发展 ,开始了PVP治疗病变椎体[1] 、椎体转移瘤、骨质疏松症引起的压缩性椎体骨折等。 1994年 ,美国首次开展PVP技术 ,…  相似文献   

15.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椎恶性肿瘤   总被引:20,自引:8,他引:20  
目的通过评价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椎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分析与疗效的相关因素,提高治疗技术。方法173例次,239节椎体病变,经病史、影像学或病理证实椎体恶性肿瘤行PVP术,临床疼痛症状为Ⅰ级(轻度疼痛)39例,Ⅱ级(中度疼痛)84例,Ⅲ级(重度疼痛)50例。术后采用WHO标准观察1周~1个月,平均2周。结果239节椎体穿刺失败1例1节椎体,技术成功率99.6%,共197个椎体行术前造影检查:造影剂经肿瘤破坏区向椎体外渗漏57节椎体,6例6节椎体有造影剂进入相邻椎间盘;注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剂量颈椎1.5~2.5ml,胸椎为2~4ml,腰椎为2~6ml;短期内疗效显示疼痛完全缓解54.9%,部分缓解39.9%,总有效率94.8%。术后CT证实PMMA向椎体周围组织渗漏63例,包括9例引流静脉、4例椎管内硬膜囊外和3例渗漏入相邻椎间盘,47例向椎体旁渗漏,仅1例瘫痪患者出现临床症状加重。结论PVP短期内可明显减轻脊椎恶性肿瘤所致的疼痛症状。术前对脊椎恶性肿瘤的准确评估,结合术中椎体内造影,严格掌握注射时机,可提高治疗疗效,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体位复位结合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Kümmell病的临床疗效。方法贵阳市第四人民医院脊柱外科2016年3月—2018年3月收治40例Kümmell病患者,其中20例采用体位复位结合PVP治疗(PVP组),另20例采用PKP治疗(PKP组)。PVP组男性5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76.20±4.94)岁;PKP组男性7例,女性13例;平均年龄(75.45±5.49)岁。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透视次数、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率、治疗费用,术前及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凸角度、VAS评分和ODI指数。结果 PVP组的手术时间(31.20±3.95)min、透视次数(20.30±3.52)次、治疗费用(1.46±0.17)万元均少于PKP组[(55.50±4.43)min、(32.10±4.18)次、(3.41±0.15)万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骨水泥注入量[(3.71±0.29)mL vs.(3.99±0.72)mL]、渗漏率(5/20 vs. 3/2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凸角度、VAS评分、ODI指数较术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位复位结合PVP治疗Kümmell病在恢复椎体形态、缓解疼痛症状及安全性方面可获得与PKP手术相似的效果,但前者手术时间短、术中透视次数少及治疗费用低。  相似文献   

17.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椎转移性肿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在脊椎骨转移瘤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应用PVP治疗脊柱转移性肿瘤40例共46个椎体。在X线电视监视下或CT引导下经皮穿刺至病变椎体后注入适量骨水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观察术后止痛效果、脊椎稳定性情况及并发症情况。结果40例穿刺全部成功,术后1~3d,患者的疼痛均有不同程度缓解疼痛完全缓解(CR)30例33个椎体、疼痛部分缓解(PR)8例10个椎体、轻度缓解(MR)2例3个椎体、疼痛无缓解(NR)0例;病变脊椎稳定性良好,术后影像学检查显示24例26个病椎的肿瘤区域被PMMA完全均匀充填加固,另16例20个椎体大部分充填。术中及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随访1~3月效果良好。结论PVP可作为脊椎骨转移瘤缓解疼痛的方法之一,并可加强病变椎体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周灌河  曲廷延 《航空军医》1995,23(3):168-169
颈椎病是中老年人中的一种常见多发病,其病理基础是年龄和劳损所引起的颈段脊柱退行性改变。笔者搜集了5年间经临床及X线诊断为颈椎病患者800例,进行回顾性X线征象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所选病例男性480例,女性320例;年龄:30—40岁92例,占11.5%;41—50岁组265例,占33.1%;51—70岁组443例,占55.4%。平均年龄42.8岁,以50—70岁组发病率最高。椎体增生以颈_(5-6)最多,颈_(6-7)椎体次之。侧位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比观察转移瘤椎体与健康对照组椎体的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特点.方法 以25例健康组1H-MRS作对照,分析25例经临床及病理证实的转移瘤椎体的1H-MRS的变化,定量分析感兴趣椎体的脂与水的比率(LWR)及脂肪百分含量(FF%),对2组椎体的FF%及其与年龄的相关性进行定量对比分析.结果 转移瘤组椎体的平均LWR为0.038±0.024,对照组椎体的平均LWR为0.64±0.20,转移瘤组的LWR明显低于对照组(t=14.7,P<0.01);转移瘤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0.3±10.1)岁,FF%与其年龄无相关性(r=0.151,P=0.491>0.05),对照组受检者平均年龄为(56.2±9.3)岁,FF%与年龄具有相关性(r=0.936,P<0.01).结论 脊柱转移瘤1H-MRS示脂峰、LWR、FF%明显降低,且转移瘤椎体的脂肪含量与年龄不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经皮椎体成形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 (PVP)治疗椎体病变引起的压缩骨折的技术操作和临床效果。资料与方法 对 30例共 4 6个椎体行PVP ,其中骨质疏松 2 0例 ,血管瘤 1例 ,多发性骨髓瘤 1例 ,转移瘤 8例。年龄 31~ 98岁 ,平均 5 8岁。穿刺方法为患者俯卧 ,影像增强器向矢状面足侧成角 10°~ 15° ,椎体上下缘没有双边影 ,使欲穿刺侧的椎弓根投影在椎体的中外 1/ 3处 ,将穿刺针、X线管、椎弓根成一直线进针 ,穿刺成功后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PM MA ,骨水泥 )按粉液比 3∶2 (g/ml)混合成糊状 ,在透视下用 1ml注射器均匀缓慢注入病变椎体。如骨水泥弥散不良再行对侧穿刺。术后当天、7天、1个月、3个月CT检查注射椎体 ,随访病情变化。结果 所有病例均成功施行了PVP ,单侧穿刺 32个椎体 (胸椎 8个 ,腰椎 2 4个 ) ,双侧穿刺 14个椎体 (胸椎 8个 ,腰椎 6个 )。单侧穿刺胸椎骨水泥平均用量 2 .5ml,腰椎 3.7ml;双侧穿刺胸椎骨水泥平均用量 3.2ml,腰椎 4 .7ml。治疗效果同骨水泥的注射量无关 ,同单双侧穿刺无关。 2 1例良性病例疼痛完全缓解 (CR) 14例 ,部分缓解 (PR) 7例 ;9例恶性病例中PR 7例 ,2例无效(NR) ;随访 6个月良性病例止痛效果良好 ,恶性病例 3个月后止痛效果下降。CT、X线随访骨水泥术后形态无变化 ,未见椎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