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胃冠状静脉栓塞联合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TIPs)术后感染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14例住院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行胃冠状静脉栓塞联合TIPs术后发生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214例患者中有17例发生了术后感染,感染发生率为7.94%。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术后Child-pugh评分、合并腹水、术后再出血、血清白蛋白、术后门静脉内径及脾静脉内径与术后感染的发生明显相关(P<0.05);而性别、肝硬化病因、合并基础疾病、预防性应用抗生素与术后感染的发生无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合并腹水、术后Child-pugh评分、再出血、血清白蛋白水平及脾静脉内径与感染发生率显著相关(P<0.05),是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术后发生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胃冠状静脉栓塞联合TIPs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年龄>60岁、合并腹水、术后Child-pugh评分、再出血、血清白蛋白水平及脾静脉内径是诱导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应针对性制定治疗方案和预防措施,以减少术后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颅咽管瘤术后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的发生临床上少见,颅咽管瘤术后所致NASH导致脂肪性肝硬化的发生更是甚少。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消化内科2017年1月1日至今收治的2例颅咽管瘤术后合并NASH及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探讨颅咽管瘤术后所致NASH、肝硬化的临床特点,进一步提高对颅咽管瘤术后继发NASH及肝硬化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估预后营养指数(prognostic nutritional index, PNI)及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 NLR)在肝细胞癌切除术后感染中的预测作用。方法 回顾性纳入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诊治的行切除术的276例肝癌患者。根据术后住院期间是否发生感染,将其分为术后感染组50例(18.12%)、对照组226例(81.88%)。通过电子病历系统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筛选肝癌患者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并采用ROC曲线评定PNI和NLR预测肝癌患者术后感染的临床效能,结果以AUC表示。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感染组年龄>70岁、糖尿病、肝硬化的比例以及NLR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血小板计数、PNI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70岁(OR=1.387, 95%CI:1.010~1.905)、肝硬化(OR=1.324, 95%CI:1.065~1.647)、NLR(OR=1.428, 95%CI:1.112~1.83...  相似文献   

4.
《传染病网络动态》2006,(5):127-136
肝灵对胆汁淤积性肝硬化大鼠肝组织MMP-13、TIMP-1和NF-KBp65表达的影响,血清四项指标在肝纤维化诊断中的意义,肝硬化患并发医院感染的临床分析及护理对策,部分脾栓塞术治疗肝硬化伴脾功能亢进的近期临床观察,血栓弹力图在肝硬化患围术期的应用,论肝硬化失代偿期与《伤寒论》三阴证的关系,论湿热瘀毒与肝纤维化,血清前白蛋白、胆碱酯酶、胆汁酸联合检测对肝硬化分级临床价值评估.[编按]  相似文献   

5.
泰能治疗腹腔感染的临床疗效观察田德英,石淑仙,宋佩辉腹腔感染是重症肝炎、肝炎后肝硬化及胃肠术后较多见的并发症,病原多为革兰氏阴性杆菌肠杆菌科,是临床治疗十分棘手的问题。我院1995年~1996年3月临床诊断腹腔感染20例,应用广谱的β-内酰胺抗菌素─...  相似文献   

6.
脾肿大是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常见的病理改变,并可进展为脾功能亢进,导致患者血细胞减少,增加临床出血、感染等风险。脾切除术是治疗脾大伴脾功能亢进的重要手段,但面临着感染、手术出血、术后血栓形成、术后胰瘘等风险。然而,随着现代研究的不断深入,脾切除术后肝硬化患者的病情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改善,例如降低消化道出血的风险、降低门静脉的压力、改善内脏等的血流动力学、促进肝组织的再生、改善肝纤维化、调节免疫、改善营养状况、降低肝癌发生的风险等。本文结合现有的临床和实验研究,综述了脾切除术对肝硬化病程的影响及其机制,以期为临床脾切除术的选择和开展提供可靠的参照和依据。  相似文献   

7.
乌司他丁对胆石病合并肝硬化手术患者肝功能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胆石病合并肝硬化患者外科治疗后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外科治疗的胆石病合并肝硬化患者97例,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在术后3d内静脉滴注乌司他丁.术前1d与术后1,3,5d检测肝功能,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照组术后切口感染,难治性腹水和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分别是19.1%,12.8%和14.9%;治疗组的发生率分别是6.0%,4.0%和6.0%.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治疗组(P<0.05),且与肝功能Child分级有关(P<0.05).对照组术后肝功能数据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胆石病合并肝硬化围手术期应用乌司他丁能保护患者肝功能和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肝硬化与感染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肝硬化患者感染的病因及其对生存的影响。采用回顾病例分析法,分析我院近3年100例肝硬化患者的感染情况。肝硬化合并感染率为20%,夏、秋季以自发性腹膜炎为首位,冬、春季以呼吸道感染、肺炎为最常见,感染组病死率明显高于非感染组(P〈0.05)。老年人易合并霉菌感染(二重感染)。8例合并二重感染者均临床死亡。肝硬化患者易合并感染,病因与季节有关,二重感染后加快患者的死亡。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HBV、HCV感染对小肝癌的外科治疗策略及其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2003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413例手术根治切除治疗的小肝痛(≤3 cm)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4组:HCV感染组75例、HBV感染组251例、HCV、HBV混合感染组33例和尢HCV、HBV感染组54例,对可能影响预后的因素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log-rank时序检验.结果 413例患者术后1、3、5年尢瘤生存率分别为83%、66%和58%,术后共有168(40.8%)例患者出现肝内复发,5年复发率HCV感染组最高(64.2%),其次为HBV/HCV感染组(48.4%),HBV感染组(37.8%)及无感染组(32.3%).肝内复发肿瘤为多发者在HCV感染组发生率最高(占肝内复发肿瘤的66.0%),其次为HBV/HCV感染组(28.6%),HBV感染组(23.3%)及无感染组(17.6%).413例小肝癌患者术后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9%、70%和61%,HCV感染组预后最差.和其他组相比,HCV感染组肝硬化程度严重,肿瘤细胞分化低,更易发生血管侵犯.在随访过程中,HCV感染组肝内复发率高,且复发类型常为多结节型.结论 HCV感染相关肝癌的临床肝硬化症状更重,而且术后复发率较高,预后更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并分析恶性梗阻性黄疸合并肝硬化患者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引流术(PTCD)术后并发症特点。方法恶性梗阻性黄疸伴肝硬化患者25例,均行PTCD及胆管支架置人术。结果本组患者手术均成功,术后1个月内出现再梗阻及胆管感染1例,引流管移位并出血1例,引流管堵塞4例,腹水3例,严重低蛋白血症5例,电解质紊乱3例,经治疗后出院,无院内死亡患者。结论恶性胆管梗阻合并肝硬化患者PTCD术后腹水、营养不良、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加强对肝硬化患者并发感染相关性胆汁淤积症的认识,分析肝硬化患者并发感染相关性胆汁淤积症的临床特点、危险因素及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肝硬化患者并发感染相关性胆汁淤积症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征及其预后,比较54例肝硬化患者并发感染相关性胆汁淤积症与同期住院的发生感染但未出现胆汁淤积症(对照组)126例肝硬化患者在年龄、性别、Child-Pugh分级、早期及时经验性抗菌药物应用的差异。结果 54例肝硬化患者并发感染相关性胆汁淤积症的感染部位:腹腔感染(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20例、尿路感染18例、胆道感染6例、肠道感染4例、肺部感染4例、部位不明确2例,根据Child-Pugh分级约有55.56%的患者为Child C级。两组比较,年龄、Child-Pugh分级、早期及时经验性应用抗菌药物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病死率15.00%,高于对照组的4.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并发感染相关性胆汁淤积症对预后有不良影响,尤其合并有肝肾综合征者病死率较高,应高度重视临床及实验诊断,针对其临床特征实施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2.
原位肝移植术后并发曲霉菌感染的临床诊治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回顾性分析原位肝移植术后曲霉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过,探讨改善预后措施。方法回顾总结207例原位肝移植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后曲霉菌感染的部位、影响因素、诊治经过及预后。结果207例原位肝移植患者中17例术后并发曲霉菌感染,发病率为8.21%。口腔黏膜感染5例,无死亡;深部曲霉菌感染12例,其中单一脏器曲霉菌感染8例:切口感染3例、无死亡,肺脏感染3例、2例死亡,肝脏感染2例、1例死亡;多脏器曲霉菌感染4例,全部死亡。死亡病例中重型肝炎5例,肝炎后肝硬化1例,原发性肝癌1例。结论长时间应用广谱抗菌素(≥3周)和免疫抑制剂是肝移植术后并发曲霉菌感染的主要原因;重型肝炎患者感染曲霉菌的风险更高。两性霉素B治疗深部曲霉菌感染有效;预防性应用抗真菌药物,常规监测、早期治疗将有助于改善曲霉菌感染的预后。  相似文献   

13.
《传染病网络动态》2006,(6):129-136
四聚体技术检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血循环中抗原特异性T细胞;70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术前评估及术后生存率分析;肝硬化患心脏结构和功能的超声改变及其与肝功能的关系;胃内pH值对肝硬化伴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血氨的影响;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的研究……[编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脾切除术后血小板(PLT)、白细胞(WBC)变化及PLT/WBC比值对术后感染判定及血栓形成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第153中心医院2012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脾切除患者115例,依据病因分为肝硬化组、创伤组、血液组,观察3组患者术后PLT、WBC及PLT/WBC比值变化规律,用以鉴别术后感染及血栓形成的几率。结果术后PLT/WBC比值在第7天逐渐≥20,对18例PLT/WBC比值20的患者进一步查到感染灶或诊断脓毒血症;PLT升高与血栓形成密切相关,但不呈正比,而血栓形成与门静脉、脾静脉压力呈正相关。结论 PLT/WBC比值对脾切除术后感染鉴别及在血栓形成中有重要价值,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腹腔镜同期联合手术治疗肝细胞癌(HCC)合并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PHT)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并分析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2年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普外科105例HCC合并肝硬化PHT腹腔镜同期联合手术患者临床资料。记录可能引起肺部感染的30项因素,包括基本情况、疾病因素、手术因素和术后因素。观察手术恢复情况,记录肺部感染发生情况。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或 Fisher精确检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筛选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105例患者中66例行腹腔镜断流联合肝切除术,39例行腹腔镜断流联合射频消融(RFA),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和术后非计划再次手术病例,无术后30 d和住院期间死亡病例,中位住院时间20(14~25)d。肺部感染发生率为25.71%(27/105)。吸烟(OR=3.362,95%CI:1.282~8.817,P=0.014)、MELD评分(OR=3.801,95%CI:1.007~14.351,P=0.049)、肿瘤位置(OR=1.937,95%CI:1.169~3.211,P...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HBV感染相关肝硬化患者外周血线粒体DNA(mtDNA)的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随机选取2021年1月至2021年6月于崇州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并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45例HBV感染患者和45例HBV感染相关肝硬化患者,分别设为HBV感染组和HBV感染相关肝硬化组,另选取45名同期于该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构建人mtDNA及核单拷贝基因β-globin质粒,采用Taq 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外周血mtDNA水平,并分析其与HBV感染相关肝硬化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入组的HBV感染相关肝硬化患者在测定基线数据后接受为期12个月的抗病毒治疗,之后根据病毒学应答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采用ROC曲线分析外周血mtDNA水平对HBV感染相关肝硬化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HBV感染相关肝硬化组和HBV感染组患者外周血mtDNA水平均显著降低,且HBV感染相关肝硬化组显著低于HBV感染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不同肝功能Child-Pugh分级、肝组织学纤维化分期及HBV-DNA载量的HBV感染相关肝硬化患...  相似文献   

17.
我院肝硬化患者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我院肝硬化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并探讨其相关因素.方法:采取回顾性病例分析法,分析我院肝硬化患者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我院肝硬化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为20.2%,明显高于我国平均医院感染率(8.4%).感染的发生与患者年龄、住院时间、患者肝功能状态、抗生素使用及侵入性操作呈正相关(P<0.05).结论:我院肝硬化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高.引起医院感染的原因是多疗面的.分析这些原因有助于临床医师加强监控措施,并最终降低肝硬化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术后切口延迟愈合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分析228例肝炎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接受断流术的临床资料,切口延迟愈合病例为观察组(95例),切口愈合良好病例为对照组(133例),筛选分析与术后切口延迟愈合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观察组共95例,切口延迟愈合发生率41.67%。观察组中切口感染29例(1.27%);切口脂肪液化60例(26.32%);切口裂开6例(2.63%)。观察组的急诊手术比例、术前住院时间、皮下脂肪厚度、肝功能Child-Pugh分级、脾脏功能亢进程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开腹使用电刀功率等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切口延迟愈合,除与皮下脂肪厚度、电刀的使用、手术持续时间等因素相关外,患者围手术期肝功能状态及脾功能亢进程度对于术后切口愈合亦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232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PHT)实施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EED)加脾切除术治疗病例手术前、术中及术后临床护理资料进行总结分析,旨在探讨EED加脾切除术治疗肝硬化P价门静脉高压症的围手术期护理关键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268例肝硬化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及其高危因素。结果 268例肝硬化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为20.15%(54/268),以呼吸系统为主要感染部位,占40.74%(22/54),腹腔感染占24.07%(13/54),胃肠道感染14.81%(8/54),泌尿系统感染占12.96%(7/54),皮肤软组织感染占5.56%(3/54),感染部位不明占1.85%(1/54)。高龄、住院时间长、肝功能受损、肝炎后肝硬化、合并并发症、预防性应用抗生素以及侵入性操作是医院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引起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应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以减少肝硬化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