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与感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集落刺激因子是调节体内外造血干细胞及成熟白细胞功能的一组糖蛋白生长因子,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则是其中一种主要作用于中性粒细胞的集落刺激因子。本文阐述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产生与作用,对感染的反应性性即体内存在感染时其上升情况,以及对免疫缺隐患者的治疗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在非粒细胞减少者重症感染中的应用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肺内科(325000)吴式王秀林锡芳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或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作为一种调节造血和白细胞功能的细胞因子,已...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内皮祖细胞功能活性的影响,为探讨血管内皮再生修复机制和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提供实验基础。方法首先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培养大鼠骨髓和脾内皮祖细胞,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内皮祖细胞的生长分化过程。标记FITC-AC133和PE-vWF鉴定内皮祖细胞,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然后选取培养7d的内皮祖细胞施加实验因素。分别用MTT比色法、Transwell小室、Matrigel管腔形成的体外模型检测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内皮祖细胞增殖、迁移、管腔形成能力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作用后,内皮祖细胞的OD490值、迁移的细胞数和形成的管腔数显著增加(P<0.001),且随着作用浓度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内皮祖细胞的OD490值、迁移的细胞数和形成的管腔数逐渐增加。结论在体外,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能够增强内皮祖细胞的增殖、迁移和管腔形成能力,并随着作用浓度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其效应增强。  相似文献   

4.
于春风  王冰  李静 《山东医药》2005,45(22):51-51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是天然产生的蛋白质,通过刺激髓系前身细胞的繁殖及分化而调节造血。这些因子可使中性粒细胞黏附在内皮细胞表面及增加中性粒细胞聚集,使中性粒细胞能停留在感染部位,改善细胞毒性的功能。本文应用rhG—CSF治疗新生儿败血症合并粒细胞减少症,效果良好。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受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集落刺激因子(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是一组控制粒细胞、单核一巨噬细胞和某些有关的造血细胞增殖和分化的糖蛋白,根据不同的分化阶段和造血祖细胞,可分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以及多潜能集落刺激因子(Multi—CSF)叉称白细胞介素-3(IL-3)、红细胞生成素(Epo)、血小板生成素(Tpo)及干细胞因子(SCF)等。GM—CSF是一个多效性细胞因子,它促进多种造血细胞的存活,增殖、分化,  相似文献   

6.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药物性粒细胞缺乏症13例渐江省金华市中心医院胡慧仙,金华321000药物所致粒细胞缺乏症为临床上较常见的重症,病死率颇高。2年来我院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治疗本症13例均治愈。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男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白血病患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伴感染的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化疗后发生粒细胞缺乏伴感染的老年白血病患者的病历资料。结果通过给予保护性隔离、强有力的抗感染、造血生长因子以及积极的支持治疗等措施,29例(82.86%)患者发热在3~11d得到控制,粒细胞缺乏纠正时间平均7d。结论老年白血病患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伴感染时,在加强抗感染的同时,应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促进自细胞恢复、静脉丙种球蛋白及胸腺五肽提高免疫及支持治疗。  相似文献   

8.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预防肺癌化疗期感染的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预防肺癌化疗期感染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63例(308例次)肺癌患者化疗期辅用或不用rhG-CSF中性粒细胞恢复和感染情况。结果化疗期用rhG-CSF患者(G-CSF组)感染率(54/217,25%)明显低于非G-CSF组(51/91,56%)(P<0.005);G-CSF组化疗期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发生率明显低于非G-CSF组(P<0.005),并且G-CSF组中性粒细胞减少(<1.0×109·L-1)持续时间(3天)比非G-CSF组(4天)缩短一天(P<0.001)。但两组感染治疗效果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rhG-CSF通过促进中性粒细胞增殖,缩短化疗期中性粒细胞减少持续时间,不仅能增加肺癌患者对化疗的耐受性,而且还能预防化疗期感染,同时又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单用或联用氟康唑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血液病区感染的预防谢彦晖郑少青闫金玉陈勤奋谢毅林果为我们用氟康唑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血液病区感染进行预防,多因素分析结果如下。一、研究对象:1994年7、8月份血液普通病房患者共34例为第1组,男...  相似文献   

10.
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colony—stimulatingfactor,G-CSF)非格司亭(filgrastim)是一种卒中候选药物,在临床前研究中已获得了优良的疗效证据。此前一项Ⅱa期剂量递增研究提示其对卒中患者有潜在疗效。因此,德国明斯特大学神经内科的Ringelstein等启动了一项大样本Ⅱb期试验,旨在评价G.CSF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中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问:在使用聚乙二醇干扰素/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期间发生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和/或血小板减少症的病人中,推荐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O-CSF)吗?聚乙二醇干扰素/利巴韦林的剂量要降低吗?  相似文献   

12.
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临床应用现况及前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临床应用现况及前景林榕,楼方定JonesT.C1993年9月9~11日在瑞士卢塞恩(Lucerne)召开了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烙刺激因子(rhGM-CSF,商品名leucomax,生白能)的国际研讨会,来自美国、瑞士...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高蛋氨酸饮食对外周血内皮前体细胞数量的影响及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该影响的干预作用。方法雄性新西兰兔随机分为四组:正常对照组、同型半胱氨酸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组、同型半胱氨酸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组。正常对照组及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组普食,同型半胱氨酸及同型半胱氨酸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两组饲以1%蛋氨酸饮食,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及同型半胱氨酸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组予以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50μgd,腹腔注射。观察1、2、3、4、8、12周外周血内皮前体细胞数量的变化。第12周测血清一氧化氮、同型半胱氨酸。结果①外周血内皮前体细胞数量变化:正常对照组基本稳定于低水平;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组相对稳定于高水平;同型半胱氨酸组前4周呈下降趋势,第8、12周升高,但与正常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同型半胱氨酸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组呈下降趋势,前2周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第2周开始低于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组(P<0.01)。②血清一氧化氮值:同型半胱氨酸组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同型半胱氨酸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组高于同型半胱氨酸组(P<0.05)。③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值:同型半胱氨酸组和同型半胱氨酸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组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组(P<0.01)。结论同型半胱氨酸开始使内皮前体细胞下降,随后升高;并可致血清一氧化氮下降。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前2周可升高同型半胱氨酸组内皮前体细胞,以后不增高;并可拮抗同型半胱氨酸引起的一氧化氮下降。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改善同型半胱氨酸引起的内皮功能损害,可能与其动员内皮前体细胞有关。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无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液系统肿瘤化疗后,粒细胞缺乏合并院内感染的抗生素治疗经验。方法对化疗后粒细胞缺乏合并院内感染的227例患者,给予亚安培南或头孢哌酮-舒巴坦(舒普深)抗感染,必要时联合万古霉素及予以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静脉注射较大剂量免疫球蛋白和其他支持治疗。结果216例患者感染均得到控制。结论对粒细胞缺乏合并院内感染的血液肿瘤患者,应及早选择足够的广谱抗生素治疗并给予足够的支持治疗。  相似文献   

15.
对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粒-单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体外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骨髓造血祖细胞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MDS患者的粒-单系集落形成单位、红系集落形成单位数量明显低于正常人。  相似文献   

16.
急性粒细胞缺乏症是一种严重的内科急症,常合并重症感染败血症、肝功能损害等,近年来临床有增加趋势。我院1994-1996年应用基因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治疗10例,除一例三日内死于顽固性左心衰竭,肺水肿、甲亢危象外,余均抢救成功。现...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猴免疫缺陷病毒(SIV)感染中性粒细胞(PMN)后对PMA生长率的影响,以及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在PMN生存中的作用。方法 用台酚蓝染色和CyQuant法同时对不同时间SIV感染PMN生存率进行测定。结果 2种测定结果是一致的,但CyQuant法结果显示较好的线形关系。GM-CSF对正常PMN的存活有一定程度的维持作用,但对SIV感染PMN不起明显作用。结论 SIV感染的PMN对GM-CSF的敏感性下降可能是造成PMN功能障碍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血管内皮祖细胞治疗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心肌能量消耗的改变。方法选取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38例,入院后均接受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常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介入治疗),按电脑数字随机法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除常规治疗外还给予血管内皮祖细胞动员剂——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600ug/d)静脉注射,连续注射7d。检测两组治疗前、治疗后第7天和第4个月血浆脑钠钛(BNP)浓度及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数量,左心室射血分数、短轴缩短率、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internal diameter at end.systole,LVIDs)、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收缩末期左心室后壁厚度(posterior wall thickniss,PWTs)、每搏输出量(stroke volume,SV)、射血时间(ejection time,ET)值。应用相关公式计算左心室收缩末圆周室壁应力(circumferential end—systolic wall stress,cESS)和心肌生物能量消耗(myocardiumenergy expenditure。MEE)。结果治疗组的血管内皮祖细胞数量较对照组增加明显,尤其第7天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8.2±7.6)个眠(50.4±5.3)个,P〈0.01]。两组血浆脑钠肽浓度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恢复到正常值(P〈0.01);两组心功能指标及MEE治疗后均有所好转(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尤以治疗组cESS、MEE第2周比对照组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51.3±29.5)×10^-2N/cm2 vs.(277.6±28.7)×10^-2 N/cm2,P〈0.01;(1.3±0.4)cal/systole vs.(1.5±0.4)cal/systole,P〈0.01]。治疗组左心室射血分数、短轴缩短率第4个月比对照组增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1.9%±6.9%vs.50.8%±6.5%,P〈0.01:32.3%±5.7%vs. 26.2%±4.3%,P〈0.01)。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与治疗前及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内皮祖细胞治疗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可有效改善心功能,减轻心室重构,降低心肌能量消耗。  相似文献   

19.
樊娟  徐健 《山东医药》1997,37(7):30-31
rhG-CSF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所致粒细胞减少的临床观察山东省立医院(250021)樊娟徐健徐功立马兰英我们采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所致粒细胞减少患者67例,疗效较好。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联合抗生素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合并感染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急性白血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合并感染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联合抗生素治疗;对照组采用抗生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最低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退热时间与抗生素应用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现皮疹3例,对照组出现皮疹4例,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卡氏体力状况(KP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全部患者KPS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其中观察组KP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联合抗生素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合并感染患者的疗效显著,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且药物副作用较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