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前S1蛋白检测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理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乙型肝炎病毒(HBV)的外衣壳蛋白包括S蛋白、前S1蛋白(Pre-S1)和前S2蛋白,近年来一些基于血清学的研究资料显示,Pre-S1蛋白含有肝细胞膜受体,与病毒侵入肝细胞以及HBV复制关系密切.而对于肝组织中Pre-S1蛋白的表达与HBV DNA的复制状态、血清学标记及组织损伤程度等关系的研究较少,我们采用免疫组化、免疫组化双标记结合肝脏组织学病变对Pre-S1蛋白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病理诊断中的价值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测定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HBV DNA全序列,分析S区基因缺失模式、频率及相关因素.方法 慢性HBV感染者59例,其中HBV携带7例,慢性肝炎31例,肝硬化10例,重型肝炎6例,原发性肝癌5例.结果 25.4%(15/59)慢性HBV感染者有s区基因缺失,未发现S基因缺失.Pre-S基因缺失均见于C基因型患者.Pre-S基因缺失患者中,20%(3/15)HBsAg、抗HBs共存,与无S区缺失者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PreS基因缺失与病程(偏相关系数0.28,P=0.049)、抗病毒治疗(偏相关系数-0.451,P=0.036)有密切关系.结论 Pre-S基因缺失在基因C型、严重肝病及活动性HBV复制患者多见,可能与病程长及抗病毒治疗有关.Pre-S基因缺失可导致HBV免疫逃避或免疫治疗失败,可能是肝脏疾病发展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乙型肝炎病毒前S1蛋白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前S1(Pre-S1)蛋白在诊断慢性乙型肝炎病毒复制及肝脏炎症及纤维化程度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03例,均经肝活组织检查证实。检测其Pre-S1蛋白,HBV标志物与HBV DNA,按病理学将肝组织炎症分为G1、G2、G3、G4级,纤维化程度分为S1、S2、S3、S4期。结果以HBV DNA定量103拷贝/毫升为诊断标准,Pre-S1蛋白与HBV DNA的符合率为88.1%;在肝组织不同炎症程度G1、G2、G3、G4级,HBV DNA与Pre-S1蛋白的符合率分别为88.1%、96.3%、92.9%、83.3%;在不同肝纤维化程度S1、S2、S3、S4期,符合率分别为84.2%、91.7%、90.9%、75.0%。结论Pre-S1蛋白对HBV复制的情况其检测灵敏性(与HBV DNA的相关性)和检测有效率都优于HBeAg检测;Pre-S1蛋白对肝脏炎症及纤维化程度的判断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邢月利  卢鑫 《山东医药》2007,47(26):47-47
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Pre-S1)是乙型肝炎病毒颗粒外衣壳的成分之一,主要存在于Dane颗粒和管型颗粒上,其由HBV-DNA基因S区的Pre-S1基因编码,实质为128个氨基酸序列的多肽链。Pre-S1抗原具有增强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免疫原性的作用,也有助于HBV吸附至肝细胞,对肝细胞损伤、病毒DNA复制有辅助作用。2006年2月-2006年11月,我们对乙型肝炎病毒前Pre-S1与HBV-DNA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从慢性乙型肝炎免疫和病原学特点探讨临床治疗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HBV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目前全球约有4亿慢性HBV携带者,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HBV感染相关性肝脏疾病。HBV是嗜肝的非细胞毒性DNA病毒,无细胞毒效应,其导致肝损害的机制是免疫介导,即机体免疫系统活化产生病毒特异性细胞毒T细胞,并释放细胞因子等,在清除病毒感染肝细胞的同时导致局部炎性反应,损伤肝细胞。HBV感染的自然过程和结局与感染者的年龄、病毒载量以及机体的免疫状态等有关,而机体抗病毒的免疫应答是决定疾病转归以及治疗效果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前S1(Pre-S1)蛋白在诊断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病毒复制中的作用。 方法 收集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共104例,均经肝活组织检查证实。检测其Pre S1蛋白,HBV标志物与HBV DNA。结果 HBsAg、HBeAg、抗-HBc阳性者29例,HBV DNA与Pre-S1蛋白的检出率均达96.5%,这组患者存在病毒的高复制。HBsAg、抗-HBe和抗-HBc阳性者65例,HBV DNA与Pre-S1蛋白的检出率分别为81.5%和72.3%;HBsAg和抗-HBc阳性者8例,HBV DNA与Pre-S1蛋白的检出率分别为87.5%、75.0%,说明部分HBeAg阴性而抗-HBe阳性/阴性的患者仍存在着病毒复制。以HBV DNA定量>103拷贝/ml为诊断标准,HBV DNA阳性患者HBeAg、Pre-S1蛋白的检出率分别为31.5%(28/89)、80.9%(72/89);两者与HBV DNA的总符合率分别为40.0%(42/104)、82.0%(85/104)。HBV DNA与HBeAg检出率差异有显著性(x2=53.397,P<0.001);HBV DNA与Pre-S1蛋白检出率差异无显著性。 结论Pre-S1蛋白较HBeAg更敏感的反映了HBV复制的情况。  相似文献   

7.
荣义辉  辛绍杰 《肝脏》2013,(11):779-781
乙型肝炎病毒(HBV)为一嗜肝细胞DNA病毒,不仅可以引起隐匿性、急性和慢性病毒性肝炎,还与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虽然通过对HBV和宿主及其相互作用的研究,已经发展了有效的预防疫苗和多种抗病毒药物,但HBV感染仍是世界范围内的公共健康问题[1-2]。本文针对HBV S基因的结构和功能上,以及目前关注较多的免疫逃逸、隐匿性肝炎和耐药突变引起方面S基因变异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乙型肝炎病毒DNA多聚酶P结构域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0 引言乙型肝炎病毒(HBV)属嗜肝DNA病毒属,是一组以侵袭肝脏为主的病毒,主要感染哺乳动物和鸟类.HBV DNA的长度为3.2 kb,具有4个开放读码框架(ORF),分别编码HBV的表面抗原蛋白,核心/e抗原蛋白,X蛋白以及HBV DNA多聚酶(HBVDNA P).HBV DNA P基因在ORF中最长,并且与C、S、X基因区有重叠,  相似文献   

9.
乙型肝炎病毒DNA基因分型与相关慢性肝病关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类感染不同基因型乙型肝炎病毒(HBV)及受宿主因素的不同影响,可引起不同的慢性肝脏疾病,包括慢性无症状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ASC)、慢性乙型肝炎(CHB)、肝硬化(LC)及肝细胞癌(HCC)等。我们分析了我院264例慢性HBV感染者的HBV基因型,旨在探讨HBV基因型与HBV感染相关肝病的相互关系及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国北方地区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分布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发现,根据HBV DNA—S区的碱基不同,HBV的基因型可分为A~H8个基因型,不同基因型在各地区的感染率各异,感染后临床表现及对药物治疗反应有区别,为深化研究乙型肝炎的流行、预防和治疗特点,对我院收治的北方地区慢性HBV感染者进行了HBV DNA基因型检测,结合被检测者的临床情况作简要分析,发现其中一些规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乙型肝炎病毒(HBV)是人类肝脏疾病的主要病原体之一,感染呈世界性流行,目前全球大约有4亿HBV慢性感染者,每年约有50万人死于HBV相关性肝硬化和肝细胞癌;我国属于HBV高流行区。研究发现,HBV比其他DNA病毒更易出现变异,在HBV感染者体内常形成以一个优势株为主的相关突变株病毒群。HBV基因突变给乙型肝炎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带来许多临床问题。现将HBV前C区和BCP突变对肝脏疾病进程度的影响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前S1(Pre-S1)抗原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HBV-M)、HBV DNA含量的相关性,以评价Pre-S1抗原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检测316例乙型肝炎患者病毒Pre-S1与HBV-M及HBV DNA含量,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Pre-S1在HBeAg阳性患者中阳性率为95.7%,与HBeAg及HBV DNA具有相关性(P〈0.01)。结论:Pre-S1与HBV DNA具有相关性,且较HBeAg更敏感,可以作为评价HBV复制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3.
乙型肝炎病毒大蛋白和DNA在抗病毒治疗中的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HBV是嗜肝DNA病毒,其S基因编码3种外膜蛋白,分别是主蛋白、中蛋白和大蛋白。近年研究表明HBV大蛋白(HBV-LP)与病毒侵入、组装和复制等密切相关,Bruss等研究发现,HBV-LP在病毒进入肝细胞时作为受体蛋白起作用,在病毒组装时,则是基质类似蛋白,同时还行使调节功能。而且这种多功能性依赖于HBV-LP前S区独特的双重拓扑结构。同时研究还表明,HBV-LP对HBV复制过程具有反式激活作用,并与病毒颗粒从细胞内释放调节有关。HBV—LP存在于感染性颗粒(Dane颗粒)和亚病毒管状颗粒上,是病毒形成完整外膜的重要标志,与血清HBVDNA拷贝数具有良好的相关性,能反映患者机体内HBV复制情况。魏红山等研究表明,在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  相似文献   

14.
近年研究发现,乙型肝炎病毒(HBV)前C区nt1896位G→A、C启动子区(CP)nt1762、nt1764双突变、以及前S区基因突变与慢性肝炎患者病情活动和慢性化、疾病严重程度有一定关系。为此,我们分别检测无症状HBV携带者、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硬化患者血清HBV DNA基因序列,对前C、CP、前S2区域的突变情况与HBV不同感染状态的关系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5.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仍是我国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肝衰竭及肝细胞癌的主要病因。HBV基因组有多种存在形式,其中共价闭合环状DNA一方面可作为HBV复制的模板,使得感染得以建立及维持;另一方面可与整合的双链线性DNA持续表达HBsAg,在慢性感染过程中导致宿主HBV特异性免疫的耗竭。因此,未来亟需研制发挥更强效抑制病毒复制、加速耗竭cccDNA的直接抗病毒作用及不良反应更小的特异调节抗HBV宿主免疫的新药,以期实现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治愈。  相似文献   

16.
乙型肝炎病毒S基因变异与临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变异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是物种适应生存压力的结果。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与其它DNA病毒相比具有很高的变异率。随着研究的深入,表明乙型肝炎病毒S基因变异与乙肝疫苗预防接种失败、HBIG预防移植后肝脏再感染、HBsAg(-)的HBV感染及疾病严重性等均有密切关系。本文就HBV S基因变异及其在临床中的意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及HBV DNA水平与肝细胞癌的关系。方法:应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扩增乙型肝炎病毒与基因,用末端标记方法对PCR产物标记并直接测序,测序结果和GenBank中登录的标准基因型序列相比较,应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 DNA水平。对61例肝癌、65例慢性乙型肝炎、10例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进行了检测。结果:136例中B基因型59例(43.4%)、C基因型77例(56.6%),随着病情加重,C基因型比例逐渐增高;不同基因型HBV感染的肝癌患者间HBV DNA水平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HBV DNA水平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本地区乙型肝炎病毒以B、C基因型为主,乙型肝炎病毒C基因型及高水平的HBV DNA感染与肝癌的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18.
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分别属于嗜肝DNA病毒科及黄病毒科,均能引起慢性肝脏疾病,全球约有5.5—6亿人口因感染HBV或HCV而危及生命。尽管两种病毒分子组成、复制过程及结构蛋白功能不尽相同,HBV及HCV仍具有许多共同特点。两者均有明确的嗜肝性、能在淋巴系统内感染并复制;  相似文献   

19.
乙型肝炎病毒复制调控元件对HBV DNA疫苗诱导的免疫应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调控元件增强子Ⅰ(ENHⅠ)及前S2(Pre-S2)抗原基因对HBV DNA疫苗诱导的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采用常规聚合酶链反应(PCR)从HBV adr亚型全基因DNA序列中分别扩增HBsAg、PreS2-HBsAg、HBsAg-ENHI和PreS2-HBsAg-ENHⅠ基因片段,重组到VR1012载体中,构建4种HBV DNA疫苗,转染HepG2细胞并免疫Balb/C小鼠。通过细胞免疫化学、酶联免疫分析(ELISA)、酶联免疫斑点试验(ELISPOT)等方法检测其在HepG2细胞内的表达及小鼠的体液及细胞免疫应答。结果转染的HepG2细胞表达相应的目的蛋白.ENHⅠ及Pre-S2抗原基因均可增强HBV DNA疫苗转染HepG2细胞表达HBsAg;免疫接种小鼠后第2周产生抗-HBs及HBsAg特异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Pre—S2抗原基因可增强HBV DNA疫苗免疫Balb/C小鼠诱导的抗-HBs及HBsAg特异性CTL的产生,ENHⅠ基因对免疫应答无影响。结论ENHI及Pre—s2抗原基因均可增强HBVDNA疫苗转染HepG2细胞表达HBsAg.Pre-S2抗原基因可增强HBVDNA疫苗免疫Balb/C小鼠引起的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20.
晚近研究证明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Pre-S区所编码的Pre-S蛋白上有多聚白蛋白受体(PHSA-R),本文对PHSA-R活力与HBV-DNA、DNA聚合酶(DNAP)、HBeAg的关系作了初步探讨,以阐明PHSA-R与HBV感染和复制间的密切关系,进一步明确PHSA-R检测在HBV感染临床研究工作中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