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第三鳃裂瘘管的临床表现,提高其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第三鳃裂瘘管者(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4例术前确诊为第三鳃裂瘘管,2例术前未明确,术中均发现内瘘口位于梨状窝,证实为第三鳃裂瘘管。本组经手术切除瘘管,随访1~5年,均无复发。结论:第三鳃裂瘘管的主要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对多次手术复发者可行择区性颈廓清术。  相似文献   

2.
蔡红武 《广西医学》2003,25(7):1215-1216
鳃裂瘘管是较常见的颈先天性疾病 ,多源于第二鳃裂发育畸形 ,来自第一、三、四鳃裂者较少。我科 1 988年以来 ,手术治疗鳃裂瘘管患者 33例 ,其中属第二鳃裂之瘘管患者 2 5例 (占 75 % ) ,经手术切除后 ,随访 3~ 1 0年 ,无 1例复发 ,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33例中 ,男 2 1例 ,女 1 2例 ,年龄在 9~ 6 7岁间。病史在 1月至 1 4年。出生后即见颈侧有瘘孔 2 1例 ,由颈侧“脓肿”切开排脓留下不愈瘘口 1 2例。瘘管外口均位于胸锁乳突肌前缘 ,下颌角至胸锁关节之间皮肤上。位于颈右侧 1 4例 ,左侧1 9例。开口于下颌角与环状软骨…  相似文献   

3.
病人 ,男性 ,32岁。左颈侧反复流脓 10a ,吃流质饮食有时在吞咽数秒后发现颈侧有少量溢液。曾在当地行鳃裂瘘管切除 4次。最后一次术后 10d便出现局部溢液。为彻底治疗于 2 0 0 0 - 0 9- 2 1收入院。耳鼻咽喉检查无异常 ,颈部偏左有大约 5cm× 4cm瘢痕 ,瘢痕中心有一凹陷 ,位于胸锁乳突肌前缘中、下 1/ 3交界处 ,探针未能探入。颈部强化CT未发现异常 ,瘘管碘造影未能注入造影剂而告失败。临床诊断 :先天性左第三鳃裂瘘管切除术后复发。于 2 0 0 0 - 0 9- 2 7在全麻下行左鳃裂瘘管切除术 ,沿瘢痕组织在健康皮肤上行梭形切口 ,用电刀…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第一鳃裂瘘管药物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的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 1988至 2 0 0 1年间经治的第一鳃裂瘘管 97例的临床资料。将 97例随机分为药物治疗组 32例 ,手术组 6 5例。结果 :药物治疗组32例、34耳 ,经抗生素治疗和切开排脓引流换药临床治愈 ,随访 1~ 10年 ,8例复发而行手术治疗。手术组6 5例、6 8耳 ,术后Ⅰ期愈合 6 5耳 ,Ⅱ期愈合 3耳 ,随访 1~ 10年除 4例失访外无复发。结论 :使用药物保守治疗第一鳃裂瘘管继发感染复发率高。手术彻底切除第一鳃裂瘘管是控制感染治疗第一鳃裂瘘管和预防复发的适宜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第三鳃裂瘘管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提高第三鳃裂瘘管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1例第三鳃裂瘘管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诊断与治疗的全过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外院行瘘管切除术,术后1周复发,行瘘管碘造影剂造影、CT检查并三维重建而确诊,并在全麻下行第三鳃裂瘘管摘除术而痊愈,病理检查示鳞状上皮增生,肉芽组织长入,伴大量淋巴细胞、浆细胞及灶状中性粒细胞浸润,诊断为:鳃裂瘘管并感染。结论鳃裂瘘管多由鳃沟闭合不全及闭膜破裂引起,碘造影剂造影、CT检查及三维重建是较为准确、简便的诊断方法,术后病理检查可确诊,手术彻底切除瘘管全程是治疗鳃裂瘘管惟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第一鳃裂瘘管药物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的经验。方法:回顾分析1988至2001年间经治的第一鳃裂瘘管97例的临床资料。将97例随机分为药物治疗组32例,手术组65例。结果:药物治疗组32例,34耳,经抗生素治疗和切开排脓引流换药临床治愈,随访1-10年,8例复发而行手术治疗。手术组65例,68耳,术后I期愈合65耳,Ⅱ期愈合3耳,随访1-10年除4例失访外无复发。结论:使用药物保守治疗第一鳃裂瘘管纪发感染复发率高。手术彻底切除第一鳃裂瘘管是控制感染治疗第一鳃裂瘘管和预防复发的适宜方法。  相似文献   

7.
<正> 鳃裂瘘管和囊肿是比较常见的颈侧先天性疾患,临床上以源于第二鳃裂者较多见,其次为第一鳃裂,第三、四鳃裂则比较罕见。我院自1974年至1982年共收治第二鳃裂瘘管和囊肿19例,现报告并简要讨论如下.临床资料瘘管8例(其中双侧1例,其余均为单侧),囊肿11例,共19例20例。男14例,女5例。左侧11例,右侧7例,双侧1例。症状  相似文献   

8.
手术治疗了16 例鳃裂瘘管,其中第一鳃裂瘘5 例,第二鳃裂瘘7 例,第三鳃裂瘘4 例。术前作瘘道碘油造影确定瘘管走向,手术时先常规检查瘘管口,注入1% 亚甲蓝,沿瘘管钝性分离,于高位结扎切断。手术均获成功,随访2 年无复发。  相似文献   

9.
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第一、二鳃弓突起融合不全,第一鳃沟封闭不全或鳃裂残余,有可能演化成耳前瘘管或第一鳃裂瘘管和囊肿。先天性耳前瘘管较常见,且多为单侧性;第一鳃裂瘘管很少见。本文就我院在1961~1981年间用手术治疗的先天性耳前瘘管109例和第一鳃裂瘘管3例综合报告于后.临床资料先天性耳前瘘管109例(123耳)中,男70例,女39例;年龄4~42岁,以21~30岁为最多;左侧72耳,右侧51耳。瘘管口均在耳轮脚前方,其中双侧有28例,为对称性。挤压瘘管有腐乳状带臭味的或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性,23岁,因左耳道有分泌物2个月, 于2000年11月7日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好,心肺腹未见异常,局部:左外耳道宽敞,下壁骨软骨交界处见一瘘口,探查深约1.0 cm,鼓膜完整,标志清楚。入院诊断:第一鳃裂瘘管(左)。于2000年11 月27日在全麻下行左鳃裂瘘管摘除术,于左耳周做“Y”形切口,耳前平外耳道下缘平面,耳后达外耳道  相似文献   

11.
先天性鳃裂瘘管临床少见 ,易误诊。我们收治 2例 ,第1、2鳃裂瘘管各 1例 ,现报道如下。1 病例简介  例 1,男 ,11岁。患儿出生后 ,其母哺乳时发现患儿在面颊处有一小孔 ,经常有脓液流出 ,味臭。 5岁时发现左耳流脓 ,量不多 ,在当地医院以外耳道炎、化脓性中耳炎予以治疗 ,但经常复发。检查见左下颌角前上方 1cm处有一小孔 ,周围皮肤红肿 ,挤压有脓性分泌物流出 ,味臭 ,触诊向上至外耳道口处有一条索状物 ,触痛 ,在外耳道口内 0 .5 cm处见一小孔 ,探针不能探入 ,从外瘘口注入美蓝 ,阻力大 ,同时见美蓝从外耳道软骨部下壁流出。临床诊断为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颈部囊肿与瘘管的诊治经验。方法:93例行手术治疗,其中鳃裂囊肿15例,鳃裂瘘管10例,皮样囊肿1例,囊状淋巴管瘤4例,甲状舌骨囊肿37例,甲状舌管瘘管25例,癌性淋巴液囊肿1例,随访1-10年。结果:93例中,囊性淋巴管瘤1例复发后失访,另1例行2次手术,癌性淋巴液囊肿1例半年后死于肺转移,鳃裂瘘管2例3次手术,甲状舌管瘘管1例复发,鳃裂瘘管术后1例迟发性面瘫,一次手术治愈,无术后并发症。结论:颈部囊肿与瘘管的诊断除依据术前检查外,主要是依据术中的发现和术后病理检查。B超、CT等是有效的辅助检查.手段治疗上应彻底切除囊壁与瘘管,避免复发。术中应避免损伤颈部的大血管和神经。甲状舌管瘘管须切除舌骨中段2cm,这是防止术后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分区性颈清扫技术在颈部非肿瘤病例中的应用。方法借鉴分区性颈清扫技术对颈部非肿瘤病变进行切除,其中有脓肿型或溃疡型颈淋巴结核5例、复发鳃裂瘘管7例、颈部肿物经切取活检后形成囊肿1例。所有病例均采取整块切除病变组织。结果颈清扫技术有利于彻底清除与周围组织粘连紧密、分界欠清、范围较广、并且常规治疗效果欠佳的病变。本组病例未出现副神经和喉返神经损伤、切口愈合不良等并发症。术后随访5个月至2年均未见复发。结论参照分区性颈清术的手术技术处理复发型第2、3鳃裂瘘管和有脓肿(≥3cm)或瘘管形成的颈淋巴结核,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先天性鳃裂囊肿及瘘管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 1984至 2 0 0 2年 8月收治的6 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 35例 ,女 32例 ,5~ 73岁 ;其中 11~ 30岁 4 1例 ,占 6 1.2 % ;左侧 38例 ,右侧 2 7例 ,双侧 2例 ;单纯囊肿 4 8例 ,囊肿合并瘘管 3例 ,单纯瘘管 16例 ;合并其它鳃器畸形 3例 :先天性耳前瘘管3例次 ,先天性小耳、外耳道闭锁及先天性面瘫 1例 ;囊肿恶变 2例 ,其中 1例为异时性双原发癌 (鳃裂癌术后3年出现下咽癌 )。结果 :所有病例均经手术治疗 ,第二鳃裂畸形 5 8例 ,占 86 .5 7% ,第一、第三鳃裂畸形分别为 5例和 4例。经随访 ,一期治愈 5 9例 ,复发再次手术治愈 8例。结论 :影像学检查及术前针吸活检是术前确诊的重要依据 ;食管稀钡造影或囊肿碘油造影有助于囊肿及内瘘口定位 ,术前少量多次吞服稀释美蓝溶液 ,有助于术中寻找瘘管及内瘘口。完整切除囊肿及瘘管是避免复发的重要措施 ,寻找内瘘口并予以荷包缝扎 ,使瘘管口上皮层朝向咽腔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先天性第二鳃裂瘘管及囊肿为临床少见的胚胎发育异常,由于胚胎期鳃器的残留,通常称之为鳃裂瘘管或囊肿,这一命名最早是在1865年由Heuzinger提出的,其诊断和治疗不当会导致反复发作,难以根治。我科自2001年6月至2008年6月共收治先天性第二鳃裂瘘管及囊肿患者25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第一鳃裂畸形是人体在胚胎期第一鳃裂发育异常而致的先无性疾病,临床上常见有三种情况,即瘘管、窦道及囊肿[1],因为原始组织既有外胚层,又有中胚层,故瘘管内不仅有皮肤、毛囊、汗腺等组织,还可有软骨结构。由于本病发病率低而往往被忽视,极易造成误诊、误治。我科自1984~1992年共收治第一鳃裂畸形4例,现结合文献报道总结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17.
1 病例报告  例 1 ,男 ,9岁 ,因左耳后渐进性肿痛 2周 ,于当地医院切开引流 ,1周后局部肿胀消失 ,无脓。 5天后 ,再次复发。后入我院。专科检查 :左耳廓无畸形 ,耳后肿胀 ,切开引流口有脓性分泌物 ,触痛不明显 ,挤压耳后可见外耳道后下壁软骨部有脓性分泌物溢出。探之有一瘘口 ,外耳道无狭窄 ,鼓膜标志清晰。CT检查 :中耳及乳突未见异常。诊断 :左鳃裂瘘。全麻下行左鳃裂瘘摘除术 ,术前向瘘口内注入龙胆紫 ,术中取耳后切口 ,剥离 ,切除切口周围肉芽组织 ,找到瘘管 ,将其完整摘除 ,术后Ⅰ期愈合。  例 2 ,女 ,2 7岁 ,右外耳道包块 1年…  相似文献   

18.
<正> 先天性第一鳃沟发育异常形成的鳃裂管(耳颈瘘管)在临床上很少见。我们遇见1例,报告如下。患者,男,18岁。因右颈部瘘管反复感染16年不愈,于1986年10月23日以“鳃裂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鳃裂囊肿和鳃裂瘘管的手术治疗体会。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9年3月—2017年3月12例鳃裂囊肿和瘘管采用手术切除的体会,总结手术方法,评估治疗效果。结果:其中8例第一鳃裂囊肿,4例第一鳃裂瘘管,6例第二鳃裂囊肿,5例第二鳃裂瘘管,均治愈出院,无术后复发及严重的并发症发生,并达到了理想的美观要求。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和合理的手术方案是治愈鳃裂囊肿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陈基黎  何朝永 《农垦医学》2008,30(3):196-198
目的:回顾性分析21例鳃裂囊肿及鳃裂瘘的诊断及治疗. 方法:对1986年~2006年收治的21例鳃裂囊肿及鳃裂瘘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病变大小在1.0×10cm~8×5cm之间.病变部位:左颈部12例,右颈部9例.发病部位:第Ⅰ鳃裂囊肿0例,第Ⅱ鳃裂囊肿14例,瘘8例,第Ⅲ鳃裂囊肿7例,瘘3例.全部病例均经手术切除和病理证实.囊肿位于颌下三角7例,胸锁乳突肌前缘上1/3处6例,下1/3处8例.术后复发15例,再次手术11例,再次手术发现瘘管8例,行瘘管结扎摘除术后均治愈出院.结论:对位于颌下三角及胸锁乳突肌前缘部位的囊肿或脓肿,术前应行超声及CT检查,术中应彻底清除囊壁及瘘管,避免术后复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