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柳冬兵  刘加新 《江苏医药》2022,48(1):106-107
患者,男,55岁,因"确诊肺癌1年余,痰中带血1个月"于2019年3月初入院.患者2017年11月于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行纤维支气管镜活检病理诊断为右肺上叶小细胞肺癌,同年11月16日于浙江省肿瘤医院查胸部CT提示右上肺中央型肺癌伴少许阻塞性肺炎,右肺门及纵隔4R淋巴结转移,2R、1L淋巴结显示.头颅、腹部及骨放射性核素...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59岁,2011年2月因"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痰中带血"前来就诊,查胸部CT示:右肺下叶可见大小约3.8cm×2.5cm结节,余肺多发大小不等结节,纵隔淋巴结增大,右侧第4肋骨腋段骨质破坏,结合病史考虑肺癌并肺内、纵隔及肋骨转移。于2月28日行右肺病变放疗(DT=  相似文献   

3.
张丽娜  方薇  李娜  李进峰 《中国药师》2022,(9):1616-1618
摘要:<正>1 病例资料患者男,59岁,2021年2月3日外院肺CT检查示:右肺下叶占位,考虑肿瘤可能,建议增强CT检查;双肺多发结节;双肺肺气肿。2月4日在我院门诊行增强CT示:右肺下叶占位,考虑肺癌并右肺门及纵膈淋巴结转移可能。2月7日收入我院。患者平素健康状况良好,否认肝炎、结核、疟疾病史,否认心血管病史,否认糖尿病、脑血管疾病及精神病史,否认手术、外伤、输血史,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既往吸烟30余年,20支/d; 饮酒30余年,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57岁,因反复咳嗽,咳痰2年余,活动后气短1个月,于2008年4月20日入院。既往病乙型病毒性肝炎病史10年。门诊行X线胸片检查:右中肺炎(阻塞性),建议行CT检查。入院查体:神志清楚,表情淡漠,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双肺听诊呼吸音粗糙,右上肺可闻及部位固定的哮鸣音。行胸部CT检查:右肺上叶前段中央型肺癌,伴阻塞性肺炎;纵隔淋巴结肿大,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示:“右上肺癌”并取组织送病理检查,病理报告:“小细胞癌”,肝功能、血生化检查: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肺门纵隔淋巴结的合理清扫方式与范围。方法:选择2006年1月-2008年1月于本院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45例,回顾性分析了其病例资料,分析术前胸部CT和MRI对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判断与术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同时比较系统采样病例胸内各区淋巴结的转移频度,以及肺门纵隔淋巴结系统采样与单纯采样术的阳性发现率。结果:患者术前CT诊断和术后病理对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的结果的一致性进行检验,κ为0.351;MRI诊断一致性检验.κ为0.449,优于CT。距离肺门和肺根部最近的11、10、7、5、4区淋巴结的转移频度最高,距离肺根部较远的9、6、3、2、1区淋巴结的转移频率较低。肺门纵隔淋巴结系统采样40例,阳性发现率为85.0%;单纯采样10例,阳性发现率为60.0%,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28,P〈0.05)。结论:胸部CT和MRI不应作为术前肺癌N分期的唯一检查,应引入进一步的其他诊断技术,以提高对肺门纵隔淋巴结分期的准确性。在肺癌术中应主动清除肺门和纵隔各区淋巴结,特别是围绕肺门或肺根部周围的淋巴结,不能忽略淋巴结转移的现象。系统淋巴结采样术较适合肺癌的根治性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72岁。因反复咳嗽并咯脓痰2个月,时有发热加重7d入院。有6年吸烟史(15支/d)。CT检查:右肺下叶见一8cm×7cm的高密度块影,周围尚光滑,密度不均,可见分叶,纵隔内未见肿大的淋巴结。手术所见:于右肺下叶见一8cm×7cm的肿块,质中等,侵犯右肺中叶,行右肺中下叶切除术。纵隔内未见肿大的淋巴结。病理检查:送检物为右肺中下叶,表面光滑,灰褐色。沿支气管切开肺叶,见右肺下叶内距肺门0.3cm处有一椭圆形肿物,约8cm×7cm×5cm,灰白色,质软,边界清楚,似分叶状,肿瘤累及右肺下叶支气管内及右肺中叶。镜检:肿瘤组织由梭形细胞和丰富的血管构成,瘤…  相似文献   

7.
1临床资料患者,男,73岁,否认有药物过敏史。腰痛起病,病史7月,于2011年9月5日在全麻下行腰椎前路病灶清除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术后病理示:(L2椎体)查见转移性低分化腺癌。2011年9月25日行颈、胸、腹、盆CT:右肺上叶肺癌侵犯纵隔并右肺与纵隔、右上肺门淋巴结;右侧腰大肌、髂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44岁。因咳嗽、痰中带血20d于2000-01-02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好,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左肺呼吸音清晰,右下肺呼吸音稍减低,双肺均未闻及干湿性罗音。CT检查示右肺下叶见一类圆形软组织块影,边界清,略呈分叶状,直径约4.2cm,其外侧可见胸膜皱缩征,纵隔内未见肿大淋巴结影。诊断右肺下叶周围型肺癌。于2000-01-04行右肺下叶切除术。术后标本病理证实:右下肺中分化鳞状细胞癌,浸润周围肺组织,支气管切缘未见癌组织浸润,支气管旁淋巴结6枚未见转移性癌。出院后5个月,患者又因咳嗽、胸闷…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性,76岁.曾于2006年5月查体发现CEA增高为200 U/ml,PET/CT检查发现右锁骨上、右肺门及纵隔多发性高代谢性肿大淋巴结,考虑纵隔及右肺多发淋巴结转移,给予"脱氧核酸、香菇多糖"等药物长期治疗,期间多次复查肿瘤指标呈持续性升高(具体数值不详).2007年以来患者逐渐出现右侧胸部疼痛,伴间断咳嗽,乏力,进行性消瘦.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59岁,主因“确诊左肺腺癌5月余”于2015年2月20日第7次入院。患者于2014年8月30日因上腹部不适,遂就诊外院行上消化道造影,结果示:左侧大量胸腔积液;患者为进一步诊治,行胸部CT 示:左肺下叶占位性病变、纵隔内见略肿大淋巴结;双肺纤维灶表现、左肺炎症;左侧胸腔积液并左肺膨胀不全、双侧胸膜肥厚;胸水病理提示:可见肿瘤细胞;2014年9月12日行第1周期化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探讨成人下肺叶结核胸部放射线检查的诊断方法与影像学表现。方法随机选择2013年8月至2016年6月我所收治的肺下叶结核患者80例患者纳入研究,分别采用CT平扫与X线检查,分析患者影像学表现,对比CT平扫与X线检查的结果。结果通过X线扫描与CT平扫,60例患者发病部位于右肺下叶26例(43.3%),左肺下叶19例(31.7%),双肺下叶15例(25.0%),其中右肺下叶结核发病率最高。经CT扫描空洞、卫星灶、钙化与支气管扩张征象检出率均显著高于X线检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T扫描与X线检查表现多样化。结论 CT平扫精确率高于X线检查,临床上采用CT平扫成人肺下叶结核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降低误诊率,具有显著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69岁,既往身体健康,因“化脓性脑膜炎”入院,因低血压而行右侧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术后第1天复查双肺CT发现右肺上叶纵隔旁类圆形团块影。间隔4d后行双肺增强CT示右肺上叶纵隔旁见类圆形团块影,大小为4.9cm×5.4cm×5.0cm,其上缘与胸膜顶关系密切,平均病灶CT值为79HU,动态增强扫描病灶未见强化征象。结合临床分析考虑为纵隔旁血肿。  相似文献   

13.
郝仲芳 《药品评价》2010,7(6):61-62
1 病例摘要 患者女性,72岁,主因“胸闷、憋气1个月”于2009年4月12日就诊我院,胸部CT检查提示“1.左肺上叶肿块,大小8.6×5.1×8cm,伴阻塞性肺不张,考虑周围型肺癌,纵隔淋巴结肿大考虑转移,2.心包局限性增厚,考虑转移”,  相似文献   

14.
1病例资料 患者,男,55岁,因确诊左上肺鳞癌行联合化疗后10月,咳嗽、咳痰、活动后气促2月余,腹胀、乏力、纳差、双下肢水肿3d入院。患者于2008年6月于湖南湘雅医院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及病理活检,诊断为:(左上肺)鳞癌。行胸部CT检查示:左上肺癌并纵隔、同侧肺门淋巴结转移,左上肺阻塞性肺炎,分期为:T4N2M0ⅢB期。后于该院行TP方案化疗3周期,病情未控,改用GP方案化疗2周期,行胸部、上腹部、头颅CT复查,肺部病灶较前进展,  相似文献   

15.
米志奎  方康晓  张媛 《中国基层医药》2005,12(11):1549-1550
目的 探讨CT对肺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比分析40例资料齐全的肺结核患者的胸部正侧位片及CT表现。结果 (1)肺结核病变主要分布在上叶尖后段及下叶背段,其次为上叶前段和下叶各段。(2)胸部CT对肺内隐蔽部位的结核病变显示率明显高于常规胸部X线片检查。(3)胸部CT对病灶内的钙化、纵隔内肿大的淋巴结以及病变的鉴别诊断明显优于胸部X线片检查。结论 胸部CT对肺结核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吉非替尼致麻痹性肠梗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54岁.因肺癌脑转移、肝转移、肺转移,于2006年4月4日入院.患者于2006年2月初突发言语不利及左上肢活动障碍.行CT检查发现右侧头颅单个占位,左上肺尖后段占位,纵膈淋巴结肿大,双肺多发小结节,因患者无咳嗽、咳痰且肿块位置不易行肺穿刺,临床诊断为非小细胞肺癌.  相似文献   

17.
病例:患者,男,47岁。因“咳嗽、咳痰、右肩胛骨疼痛1年余,加重3月,胸闷、气紧20余天”于2011年5月24日入我院治疗。根据5月20日我院PEC/CT结果,入院时考虑该患者右肺上叶Ca伴双侧颈部、纵隔及右肺门淋巴结、骨转移可能性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螺旋CT对单纯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的表现及诊断。方法对46例单纯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患者行胸部CT及增强扫描,分析影像表现。结果46例单纯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者,结节病8例,淋巴瘤14例,结核4例,转移性淋巴结癌20例。结论单纯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螺旋CT能较准确地诊断。  相似文献   

19.
<正>患者女,75岁。始于1月前无诱因出现咳嗽,少量咳痰,痰为白色泡沫状,伴胸闷,无胸疼、发热及咳血。CT检查:右肺上叶5cm×5cm肿物,有分叶,边界毛刺状;纵隔无肿大淋巴结。术见右上肺后段有5cm×5cm肿物,质硬,行肺叶切除术。术后肿块病理检查:肺组织一叶,灰红色,沿支气管方向  相似文献   

20.
患者女 ,58岁 ,于1991年单位体检时发现右肺下叶肿物 ,诊断为“右肺癌”。于1991年6月21日在北大医院行“右肺下叶切除术”。术中见肿物位于右肺下叶后基底段 ,约3.2cm×3cm ,侵及脏层胸膜 ,肺门及纵膈内未见肿大淋巴结。术后病理示 :右肺下叶周围型中低分化腺癌 ,肺门淋巴结转移0/4 ,支气管旁淋巴结转移0/3。术后行常规化疗。几年中病情稳定 ,多次复查未发现异常。1996年因胸疼就诊 ,肺部CT检查未发现异常 ,支气管镜检查示 :气管近隆突右侧壁及右前壁有数个粟粒状粘膜隆起。活检病理为 :高至中分化鳞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