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Survivin、p53蛋白在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这两种蛋白在上皮性卵巢癌诊断、预后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Survivin、p53蛋白在15例良性卵巢上皮性肿瘤和69例恶性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①Survivin蛋白在恶性和良性卵巢上皮性肿瘤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9%,6.7%(P〈0.05);p53蛋白在卵巢上皮性癌中的表达率为43.5%,在良性肿瘤中的表达率为13.3%(P〈0.05)。两蛋白的阳性表达与卵巢上皮性肿瘤的良恶性、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②Survivin和p5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有显著相关性(r=0.464,P〈0.05)。结论Survivin和p53蛋白表达水平增高可能与上皮性卵巢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可为卵巢癌的诊断、预后判断提供理论依据,且二者在卵巢上皮性癌的癌变中可能存在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端粒酶在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它们在卵巢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原位杂交检测端粒酶在8例卵巢良性上皮肿瘤、26例卵巢恶性上皮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26例卵巢恶性上皮肿瘤组织中,端粒酶阳性表达率为85%,显著高于卵巢上皮良性肿瘤(P〈0.01),端粒酶的表达强度与卵巢上皮恶性肿瘤的病理分级与临床分期无相关性(P〉0.05)。结论端粒酶在卵巢上皮性恶性肿瘤组织中有广泛表达,端粒酶活性与卵巢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卵巢上皮性瘤组织中C-erbB2、Ki67和P53蛋白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蕙 《江西医药》2008,43(4):286-289
目的探讨原癌基因C-erbB2、细胞核增殖相关抗原Ki67、抑癌基因P53在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技术(SP法)检测124例卵巢肿瘤组织中(其中61例良性肿瘤,19例交界性肿瘤,44例恶性肿瘤)C-erbB2、Ki67和P53的表达,探讨其与临床及病理学的关系。结果(1)C-erbB2、Ki67和P53在良性、交界性、恶性卵巢肿瘤中阳性表达率均呈梯度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其中Ki67与P53在浆液性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交界性肿瘤及黏液性癌组织(P<0.05)。(2)P53蛋白表达与卵巢癌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有相关性(P<0.05)。(3)C-erbB2 Ki67 P53联合表达与Ki67 P53联合表达在良性、交界性、恶性肿瘤中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C-erbB2、Ki67和P53蛋白的高表达与卵巢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可作为卵巢上皮性肿瘤恶性变的分子标志;Ki67和P53蛋白的免疫组化检测可作为卵巢上皮肿瘤鉴别诊断的客观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EGFR和中期因子在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的情况并分析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中EGFR和中期因子阳性的表达率与预后的关系。结果:EGFR和中期因子在卵巢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卵巢的良性肿瘤和正常的卵巢组织,低分化、有淋巴结转移伴腹水和临床分期为晚期的EGFR和中期因子阳性的表达率显著升高。结论:EGFR和中期因子在卵巢上皮性肿瘤的进展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作为判断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的恶性程度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Survivin、蛋白激酶A(PKA)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相关指标之间的联系。方法 48例上皮性卵巢癌组织(卵巢癌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测定Survivin、PKA的表达强度,结合临床指标进行分析,43例上皮性卵巢良性肿瘤作为对照组。结果 Survivin在上皮性卵巢良性肿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14.0%(6/43),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3.3%(40/48);PKA在上皮性卵巢良性肿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90.7%(39/43),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2.1%(25/4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癌细胞分化程度及TNM临床分期Survivin和PKA的表达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Survivin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呈高表达,PKA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呈低表达,且与临床指标相关,提示两者不仅参与了上皮性卵巢癌的发生,且可能与肿瘤的恶性进展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肾上腺髓质素(adrenomedullin,AM)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蜡块包埋标本,正常卵巢组织10例、卵巢上皮性良性肿瘤10例及上皮性卵巢癌5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AM蛋白的表达,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AM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74%)明显高于正常卵巢组织(20%)及卵巢上皮良性肿瘤组织(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正常卵巢组织和卵巢上皮性良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M的表达与病理分级有关(P<0.05),而与年龄、临床分期及组织学类型无关(P>0.05).结论 AM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卵巢组织及卵巢上皮性良性肿瘤组织,且与病理分级相关,提示AM与卵巢癌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是反映卵巢癌恶性程度和侵袭性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对卵巢上皮肿瘤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水平的检测及对卵巢上皮肿瘤组织中VEGF、p5 3表达的观察 ,以探讨VEGF、p5 3与卵巢上皮肿瘤临床病理诸因素的关系。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法测定 71例卵巢上皮肿瘤患者术前血清及 10例腹水中VEGF水平 ,其中对 7例卵巢上皮癌患者血清进行了连续检测 ;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73例卵巢上皮肿瘤组织中VEGF、p5 3的表达。结果 ①在卵巢上皮肿瘤患者中 ,血清VEGF水平在良性组、交界性组及恶性组差异有显著性 ;在恶性组中 ,血清VEGF水平与临床期别、病理分级有明显相关性 ,与病理类型无明显相关性 ;卵巢癌患者经肿瘤减灭术后 ,血清VEGF均有不同程度下降 ,而当病情复发后 ,血清VEGF再度上升。②VEGF在卵巢上皮肿瘤组织中的表达 ,恶性组阳性表达率 (86 4 % )明显高于交界性组 (6 6 7% ,P <0 0 0 5 )及良性组 (37 5 % ,P <0 0 0 5 ) ;在恶性组中 ,VEGF强阳性表达率 ,分化差的G3组 (42 1% )高于分化好的G1 、G2 组 (30 4 % ) ,但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临床分期差异也无显著性 (P >0 0 5 )。③p5 3在卵巢上皮肿瘤组织中的表达 ,恶性组阳性表达率 (76 2 % )明显高于交界性组 (2 8 6 % ,P <0 0 1)及良性组 (9 1% ,P <0 0 1)。在恶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因子p57KIP2、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卵巢上皮性肿瘤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以探讨其在卵巢上皮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方法:运用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标本中p57KIP2、PCNA的表达情况,综合分析两者在卵巢上皮性肿瘤中的表达情况及其相关性.结果:恶性卵巢上皮性肿瘤中p57KIP2蛋白阳性表达率为13.75%,明显低于正常卵巢组织100%、良性卵巢上皮性肿瘤93.75%,其差别具有显著性(P<0.05),057KIP2阳性表达率在恶性卵巢癌细胞临床Ⅰ期、Ⅱ期、Ⅲ期中分别为27.78%、5.88%、6.25%,其差别没有显著性;恶性卵巢上皮性肿瘤中PCNA蛋白阳性表达率为76.47%,明显高于正常卵巢组织10.00%、良性卵巢上皮性肿瘤18.75%,其差别具有显著性(P<0.05).PCNA阳件表达率在恶性卵巢性肿瘤临床Ⅰ期、Ⅱ期、Ⅲ期中分别为55.56%、76.47%、100%,其差别具有显著性(P<0.05);p5KIP2与PCNA表达具有明显相关性(P=0.0235<0.05).结论:p57KIP2低表达和PCNA过度表达,可能参与恶性卵巢上皮性肿瘤的诱发;两者在卵巢上皮性肿瘤的发生及发展中可能有协同作用,同时在卵巢上皮性肿瘤的进展过程中两者有一定互馈关系.  相似文献   

9.
COX-2 VEGF-C VEGFR-3在卵巢癌组织中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环氧合酶-2(COX-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卵巢上皮性癌组织98例和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组织30例中COX-2、VEGF-C及VEGFR-3蛋白的表达。结果卵巢上皮性癌中COX-2、VEGF-C和VEGFR-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良性上皮性肿瘤(P<0.05),三者在卵巢上皮性癌组织Ⅲ、Ⅳ中的表达率明显高于Ⅰ、Ⅱ期,随着病理分级增高而显著增加(P<0.05)。结论COX-2、VEGF-C及其受体VEGFR-3蛋白在卵巢癌组织中不同程度异常表达与肿瘤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均有密切关系,通过检测COX-2、VEGF-C及其受体VEGFR-3蛋白的表达有助于预测卵巢癌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王萍玲  黄林  孙袁  仝铁  李惠 《贵州医药》2003,27(2):99-101
目的研究卵巢上皮性肿瘤中pRb、cyclinD1的表达,探讨它们在卵巢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Rb、cyclinD1在20例良性、9例交界性、31例恶性卵巢上皮性肿瘤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临床病理指标的联系.结果 pRb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良性卵巢上皮性肿瘤80%(18/20);交界性卵巢上皮性肿瘤66.67%(6/9);原发性卵巢上皮性癌58.06%(18/31).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恶性肿瘤组内pRb的表达与不同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cyclinD1在良性、交界性、恶性卵巢上皮性肿瘤中的表达率分别为15%(3/20),55.56%(5/9),54.84%(16/31).良、恶性肿瘤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卵巢恶性上皮性肿瘤中cyclinD1表达与不同临床期别、不同病理分级及有无腹水,有显著性差异(P<0.05).临床分期越高,病理分级越低,cyclinD1阳性表达率越高.结论 pRb在卵巢恶性上皮性肿瘤中的失表达,可作为估计卵巢肿瘤恶性程度和预后的指标之一,cyclinD1的表达有利于卵巢肿瘤性质的鉴别,在卵巢癌发生的分子机制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卵巢上皮性肿瘤中蛋白酪胺酸磷酸酶基因(PTEN)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TEN在57例卵巢上皮性癌、20例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和10例正常卵巢组织标本中的表达.结果 卵巢上皮性癌中PTEN的阳性表达率为38.6%.明显低于正常卵巢组织的100%及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的95.0%(P<0.05);PTEN的阳性表达率与卵巢上皮性痛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呈负相关(P<0.05);浆液性卵巢癌中PTEN的阳性表达率为36.84%(14/38),而8例子宫内膜样卵巢癌中仅有1例表达PTEN.结论 PTEN表达下调可能在卵巢上皮性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与子宫内膜样卵巢癌的发生关系尤为密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CerbB-2、p53两种癌基因在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5例宫颈鳞癌组织,并选择15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1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CerbB-2、p53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有关的临床病理因素间的关系.结果 CerbB-2在正常宫颈上皮、CIN和宫颈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26.7%、66.7%;p53分别为0、13.3%、68.9%.从正常宫颈上皮到CIN到宫颈鳞癌,CerbB-2和p53阳性表达率显著升高(P<0.05);CerbB-2阳性表达率与病理分级和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而与临床分期、肿瘤直径、脉管浸润和浸润深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53阳性表达率仅与病理分级相关(P<0.05);CerbB-2和p53在宫颈鳞癌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erbB-2和p53的表达在宫颈鳞癌的发生、发展及临床预后评估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Foxm1、Gli2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二者在上皮性卵巢癌发生、进展及侵袭转移中的作用,为上皮性卵巢癌的诊断及其转移评估提供参考指标.方法 收集上皮性卵巢癌肿瘤标本106例,其中恶性上皮性卵巢癌标本68例,良性上皮性卵巢肿瘤标本38例;另外收集正常卵巢组织标本40例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上述标本中的Foxm1、Gli2的表达,分析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Foxm1、Gli2阳性表达率的关系及两者与上皮性卵巢癌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 上皮性卵巢癌组织Foxml蛋白、Gli2蛋白表达评分均明显高于良性卵巢肿瘤组织和正常卵巢组织(均P<0.05).有大网膜转移的上皮性卵巢癌组织的Foxm1和Gli2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无大网膜转移者(均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Foxm1与Gli1呈正相关(r=0.517,P=0.000).结论 Foxm1、Gli2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均高表达,两者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可能参与了卵巢癌的发生和侵袭转移过程,因此对两者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对卵巢癌的早期诊断及是否存在转移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Survivin和环氧合酶-2在卵巢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检测Survivin和环氧合酶-2(COX-2)在卵巢肿瘤及正常卵巢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两种基因的表达与肿瘤的发病及病理特征的关系,进而为卵巢癌的靶向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2例正常卵巢组织、48例良性上皮性卵巢肿瘤、52例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Survivin基因和COX-2基因的表达水平,并对两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肿瘤的病理分级、临床预后等因素进行分析。结果Survivin和COX-2在正常卵巢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均为0%,在良性上皮性卵巢肿瘤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0/52)和27.08%(13/48),卵巢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1.15%(37/52)和57.69%(30/52),两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1);在不同病理类型的卵巢癌组织之间Survivin和COX-2的表达率和表达水平均未见差异(P&gt;0.05);随着卵巢癌FIGO分期和病理分级的增加,Survivin的阳性表达率逐渐增加(P&lt;0.05),而COX-2的阳性表达率无明显差异(P&gt;0.05);对卵巢癌患者进一步随访证实Survivin基因阳性表达组患者的5年预后明显较阴性表达组患者差(P〈0.05),而在单纯阳性表达COX-2的患者与两基因均阴性表达组中无此差异(P〉0.05)。结论Survivin基因和COX-2基因为卵巢癌组织中的两种高表达基因,Survivin基因在卵巢癌组织中表达水平高预示着患者存在预后不良的可能,认为Survivin基因可能成为卵巢癌生物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测细胞周期调控因子细胞周期蛋白B1、P34cdc2在卵巢上皮性肿瘤中的表达,探讨细胞周期蛋白B1、P34cdc2在卵巢上皮性肿瘤发生、发展及判断预后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素蛋白-过氧化物酶法对正常卵巢、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卵巢交界性肿瘤和卵巢恶性上皮性肿瘤中的细胞周期蛋白B1、P34cdc2进行检测。结果细胞周期蛋白B1和P34cdc2在正常卵巢、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交界性卵巢肿瘤和卵巢恶性上皮性肿瘤中的阳性表达呈递增趋势,且二者在卵巢恶性肿瘤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其余3组(P<0.01)。在58例卵巢癌中细胞周期蛋白B1及P34cdc2的表达呈正相关(r=0.382,P<0.01)。细胞周期蛋白B1及P34cdc2的表达与卵巢癌的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有明显的相关性,而与病理学类型无关。结论过表达的细胞周期蛋白B1和P34cdc2可作为反映卵巢上皮性肿瘤细胞分裂增殖能力和临床分期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探讨维甲酸受体αβ在正常卵巢及卵巢上皮性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与上皮性卵巢癌发生的关系。方法: 112例标本,其中正常卵巢组织20例、良性上皮性肿瘤20例、交界性上皮性肿瘤20例、上皮性卵巢癌52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维甲酸受体αβ的表达。结果:卵巢癌、卵巢交界性肿瘤、良性肿瘤和正常组织中维甲酸受体α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0.77%、50%、15%、20%,在肿瘤的不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间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卵巢癌、卵巢交界性肿瘤、良性肿瘤和正常组织中维甲酸受体β76.92%、45%、30%、30%,在肿瘤的不同组织学类型、病理分级间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RARαβ在卵巢癌组织中呈高表达,且可能与卵巢癌的发展有关,并为维甲酸治疗进展期卵巢癌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中Bub1蛋白的表达以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我院2006~2012年病理科保留的117份卵巢组织标本进行免疫组化学方法检测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中Bub1蛋白的表达。结果在正常的卵巢组织中,Bub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23.53%;在良性肿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4.35%;在卵巢癌组织中Bub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90.91%;在卵巢交界性组织肿瘤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3.33%。卵巢癌、卵巢交界性肿瘤组织中Bub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正常卵巢及卵巢良性肿瘤组织(P〈0.05)。结论 Bub1蛋白的表达异常是卵巢癌发生的机制之一,与卵巢癌的发生、发展以及转移有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检测卵巢上皮性肿瘤中Smad4、COX-2的表达状况,为卵巢癌的早期诊疗及预后判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卵巢上皮性肿瘤存档蜡块中Smad4、COX-2的表达情况及两者间的相关性,并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Smad4蛋白在正常卵巢组织、良性卵巢肿瘤、交界性肿瘤、卵巢上皮性癌中的表达呈递减趋势(P<0.05),COX-2在卵巢上皮性癌和交界性肿瘤中的表达率明显高于卵巢良性肿瘤(P<0.05),但在正常卵巢组织中未见表达.同时Smad4的表达与卵巢癌的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及盆腹腔淋巴转移相关(P<0.05),分级越高及有淋巴转移者,表达率越低;COX-2在卵巢癌中的表达,有淋巴结转移者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Smad4和COX-2表达具有负相关性(r=-0.404,P<0.05).结论 Smad4蛋白表达的缺失和COX-2过表达可能导致细胞增殖失控,与卵巢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同时多种基因联合检测可进一步提高诊断卵巢上皮性癌的精确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survivin、p53在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SP免疫组化法测定46例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survivin、p53的表达强度,并与临床指标进行对照分析,同期44例卵巢上皮性良性肿瘤为对照组。结果①survivin在卵巢上皮性良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率为11.4%(5/44),在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为88.6%(39/46),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survivin表达强度与癌细胞分化程度以及是否有淋巴结转移存在相关性,细胞分化程度低、有淋巴结转移者表达强度高于细胞分化程度高、无淋巴结转移者;②p53在卵巢上皮性良性肿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11.4%(5/44),在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为78.3%(36/46),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p53表达强度与卵巢癌的临床分期以及是否有淋巴结转移存在相关性,临床分期晚、有淋巴结转移者表达强度高于早期、无淋巴结转移者;③survivin、p53在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的表达存在正相关。结论 survivin、p53在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呈高表达,二者表达存在正相关,并且提示恶性程度高,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卵巢上皮性肿瘤中PIEN和Survivin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TEN和survivin在52例卵巢上皮性癌、20例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和18例正常卵巢组织标本中的表达。结果正常卵巢组织中无Survivin蛋白表达,良性上皮性卵巢肿瘤和卵巢上皮性癌中Survivin蛋白表达率分别为26.32%(5/19)、66.67%(30/45),卵巢上皮性癌中Survivin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卵巢及良性上皮性卵巢肿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PTEN蛋白在正常卵巢组织、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和卵巢上皮性癌中的表达率分别为100.0%(18/18)、95.0%(20/19)、38.5%(20/52)。PTEN蛋白在正常卵巢组织及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的表达率均高于卵巢上皮性癌(均P<0.01)。结论 PTEN的表达下降和Survivin的表达上升与卵巢上皮性癌的发生相关,检测卵巢癌患者癌组织中PIEN和SUrvivin的表达水平对于评价卵巢癌的恶性程度、和估计预后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