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生脉注射液联合常规疗法治疗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2例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观察组在常规疗法的基础上加用生脉注射液治疗。观察并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后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尿量、心脏指数、心电图恢复情况、血清磷酸肌酸激酶(CPK)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病死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1.4%高于对照组的48.2%(P〈0.01)。用药治疗后,2组患者较用药前的平均动脉压升高,心率降低,尿量增加,心脏指数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治疗后血清CPK和CK-MB的含量均低于用药前,且观察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取生脉注射液治疗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治疗方法.方法 将我院2009年7月-2010年7月收治的5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生脉注射液100ml+0.9%氯化钠100ml静脉滴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尿量.结果 治疗组显效10例,有效12例,总有效率为88.0%(22/25)显著高于对照组72.0%(18/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MAP、HR、尿量均有显著性改善(P<0.05).但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生脉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疗效较好,能有效减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将64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生脉注射液。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为71.9%,两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MAP、HR、尿量具有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生脉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生脉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心源性休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8月十堰市太和医院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源性休克患者1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8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静脉滴注生脉注射液,60 m L加入5%葡萄糖溶液250~500 m L,1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7 d。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 Tn I)、钙调蛋白(Ca M)及其基因表达,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dp/dtmax)、左心室内压最大下降速率(-dp/dtmax)、左室射血分数(LVEF)、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心脏指数(CI),及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压(PP)和尿量(UV)的变化。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60.97%和74.39%,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 Tn I、Ca M、c Tn I-m RNA和Ca MKII-m RNA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上述指标降低更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dp/dtmax、LVEF和CI均升高、LVEDD增大,IVST和LVESD均缩小(P0.05),且治疗组上述指标改善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PCWP和HR均降低,SBP和DBP均升高,PP增大,UV增多(P0.05),且治疗组上述指标改善更明显(P0.05)。治疗组并发症中室间隔穿孔、急性肾衰竭和心律失常和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脉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心源性休克疗效显著,纠正急性心肌梗死时心肌"钙超载"现象,明显增强心脏泵血功能,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参附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参附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临床疗效.方法 36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在内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参附注附注射液治疗,观察用药2h后血压、脉搏、超声心动图检测结果.结果 用参附注射液后血压上升,ST明显改善,休克纠正.本文用药量最多560ml,最少180ml,疗程最长15d,最短3d.开始显效时间最早2h,最迟3d,治疗过程中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参附注射液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6.
7.
张光君 《中国药业》2013,(12):144-146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的疗效及护理措施。方法选择106例患者,均使用吸氧、严格卧床、溶栓、抗凝等处理,联合使用参麦注射液静脉注射序贯静脉滴注等治疗。对照组50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56例采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时间、药品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呼吸困难、心前区疼痛以及下肢浮肿等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均显著快于对照组(P<0.05),气管插管时心跳骤停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治疗后过敏和急性肺水肿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在参麦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中,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少气管插管时心跳骤停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笔者采用生脉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塞(AMI)并发心源性休克42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吴玉琼 《中国新药杂志》2012,(15):1778-1781
目的:探讨生脉注射液对心源性休克患者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venous oxygen saturation,ScvO2)及动脉血乳酸(lactic acid,Lac)的影响。方法:将60例符合标准的心源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给予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同时给予生脉注射液持续静滴,对照组给予5%葡萄糖注射液持续静滴。分别在用药前、用药后2,6和12 h行中心静脉和动脉血气分析,检测ScvO2和Lac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用药后2,6和12 h ScvO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用药后2,6和12 h乳酸浓度均低于对照组相同时点的乳酸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西药常规复苏治疗基础上加用生脉注射液治疗心源性休克患者,较单纯西药常规复苏治疗能更好地升高ScvO2、降低乳酸水平和增加氧摄取,提示生脉注射液可改善心源性休克患者的全身氧代谢状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心源性休克(CS)的临床特征,探讨两种救治方法的优劣.方法 将91例AMI患者,分为溶栓治疗组(45例)与冠脉介入治疗(PCI)组(46例),对比分析其临床特征与近期预后的差异.结果 与静脉溶栓组比较,PCI组梗死血管再通率高,心功能明显改善,总有效率和显效率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总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异.结论 与溶栓治疗相比,PCI术能更有效的疏通血管,实现再灌注,能明显改善患者的早期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针对老年心源性休克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不同干预措施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3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180例,将所有患者按照年龄分为两组:年龄在65岁以上(包括65岁)患者为老年组,有98例,将患者是否接受PCI治疗分为两组;年龄在65岁以下患者为对照组,有82例;将老年组是否接受PCI治疗分为两组。分析两组患者接受不同再灌注治疗后预后情况。结果老年组患者冠心病危险因素(心肌梗死病史、心力衰竭病史)、并发症等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组间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老年组介入治疗组与非介入治疗组相比,介入治疗组患者的病死率明显低于非介入治疗组(P<0.05),组间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监测,及时处理相关并发症,介入治疗,可以有效改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近期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12.
目的阐述IABP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方法,观察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86例作为样本,随机分组,对照组常规给予抗休克、抗凝、抗血小板聚集、降脂、PCI术治疗,观察组联合行IABP术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SBP(110.8±6.9)mm Hg、DBP(67.8±2.5)mm Hg、心脏指数(2.8±0.1)L/(min·m2)、MAP(74.5±2.5)mm Hg、有效率95.3%、病死率4.7%、心律失常发生率2.3%。对照组治疗后SBP(96.6±3.0)mmHg、DBP(55.2±1.9)mmHg、心脏指数(2.5±0.1)L/(min·m2)、MAP(62.3±1.9)mm Hg、有效率76.7%、病死率14.0%、心律失常发生率4.7%、再发心肌梗死及支架内血栓形成率均为2.3%。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 <0.05)。结论行IABP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可促进血压回升,增加心脏指数,降低患者的病死率,预防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3.
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基本内涵进行分析,同时探讨了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临床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不同治疗的预后及生存率。方法对36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6例患者中经相关治疗痊愈31例(86.1%),死亡5例(13.8%)。结论早期的溶栓及PC I术使梗死相关血管恢复再灌注是避免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5.
张成军  乔福斌  陈娟  何艳丽 《河北医药》2014,(19):2920-2921
目的:分析12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的综合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12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研究组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 PCI)治疗,对照组采用溶栓治疗。比较2组疗效及相关指标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1);研究组患者心率、平均动脉压和尿量变化较对照组改善效果更好,2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结论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较药物溶栓效果更好,但仍需根据患者是否存在手术指征来选择PCI治疗或药物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16.
心源性休克(CS)为急性心肌梗死(AMI)严重并发症,是AMI早期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临床应予严密注视,并及时实施再灌注治疗,结合药物及机械辅助装置可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本文结合国外近年有关研究综述AMI并发CS的诊断和治疗进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生脉注射液在休克复苏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86例急诊休克病例,根据收治顺序单双号分为两组,单号患者43例为对照组,采用常规复苏,研究组43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生脉注射液治疗,对复苏效果及血管活性药物用量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多巴胺平均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平均抢救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间羟使用率低于对照组,复苏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抢救3h后两组SBP、DBP明显升高,心率明显降低(P〈0.05)。研究组SBP、DBP升高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心率降低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脉注射液可缩短抢救时间,减少血管活性药物用量,可作为休克复苏的辅助药物。  相似文献   

18.
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的现代防治与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冀林荣 《临床医药实践》2002,11(10):727-728
  相似文献   

19.
王树  余波 《中国医药指南》2010,8(19):244-246
<正>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cardiogenic shock,CS)是一种危及生命的急性病症,病死率高达40%~60%。随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积极开展和主动脉内气囊反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合并心源性休克(CS)的疗效及机制。方法:将STEMI合并CS(STEMI+CS)患者112例随机分为2组,即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56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方案,实验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方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评价指标,包括平均动脉压(MAP)、心排血量(CO)、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脏指数(CI)、每搏输出量(SV)和心率(HR),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包括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红蛋白(MYO)和心肌肌钙蛋白I(cTNI)以及血清氧化应激参数,包括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结果:与治疗前相比,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分别经2种治疗方案治疗后心功能评价指标MAP、CO、LVEF、CI和SV均显著增加(P<0.01),HR均显著降低(P<0.01),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LDH、CK-MB、AST、MYO和cTNI均显著降低(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实验组治疗后MAP、CO、LVEF、CI和SV分别增加了15%、7%、12%、12%和9%(P<0.01),HR降低了5%(P<0.01),血清LDH、CK-MB、AST、MYO和cTNI分别降低了9%、42%、28%、34%和25%(P<0.01),实验组治疗后效果要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效果。氧化应激参数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治疗前相比,对照组治疗后血清MDA、GSH-Px、CAT和SOD的含量无明显变化(P>0.05);与实验组治疗前相比,实验组治疗后血清MDA含量显著降低(P<0.01),GSH-Px、CAT和SOD含量显著增加(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实验组治疗后MDA降低了47%(P<0.01),GSH-Px、CAT和SOD分别增加了26%、42%和29%(P<0.01)。结论:参麦注射液能够改善STEMI+CS患者的心功能,降低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以及改善血清氧化应激参数,其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治疗效果,参麦注射液改善STEMI+CS患者临床疗效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其降低患者体内氧化应激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