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肝移植作为治疗终末期肝病的唯一有效手段,其应用于临床已逾半个世纪,但是肝移植术后早期各种并发症仍是影响肝移植术后患者及器官存活率的重要因素。肝移植围术期有多种原因可导致全身炎症反应。国内外众多研究者已经在此领域开始了相关研究,本文就移植受者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作一探讨,为临床正确诊断和及时治疗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肝移植治疗良性终末期肝病的适应证与围手术期处理.方法对1例肝豆状核变性(wilson氏病)、布加氏综合征及肝炎性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患者实施改良背驮式同种异体肝移植术.结果患者术后肝脏成活良好,各项异常指标逐渐趋于正常,但术后第13天死于突发消化道大出血.结论肝移植在终末期肝病的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围手术期正确的处理是保证肝移植成功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肝移植治疗良性终末期肝病的适应证与围手术期处理。方法 对1例肝立状核变性(wilson氏病)、布加氏综合征及肝炎性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患者实施改良背驮式同种异体肝移植术。结果 患者术后肝脏成活良好,各项异常指标逐渐趋于正常,但术后第13天死于突发消化道大出血。结论 肝移植在终末期肝病的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围手术期正确的处理是保证肝移植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自1963年starzl成功实施首例肝移植术以来,肝移植已成为治疗终末期肝病的惟一有效办法。然而肝移植患者,特别是终末期良性肝病患者,术前肝功能及许多重要器官功能损伤严重,加之肝移植手术创伤大,失血量多,其中术后早期发生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几率高达34.2%-44%^[1],病死率高达25%-41.7%^[2]。对肝移植术后患者的生命构成了严重威胁。本文就近年来肝移植术后ALT病理生理特点、机制及诊治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李英英 《广西医学》2005,27(5):723-724
原位肝移植是治疗终末期慢性肝病、肝癌及其他不可逆肝胆疾病的方法之一。由于肝移植手术创伤大、时间长、围术期常发生多器官的复杂病理生理变化。良好的麻醉管理是肝移植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我们在2004年1月至12月对27例肝移植病人围术期应用便携式血气分析仪进行监测.为及时调整病人的病理改变,促进病人全身状况的改善提供了有力保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原位肝移植治疗终末期肝病2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位肝移植治疗终末期肝病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肝移植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讨论肝移植相关方法。结果:22例肝移植患者除1例晚期肝癌于术后15个月死于肝外转移外,其余患者均健康存活。结论:肝移植是终末期肝病最有效的治疗手段,严格掌握适应证、重视和规范围手术期处理是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和远期存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自人体原位肝移植术开展以来,随着技术改进和新型免疫抑制剂的不断问世,肝移植已成为终末期肝病患者的重要治疗手段;由于手术技术的完善、围手术期的严密监测及并发症的处理,受体的存活率也有了显著提高。但慢性肝病患者糖尿病发生率较高,糖尿病是否会对终末期肝病患者实施的肝移植手术成功率产生不良影响,尚无明确统一的定论。  相似文献   

8.
肝移植技术的飞跃进步是现代外科水平达到一个巅峰的标志。我国是世界上肝脏疾病发病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各类肝炎、肝硬化、肝癌、先天性与代谢性肝病等造成不可逆的肝脏损害,最终发展成为终末期肝病,严重困扰人民健康。今天,中国的肝移植事业已取得不菲成绩,肝移植作为目前唯一有效治疗终末期肝病的方法,使得人们多年来希冀更新器官的梦想得以实现。然而,与国际水准相比,在肝移植围手术期处理方面尚存在若干薄弱之处,  相似文献   

9.
改良背驮式肝移植麻醉中电解质的变化及调控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秦丹丹  梁宁  黄中华 《广西医学》2006,28(9):1358-1360
目的 探讨改良背驮式肝移植手术患者围术期电解质的变化及处理方法.方法 4例终末期肝病患者接受改良背驮式肝移植手术,观察围术期不同时间点的血浆钾、钠、钙离子浓度.结果 围术期血钙偏低,血钠在正常范围,血钾在新肝开放时有一过性升高.结论 肝移植患者围术期应采用补充氯化钙、胰岛素、纠正酸中毒等综合措施以维持电解质的稳定.  相似文献   

10.
邓小凡  吕波  陈鹏  文天夫  曾勇  李波  严律南 《四川医学》2006,27(12):1296-1297
目的探讨终末期肝病原位肝移植(OLT)时术中脾脏切除对血小板(PLT)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中心2003年3月至2006年2月,经OLT联合脾脏切除治疗的9例终末期肝病患者围手术期PLT的变化。结果患者术前PLT低于正常,术后第3天达低谷,后逐渐上升,并于术后第14、30天稳定于正常高限。结论终末期肝病OLT术中同期脾脏切除,围手术期PLT经历一个先下降后上升的过程,应注意监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总结原位肝脏移植经验。方法 对12例患者实施13例次原位肝脏移植(包括1例再次肝移植),其中5例终末期肝硬化、4例原发性肝癌、1例肝癌术后肝功能衰竭、1例肝豆状核变性、1例慢性肾功能衰竭合并肝炎后肝硬化。手术方式:经典原位肝移植10例,改良背驮式肝移植2例,再次肝移植1例。结果 全组成功9例,最长存活超过2年;围手术期死亡4例,直接死亡原因脑出血1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1例、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肝动脉血栓1例。结论 肝脏移植是治疗各种终末期肝病的有效手段,但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是提高肝移植成功率及长期存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同种异体原位肝脏移植13例次临床经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总结原位肝脏移植经验。方法 对12例患者实施13例次原位肝脏移植(包括1例再次肝移植).其中5例终末期肝硬化、4例原发性肝癌、1例肝癌术后肝功能衰竭、1例肝豆状核变性、1例慢性肾功能衰竭合并肝炎后肝硬化。手术方式:经典原位肝移植10例,改良背驮式肝移植2例.再次肝移植1例。结果 全组成功9例.最长存活超过2年;围手术期死亡4例,直接死亡原因脑出血1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1例、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肝动脉血栓1例。结论 肝脏移植是治疗各种终末期肝病的有效手段,但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是提高肝移植成功率及长期存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肝移植病人围术期影响呼吸功能的因素以及对低氧血症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了3例背驮式原位肝移植(POLT)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肝移植病人围术期发生的呼吸功能不全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围术期存活2例,死亡1例,术后并发急性呼吸衰竭,感染,急性排斥反应,肾衰等。结论:减少外科手术并发症是提高肝移植患者手术成功率以及长期存活的关键;呼吸“泵”衰竭是低氧血症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及时有效的氧疗和机械通气是治疗肝移植病人术后并发症的一项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回顾性对比分析采用背驮式和经典非转流式肝移植两种术式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种术式对肝移植患者围术期并发症及病死率的影响。方法 收集3家临床医疗中心于2005年6月至2013年6月间完成肝移植手术的患者资料。将患者分为背驮式肝移植组和经典非转流式肝移植组两组。采用t检验、秩和检验和卡方检验来比较两组患者之间各指标的差异;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探究两组之间围术期肌酐浓度的差异;采用二元Logistics回归方法分析术后病死率的危险因素。结果 共纳入1 411例患者,其中背驮式肝移植组共纳入445例,经典非转流式肝移植组共966例。出院时死亡人数为54人,病死率为3.83%(54/1 411);两组患者围术期的肌酐浓度变化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63,P=0.11),但在不同时间点之间肌酐浓度有明显变化(F=25.86,P=0.00);采用二元Logistics回归整体分析两种术式在出院时转归(死亡或生存)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679,P=0.231),对3个中心进行亚组分析显示,中心3中采用两种术式的患者在出院时转归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213;P=0.04)。进一步对中心3的数据进行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术式、术后发生血滤、肺部感染及肾衰竭均为术后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 经典非转流术式组与背驮式肝移植组患者术后肌酐浓度均明显高于术前;术式、术后血滤、肺部感染及肾衰竭为肝移植围术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原位肝移植术后并发症1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原位肝移植术后并发症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8例次原位肝移植(其中2例再次肝移植)病人术后各种并发症的诊治经过。结果对16例患者(5例终末期肝硬化、7例原发性肝癌、1例肝癌术后肝功能衰竭、1例肝豆状核变性、1例慢性。肾功能衰竭合并肝炎后肝硬化、1例急性暴发性肝功能衰竭)进行原位肝移植。手术成功12例.术后最长存活已超过4年。术后并发症包括:腹腔内出血3例、脑血管病变2例、肺部感染6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2例、肝上下腔静脉狭窄2例、肝动脉血栓形成1例、胆道结石或胆泥3例、胆漏1例、急性排斥反应2例、慢性排斥反应2例、急性肾功能衰竭2例。围手术期死亡6例,直接死亡原因:脑出血1例、ARDS1例、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肝动脉血栓1例、急性排斥反应1例、肝功能衰竭1例。结论肝移植围手术期采取合理的防治措施能有效减少肝移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对肝移植术后并发症的及时诊断和正确处理是提高肝移植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肝移植围手术期死亡的原因并探讨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肝移植围手术期死亡病例的临床资料,观察术前曾行相关治疗、术中出血量及输血量、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围手术期手术次数及死亡原因。结果:死亡患者术前肝、肾、凝血功能较差,术前多数曾行相应手术治疗,术中出血量及输血量较多,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死亡原因主要为MODS、感染及出血。结论:肝移植围手术期间应严密关注影响患者预后的每一个危险环节,术前应精密设计,术中要精细操作,术后需精心管理,做到预防为主,积极个体化治疗,提高肝移植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In the Orient, millions are known to have Clonorchis sinensis (biliary trematodiasis) infestation. When these infested livers become available as donor organs, there are potentially serious implications that the transplant team would need to consider. We report the use of two such infested livers, one from a cadaveric donor and the other from a live related donor, for orthotopic liver transplantation. The parasite was encountered not only during organ procurement, but also caused early postoperative blockage of the hepatico-jejunostomy splintage tube and cessation of bile flow in the second recipient. Upon follow-up for four and two years, respectively, no other ill effect has been observed in either patient. Repeated examination of stool for ova of C sinensis in both patients during follow-up visits had been negative, indicating that all the parasites probably had been killed by the cold perfusion. In view of the severe shortage of liver grafts and the lack of serious morbidity associated with the use of these infested livers, we have adopted the policy to include these livers for future transplantation. Special considerations and precautions are, however, required during the perioperative period and on long-term follow-up.  相似文献   

18.
Peng ZH  Xing TH  Dai DJ  Chen GQ  Xu JM  Zhong L  Li T  Sun X  Wang SY  Wang ZW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14):953-955
目的评价急性肝功能衰竭肝移植患者的近期及远期生存情况和分析影响移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04年12月在我院连续施行的318例肝移植资料(随访至2005年12月),根据UNOS肝功能分级标准,对受体的术前状态进行评估,其中包括54例急性肝功能衰竭(UNOS1和2A)和264例慢性肝病肝硬化(UNOS2B和3),并统计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再移植率、再移植原因和死亡原因。结果术前肝功能状态为UNOS2B和3的移植组,围手术期死亡率为3.7%,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6.7%,再移植率1.1%,其1、3年生存率分别为91.3%和86,4%。术前肝功能状态为UNOSl和2A的肝移植组,围手术期死亡率为22,6%,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5.6%,再移植率18.5%,其1、3年生存率分别为74,1%和68,5%。结论肝移植效果主要取决于肝外器官功能和术前肝功能状态,术前肝功能状态为UNOS2B和3的慢性肝病肝硬化患者肝移植后近期和远期疗效较好,而术前肝功能状态为UNOS1和2A的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则围手术期死亡率较高。  相似文献   

19.
申新  张义长  赵鸽  陈亚丽 《医学争鸣》2009,(18):1808-1810
目的:观察肝脏移植麻醉及手术过程中麻醉意识深度指数(CSI)、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AI)和强直电刺激-循环反应的变化及其在肝脏移植手术中监测的价值.方法:选择终末期肝病患者20例,麻醉诱导采用异丙酚靶控输注系统(TCI),改良清醒镇静评分(OAA/S)从5分降至0分时,静脉注射维库溴铵0.1mg/kg,芬太尼2μg/kg,3min后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异氟烷吸入维持麻醉.记录OAA/S从5分下降至0分的过程中CSI,BIS和AAI的值.麻醉维持期间,异氟烷呼气末浓度分别为0.5,1.0,1.5MAC时给予强直电刺激(ETS)1次,记录ETS前后各时点的CSI,BIS和AAI值,同时记录ETS后30s内HR及动态有创血压SP,DP的最高值.结果:CSI,BIS和AAI均能很好地反映肝脏移植手术诱导期间镇静程度及意识的变化,OAA/S评分从5分逐渐降低至0分的过程中,CSI,BIS和AAI值也相应下降(P〈0.05).ETS前后各参数比较,CSI和BIS无明显变化(P〉0.05),AAI有显著性变化(P〈0.05).与ETS前比较,ETS后HR,SP和DP明显增高(P〈0.05).结论:CSI和BIS能准确反映镇静状态下患者意识深度的变化,但不能反映镇痛.AAI不仅可以反映麻醉中的镇静成分,而且在监测手术伤害性刺激及镇痛方面亦有一定的意义.强直电刺激-循环反应可以反映术中伤害性刺激.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原位肝移植术后并发症的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8例次原位肝移植(其中2例再次肝移植)病人术后各种并发症的诊治经过。结果 对16例患者(5例终末期肝硬化、7例原发性肝癌、1例肝癌术后肝功能衰竭、1例肝豆状核变性、1例慢性肾功能衰竭合并肝炎后肝硬化、1例急性暴发性肝功能衰竭)进行原位肝移植。手术成功12例,术后最长存活已超过4年。术后并发症包括腹腔内出血3例、脑血管病变2例、肺部感染6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2例、肝上下腔静脉狭窄2例、肝动脉血栓形成1例、胆道结石或胆泥3例、胆漏1例、急性排斥反应2例、慢性排斥反应2例、急性肾功能衰竭2例。围手术期死亡6例,直接死亡原因脑出血1例、ARDS1例、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肝动脉血栓1例、急性排斥反应1例、肝功能衰竭1例。结论 肝移植围手术期采取合理的防治措施能有效减少肝移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对肝移植术后并发症的及时诊断和正确处理是提高肝移植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