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 观察静脉注射舒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靶控输注在官腔镜手术中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60例ASA Ⅰ~Ⅱ级宫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舒芬太尼复合异内酚靶控输注组(S组),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靶控输注组(F组)和异丙酚靶控输注组(P组),每组20例.观察三组患者MAP、HR、SpO,、RR,术中体动、术后睁眼时间和定向力恢复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小剂量氯胺酮复合丙泊酚-芬太尼静脉麻醉在门诊胃镜检查术中应用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128例患者分为青壮年(A组 )和老年组(B组 ),对 A1,B1组(丙泊酚 芬太尼 ),A2,B2组(氯胺酮 0.1 mg/kg 丙泊酚 芬太尼 ),A3,B3组(氯胺酮 0.2 mg/kg 丙泊酚 芬太尼 ),分别观察胃镜检查过程中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氧分压(SPO2)、丙泊酚用量、苏醒时间、呼吸抑制发生率等指标.结果:所有患者诱导后 MAP,HR,SPO2均下降 ; A1,B1组较 A2,A3,B2,B3组下降更明显,呼吸抑制率明显增高,丙泊酚用量明显增加 ; B3,A3苏醒时间较 A1,A2,B1,B2组明显延长.结论:用 0.1 mg/kg氯胺酮复合丙泊酚-芬太尼静脉麻醉是无痛胃镜检查安全、有效的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丙泊酚(P)、芬太尼(F)联合亚麻醉剂量氯胺酮(K)全凭静脉麻醉在乳腺区段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择期乳腺区段切除手术病人75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3组,每组25例。组I:P+F;组Ⅱ:P+K和组Ⅲ:P+F+K。麻醉诱导:静脉注射(iv)注丙泊酚(1.5±0.3)mg/kg,2min后组Ⅰ iv芬太尼3μg/kg;组Ⅱiv氯胺酮1mg/kg;组Ⅲ iv氯胺酮0.4mg/kg,芬太尼1μg/kg。麻醉维持:恒速输注丙泊酚,酌情追加芬太尼和氯胺酮。结果:组Ⅲ术毕苏醒时间与组Ⅱ相比明显缩短(P<0.05)。组Ⅲ芬太尼用量与组I比明显减少(P<0.05)。组Ⅲ氯胺酮用量比组Ⅱ比明显减少(P<0.05)。组I和组Ⅱ术中发生呼吸抑制等并发症明显高于组Ⅲ(P<0.05)。组Ⅱ术中平均动脉压明显高于术前及组Ⅲ(P<0.05)。组Ⅱ苏醒期精神症状等不良反应明显高于组Ⅲ。结论:丙泊酚、芬太尼联合亚麻醉剂量氯胺酮全凭静脉麻醉用于乳腺区段切除术是一种较为良好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丙泊酚复合氯胺酮用于幼儿腹腔镜下斜疝手术麻醉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选择120例ASAⅠ级1~5岁拟行腹腔镜手术患儿,随机分为间断推注组(K组)和持续泵注组(P组),麻醉诱导均采用氯胺酮5mg/kg肌注或1mg/kg静注使患儿入睡后入室,K组采用静脉间断推注氯胺酮1mg/(kg.次)、丙泊酚1~2mg/(kg.次);P组采用静脉持续泵注丙泊酚4~8mg/(kg.h),氯胺酮2~4mg/(kg.h)维持麻醉。连续观察并记录麻醉前(T1)、手术开始时(T2)、气腹后5min(T3)、气腹后10min(T4)、手术结束(T5)和苏醒即刻(T6)6个时点的MAP、HR、RR、SpO2和PETCO2。结果:K组在各个时点的MAP和HR均比麻醉前(基础值)显著增加(P〈0.01),而P组联合使用丙泊酚和氯胺酮后,MAP和HR均无明显变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苏醒时间P组为(45.38±5.28)min,K组为(68.72±6.23)min。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丙泊酚复合氯胺酮持续静脉泵注用于幼儿腹腔镜斜疝手术,麻醉平稳、苏醒快,不良反应少,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小儿门诊无痛肠镜检查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拟行门诊无痛肠镜检查术患儿60例,ASAⅠ~Ⅱ级,年龄3~14岁,随机分为两组(n=30):R组:0.5μg/kg雷米芬太尼加2mg/kg丙泊酚;K组:2mg/kg氯胺酮加2mg/kg丙泊酚。若有体动反应,追加丙泊酚0.5~1mg/kg。结果麻醉诱导后R组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明显低于麻醉前水平(P<0.05),而K组MAP、HR轻微升高。R组苏醒迅速、完全,苏醒时间比K组显著缩短(P<0.05),K组术中体动反应发生率比R组明显增多(P<0.05)。而R组呼吸抑制发生率比K组多。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小儿门诊无痛肠镜检查,具有诱导平稳、麻醉效果好、苏醒迅速完全的优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老年开胸手术患者麻醉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择期行开胸手术的老年患者54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7例,两组性别、年龄、体质量均无差异,麻醉诱导R组采用瑞芬太尼0.5μg/kg、咪达唑仑0.05mg/kg、丙泊酚1~2mg/kg、维库溴铵0.08mg/kg,气管插管后微量泵持续输注瑞芬太尼0.2μg/kg.min、丙泊酚2mg/kg.h、维库溴铵60~80μg/kg.min;F组诱导以芬太尼2~3μg/kg、咪达唑仑0.05mg/kg、丙泊酚1~2mg/kg、维库溴铵0.08mg/kg,插管后微量泵持续输注芬太尼0.2μg/kg.min、丙泊酚2mg/kg.h、维库溴铵60~80μg/kg.min以维持麻醉。观察两组对MAP、HR、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的影响及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结果麻醉诱导后两组MAP、HR均较诱导前有所下降,P〈0.05,两组间无明显差异。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F组均明显高于R组,P〈0.01,恶心、呕吐不良反应两组差异不明显。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老年患者开胸手术的麻醉诱导和维持是可行的和有效的,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或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用于宫腔镜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择期行宫腔镜手术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D、F、N组,D组患者麻醉前10min内泵入右美托咪定0.5μg/kg,F组静脉注射芬太尼1阻g/kg,N组注射生理盐水10ml,注射完毕后即刻给予丙泊酚靶控输注,并根据手术刺激及患者反应调整靶浓度。观察3组患者麻醉前(T0)、丙泊酚诱导完成后5min(T1)及术毕5min(T2)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及血氧饱和度变化;记录丙泊酚总用量、手术时间、丙泊酚停止输注至患者呼唤睁眼时间;评价麻醉效果,苏醒后5min的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D、F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苏醒时间明显短于N组,丙泊酚用量明显少于N组(P〈0.05);D、F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的MAP、HRT1、T2较Tn明显降低(P〈0.05),且D、F组与N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与F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F组血氧饱和度最低值明显高于N组(P〈0.05),D、F组间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D、F组的麻醉效果及苏醒后5minVAS明显优于N组(P〈0.05)。结论0.5μg/kg右美托眯定或1μg/kg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宫腔镜诊治手术较单纯应用丙泊酚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靶控输注异丙酚与七氟醚吸入麻醉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sleep apnea syndrome,OSAS,即鼾症)患儿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苏醒期的特点。方法选择择期行悬雍垂-腭-咽成形术(uvulopalatopharyngoplasty,UPPP)的OSAS患儿36例,随机分为靶控输注(T)与七氟醚(S)两组。T组(n=18例)诱导采用芬太尼2μg/kg,异丙酚2.5mg/kg及维库溴铵0.1mg/kg后插管,维持采用瑞芬太尼0.2μg/(kg.min)+血浆靶控输注异丙酚3μg/ml,在手术结束前5min停药。S组(n=18例)诱导采用芬太尼2μg/kg,异丙酚2.5mg/kg及维库溴铵0.1mg/kg后插管,维持采用维持采用瑞芬太尼0.2μg/(kg.min)+七氟醚(维持呼出浓度在0.8~1.2MAC)静吸复合麻醉,手术结束前5min停药。记录诱导前、诱导后、插管后、切皮后、切皮后20、40min、拔管后、拔管后20、40min的MAP、HR;两组手术时间、手术结束至拔管的时间、术中肌松药总量及术后躁动、恶心呕吐、疼痛等不良反应。结果T组患者在术中血流动力学方面比S组患者平稳,拔管时间较S组短,且术后躁动、恶心呕吐较S组发生率低(P〈0.05);T组与S组患者在术后疼痛评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靶控输注异丙酚用于鼾症患儿有较明显的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刘颖  徐小菊  肖华 《江西医药》2010,45(11):1128-1129
目的观察小剂量氯胺酮复合芬太尼和异丙酚在无痛人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80例人流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KF组静注氯胺酮100μg/kg+芬太尼0.1μg/kg+异丙酚2mg/kg;F组静注芬太尼50μg+异丙酚2mg/kg。记录两组使用的异丙酚用量,用药前后的呼吸、循环变化以及停药后患者意识恢复时间。结果 F组MAP、HR、SPO2下降程度明显高于KF组,两组异丙酚用量和意识恢复时间无明显差异。结论小剂量氯胺酮复合芬太尼和异丙酚用于无痛人流能达到良好的麻醉效果,能减少3种药物用量,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比较大剂量曲马多静脉复合全麻与中剂量芬太尼静脉复合全麻的麻醉效果。方法曲马多组(组曲马多n=60)诱导插管:泵注曲马多20mg/kg、丙泊酚2.5mg/kg、维库溴胺0.15mg/kg;全麻维持:丙泊酚起始泵速10mg/(kg.h)。芬太尼组(组芬太尼n=68)诱导插管:泵注芬太尼5μg/kg、丙泊酚2.5mg/kg、维库溴胺0.15mg/kg;全麻维持:丙泊酚、芬太尼起始泵速分别为8mg/(kg.h)、10μg/(kg.h),切皮前静注芬太尼10μg/kg。结果曲马多组诱导后MAP降低百分比值、插管后MAP升高百分比值,拔管时MAP、HR升高百分比值均显著小于芬太尼组(P<0.01);切皮后曲马多组的HR减慢,F组的HR增加;麻醉中曲马多组MAP稳定指数值显著低于F组(P<0.01);曲马多组拔管时痰少,无呛咳、躁动、寒战;曲马多组术后镇痛优秀率显著高于曲马多组(P<0.01)。结论曲马多20mg/kg剂量复合丙泊酚静脉全麻的麻醉效果比芬太尼40μg/kg剂量复合丙泊酚静脉全麻血流动力学更稳定、术后镇痛时效更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氯胺酮-丙泊酚混合微泵输注配合有监测的麻醉看护(MAC)技术在单纯乳腺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期行单纯乳腺手术患者40例。术前静脉推注长托宁0.5mg,静脉麻醉诱导氯胺酮0.8~1.0mg/kg,丙泊酚1.5~2.0mg/kg。麻醉维持微泵输注氯胺酮-丙泊酚混合液(每40ml丙泊酚加入氯胺酮40mg)以丙泊酚80~100μg/(kg.min)速率输注。术中根据情况酌情追加丙泊酚30~50mg,手术结束前5~10min停止泵药。记录不同阶段患者MAP、心率、SpO2记录丙泊酚诱导用药量,维持用药量和总用药量,记录术毕完全清醒时间及术后不良反应。结果4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麻醉效果满意,手术不同阶段心率、脉推MAP、SPO2变化,组内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全组丙泊酚用药量较少,无恶心呕吐、呼吸抑制、拟精神症状及术毕清醒较早。结论氯胺酮-丙泊酚混合微泵输注用于单纯乳腺手术,具有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丙泊酚用药量,对呼吸循环影响小,术毕苏醒快且平稳,不良反应少等优点,是较为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宫腔镜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宫腔镜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组(Ⅰ组)和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组(Ⅱ组)。Ⅰ组静注雷米芬太尼1μg/kg,丙泊酚1.5~2.0mg/kg,继而以丙泊酚3mg/(kg·h)加雷米芬太尼0.6μg/(kg·h)输注。Ⅱ组静注芬太尼1μg/kg,丙泊酚2mg/kg,继而以丙泊酚4mg/(kg·h)输注。观察注药前(T0),注药后5min(T1)、10min(T2)、15min(T3)及停药后5min(T4)的循环、呼吸情况,并记录起效时间、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及术中、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与T0比较,Ⅰ组、Ⅱ组在T1~T3时,HR明显减慢(P〈0.05),MAP明显下降(P〈0.05);T4时Ⅰ组的MAP、HR与T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Ⅱ组的MAP明显降低(P〈0.05),HR明显减慢(P〈0.05);Ⅰ组术中体动小于Ⅱ组(P〈0.01),起效时间、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快于Ⅱ组(P〈0.05)。结论: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宫腔镜手术,起效快、苏醒迅速、不良反应小、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盐酸羟考酮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应用于宫颈锥切术中的临床效果及恢复情况。方法:ASA分级Ⅰ~Ⅱ级的宫颈锥切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丙泊酚靶控输注复合芬太尼组(F组,n=30)和丙泊酚靶控输注复合羟考酮组(O组,n=30)。统计患者麻醉诱导前、诱导后5min,手术开始时、术中和苏醒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RR)和麻醉深度(BIS);观察呛咳、循环抑制、呼吸抑制、体动情况。记录手术时间,苏醒时间,丙泊酚总量,术后疼痛,术后苏醒情况。结果:两组在一般情况,一般生命体征、苏醒时间、丙泊酚用量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F组比较,O组发生呛咳、体动、呼吸抑制和使用血管活性药次数明显减少(P0.05),O组术后30 minVAS疼痛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显着降低,2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丙泊酚靶控输注复合羟考酮应用于宫颈锥切中能平稳地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术中并发症更少,患者术后麻醉苏醒更舒适,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依托咪酯、异丙酚靶控输注(target-controlled infusion,TCI)在老年患者全麻诱导时的应用,比较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48例ASAⅡ~Ⅲ老年全麻患者随机分为异丙酚组(A组,n=24)和依托咪酯组(B组,n=24),麻醉诱导A组和B组均采用TCI系统诱导给药,并加用咪达唑仑0.08 mg/kg,芬太尼4μg/kg,罗库溴铵0.6 mg/kg,观察记录两组患者诱导前、诱导后、插管即刻和插管后3 min时MAP、HR的变化.结果:诱导后A组SBP、DBP和HR均下降明显(P<0.05),B组则轻度下降或下降不明显(p>0.05).结论:丙泊酚、依托咪酯在老年人靶控输注(TCI)全麻诱导时均可造成一过性的血流动力学变化,但依托咪酯的影响明显小于丙泊酚(P<0.05).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异丙酚复合芬太尼、小剂量氯胺酮,观察无痛人流手术中合理的异丙酚麻醉方法。方法 90例ASAI~Ⅱ级早孕妇女,随机分为二组:芬太尼组,氯胺酮组,异丙酚诱导前,分别静注芬太尼0·75~1ug/kg,氯胺酮0·2~0·4mg/kg,术中连续监测BP,HR,SPO2,记录两组患者异丙酚的首剂量和总剂量,苏醒时间,离院时间及术中术毕不良反应。结果两组首剂量,总剂量无明显差异,芬太尼组苏醒时间稍长于氯胺酮组,两组均在手术后半小时内离院,麻醉效果均满意。结论异丙酚复合芬太尼、小剂量氯胺酮应用于无痛人流手术中均可获得满意的效果,尤以复合小剂量氯胺酮为佳。  相似文献   

16.
赵艳  张俊  霍旭芳 《江苏医药》2008,34(7):732-733
目的 观察丙泊酚复合雷米芬太尼靶控输注(TCI)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40例LC患者,按给药方式不同随机分为TCI组(A组)和恒速输注组(B组),每组20例.A组以丙泊酚3μg/ml和雷米芬太尼4 ng/ml为初始血浆靶浓度输注诱导;B组以丙泊酚1.5mg/kg和雷米芬太尼1μg/kg静注诱导,然后分别将两药以0.1 mg·kg-1·min-1和0.2μg·kg-1·min-1维持.术巾根据需要调节两药靶浓度或输注速度,术毕即停药.观察两组各时点MASP、HR、手术时间、初醒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不良反应及丙泊酚、雷米芬太尼总用量.结果 A组MAP及HR变化小于B组;初醒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和拔管时间A组略短于B组;A组丙泊酚和雷米芬太尼用量明显小于B组(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LC术中使用雷米芬太尼和丙泊酚TCI比恒速输注用药容易维持循环稳定,并可减少用药量.  相似文献   

17.
李金玉  郑国龙  安礼俊 《江苏医药》2007,33(11):1156-1157
目的 探讨丙泊酚及丙泊酚复合芬太尼用于新生儿唇裂修复麻醉的安全性及适用性.方法 对手术修复的57例先天性唇裂新生儿,按出生先后顺序随机均分为:氯胺酮麻醉组(K组)、丙泊酚麻醉组(P组)和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麻醉组(PF组).记录麻醉诱导前、气管插管前后、皮肤切开前后心率(HR)及血压(BP)变化以及麻醉苏醒时间及苏醒质量.结果 K组患儿气管插管后HR及BP显著上升,术中明显高于麻醉诱导前水平,苏醒时间长、苏醒质量差;P组及PF组患儿麻醉诱导后HR及BP显著下降,术中低于麻醉诱导前水平,麻醉苏醒时间短,苏醒质量好.结论 丙泊酚复合芬太尼用于新生儿唇裂修复术麻醉是安全适用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靶控输注与微泵输注丙泊酚用于双气囊小肠镜检查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40例ASAⅠ级拟行双气囊小肠镜检查的患者,年龄22Ⅱ级拟行双气囊小肠镜检查的患者,年龄2260岁,体质量4560岁,体质量4570 kg,随机分为靶控组(TCI泵)和微泵组(恒速微泵),每组20例。分别采用靶控输注和微泵输注两种方式输注丙泊酚。靶控组以血浆药物浓度为靶目标进行靶控输注丙泊酚,靶浓度为2.570 kg,随机分为靶控组(TCI泵)和微泵组(恒速微泵),每组20例。分别采用靶控输注和微泵输注两种方式输注丙泊酚。靶控组以血浆药物浓度为靶目标进行靶控输注丙泊酚,靶浓度为2.54μg/mL。微泵组以丙泊酚44μg/mL。微泵组以丙泊酚48 mg/(kg?h)恒速输注。两组术中均视体动、呛咳反应调整输出血浆靶浓度。记录患者给药前(T0)、给药后1 min(T1)、给药后5 min(T2)术中1 h(T3)和苏醒时(T4)的HR、MAP、RR、SpO2的变化;观察诱导时间、苏醒时间、镜检时间、丙泊酚总用量、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满意度。结果所有患者均能完成操作,微泵组给药后1 min(T1)MAP、HR、RR较给药前(T0)下降(P<0.05),靶控组MAP、HR、RR下降轻,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后5 min(T2)术中1 h(T3)和苏醒时(T4)两组的HR、MAP、RR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SpO2、诱导、苏醒时间、镜检时间及满意度无统计学意义(P>0.05)。靶控组丙泊酚总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少于微泵组(P<0.05)。结论靶控输注丙泊酚麻醉诱导平稳,术中麻醉效果好,可减少丙泊酚的用量和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AI)反馈调控靶控输注(TCI)不同剂量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用于前列腺电切术的可行性,探讨芬太尼的最佳血浆靶浓度及临床麻醉状态下AAI与有创平均动脉压(MAP)是否成平行下降关系。方法择期前列腺电切术病人60例,ASAⅠ~Ⅱ级,均靶控输注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静脉全麻,A组靶控输注芬太尼2ng/ml,B组芬太尼1.5ng/ml,C组芬太尼1ng/ml,三组均行AAI监测,AAI波动于10~30间,记录3组间MAP和AAI变化,芬太尼及异丙酚的靶控输注总量、病人苏醒的时间。结果(1)三组中A组AAI变化最明显(P<0.05),(2)C组MAP下降较明显(P<0.05),但仍处于正常范围(3)三组间C组异丙酚用量最大(P<0.05),(4)A组苏醒延迟。(P<0.05)结论通过AAI反馈调控,发现临床麻醉状态下AAI与MAP不形成平行下降关系,靶控输注异丙酚3μg/ml时复合芬太尼血浆靶浓度1ng/ml比较适用于前列腺电切术。  相似文献   

20.
孟聃 《现代医药卫生》2013,29(3):417-418
目的对比观察不同静脉麻醉方式在小儿腹股沟疝高位结扎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3~9岁小儿腹股沟疝高位结扎术60例,随机分为三组,即L(氯胺酮)组、PL(氯胺酮丙泊酚复合)组、PF(芬太尼丙泊酚复合)组,每组各20例。L、PL组予静脉注射氯胺酮基础麻醉,PF组予静脉注射芬太尼;L组追加氯胺酮,PL及PF组静脉靶控泵入丙泊酚维持麻醉。观察麻醉前后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程度及术后苏醒时间,呼吸暂停、术中及术后躁动、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结果 L组患者麻醉后HR、MAP比麻醉前显著增高(P<0.01);PF组患者麻醉后HR比麻醉前显著降低(P<0.01);PL组患者麻醉后HR、MAP与麻醉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组患者术后苏醒时间最长,术中及术后躁动发生多,与PL、PF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L组患者麻醉后恶心、呕吐反应显著减少(P<0.01)。结论小儿腹股沟疝高位结扎术中氯胺酮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是最优的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