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血液病患者机采血小板输注疗效及血小板抗体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临床上有些患者在输注大剂量血小板后,出现血小板输注无效(Post-transfusion refractoriness,PTR)现象,其部分原因与患者体内产生血小板抗体有关。我们分析了我院血液病患者输注新鲜机采血小板的疗效及其血小板抗体产生情况,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2.
972例次血液病患者输注机采血小板后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机采血小板治疗血液病的效果及临床科学、合理应用血小板的情况。方法收集2007年本院血液科输注血小板136例(972次)的资料,比较输注前后24h内病历中记载的血小板检查结果,以血小板增加值判断血小板输注效果。结果972例次中输注后24h内复查血小板的为661例次(68.00%),输注前后24h内均检查血小板的为475例次(48.86%);所有输注血小板患者的血小板数量与输注前比较显著提高(P<0.01),总有效率为75.74%(103/136);但在输注前后24h内检查血小板的475例次中,血小板输注有效率为58.73%。结论机采血小板对血液病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但科学合理有效使用血小板的意识仍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3.
恶性血液病患者输注机采血小板临床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恶性血液病患者在确诊和复发之后需要大剂量化疗以杀灭体内的大量原始细胞 ,达到临床缓解 ,伴随大剂量化疗常常伴有全血细胞减少、发热、出血等不良反应 ,使患者需要成分输血补充减少的血液成分。血小板是一种较常用的预防严重出血的血液成分。目前临床使用的血小板为手工分离的浓缩血小板 (PC)。笔者考察恶性血液病患者输注单人份机采血小板的效果 ,以及影响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因素。1 材料与方法1 1 机采血小板 机采血小板来自沈阳市中心血站 ,血小板含量 >2 .5× 10 11。1.2 病例选择 反复输血治疗的恶性血液病患者 2 6名 ,其中急性…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成分输血的广泛开展,血小板输血已成为重要的临床支持治疗,其输用量逐年增加,适用于治疗血小板减少或血小板功能缺陷患者的出血[1,2]。血液病本身和治疗过程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液病患者机采血小板无效输注(platelet transfusion resistance,PTR)与血小板抗体相关性。方法以计算血小板计数纠正增加指数(corrected count increment,CCI)作为PTR的量化的判断依据,观察207例的血液病患者进行机采血小板输注效果,并采用简易致敏红细胞血小板血清学技术(SEPSA)检测血小板抗体,计算PTR发生率及血小板抗体阳性率;将研究对象分为血小板抗体阳性组及血小板抗体阴性组,比较两组血小板输注效果及1hCCI、24hCCI值。结果PTR发生率为43.0%,血小板抗体阳性率为37.2%;血小板抗体阳性组与阴性组的PTR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小板抗体阳性组1hCCI及24hCCI明显低于血小板抗体阴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液病患者输注机采血小板前需进行血小板抗体的检测,对血小板抗体阳性患者进行血小板配型,有效地预防免疫性血小板无效输注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输注辐照血小板后患者体液免疫参数的变化以及这些免疫参数与血小板无效输注(PTR)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多次输血的恶性血液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输注γ辐照机采血小板和普通机采血小板,比较两组输注的有效率和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检测输血前后免疫球蛋白(IgG、IgM、IgA)、补体(C3、C4)、循环免疫复合体(CIC)、C反应蛋白的变化。分析发生无效输注患者的免疫参数特点。结果输注机采血小板后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M)、补体(C3、C4)、CIC在观察组变化差异不大(P〉0.05);在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两组输血后CRP均明显升高,IgA均无明显变化。观察组的输注有效率84.9%,与对照组56.1%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明显减低。对血小板无效输注(PTR)患者进行分析,输血前其血清(IgG、IgM)、补体C3、CIC水平异常者比例较高,PTR患者在输血后体液免疫指标升高更明显(P〈0.05)。结论免疫球蛋白(IgG、IgM)和补体(C3、C4)、CIC、CRP可能参与了血小板无效输注,输注γ辐照机采血小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的体液免疫反应,提高输注效率。  相似文献   

7.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apheresis platelet transfusion resistance (PTR) and platelet antibody of the patients suffering from hematological diseases (HD). Methods In the light of the corrected count increment(CCI), the effect of platelet transfusion among 207 cases patients who suffered from HD were observed, then the platelet antibody were detected by the use of SEPSA(simplified sensitized erythrocyte platelet serology assay) and counting the occurrence of PTR and positive rate of platelet antibody.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positive platelet antibody group and negative platelet antibody group. The effects of platelet transfusion, 1 hCCI values and 24 hCCI values in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PTR rate was 43.0% and positive rate of platelet antibody was 37.2% The PTR rates in positive platelet antibody group and negative platelet antibody group were absolutely different, which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0. 01).The 1 hCCI and 24 hCCI values in the positive platelet antibody group was obvious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negative platelet antibody group, which also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0. 01). Conclusion When the apheresis platelets transfusion is conducted on the HD patients, the platelet antibody detection and platelet typing for positive platelet antibody patients should be made, so as to effectively prevent the occurrence of immune platelet transfusion resistance.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血液病住院患者的血小板输注效果,分析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可能原因,以进一步提高血小板输注的有效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2021年11月在本院住院治疗接受单采血小板输注的310例血液病患者,分析影响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可能因素,包括性别、年龄、血小板保存时间、血小板输注次数、并发症情况、红细胞制品输注情况等。结果 根据血小板回收率(PPR)和Plt增高指数(CCI)将患者分为输注有效组和无效组(连续2次输注24 h后的PPR<20%或输注24 h后的CCI<5 000或临床出血症状或倾向未得到明显控制为血小板输注无效),2组间性别、输注前白细胞计数、贫血、是否使用抗生素存在差异(P<0.05);疾病种类、性别、贫血和合并症数量与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发生率相关,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的PTR发生率最高,男性PTR发生率高于女性;输注悬浮红细胞数量、合并症数量与输注效果负相关(P<0.05)。结论 影响血小板输注效果可能因素包括输注前的白细胞水平、抗生素的使用、贫血及红细胞的输注情况、合并症数量、疾病种类,而年龄、溶血、脾亢、血小板保存时间、血小板输注次数对...  相似文献   

9.
总结45例血液病患者单采血小板输注的护理。做好心理护理,讲解输注血小板的相关知识;输注前血小板最佳储藏温度是(22±2)℃,震荡保存,若患者体温≥38.5℃时先予退热处理;输注中输注速度一般60~100滴/min,尽量在1 h内输完,输注过程中每隔10 min到患者床边轻轻摇晃血袋,防止血小板聚集,并注意观察有无出现过敏症状;输注血小板悬液后,定期观察患者血小板计数,判断治疗效果;对于血小板输注无效的患者,重视观察患者的出血倾向,及时处理。输注单采血小板后1 h,40例患者血小板均有不同程度上升,5例于24 h测定外周血血小板计数,发现血小板计数未上升,其中3例反而有所下降,但出血现象明显好转;1例患者出现颅内出血死亡,其他未出现新增出血情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影响血小板抗体产生的因素及其对临床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为1项单中心的前瞻性观察性研究,收集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18年10月1日~2019年9月30日血液病患者输注血小板前的血浆标本,对血小板抗体进行检测(均采用固相凝集法),根据血小板抗体筛查结果将患者分为血小板抗体阳性组和阴性组,采用t检验及非参数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2组的输注疗效。从HIS6.2.0和临床用血全过程管理系统3.0收集患者的人口学与临床信息、用血数据,包括患者年龄与性别、病种、输注血小板与红细胞量,分析患者年龄及性别、所患疾病(种)对血小板抗体阳性率的影响,以及不同疾病患者的血小板抗体分布情况、血小板抗体阳性率与输血(血小板)史的相关性。同时现场观察血小板输注过程。结果 本组共纳入316名血液病患者,以急性髓细胞白血病为主[59.5%(188/316)];所有患者住院期间共输注血小板1 671 U、[1~17(5.3±3.1)]U/人,红细胞1 896 U、[0~38(7.8±4.6)]U/人;血小板抗体检出(阳性)率26.9%(85/316),不同性别和年龄的血液病患者输注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出血性血液病患者机采血小板与手工血小板榆注效果.方法 将42例血小板减少患者分别输注机采血小板和手工血小板后检测外周血小板计数,以校正血小板计数增值(CCI)判定输注效果.结果 机采组输注后1h,输注后24h,CCI高于手工采组,机采组输血无效率低于手工采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机采血小板输注疗效优于手工血小板.  相似文献   

12.
血液病和恶性肿瘤患者接受放、化疗治疗后常会出现全血细胞减少,并伴有发热及出血等,血小板输注是预防出血的主要手段.近年来,随着血液病和恶性肿瘤患者的增多,机采血小板的应用越来越多,体内产生血小板相关抗体(HLA抗体)及特异性抗体(HLA 抗体)的发生率也越来越高,常导致血小板输注的无效.现对本院52例血液病和恶性肿瘤患者输注滤白机采血小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输注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部分血液病患者中血小板输注无效(PTR)的原因,探讨HLA抗体筛查对血液病患者免疫性血小板输注无效的预防价值。方法通过ELISA法对63名接受单采血小板输注的血液病患者进行HLA-Ⅰ抗体检测并随访2—4个月,检出HLA-Ⅰ抗体者予以输注配合性血小板,分别比较抗体阳性阶段输注随机或配合性血小板以及在抗体阴性阶段输注随机血小板的输注效果。结果 63名患者中检出7例HLA-Ⅰ抗体阳性,其抗体强度在病程中有明显变化,HLA-Ⅰ抗体阳性患者输注随机血小板时平均CC I为(3.84±7.21)×109/L,输注配合性血小板时平均CC I为(14.01±14.05)×109/L,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病患者中进行HLA-Ⅰ抗体筛查可以及时发现免疫性PTR高危患者,并通过配合性输注等措施有效减少免疫性PT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分析数据,探索影响血小板输注疗效的各项因素。方法通过对纠正的血小板增殖(CCI)的计算,来判定血小板无效输注(PTR)的指标,研究200例患者1 038例次输注血小板的疗效。将并发症(感染、发热、脾大)和输注次数等作为考虑因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相同血液病的患者存在并发症组PTR发生率显著高于无并发症组,输注次数是影响PTR的重要因素,随着输注次数的增加,PTR的发生率也随之增高(P0.05)。结论影响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因素很多,包括免疫性因素和非免疫性因素,针对免疫性因素应采用血小板交叉配型,输注配型相合的血小板;针对非免疫性因素,要积极治疗,尽量避免。应严格控制血小板的输注量,以提高输注效果。  相似文献   

15.
反复输血的血液病患者免疫性血小板输注无效调查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血液病患者疾病本身和治疗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血小板减少,而需要输注血小板预防出血.目前临床使用的血小板为ABO配合的随机血小板,由于单采的血小板中混有白细胞,血小板本身具有人类白细胞抗原Ⅰ(HLA-I)和血小板特异性抗原(HPA),患者反复输入随机的机采血小板后,容易产生多效价的HLA-I和HPA抗体.引起血小板输注无效(RPT).预防免疫性RPT的方法有很多,如去除输入的血小板中的白细胞,输入HLA配合性血小板,血小板交叉配合实验等[1],每一种方法各有利弊.我院自2007年11月起,对临床输注的血小板进行白细胞滤除,现将40名反复输血患者按输注血液是否滤除白细胞分为2组,观察其血小板输注效果和HLA-I抗体的产生情况.  相似文献   

16.
机采浓缩血小板质量及输注疗效的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 ,随着血液成份分离技术的进步 ,浓缩血小板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 ,特别是在白血病、出血性疾病、肿瘤及心脏外科手术等领域。笔者对 2 0 0 0年 12月~ 2 0 0 1年 3月四个月间在我院所用机采血小板进行监测 ,包括浓缩血小板总数 ,红细胞混入数及白细胞混入数 ,并对部分病例输注疗效跟踪调查。现报告如下。1 机采浓缩血小板的来源及处理1 1 机采浓缩血小板 由苏州市中心血站提供 ,共 63袋。采集血小板所用血细胞分离仪为MCS + 2P及MCS + 3P。1 2 浓缩血小板计数 CoulterT5 4 0血细胞计数仪进行计数。1 3 白细…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血液病患者单采血小板输注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72例(341例次)输注单采血小板的血液病患者,比较输注前、后24 h外周血小板结果,根据血小板计数增高指数(CCI)、血小板回收率(PPR)等指标来评价血小板输注疗效.结果 急性白血病(AL)、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 、再生障碍性贫血(AA)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的血小板输注有效率分别为:67.5%、60.3%、52.2%、46.9%,只有AL组与ITP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输注次数的增加,血小板输注有效率逐渐下降(P<0.05),频繁输注者输注疗效较差,甚至出现血小板输注无效(PTR).结论 不同类型血液病患者其血小板输注疗效不同,输注血小板的次数影响输注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不同血液病患者血小板输注无效(PTR)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2018年7月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科住院患者随机输注机采血小板515例次的临床资料,利用血小板回收率(PPR)评价血小板输注效果,并分析影响PTR的因素。结果:血液病患者总PTR率为28.74%,再障(AA)、白血病、MDS、淋巴瘤、ITP、MM和其他患者的PTR率分别为:30.24%、22.78%、36.84%、36.84%、66.67%、11.11%和22.58%。与本院血液病患者总PTR率相比,只有ITP患者的PTR率明显增高(P0.01)。再障患者中血小板抗体阳性和老年患者(≥60岁)的PTR率明显增高(P0.01)。白血病患者中脾大和移植患者的PTR率明显增高(P0.05)。结论:ITP患者PTR率明显高于其他血液病患者。PTR的影响因素因血液病的病种而异。  相似文献   

19.
输注血小板是各类血液病治疗过程中的常用支持疗法,在预防和治疗因血小板减少导致的出血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随着临床上对血小板输注后效果的日益关注,临床医生会为某些输注血小板后治疗效果欠佳的患者申请配型.  相似文献   

2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9):2044-2045
选取148例单采血小板输注的血液病患者,按病种分为急性白血病(AL)组,再生障碍性贫血(AA)组,骨髓异常综合征(MDS)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组各37例,输注单采血小板后判断输注效果,讨论输注无效的原因并总结对策;结果同种疾病中有并发症组的PTR发生率显著较高而ITP的PTR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病种;随着输注血小板频率的增高,PTR的发生率显著增高(P<0.05)。血液病患者输注单采血小板无效的原因较多,但只要有正确处理好原发病及同种免疫反应,则可有效降低PTR发生率,保证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