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肝癌、外伤性肝破裂等肝脏疾病行手术治疗时,常常面临剩余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问题,明显增加了手术治疗的风险和影响患者术后的恢复.细胞自噬是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细胞程序性死亡方式之一,在动物实验模拟肝脏缺血再灌注研究时,常以检测自噬标记性分子LC3-Ⅱ的水平变化代表细胞自噬活动的强弱.现就LC3-Ⅱ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背景 自噬是近年来的医学研究热点之一,研究发现它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着广泛联系.目的 与广大读者交流有关自噬的新近发现.内容 阐述了自噬的分类、各种自噬的相应特征、检测方法及其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关系及机制,包括目前发现的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自噬被引发的机制及其对心肌再灌注损伤影响的各种观点等.趋势进一步阐明白噬与再灌注损伤的关系及其相互影响的潜在机制,如何适当诱发自噬以保护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将是未来的趋势之一.  相似文献   

3.
缺血再灌注损伤是指缺血组织或器官再次获得血流灌注时对组织、器官造成的损伤作用.而缺血再灌注损伤时,线粒体即可产生的大量的活性氧且线粒体通透性发生改变从而诱发线粒体白噬.线粒体白噬功能的紊乱与机体多种疾病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旨在介绍近年来线粒体白噬的研究进展,重点阐述其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  相似文献   

4.
自噬(autophagy)是普遍存在于真核细胞中的一种依赖溶酶体的胞内降解系统。它是一种适应性的代谢反应,能清除细胞中损伤或衰老细胞器及生物大分子,是一种高度保守的维持自身稳态的重要调节机制。近年研究发现,自噬与肾脏缺血再灌注等急性肾损伤、药物性肾损害、遗传性肾脏病、糖尿病肾病等肾脏疾病的发病及肾脏衰老有关。因此,自噬未来可能作为治疗肾脏疾病的一个新靶点。  相似文献   

5.
细胞自噬是细胞依赖溶酶体的分解代谢过程,能降解受损蛋白、衰老或损伤的细胞器等细胞结构,来维持细胞内稳态。众所周知,线粒体调节异常是许多疾病的发病机制。本文主要探讨线粒体自噬在肝相关疾病如非酒精性脂肪肝病、肝癌和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背景 自噬是近年来的医学研究热点之一,研究发现它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着广泛联系.目的 与广大读者交流有关自噬的新近发现.内容 阐述了自噬的分类、各种自噬的相应特征、检测方法及其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关系及机制,包括目前发现的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自噬被引发的机制及其对心肌再灌注损伤影响的各种观点等.趋势进一步阐明白噬...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自噬(autophagy)已成为生物学领域一个新的研究热点,它在人类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也逐渐受到重视.肾脏固有细胞如足细胞、系膜细胞、内皮细胞以及肾小管上皮细胞等经常会受到免疫因子、肾毒物、缺血缺氧等各种理化因素的刺激,这些刺激往往会诱导细胞损伤,导致肾脏疾病的发生.自噬作为维持细胞内环境稳定的一个重要机制,研究发现它与肾脏固有细胞处理各种应急的病理生理过程也存在着密切关系.本文主要对自噬与各种原因所致肾脏固有细胞损伤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以期较为全面地了解这方面的研究动态,为自噬在肾脏疾病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肝胆外科手术常发生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并且术后肝功能恢复及预后与之密切相关。虽然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复杂多样,但线粒体结构功能障碍是重要的参与者。本综述旨在总结肝脏缺血再灌注过程中线粒体变化、线粒体自噬和凋亡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为减轻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提供新靶点和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是现代重症医学的一大难题, 常见于休克、大手术、创伤和脓毒症等临床环境。传统的支持治疗和血液滤过疗法, 治疗效果欠佳, 长期预后不好。临床前研究结果显示, 间充质干细胞能够减轻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和促进肾脏修复。间充质干细胞主动归巢至肾脏损伤部位, 通过旁分泌机制, 分泌一系列活性因子和释放细胞外囊泡, 发挥免疫调节、抗纤维化、抗凋亡和调节自噬等效应, 从而促进肾脏损伤修复。本文拟就间充质干细胞减轻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右美托咪定预处理对肝缺血再灌注小鼠肾脏线粒体自噬和肾功能的影响.方法:C57BL/6两周龄的小鼠采用夹闭肝左叶、中叶脉管(门脉、动脉与胆道)的共干的方法制备70%肝缺再灌注损伤模型.随机分为4组(n=10):假手术组(S组)、肝缺血再灌注组(IR组)、右美托咪定组(D组)与自噬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3-MA)...  相似文献   

11.
山莨菪碱对急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山莨菪碱(645-2)对急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用新西兰大白兔制作急性肾缺血及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观察肾组织细胞内游离钙(Ca~(?)i)、第二信使三磷酸肌醇(IP_3)含量的浓度变化及再灌注前2分钟给于654-2后肾组织细胞内Ca~(?)i、IP_3含量的浓度变化.结果:缺血60分钟及再灌注60分钟.肾组织细胞内游离钙及IP_3明显增高,而给于654-2后,肾组织细胞内Ca~(?)i及第二信使三磷酸肌醇(IP_3)的含量明显下降.结论:642—2能减轻急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时细胞内钙超载.其保护肾组织细胞的作用与细胞内IP_3的降低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2.
线粒体自噬是机体选择性清除受损线粒体的防御性过程,对维持细胞生存有重要意义。一般情况下线粒体自噬阈值较低,当处在能量耗竭、缺血、缺氧等环境中时,线粒体自噬可被激活。肾脏的缺血-再灌注损伤(IRI)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病理生理过程,是导致急性肾损伤的主要原因。目前认为IRI与氧化应激、线粒体功能紊乱、自噬和凋亡等密切相关。本文就线粒体自噬的概述、线粒体自噬在肾IRI中的作用以及线粒体自噬的调控进行综述,为临床中防治肾IRI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3.
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是肝移植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活性氧生成过多导致的氧化应激、自噬、炎症反应是造成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重要步骤。其中,核转录因子红系2相关因子2被认为是抗氧化反应的主要调节因子,PI3K-Akt-mTOR通路被认为是自噬的重要通路,HMGB1-TLR4-NF-κB通路被认为是导致炎症的关键信号通路,本文将从上述通路及调节分子出发,分别从基因、分子、药物等方面研究对肝缺血再灌注细胞的抗氧化、抗炎、调节自噬作用,探究对肝缺血再灌注细胞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线粒体自噬与许多疾病的病理过程相关联,了解细胞自噬在不同疾病的病理过程中的具体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拟对细胞自噬的三种调控方式在不同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中的作用进行综述。探讨线粒体自噬受体NIX/BNIP3和FUDNC1 以及 PINK1/Parkin 途径在神经退行性疾病、糖尿病、细胞死亡、炎症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调控机制。明确细胞自噬在疾病中的调控机制,为疾病的诊治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熊超  刘力  魏继承 《临床麻醉学杂志》2017,33(11):1137-1140
正围术期如何防治心肌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损伤是基础也是临床工作者关注的重点。细胞自噬(autophagy)是将细胞内受损、变性或衰老的蛋白质以及细胞器运输到溶酶体内进行消化降解的过程~([1])。细胞自噬是一把"双刃剑",适度的自噬保护细胞免受环境刺激的影响,而自噬过度和自噬不足可能导致疾病及损伤的发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垂体中叶素(IMD)及其受体降钙素受体样受体(CRLR)在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表达变化。 方法 将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手术组,夹闭大鼠双侧肾动脉制作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I)模型,于缺血再灌注后0、6、12、24、48、72 h 6个时间点各取6只大鼠,留取血清及肾组织标本,对肾脏病理损伤评分并行半定量分析; Western印迹法半定量分析肾组织IMD及其受体CRLR的表达变化;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中IMD的表达变化。 结果 手术组大鼠发生了急性肾小管坏死(ATN),以缺血再灌注48 h时病理损伤最重。与假手术组比较,IMD及CRLR在缺血再灌注12、24、48、72 h表达显著增高(均P < 0.01);血浆中IMD在缺血再灌注12、48、72 h表达显著增高(均P < 0.05)。 结论 IMD及受体CRLR在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表达增加,血浆中IMD表达上调,提示其可能在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肾病是导致终末期肾脏疾病的主要病因之一,其发病机制不清。自噬是一种高度保守的细胞学事件,能够降解细胞内异常蛋白和细胞器,维持细胞内环境稳定,在多种急慢性肾脏疾病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研究发现糖尿病肾病中肾脏自噬功能受损,提示自噬障碍可能参与糖尿病肾病发病。本文将针对肾脏不同类型细胞,对自噬在糖尿病肾病中作用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热休克蛋白70对肾脏缺血预处理保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缺血预处理对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观察热休克蛋白 70 (HSP70 )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建立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并进行缺血预处理 ,实验分组 :假手术组 (S组 )、缺血再灌注组 (IR组 )和缺血预处理组 (PC组 )。各组再灌注后检测血清肌酐 (Scr)、肾组织丙二醛 (MDA)含量 ,肾组织石蜡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以及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PC组Scr值、肾小管病理评分、肾组织中MDA含量明显低于IR组 (P <0 .0 5 ) ,PC组与S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HSP70免疫组化染色 :S组未见明显的阳性反应产物 ,PC组和IR组肾小管上皮细胞胞质可见棕黄色阳性反应产物。计算机图像分析显示PC组灰度值显著高于IR组 (P <0 .0 1)。结论 :缺血预处理对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 ,其作用机制可能与HSP70本身的细胞保护作用及HSP70的细胞内抗氧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9.
缺血再灌注损伤会影响肝移植术后肝功能恢复, 脂肪供肝则会加重上述情况。本文从细胞和分子角度分析了脂肪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机制, 包括线粒体功能障碍, 内质网应激和自噬的启动, 泛素-蛋白酶体系统的失衡及各种效应分子等, 为减少并预防肝脏移植术后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20.
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I)可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受损,继而血管内血栓形成.有关肾脏IRI过程中凝血与纤溶的动态变化,目前仍不清楚.本研究采用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IR)模型,观察缺血再灌注过程中凝血及纤溶相关指标的动态变化,以探讨肾脏IRI后血浆凝血机制、抗凝血功能及继发性纤溶功能变化的可能机制,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