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绿脓杆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是引起烧伤、创伤、化疗和医院感染的重要致病菌之一。为控制PA感染,人们除了使用抗菌素外,还制备了PA免疫血浆、  相似文献   

2.
卡介苗预先免疫对大鼠慢性绿脓杆菌性肺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卡介苗 (BCG )预先免疫对大鼠慢性绿脓杆菌 (PA )性肺炎模型的影响。采用BCG或灭菌生理盐水皮内注射预先免疫 3周 ,然后由支气管内予以PA攻击 ;2周后评估各组的肺部细菌学、肺组织病理学、肺部细胞因子 (IL 4、IFN γ、TNF α )反应、血清PA特异性抗体IgG水平的变化。结果显示BCG免疫组肺组织内的IFN γ、TNF α水平显著升高 (P <0 0 5 ) ,肺组织匀浆PA菌落计数明显低于生理盐水对照组 (P <0 0 1) ;肺组织病理改变及血清PA特异性抗体IgG水平两组均无显著差异 (P >0 0 5 )。以上结果提示BCG接种能够诱导肺部Th1型免疫反应 ,加快PA性肺炎大鼠肺部的细菌清除 ,因而对PA感染大鼠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本实验研究比较了粘液型和非粘液型这两种表型PA生物被股首之间对环丙沙星(CPFX)的耐药性的差异.方法:应用盐水-特氟隆系统体外培养得到PA生物被膜,将这两种表型PA的生物被膜菌和浮游菌分别与CPFX作用.进行各组几个作用时间的存活菌计数.用卡方检验方法进行各存活率之间比较统计分析.结果:2MBC浓度CPFX对非粘液型PA生物被膜菌和浮游菌作用1小时后的存活率分别为70.23%和1.04%,作用4小时后存活率分别为9.7%和0%.对粘液型PA,生物被膜菌和浮游菌与2MBCCPFX作用1小时后的存活率分别为85.88%和1.48%,4小时后为32.32%和0%.两种表型PA生物被膜菌各同一时间存活率比较差别显著(P<0.05).结论:(1)盐水-特氟隆系统培养PA生物被膜方法简便可行.(2)形成生物被膜的PA对其原来敏感的CPFX显示出耐药性.(3)粘液型生物被膜菌对CPFX的耐药程度明显强于非粘液型,提示在慢性难治性肺部感染粘液型PA可能更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B型脑钠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心肌肌钙蛋白-Ⅰ(cardiac troponin-Ⅰ,cTn-Ⅰ)、尿酸(uric acid,UA)和前白蛋白(prealbumin,PA)在慢性心力衰竭(CHF)的诊断和疗效观察中合理应用技巧.方法 分别测定CHF患者血浆中BNP、cTn-Ⅰ水平和血清中UA、PA水平,并与对照组比较;分析抗心衰治疗7天后4项指标的变化;观察UA、PA的变化与BNP、cTn-Ⅰ变化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CHF患者BNP、cTn-Ⅰ、UA水平较对照组均有所升高(t值分别为91.660、28.738、16.325,P均<0.001),PA较对照组有所下降(t=11.371,P<0.001),均有统计学意义;抗心衰治疗后,BNP、cTn-Ⅰ、UA较治疗前均有下降(t值分别为12.512、5.104、3.907,P均<0.001),而PA有所上升(t=4.270,P<0.001),均有统计学意义;UA变化与BNP变化呈正相关关系(r=0.617,P<0.001),随BNP的升高而升高;PA变化与BNP变化呈负相关关系(r=-0.421,P<0.001),随BNP的升高而降低;PA变化与cTn-Ⅰ变化呈负相关关系(r=-0.301,P<0.001),随着cTn-Ⅰ的升高而降低;UA则与cTn-Ⅰ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 BNP、cTn-Ⅰ、UA、PA在CHF的诊断和疗效观察中均有很好的应用价值;UA、PA在对CHF患者进行疗效判断时可作为较好的观察指标,对BNP能够起到一定的替代作用.  相似文献   

5.
绿脓杆菌(简称PA)常在人体免疫力降低时引起继发感染,采用免疫制剂可取得一定疗效。我们用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制备了抗PA单克隆抗体(简称McAb),并对其保护作用和机制作了初步研究。用PAI群10115株,Ⅱ群10117株,Ⅳ群10119株全菌体抗原免疫的BALB/C小鼠脾细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铜绿假单胞菌(PA)感染对烧伤患者外周血γδT细胞合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 (IGF-Ⅰ)的影响.方法 以2012年3月至2013年7月在九七医院南京军区烧伤治疗中心治疗的87例烧伤患者及20名健康者为观察对象,统计患者的烧伤面积,抽取其在伤后2周及创面痊愈后的静脉血,伴有PA感染的患者还抽取感染期静脉血;健康者抽取清晨静脉血,用QuantibriteTM PEbead试剂盒检测标本γδT细胞IGF-Ⅰ的表达.根据是否感染PA,将烧伤患者分为感染组(n=8)及未感染组(n=79),比较烧伤面积与PA感染之间的关系;将健康者设为对照组,比较γδT细胞IGF-Ⅰ的表达在3组间的差异,并建立多元回归方程.结果 感染组的平均烧伤面积明显大于非感染组,即PA感染与烧伤面积关系密切,PA可减少烧伤患者外周血γδT细胞合成IGF-Ⅰ,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显著(r=-0.906,P=0.017).以烧伤面积(X1)、PA感染(X2)作为自变量,以感染期γδT细胞IGF-Ⅰ合成水平为因变量作回归分析,得到多元线性回归方程:y=5.553+0.219XI-0.165X2.结论 PA抑制γδT细胞合成IGF-Ⅰ,这是烧伤创面愈合的不利因素.由于γδT细胞合成的IGF-Ⅰ在全身起作用,说明局部创面的PA感染能成为全身创面愈合的不利因素.  相似文献   

7.
使用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葡萄球菌蛋白A(HRP—PA)对大鼠腑内β—内啡肽(β-End)免疫反应细胞进行定位。在下丘脑弓状核和垂体的核周质中观察到棕黄色的β—End免疫反应产物,在导水管腹侧有较密集的β—End免疫反应颗粒。结果表明,采用HRP—PA法定位脑内β—End免疫反应细胞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绿脓杆菌属假单孢菌属,是临床感染的重要病原菌。研究表明,近年来由绿脓杆菌引起的感染呈上升趋势,且由于该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性的存在,其治疗十分困难。目前,用于绿脓杆菌治疗的药物主要有β—内酰胺类(p—lactams)、氨基甙类(AGs)、氟喹诺酮类(FQs)和多粘菌素类(PMs)。本文拟从绿脓杆菌耐药性产生的原理和抗菌药  相似文献   

9.
许婉婷  顾江  万闯  程新  杨峰  王颖  雷嫏嬛  王兴勇 《免疫学杂志》2018,(12):1021-1026,1040
目的构建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XN-1的全基因组文库,筛选铜绿假单胞菌新的疫苗候选抗原。方法提取我国分离的临床PA XN-1菌株全基因组,Sau3AⅠ酶切成随机片段后经连接至Bam HⅠ酶切后的pMal-c5x载体,转化至X-blue获得随机重组子。随机重组子经IPTG诱导后使用溶菌酶裂解,收集含有融合的麦芽糖结合蛋白(MBP)的随机重组子的裂解上清,制成含有PA全基因组的蛋白随机文库。通过ELISA方法分别检测单个随机文库蛋白的免疫反应性。将经典的PA强反应抗原PcrV做为参照,分别计算单个随机抗原的相对反应强度并进行比较。提取反应较强的重组子的质粒,测定DNA序列后进行翻译和比对,得到整个强反应性抗原的氨基酸信息。结果成功构建PA XN-1的全基因组文库,筛选到强反应性抗原13个,其中4个抗原的反应强度超过PcrV,分别为Peptidyl-prolyl cis-trans isomerase D、Phosphoenolpyruvate-protein phosphotransferase(PtsP)、Phosphate-starvation-inducible E和Very short patch repair endonuclease。结论基于高效表达系统的PA全基因组文库构建成功,可用于PA及其它病原的疫苗候选抗原的筛选研究。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琼脂单向免疫扩散法对100例原发性肝癌、46例肝硬化、36例急性肝炎及60例正常献血员血清前白蛋白(PA)、α_1—抗胰蛋白酶(α_1—AT)、α_1—酸性糖蛋白(α_1—AG)及结合珠蛋白(HP)进行了定量测定,经统计分析表明急性肝炎血清PA低于正常人(P<0.01),而原发性肝癌及肝硬化患者血清PA降低得更为显著(P<0.001);原发性  相似文献   

11.
多孔PA66/n-HA复合MSCs修复兔膝关节骨软骨缺损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探讨多孔聚酰胺66/纳米羟基磷灰石(Polyamide 66/nano-Hydroxyapatite,PA66/n-HA)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修复膝关节骨软骨损伤的效果,将18只6月龄新西兰兔造成膝关节4 mm×4 mm骨软骨缺损模型,随机分为A组:多孔PA66/n-HA+MSCs(MSCs数量为5×105个);B组:单纯植入多孔PA66/n-HA;C组:手术对照组.A、B组植入的材料均略低于周围关节面0.5~0.8 mm.于术后1月和4月,处死动物取材,进行大体观察、HE染色、甲苯胺蓝染色、Ⅰ和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检测. 结果:MSCs与多孔PA66/n-HA在体外可以较好复合;术后1月,根据大体观察和组织学检测结果,A组修复效果略优于B组,但不如C组好;术后4月,A组缺损处修复较平整,甲苯胺蓝染色有较多异染质,Ⅰ型胶原表达为弱阳性(+)、Ⅱ型胶原表达为阳性(++),B组在修复处表面不平整,甲苯胺蓝染色有一定的异染质,Ⅰ型胶原表达为弱阳性(+)、Ⅱ型胶原表达为弱阳性~阳性(+~++),C组由于修复处组织缺损,未见到Ⅰ、Ⅱ型胶原的表达.上述提示,A组修复明显优于B、C组,A组4月时修复的软骨Ⅱ型胶原的表达较多说明已接近透明软骨,原因可能在于PA66/n-HA提供了软骨下骨的生物力学支撑,同时其上的MSCs在软骨微环境的作用下,参与了软骨修复.  相似文献   

12.
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临床和病理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pilocytic astrocytoma,PA)是一种生长缓慢、预后良好的星形细胞瘤,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可发生于中枢神经系统任何部位,而以小脑及中线结构(如视神经及视交叉、脑干等)多见。尽管PA保持WHO Ⅰ级的位置已有几十年了,直至2000年WHO分类。但肿瘤仍有复发,极少数病例可发生恶变,这些恶变的PA并不能归类于胶质母细胞瘤,因为其预后还不清楚,2000年WHO分类称为间变型(恶性)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需要强调的是PA易沿着蛛网膜下腔及血管周围间隙浸润,这并非侵袭性或恶性特征,反而是PA的主要特点有助于诊断,以往常因此造成误诊。有报道黏液样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大部分发生于2、3岁前,预后相对较差。本文就PA临床病理学特征、治疗、预后、组织起源及遗传学改变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LPS在细菌生长过程中或抗生素作用后可以释放出来。LPS的释放必然引起感染患者炎症反应的加重,影响抗生素的治疗效果。本实验选择几种临床常用的抗生素,比较不同浓度下对绿脓杆菌释放内毒素的影响。方法:绿脓杆菌PA103,配成3.0×10~9CFU/ml,抗生素浓度为0~10×MIC。含抗生素的细菌肉汤振荡培养1、3、5、7、10h后,取培养肉汤100μl培养计数并检测LPS,取细菌沉淀物涂片,革兰氏染色后光镜下观察细菌形态变化。结果:0.5×MIC抗生素作用于PA103后,细菌菌量均相应减少1~3个数量级,在作用3~5h达最低点,到10hr又比最初浓度高2~3个数量级;0.5×MIC时,环丙沙星、头孢他啶诱导的LPS释放量最大,而伊米配能最少。10×MIC条件下,释放内毒素的多少依次为头孢他啶、环丙沙星、丁胺卡那霉素、伊米配能。  相似文献   

14.
我院近年来肺部感染患者共89例,以痰定量培养法或间接萤光抗体染色法对菌落数超过10~7者确定病原菌为绿脓杆菌。其中11例为带菌者,余78例均有肺部基础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支气管扩张和肺癌。检测了患者痰分离的绿脓杆菌的β—内酰胺酶,对五种抗生素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及绿脓杆菌分型。78例采用氧哌嚎青霉素或合用丁胺卡那霉素治疗,其中28例用药后一周内体温不退,症状毫无减轻,经检测均为β-内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3-oxo-C12-HSL对MH-S小鼠肺泡巨噬细胞自噬的影响。方法用Las I基因(3-oxo-C12-HSL合成基因)缺失型和野生型的铜绿假单胞菌(PA)菌株的培养物上清液以及化学合成的3-oxo-C12-HSL信号分子处理MH-S细胞,激光共聚焦荧光显微镜观察LC3-GFP荧光斑点以及Western blot检测LC3Ⅱ/LC3Ⅰ比值来监测自噬的形成,同时检测p62的降解以及氯喹对LC3Ⅱ/LC3Ⅰ比值的影响来监测自噬流(autophagic flux)的变化。结果野生型PA菌株的培养物上清液使MH-S细胞LC3-GFP荧光斑点增多(P0.05),LC3Ⅱ/LC3Ⅰ比值增加(P0.01),LasⅠ基因缺失型PA菌株不能引起上述自噬相关指标的改变。化学合成的3-oxo-C12-HSL信号分子能够明显增加自噬体数量,上调LC3Ⅱ的表达(P0.01);自噬底物p62随着3-oxo-C12-HSL作用时间的延长而进行性降解,溶酶体抑制剂氯喹可增强3-oxoC12-HSL引起的LC3Ⅱ累积(P0.05,P0.01)。结论 3-oxo-C12-HSL可增加MH-S细胞的自噬水平。  相似文献   

16.
近来,作者用二抗(SA)方法在癌症患者放免疗法中,成功地提高血液放射性标记的抗CEA McAb 的清除作用。作者在动物实验中证实~(131)Ⅰ标记的抗CEA McAb 引起的毒性取决于剂量。本文报道除放射性标记的第一抗体(PA)影响外,作者应用SA提高对PA 的清除作用。以减少由于放射性标记的抗体治疗引起的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7.
IGF-Ⅰ及其在疾病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GF—Ⅰ是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的家族成员之一,与胰岛素有相似结构,可促进许多细胞的生长和增殖。IGF—Ⅰ几乎存在于机体的每一个系统中,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是临床上重要的生长因子,许多疾病都和IGF—Ⅰ的缺乏或过量有关。该文介绍了IGF—Ⅰ的结构、生理特点及生物学活性的调控,综述了IGF—Ⅰ在疾病治疗中作用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前清蛋白(PA)和心肌酶谱在儿童感染性疾病中的意义。方法将548例感染性疾病患儿依据病情分为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组,另选112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血清的hs—CRP、PA和心肌酶谱数值,分析其变化与疾病的关系。结果细菌感染组的hs.CRP显著增高(45.2mg/L),PA显著降低f(107.15+28.17)mg/L],与病毒感染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病毒感染组儿童心肌酶谱各项检测值则明显高于细菌感染组(P〈0.01)。结论在儿童感染性疾病诊治中,同时检测hs—CRP、PA与心肌酶谱对于鉴别细菌与病毒感染具有重要意义,不仅有利于疾病早期诊断,而且对病情监测及判断预后均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collagen Ⅰ在高氧致新生鼠慢性肺疾病中的表达、作用及IGF-Ⅰ对collagenⅠ表达的影响。方法将足月新生大鼠144只随机分为高氧组和空气组,分别于实验1d,3d,7d,10d,14d和21d应用免疫组化染色分别检测collagenⅠ和IGF~Ⅰ蛋白表达,并将IGF—Ⅰ和collagenⅠ蛋白表达进行相关分析。结果高氧组在3d~10d IGF—Ⅰ和collagenⅠ蛋白表达与空气组相比较明显降低(P〈0.05);14d和21d IGF—Ⅰ和collagenⅠ蛋白表达与空气组相比较明显增加(P〈0.05),IGF—Ⅰ和collagenⅠ表达呈正相关。结论collagenⅠ与CLD时肺泡发育受阻和肺纤维化发生有关,IGF—Ⅰ是影响collagenⅠ合成的重要生长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20.
粒细胞、粒细胞—巨噬细胞和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 CSF、GM- CSF、M- CSF)具有促进肺癌细胞侵犯能力的作用。本次研究中 ,作者观察了 CSFs在肺癌细胞中的明胶酶的生产、尿激酶纤溶酶原激活因子 (u PA)的生产和它们的活性。明胶酶 A、B是两种不同基质的铁蛋白酶 (MMP- 2、MMP- 9) ,在游走肿瘤细胞中 ,都参与基膜 IV型胶原的分解 ;u PA是纤溶酶原激活因子 (PA)的一种主要类型 ,是一种丝氨酸蛋白酶 ,它们的表达和肿瘤在体内的转移力、体外的侵蚀力有关系。经过集落刺激因子作用后癌细胞增强了侵犯能力与MMPs和 u PA的活性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