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随着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其有效性、安全性已被普遍认可,但是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显著提高,人们对视觉质量的要求日益受到重视。传统的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虽然可以有效的矫正人眼的近视、远视、散光等低阶像差,但是它对影响视觉质量的主要因素高阶像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治疗近视的临床结果。方法:采用美国Keracor116型准分子激光治疗机对140例患者角膜行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结果:共进行140例。术后裸眼视力≥0.5者138例(98.6%);≥0.8者136例(97.1%);≥1.0者132例(94.3%);术后并发症轻微,主要有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屈光回退和激素性高眼压。结论: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是治升近视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国内外广泛应用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hotorefractivekeratectomy,PRK)治疗近视及散光,使近视治疗有了一个新发展。它是集计算机技术、激光技术及眼科医学工程于一体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并获得了显著疗效。我中心自1996年...  相似文献   

4.
探讨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RK)治疗近视的疗效。用OmnMed UV200准分子激光治疗仪对367例(681只眼)行PRK,术后均随访1年以上。术前等值球镜屈光度为—1.12~—10.0D,散光度为0~—5.50D。按近视程度分为两组,术后1年以上裸眼视力≥0.5、≥1.0者;A组(—1.12~—6.00D)分别为100%、94.9%出组(—6.12~—10.0D)分别为97.4%、79.9%。681只眼术后1年以上,91.5%裸眼视力达到术前最佳矫正视力;2级以上角膜雾样混浊(HAZE)者占1.32%;一过性眼压升高者占14.5%。该手术治疗—10.0D以内的近视是一种安全有效、稳定性好、预测性强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飞秒激光辅助个体化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治疗近视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近视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飞秒激光辅助个体化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治疗)与对照组(前弹力层下角膜磨镶术),各40例.探讨实施不同治疗对治疗效果的影响,并总结相关护理体会.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屈光度显著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并发...  相似文献   

6.
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RK)治疗近视及近视散光患者61例(119眼)。术前等值球镜屈光度-1.00D~10.50D.结果:术后半年Ⅰ组(-1.00D~6.00D)和Ⅱ组(-6.25D~10.50D)裸眼视力≥0.5者分别为100%和94.29%;≥1.0者分别为79.31%和37.93%(P<0.01).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前下降达到2行者Ⅰ组0眼;Ⅱ组2眼(6.9%).结论:PRK治疗近视及近视散光安全、有效,对中低度者稳定性、预测性好,对高度者预测性差,存在回退明显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目前 ,对近视的治疗已有多种手术方法 ,但 PRK仍是最简单、安全的手术方法之一 ,国内外已有不少成功的报道 [1 ,2 ,3 ] 。但对其远期疗效 ,国内报道较少 ,现对我科 1996年1月开展 PRK以来治疗的中低度近视、随访时间 3年以上的12 6例进行分析 ,以评价 PRK治疗中低度近视的远期疗效。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1996年 1月至 1997年 5月 ,我院共行 PRK治疗的近视 1130只眼 ,其中随访时间 3年以上的中低度近视患者12 6例、 2 34眼。男 6 8例 ,女 5 8例 ;年龄 18~ 34岁 ,平均 2 3.4± 3.1岁。近视屈光度 - 1.0 D~ - 6 .0 D,平均 - 4.0 1D…  相似文献   

8.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k)适于矫正角膜偏薄,睑裂较小,曲率(k)值偏高的中低度近视患者,但对于合并有散光者矫正并不十分精确。手术过程中眼位的改变等影响了散光矫正的准确性[1]。本研究应用波前引导联合虹膜识别矫正中低度近视散光,并将结果与普通Lasek进行比较,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棋盘格模式翻转视觉诱发电位(P-VEP)检查,观察准分子激光角发削手术(PRK)过程中,激光发射时的冲击力等对视网膜、视神经的影响。方法:对22例44只眼行准分子角膜切削术前3天及术后3天进行视觉诱发电位检查,对比手术前后P100波的潜伏时(PL)、波幅(AMP)的变化。结果:22例44只眼,手术前:P100波波幅低下伴潜伏时延迟者6只眼,占13.6%;仅有波幅低下34只眼,占77.3%;正常4只眼,占9.1%。手术后:P100波波幅低下伴潜伏时延迟者4只眼,占9.1%;仅有波幅低下6只眼,占13.6%;其余均正常。治疗后波幅即是低下,也较前有明显提高(P<0.01),而潜伏时无差异(P>0.1)。结论:从手术前后视觉诱发电位观察,准分子角膜切削术对视网膜、视神经无任何损害。  相似文献   

10.
放射状角膜切开术 ( RK)是一种疗效肯定的矫正近视手术。其最大缺点是安全性、预测性差 ,术后矫正不足 ,发生率约为 2 0 % [1 ]。我科应用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 ( PRK)治疗放射状角膜切开术后残留近视 14例 2 8眼 ,现报告如下。1 对象1996年 4月至 1998年 1月 ,我科采用 PRK治疗 RK术后残留近视 14例 2 8只眼 ,其中男性 9例 18只眼 ,女性 5例 10只眼 ;年龄 19~ 3 0岁 ,平均 2 3 .4岁。 RK术后 1~ 5年 ,平均3 .4年 ;裸眼视力 0 .0 5~ 0 .2 ,平均 0 .10 3 ,戴镜视力 0 .6~ 1.5 ,平均 1.0 1;残留屈光度 >- 6.0 DS14眼 ,≤ - 6.0 DS…  相似文献   

11.
李晓宏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2):1763-1764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治疗近视的有效性和预测性。方法:分别应用准分子激光光学角膜成型术(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PRK)和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对近视共1085眼进行治疗和临床疗效对照分析。结果:术前PRK组和LASIK组平均裸视分别(0.11±0.05)、(0.06±0.04),P<0.05,平均值球镜屈光度分别为(-3.63±1.55)D,(-4.87±0.93)D,P<0.05,术后6个月PRK组平均裸眼视力为(1.12±0.23),等值球镜屈光度为(0.49±0.43)D,而LASIK组平均裸眼视力为(1.18±0.17),P>0.05,等值球镜屈光度为(-0.58±0.40)D,P>0.05。结论:PRK和LASIK两种方法治疗近视均具有准确性高、预测性良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屈光稳定性和屈光度数回退的原因。方法将486例(798只眼)近视患者按屈光度数分为A组492眼(-1.25- -6.00D)和B组306眼(-6.25- -20.00D)行LASIK矫正,随访4年,对术前、术后视力、屈光度数、角膜厚度和角膜激光切削区范围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屈光度数:A组术后4年正常术眼的屈光度数为(+0.50- -0.75D)者441眼(占89.63%),回退术眼的屈光度数为(+1.35±-0.35D)者51眼(占10.37%);B组正常术眼的屈光度数为(+0.50- -0.75D)者192眼,回退术眼的屈光度数为(+1.35±-0.35D)者114眼。两组中回退术眼的平均屈光度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角膜厚度:A组术后正常术眼角膜厚度为447.58±31.64μm,回退术眼角膜厚度为486.58±35.46μm,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中正常术眼角膜厚度为436.57±25.54μm,回退术眼角膜厚度为441.38±24.53μm,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角膜激光切削区范围:A组正常术眼切削区直径为5.98±0.37mm,回退术眼切削区直径为4.65±0.48mm,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正常术眼切削区直径为5.55±0.84mm,回退术眼切削区直径为4.25±0.36mm,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LASIK可有效治疗-1.25.00- -20.00D的近视。高度近视、角膜厚度偏薄和激光切削直径较小者,术后易出现屈光度数回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与微波治疗慢性宫颈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16例慢性宫颈炎患者,其中,120例进行射频消融治疗,96例进行微波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射频组治疗总有效率和治愈率分别为97.5%、87.5%,微波组总有效率和治愈率分别为86.5%、83-3%,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射频组阴道排液时间与阴道流血时间均显著短于微波组(P〈0.01);射频组与微波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2%、1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射频消融术治疗慢性宫颈炎安全可靠,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近视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近视眼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治疗近视眼的效果.方法 对101例(197眼)近视眼行LASIK手术,按屈光度分为三组,Ⅰ组:<-6.00 D(57眼);Ⅱ组:-6.25~-10.00 D(109眼);Ⅲ组:>-10.25~-15.00 D(31眼).检查术前和术后1年的视力(裸眼视力和矫正视力)、屈光度、眼压、角膜厚度和角膜地形图.结果 术后裸眼视力≥1.0者在各组分布的比率分别是94.3%、80.3%、42.0%;残余屈光度≤±0.50 D分别是99.3%、85.7%、59.7%.屈光度在术后3个月稳定,术后并发症少.结论 LASIK是治疗近视艰较理想的手术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单纯性近视双眼角膜曲率的关系。方法抽取2004年12月至2013年5月该院接受激光原住角膜磨镶术手术的单纯性近视患者162例(324眼),年龄17—36岁,屈光度-1.5~11.5D(等效球镜)。收集每例患者的双眼角膜曲率等数据。将所得数据按眼别进行分组探讨两组间的相关性。结果单纯性近视患者的左、右眼之间在平坦K值、陡峭K值、K1轴向、K2轴向上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角膜曲率双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指标在双眼间则存在中高度相关性P〈0.01)。结论单纯性近视患者双眼形态学具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16.
秦华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2):181-182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摘除加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并白内障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本院2007年5月~2011年6月收治的36例高度近视并白内障行超声乳化摘除加人工晶体植入术,观察疗效。结果:36例(56眼)高度近视并白内障术后1周裸眼和矫正视力全部恢复到0.1以上;术后1周,1、3个月裸眼和矫正视力〉0.5的眼数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并发后囊破裂1眼(1.78%),术后早期出现角膜水肿8眼(14.29%),术后出现后囊混浊2眼(3.57%)。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加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效果显著、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尹瑞 《中国当代医药》2014,(1):23-24,27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治疗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12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对照组采用传统小切口囊外摘除术,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矫正视力的变化,评价两组治疗后的生活质量。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手术,两组治疗前矫正裸眼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视力均明显上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躯体功能、生命活力、社交功能、心理健康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上述指标评分明显上升(P〈0.05),对照组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治疗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可有效改善视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超声(简:彩超)对超声消融联合三管微创法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效果评估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用彩超对115例下肢每一静脉段观察静脉腔回声、有无血流信号的资料。结果115例DVT患者均经彩超一次确诊、定位,彩超复查111例(96.5%)术后阻塞静脉全部再通者均经血管造影证实。结论彩超是观察多种介入导管相互配合治疗DVT疗效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9.
苗森  辛晨  汪军  孟忻  朱岩 《中国医药》2014,(2):263-266
目的 探讨动态房角镜下周边浅前房患者虹膜双峰征与高褶虹膜形态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2年6月至2013年3月在北京安贞医院眼科门诊就诊、经裂隙灯检查确诊为周边浅前房患者74例,对74只周边浅前房患眼进行动态检查,比较不同类型浅前房患眼中虹膜双峰征的阳性率.结果 根据检查结果,瞳孔阻滞型31例,睫状突前旋型14例,虹膜肥厚型7例,混合型22例.睫状突前旋型患者阳性率为92.3% (13/14),明显高于瞳孔阻滞型和虹膜肥厚型(14.3%,1/7) (P <0.01).在混合型患者中,经激光虹膜周边切除术去除瞳孔阻滞因素后,虹膜双峰征的阳性率在存在睫状突前旋型患者中仍明显高于虹膜肥厚型的患者[86.7%(13/15)比14.3% (1/7),P<0.01].结论 虹膜双峰征是预测睫状体前旋型浅前房的有效体征.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延续护理在心房颤动(房颤)射频消融患者术后管理中的效果.方法 房颤射频消融术患者62例为延续护理组,于出院前1周进行护理评估并制订出院护理计划,出院时及随访3个月时采用服药依从性量表、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自我护理能力测定表进行评价,并比较复发率和药物治疗效果.同时以66例患者作为常规护理组.结果 与常规护理组相比,延续护理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总分及各维度评分显著提高.延续护理组与常规护理组服药依从性评分为(6.50±1.10)分和(4.36±1.6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631,P<0.001),延续护理组服药依从性高、中等和低的比例分别为14、35和13,常规护理组分别为4、8和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6.366,P<0.001).随访3个月时,延续护理组与常规护理组INR分别为2.18±0.73和1.67±0.90(t=-3.501,P=0.001),达标人数分别为32例和5例(x2 =30.168,P<0.001),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房颤复发率和主要出血事件发生率下降,患者焦虑和抑郁发生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延续护理可提高房颤射频消融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减少术后复发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