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设计和构建野战条件下的医疗救护智能辅助系统,提升战场医疗救治效率。方法采用基于Windows通讯基础(Windows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WCF)技术的面向服务松耦合系统框架,设计野战救护智能辅助系统,探索普适感知环境技术在战场医疗救治中的应用。结果该系统构建了包含监视援助层、信息管理层和团队组织层等三个层面的系统框架,系统模块包括传感器模块、个人信息处理模块、医护人员模块、监测中心模块、后方指挥模块等,能够在硬件平台上实现对伤员的伤势和位置感知、伤员救护的智能管理和指导。结论该系统具备单兵身体状况检测、求救信号智能处理、救护小组智能组建等功能,能够有效解决战场伤员实时感知、精确定位、高效救护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安虹  姜兰  李东文  朱妍 《护理学报》2009,16(6):30-31
报道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当日至次日晨,在野战条件下紧急手术救治地震伤员44例,47台次,清创30余例的组织管理:在医院统一部署下,紧急启动野战救护预案,成立以科主任、副主任、护士长为主的3人手术指挥组,统筹地震伤员救治工作.根据救治预案合理利用现有人力资源,将参加救治的25名护士组建为5个抢救小组,以高年资护士或专科组长担任各组小组长,做到分工具体,责任到组,充分发挥个人特长及团队合作精神,确保设备、物质、药品、人员即时到位,赢取伤员救治的宝贵时间.救治中注重感染控制,将手术车和帐篷手术室相对分区,严格执行手消毒制度、无菌操作技术等,确保了伤员的成功救治.体会到有效的组织管理是大批地震伤员快速救治的关键;感染控制是大批地震伤员成功救治的保证.  相似文献   

3.
汶川大地震灾害现场的救护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总结某部野战医疗队在四川省汶川地震灾区现场的急救、护理以及防疫工作,希望对以后严重自然灾害的救援工作有所帮助。在救援现场发现幸存者后迅速展开急救,了解幸存者的伤情和病情严重程度,待伤员病情稳定后采取正确的营救方式和措施转入病房治疗;为实现大灾之后无大疫的目标,在紧急救治完成后,医疗队将工作重点从伤病员救治转变为救治与防疫并重;积极参与灾区的心理援助工作。认为制定破坏性地震医疗救护应急预案对于减少因地震所造成的死亡伤残意义重大,还需针对地震伤情特点加强对医务人员的专业培训以及心理援助的知识普及。  相似文献   

4.
颈脊髓损伤伴不全瘫伤员在平时情况下的处理及护理并不困难,但在野战条件下的护理却显著不同,存在较大的难度。这方面在国内外均无现成的经验可供借鉴。我们总结了四川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医疗队对1例颈脊髓损伤伴不全瘫伤员的成功救治及护理经验,旨在为此类伤员野战救治及护理的合理化方案研究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5.
安虹  姜兰  陈燕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8):1931-1932
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把战时的经验作为灾害医学救援的模式。“5·12“汶川大地震后,作为灾区的一家大型军队医院,我院以较高的军事素质和快速反应能力,迅速启动科室野战救护预案,成立地震伤员手术抢救指挥小组,利用野战救护装备建立野战手术抢救区,以野战救护模式对大批地震伤员进行紧急手术,确保了住院手术患者的安全和大批地震伤员的有效救治,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汶川大地震突如其来,是典型的应激事件.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野战医疗所于2008年5月13日急赴四川进行抗震救灾医疗后勤保障.在对伤员进行躯体损伤救治的同时,医疗队还根据"早期干预、尽快帮助"的原则[1],对多名伤员成功地进行了紧急心理危机干预.  相似文献   

7.
未来海上作战是多兵种合成作战,海上急救要求在多方位和迅速变化的战争态势中实施伤员的救治、换乘、后送等工作。救护艇是海上医疗救护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对落水人员实施捞救,对海上危重伤病员特别是有生命危险的伤病员进行紧急救治和快速后送。为了能使海上救护工作圆满顺利,我院救护艇医疗队在新型专用的救护艇上多次进行检验性演练,并多次担任重大演习的医疗保障任务。  相似文献   

8.
未来海上作战是多兵种合成作战,海上急救要求在多方位和迅速变化的战争态势中实施伤员的救治、换乘、后送等工作。救护艇是海上医疗救护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对落水人员实施捞救,对海上危重伤病员特别是有生命危险的伤病员进行紧急救治和快速后送。为了能使海上救护工作网满顺利,我院救护艇医疗队在新型专用的救护艇上多次进行检验性演练,并多次担任重大演习的医疗保障任务。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汶川地震伤员救治过程中日间病房的医疗物资准备、管理经验,为日后应对突发事件中医院综合性病房医疗物资保障与管理提供参考。方法系统收集整理汶川地震伤员救治过程中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日间病房医疗救治数据、医疗队和护理模式、物资准备与管理等相关资料。结果在此次汶川地震医疗救援中,华西医院日间病房的医疗护理高效有序的物资服务流程管理与准备工作为其圆满完成大量地震伤员的救治任务提供了充分保障。5月12日至5月29日收治224例地震伤员均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结论日间病房作为以护理为中心的综合性病房,转型和管理具有灵活性,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首先腾出可收治病人的病床资源并快速有效地准备充足的医疗物资展开医疗救护,满足紧急救援伤员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总结了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成批伤员早期紧急救护情况与救护体会。主要介绍了第二军医大学赴四川抗震救灾第六医疗队救治伤员的基本情况、开展早期紧急救护的过程(包括迅速反应、分组救护;快速分类、有效救治;梳理现场、规划区域;军地联合、优化流程;制作名片、方便伤员;统计数据、提供依据)及紧急救护体会,认为领导重视、科学筹划是救治成功的前提;伤情分类、有效处置是救治成功的关键;资料收集、科学统计是救治研究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了里氏8.0级地震后,我院抗震救灾医疗队通过空运迅速抵达指定地点,积极协助并指导灾区开展医疗救护工作,主要收治重灾区北川县、清川县、平武县下送的大批伤员。由于地震造成的破坏力大,我们克服当地余震不断、医疗药品和器械设施匮乏带来的不便,积极组织救护工作,成功抢救了1例严重多发伤患者。现将救治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2009年7月-2009年9月,我院野战医疗队担负了某训练基地野战医疗保障任务.笔者作为医疗队队员参加了野战医疗队的救护及防疫工作,结合以往多次保障经验及此次救护工作体验,对野战医疗队护理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报告了救灾医疗队在绵阳灾区现场进行的护理管理工作.7 d内对633例伤员的现场组织管理、救护现场管理、安全管理、执行护理制度、进行心理疏导等几方面展开救治和护理管理工作,伤员无一例死亡或感染,大大提高了护理工作的效率.认为需要进一步加强专业救灾护理的训练.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针对灾害的应对措施、组织管理、救护能力、救护设备等方面都得到快速改善和提高。但灾害事故对人类生命健康造成的损害是巨大的,除现场救护、快速安全向灾区后方转运伤员外,后方医院做好伤员的收治工作也是重大灾害事故医疗救援的重要环节。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地区发生里氏8级地震,造成大量人员伤亡。为全力做好地震中伤员的医疗救治工作,缓解灾区的救治压力,提高救治效果,根据卫生部、贵州省卫生厅总体安排,我院于2008年5月22日成功接收了100例灾区伤员,并顺利开展医疗救护工作。现将灾害事故后方医院收治成批伤员治疗期间的护理及管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野战护理程序记录单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战时护理记录单是战时伤员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战时诊断和治疗的重要依据。多年来,由于野战护理学的发展滞后于野战外科学,战时护理记录一直处于空白。当前护理程序作为一种先进的护理模式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但应用于战伤救护中尚未见报道。为更好地将战时伤员的伤情准确地记录下来,以期得到及时全面的救治和护理,减少死亡率和伤残率,  相似文献   

16.
列车医疗队是为战时护送伤员组建的一支经过专门练的医疗队。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后,该医疗队是我军唯一担负灾区伤员后送的专业医疗队,从医疗队上列车前的物资、救护器材的准备到伤员上列车前的验伤及运送途中的伤员救治和护理,再到抵达目的地后的分送,经过几次不断地转运患者,详细地研究并制定一系列标准。5月月喜18-28日,列车医疗队完成了从绵阳到西安、武汉、石家庄、天津、太原和北京的多次铁路伤员后送任务,行程一万多公里,运送伤员1048例,均使伤员安全到达目的地,在这次大灾中发挥了强大的作用。作者亲自参加护送75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5·12"汶川地震震中区映秀镇首批伤员检伤救治与后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第三军区大学西南医院医疗队在"5·12"汶川地震震中区映秀镇大批量伤员的检伤救治与后送转运工作,探讨地震灾害现场大批量伤员的医疗救援模式.方法 结合映秀镇救援现场实际,根据CRASHPLAN原则将救治区分为检伤分类区、轻伤区、重伤区和后送区.医疗队工作分组分区实施,检伤、治疗和后送在统一协调下展开.结果 到达后的3 d时间内,医疗队共计分类救治批量伤员415例,其中危重伤员251例,行清创手术153例次,紧急骨筋膜室切开减压术12例次,直升机空运后送伤员317例.救治工作有序高效,所有伤员在救治过程和后送途中无一例死亡.结论 根据现场救治能力和医疗资源情况科学地把握检伤分类后送原则和分级救治原则,对地震灾害大批量伤员的医疗救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赴川抗震救灾医疗队护理组织管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年5月14日,我们作为医院赴川抗震救灾医疗队首批队员前往灾区救护一线工作。在到达指定地点后,迅速搭设帐篷,展开了救治工作。在2周的医疗救护工作中,我们严密组织,严格管理,取得了显著的救治护理成效。如何根据地震紧急情况,在短时间内合理配备人力、快速调配医疗护理物资,加强医疗队护理组织管理,以确保救护工作的顺利开展,这是在突如其来的震灾面前护理管理者必须考虑的当务之急。现将我们的管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江岚  李志强  边志辉  李健 《护理研究》2009,23(2):443-444
[目的]探讨空降医疗队模块化管理在重大灾害及非军事战争行动中的应用。[方法]“5·12”汶川地区特大地震灾害发生后,空降医疗队在什邡重灾区通过科学的模块化管理,实施伤员救治及防疫任务。[结果]空降医疗队共救治伤员9762例,收治住院244例次,实施大小手术217例,危重抢救42例,消毒防疫面积达1300余万平方米,抢救成功率100%,伤员零死亡。[结论]空降医疗队的科学模块化管理系统能适应抗震救灾的救护防疫需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空降医疗队模块化管理在重大灾害及非军事战争行动中的应用.[方法]"5·12"汶川地区特大地震灾害发生后,空降医疗队在什邡重灾区通过科学的模块化管理.实施伤员救治及防疫任务.[结果]空降医疗队共救治伤员9 762例,收治住院244例次,实施大小手术217例,危重抢救42例,消毒防疫面积达1 300余万平方米,抢救成功率100%,伤员零死亡.[结论]空降医疗队的科学模块化管理系统能适应抗震救灾的救护防疫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