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灭滴灵治疗229例皮肤毛囊虫病,总有效率100%。  相似文献   

2.
临床资料患者,男,22岁。主因左前胸出现皮下结节1年余,于2010年12月1日来我科就诊。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左前胸出现皮下结节,未予以治疗,结节逐渐增大。既往体健。无牧区生活史,否认食用生肉及米猪肉史。体格检查:各系统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皮肤科情况:左前胸可触及1个约2.0cm×1.5cm大小的结  相似文献   

3.
应用SG901治疗仪喷雾灭滴灵注射液治疗毛囊虫病疗效观察茅伟安(安徽省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皮肤科233000)我们于1991年10月至1993年10月应用SG901治疗仪喷雾灭滴灵注射液治疗毛囊虫病,取得较为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将120例...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55岁.全身红色结节伴剧痒6个月.皮损真菌荧光染色直接镜检及真菌培养均阳性.提取培养物DNA进行PCR扩增和测序,鉴定为球毛壳菌.给予伊曲康唑、金菌灵及黄芪颗粒口服,联苯苄唑乳膏外用,治疗2个月病情逐渐好转.经文献检索,确认本病例是我国报道的第4例球毛壳菌病.  相似文献   

5.
皮肤毛霉病1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患者女,14岁,学生。因鼻背部斑块伴瘙痒1年,于2001年6月18日入笔者所在医院治疗。1年前,患者右侧鼻背部出现一钱币大斑块,斑块质硬,色泽正常,表面皮肤无溃破,有瘙痒感,无疼痛及其他不适。曾在当地医院口服及外用药物(具体不详)治疗。3个月前皮损逐渐向右侧面颊部扩散,且于斑块表面出现成簇丘疱疹。既往体健。1年多前曾接受右侧泪囊冲洗,无外伤、手术史。体检:T36.6℃,P80次/min,R22次/min,BP13/8kPa(1mmHg=0.133kPa),体重33kg。一般情况可,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正常。皮肤科检查:鼻部及右侧面颊部见一4cm×6cm大小不规则斑块,质韧,浸…  相似文献   

6.
迟发性皮肤卟啉病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26岁,手、足背部皮肤褐色3年,面、手背部水疱1年。3年前,手、足背部颜色变褐,逐渐加深,并已累及颈周及面部。1年前,面、手背部皮肤稍擦即破,并有散在小水疱出现。今年4月份以来,水疱增多,尤以面部、手背及指侧为甚,且渐及于颈周,水疱芝麻大小,少数呈血疱,结痂脱落后留坑状、线条状凹陷性瘢痕。患者尿色较深呈红茶样,伴有弥漫性脱发、乏力及关节酸软等症状。曾到省内几家大医院就诊,以“天疱疮”、“急性痘疮样苔藓样糠疹”等诊治,无明显效果。患者平素身体状况一般,无长期服药史及饮酒史,父母非近亲结婚,…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皮肤Rosai-Dorfman病(CRDD)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分析4例CRDD患者的临床表现。对标本进行常规病理学检查和免疫组化染色(En Vision^TM)等观察。结果 男2例,女2例,平均年龄50.8岁,皮损位于头面部、四肢或躯干,呈结节状、丘疹状或斑块状,其中1例为多处皮损,无合并淋巴结等其他系统病变,2例术后发生复发。光镜下病灶内见深浅不一结节状区域,浅染区见体积较大的组织细胞,呈多边形或椭圆形,其直径为淋巴细胞的10-30倍,胞质丰富,淡嗜酸性,核膜光滑,有小的嗜碱性核仁,部分组织细胞胞质内见较多淋巴细胞、浆细胞等,3例见中性粒细胞微脓肿形成,组织细胞表达S-100蛋白。结论 CRDD是极少见的一种组织细胞增生性病变,其光镜图像有一定的特征性,应与慢性炎症性病变、幼年性黄色肉芽肿、纤维组织细胞瘤、Langerhans组织细胞增生症以及网状组织细胞瘤等鉴别。CRDD术后有复发可能,但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8.
报告1例皮肤并殖吸虫病,患者女性,36岁,腹部右大腿游走性皮下包块5个月伴反复躯干部风团。皮肤活检组织病理改变为真皮及皮下组织内弥漫性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皮下见吸虫肠管及虫体尾部。肺吸虫血清抗体强阳性,经口服吡喹酮片及阿苯达唑片,1个月后包块消失。  相似文献   

9.
皮肤垢着病2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皮肤垢着病发病原因不很清楚,临床少见,现遇2例,报道如下.临床资料例1,女,16岁.面部秽痂1.5年,微痒.1.5年前左侧面颊部不明原因发生污灰色粟粒大丘疹和细小棘状物,皮脂分泌增加,逐渐形成褐色痂皮,不断扩展累及整个面部,颜色加深成黑褐色.自行去痂1周后又复发.无外伤和慢性病史,无长期不洗脸史.患者平素性格内向,寡言少语,上初中三年级时发病,顺利考取高中,但因为该病而自动放弃上高中,于家中待、业.  相似文献   

10.
皮肤垢着病1例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患者男,23岁。面部出现油腻性痂垢2年。发病前有面部柴油烧伤史。查体风面部及耳廓遍布密集褐黑色油腻性痂垢,与皮肤附着紧密。痂下分泌物细菌培养阴性,组织PAS染色未见真菌。诊断为皮肤垢着病。经中药口服并局部外敷痊愈。  相似文献   

11.
皮肤垢着病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临床资料 患者,男,17岁,学生。面部粘垢半年。患者于2001年春季面部出现白色附着物,逐渐转变为红色,最后至褐色.曾在当地用多种方法及草药洗液擦抹,效果不佳。污垢从双侧面颊蔓延至鼻、额部。污垢强行剥落后,局部皮肤呈现淡红色,但不久又重新出现新的污垢。冷风拂面加重,夏季日晒后加重并有疼痛感。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18岁。双侧面部丘疹、粉刺、囊肿及脓肿2个月,皮肤真菌镜检和革兰染色镜检,见有酵母菌孢子、芽生孢子及瘦长毛囊虫,皮损真菌培养为念珠菌。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符合囊肿型痤疮,并发毛囊虫感染。体外药敏试验显示对伊曲康唑、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高度敏感,酮康唑、克霉唑低度敏感,氟康唑耐药。给予口服伊曲康唑200 mg,每天1次和甲硝唑片400 mg,每天3次,连续14天;局部外用10%硫磺炉甘石洗剂 甲硝唑片6片(研碎),治疗3周后病情明显好转。  相似文献   

13.
皮肤垢着病临床上较少见,现将我们所见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儿童皮肤利什曼病任灏远(新疆石油局总医院834000)皮肤利什曼病(CutaneousLeishmaniasis)是由利什曼原虫引起的各种皮肤症状的流行性动物源性疾病。本文指除黑热病、美洲型以外的皮肤利什曼病,以新疆克拉玛依地区为代表说明。病原及流行...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36岁,伊拉克人。
  主诉:左侧肢体结节、破溃1月。
  现病史:患者1月前被“蚊虫”叮咬后,于左侧肩背部、左上肢、左下肢逐渐出现丘疹、结节,部分出现破溃,有脓液流出,无疼痛或瘙痒,于当地医院行组织液涂片检查发现利士曼小体,未予治疗。因来我国做外贸生意,遂至我院门诊就诊。自起病以来,患者无畏寒、发热,无腹痛、腹泻,精神、胃纳、睡眠可,大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16.
<正>患者,男,36岁,伊拉克人。主诉:左侧肢体结节、破溃1月。现病史:患者1月前被"蚊虫"叮咬后,于左侧肩背部、左上肢、左下肢逐渐出现丘疹、结节,部分出现破溃,有脓液流出,无疼痛或瘙痒,于当地医院行组织液涂片检查发现利士曼小体,未予治疗。因来我国做外贸生意,遂至我院门诊就诊。自起病以来,患者无畏寒、发热,无腹痛、腹泻,精神、胃纳、睡眠可,大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改变。个人史:原籍出生并长大,近年来定期至广州做贸  相似文献   

17.
伊曲康唑400mg/天,连续一周冲击治疗,辅以增强免疫功能及对症治疗,治愈皮肤播散性红色毛癣菌病一例。皮损和组织真菌镜俭和培养均为阴性。随访十月,未复发。  相似文献   

18.
皮肤Rosai-Dorfman病4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皮肤Rosai-Dorfman病(CRDD)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分析4例CRDD患者的临床表现,对标本进行常规病理学检查和免疫组化染色(En VisionTM)等观察。结果男2例,女2例,平均年龄50.8岁,皮损位于头面部、四肢或躯干,呈结节状、丘疹状或斑块状,其中1例为多处皮损,无合并淋巴结等其他系统病变,2例术后发生复发。光镜下病灶内见深浅不一结节状区域,浅染区见体积较大的组织细胞,呈多边形或椭圆形,其直径为淋巴细胞的10~30倍,胞质丰富,淡嗜酸性,核膜光滑,有小的嗜碱性核仁,部分组织细胞胞质内见较多淋巴细胞、浆细胞等,3例见中性粒细胞微脓肿形成,组织细胞表达S-100蛋白。结论CRDD是极少见的一种组织细胞增生性病变,其光镜图像有一定的特征性,应与慢性炎症性病变、幼年性黄色肉芽肿、纤维组织细胞瘤、Langerhans组织细胞增生症以及网状组织细胞瘤等鉴别。CRDD术后有复发可能,但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9.
20.
患者男,30岁,农民。全身红斑、斑块、脱屑伴瘙痒12年,加重2年。患者于1988年躯干部起圆形红斑,皮损较多,大小不一,边缘稍隆起,在当地用药(药名不详)后好转。以后皮损反复反作,逐渐累及头部,并有一脓肿形成。于1994年在外院服用灰黄霉素,皮损逐渐消退,头部脓肿经外科引流好转。约半年后皮损再次复发,经用皮康霜后,皮损发展较快,在当地不规则治疗,始终未愈。1997年皮损波及全身,病情较严重,全身红斑,部分肿胀伴瘙痒,以面、腹及背部较严重,有红肿、斑块、渗液及结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