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分析三级甲等医院临床护理单元从业护士诊室血压(OBP)及动态血压(ABPM)监测数据。方法选择参加2012年春季体检的辽宁省人民医院和辽宁省金秋医院临床科室从业护士71名为分析对象,对照组为76名同期参加健康体检的某事业单位女职工。全部入选对象均接受了OBP和24 h-ABPM检测。结果从业护士组的隐性高血压(MH)患病率为14.0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23,P<0.05),而白大衣高血压(WCH)患病率为1.4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1.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61,P<0.05)。 OBP测量指标比较中,从业护士组的OSBP、ODSP平均测量值分别为(125.35±15.14),(76.15±9.67) mmHg,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1.71±16.62),(82.94±11.25)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2.418,3.907;P<0.05)。 ABPM监测指标比较中,从业护士组的24 h-mSBP、24 h-mDBP分别为(127.34±13.46),(79.47±10.36)mmHg,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21.09±13.73),(75.82±9.18)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2.781,2.261;P<0.05)。dSBP、dDBP、nSBP、nDBP测量值和负荷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2.918,3.284,2.547,3.544,2.864,2.561,2.623,2.837;P<0.05)。结论大医院临床护理单元从业护士群体ABPM各类监测指标及血压负荷值较高,OBP测量值较低,并存在着MH患病率增加现象。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高血压伴急性脑梗死(ACI)患者24 h动态心电图及24 h动态血压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自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60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ACI发生情况分为无脑梗死组(n=41)与脑梗死组(n=19).两组患者入院后均行24 h动态心电图、24 h动态血压监测,比较两组患者24 h...  相似文献   

3.
4.
高血压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不仅与血压水平有关,也与血压昼夜节律紊乱相关。腕带式动态血压仪监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24h动态血压(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ABPM)具有全面、客观、动态、方便等优点,掌握其ABPM变化规律,对高血压的诊疗、疗效、预后及判断靶器官损害和临床合理护理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我科2007年8月-2009年4月应用腕带式动态血压仪监测145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数据真实、可靠,现将方法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老年脑卒中高血压病患者24h动态血压的特点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老年脑卒中高血压患24h动态血压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使用美国产太空实验室90207型无创伤性动态血压监测仪对78例老年脑卒中高血压患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 78例患24h平均压,平均脉压及血压负荷值等参数均明显高于正常值。结论 24h动态血压监测能更准确反映患的血压水平,准确预测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6.
血压监测是临床高血压诊断、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的重要手段。自从1962年Sokolow发明动态血压检测仪以来,动态血压监测(ABPM)在临床中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并且在过去的20年间动态血压监测仪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进,在欧洲和美国已经被认为是高血压诊治的理想选择。大量的临床资料表明ABPM明显优于传统的血压测量。本文将对ABPM在临床中的应用做一简要的综述。  相似文献   

7.
24h动态血压监测(24hABPM)广泛应用于临床,为高血压(HBP)病及其合并症的诊断和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本文对91例其中41例正常血压及50例高血压患者的24hABPM观察,分析血压波动的变化规律,探讨ABPM对诊断及治疗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为探讨冠心病患者的动态血压变化规律,我们对78例患者进行了24h动态血压监测(简称ABPM),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组78例,男52例,女26例,40~86岁。为排除高血压病对结果的影响,均选择无高血压病史者,心肌梗塞严重并发症者也被排除,患者均经ECG、动态心电图及心脏B超检查确诊。  相似文献   

9.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对高血压患者的动态血压的影响。方法选取62例合并2型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及64例单纯高血压患者,行2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昼夜节律消失率、24hSBP、NSBP、24hPP、NPP、NMBP明显高于单纯高血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正常的杓型动态血压节律消失较明显,收缩压负荷、夜间收缩压升高明显。  相似文献   

10.
厄贝沙坦及倍他乐克对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及倍他乐克对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成厄贝沙坦组及倍他乐克组,每组40例。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行24h动态血压检测,观察血压控制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压无显著差异,经治疗后两组患者血压都有显著性下降,两组在治疗后24h夜均舒张压没有显著差异性,其余24h收缩压、24h舒张压、日间收缩压和舒张压、夜间收缩压均有显著差异性,厄贝沙坦组血压下降更明显。结论厄贝沙坦和倍他乐克对原发性高血压降压疗效均明显,厄贝沙坦组血压下降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1.
对动态血压监测的应用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文君  刘国仗 《新医学》2003,34(3):140-141
1引言动态血压监测可分为无创性和有创性两种,以前者应用广泛。动态血压监测弥补了传统的偶测血压的不足,因而在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广泛。2动态血压监测是诊断高血压的可靠手段2.1发现早期高血压病人实际工作中可以发现部分高血压患者的血压仅在5~6时和19~22时增高,若依靠传统的偶测血压容易漏诊。对可疑高血压患者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可以早期及时发现高血压患者,早期进行干预。国内协作研究建议动态血压监测正常上限为:24小时平均血压小于17.3/10.7kPa(130/80mmHg),白昼血压小于18.0/1…  相似文献   

12.
动态血压监测评价非洛地平的降压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动态血压监测(ABPM)方法观察非洛地平缓释片对轻、中度高血压的降压疗效。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Ⅰ、Ⅱ期高血压病患者34例,男26例,女8例,年龄32~65岁,平均49.8±5.9岁。高血压诊断及分期均符合1978年WHO标准,经临床及实验室检查排除继发性高血压。所有患者  相似文献   

13.
高血压是人类常见疾病,可以引起严重的心、脑、肾等靶器官的损害,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大敌。为此。我科于2001~2005年开展了8批高血压专项疗养,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据血压情况调查降压药物,恢复血压的昼夜节律,稳定控制血压。我们通过疗养前后对高血压疗养员进行24h动态血压(ABPM)监测对比发现血压有明显降低,从而延缓了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胰岛素抵抗和动态血压在2型糖尿病肾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检测尿Ⅳ型胶原探讨胰岛素抵抗和动态血压对2型糖尿病肾病的影响。方法 90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尿微量白蛋白排泄量分为3组(各30例):糖尿病无肾病组、糖尿病早期肾病组及糖尿病临床肾病组。另选健康体检者34例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ELISA法测定尿Ⅳ型胶原,免疫比浊法测定尿微量白蛋白;并进行胰岛素敏感指数、相关的肾功能指标和2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胰岛素敏感指数在2型糖尿病各组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24h平均血压、白天和夜间平均血压在糖尿病临床肾病组高于其他3组(P均<0.05)。尿Ⅳ型胶原与胰岛素敏感指数呈负相关,与24h平均舒张压、夜间血压、尿微量白蛋白排泄量、尿β2-微球蛋白、尿α1-微球蛋白和尿-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呈正相关。结论胰岛素抵抗和动态血压通过Ⅳ型胶原影响2型糖尿病肾病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张晓仙  陈玉婷 《临床医学》2005,25(12):93-94
目的探讨继发性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在动态血压监测中的昼夜节律变化规律的不同。方法对住院或门诊病人中继发性高血压患者和原发性高血压1级、2级、3级患者各38例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继发性高血压者中肾性高血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嗜铬细胞瘤患者其夜间收缩压与舒张压负荷值均较原发性高血压明显增高(P<0.05),而血压昼夜节律变化曲线呈杓形者占23.5%,非杓形者占76.5%。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呈杓形占74%,非杓形者占26%。结论继发性高血压者大多昼夜节律减弱或消失,原发性高血压者(1级、2级、3级)大多存在昼夜节律,而该特点可能有助于鉴别继发性高血压与原发性高血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监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老年患者24 h动态血压,分析相关参数变化的临床意义,为临床治疗提供诊断依据.方法 将试验对象分为三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组,86例;单纯性高血压组,127例;正常对照组,83例.应用无创动态血压监测系统记录动态血压及相关参数,并作对照分析.结果 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组收缩压和舒张压比单纯性高血压患者高(P<0.05),其血压昼夜节律消失增加(P<0.05),晨峰出现频率升高(P<0.05);单纯性高血压患者昼、夜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及24小时血压负荷值均比血压正常组高(P<0.05).结论 监测和控制高血压合并冠心病老年患者的动态血压,是减少并发症危险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7.
钱茜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23):2838-2838
24h动态血压监测能准确地反映患者日常生活中昼夜的血压变化规律,对临床诊断和治疗高血压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现在临床广泛应用。动态血压监测时血压计袖带要长时间缚于患者上臂外侧,尤其在炎热的夏季,袖带直接缚于肌肤表面,患者不断排出的汗液及体表携带的菌群易污染袖带,成为医院感染的隐患,且袖带多为牛筋尼龙材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老年人高血压病人24h动态血压昼夜节律变化,及24h动态血压监测对临床护理的作用和价值。方法 采用无创性携带式动态血压监测仪(日本尼士DS-250)监测72例老年高血压病人24h血压昼夜节律变化,以白昼每30min、夜晚每60min测收缩压、舒张压、心率1次,时间从上午8:00至次日8:00。结果 通过对白天、夜间平均收缩压与舒张压的数据的统计,发现夜间较白天的血压均值下降,提示大多数病人昼夜血压波动明显。结论 对老年高血压病人血压昼夜节律变化的监测,在临床护理中可以全面观察病人的血压,合理安排服药时间,对病人的治疗、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监测及运动训练时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凤臣 《现代康复》2001,5(12S):74-75
  相似文献   

20.
动态血压监测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侯云峰  冯延风 《新医学》1997,28(4):221-223
动态血压监测的临床应用解放军第467医院(050081)侯云峰冯延风概述多年来使用普通血压计测得的血压(办公室血压)已成为高血压病诊断、疗效观察、判断预后和科研的主要方法。然而自1940年Ayman和Goldshin等报道了诊所和家庭血压有差异,并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