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成人紫癜性肾炎患者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变化。方法对44例紫癜性肾炎患者(研究组,其中26例行肾脏病理诊断)和27例健康人(对照组)分别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补体及T淋巴细胞亚群,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根据病理改变及荧光强度,对26例行肾脏病理诊断的患者进行分组,比较不同病理分级、不同荧光强度的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或补体水平的差异。结果体液免疫方面:成人紫癜性肾炎患者的IgA、IgM、IgE、C4、IgA/C3、IgA/IgG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IgG、C3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免疫方面:与对照者相比,紫癜性肾炎患者的CD8细胞明显升高(P<0.05),CD16+56细胞明显降低(P<0.01)。不同病理分级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水平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荧光强度患者血清IgG、IgA、IgM及C3水平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人紫癜性肾炎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均类似于儿童紫癜性肾炎的改变,肾脏免疫反应程度较全身免疫反应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相似文献   

2.
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免疫功能状况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探讨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患儿T细胞亚群和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补体的变化。方法对42例RRTI患儿的T细胞亚群和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及补体C3、C4进行检测,并与对照组40例进行比较。结果RRTI组T细胞亚群CD3、CD4、CD4/CD8低于对照组,而CD8高于对照组(P均<0.01)。血清IgG、IgA、IgM含量均比对照组低(P均<0.01),C3、C4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免疫功能紊乱是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发病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过敏性紫癜体液免疫状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对比研究过敏性紫癜(HSP)体液免疫状态,探寻其发病机理。方法随机收集HSP患儿及正常对照儿童,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血清IgG、IgA、IgM、C3及C4水平,IgE用ELISA方法检测。结果过敏性紫癜患儿IgG、IgA、JgE及C4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而IgM、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C3在两组间无显著差异;其中,紫癜性肾炎患儿IgG、IgE、C3明显低于HSP肾未受损者。结论过敏性紫癜及紫癜性肾炎患儿存在严重的免疫功能紊乱,补体激活可能在其紫癜性肾炎的发病小扮演一定角色。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儿童过敏性紫癜(HSP)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21(IL-21)、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免疫球蛋白A1(IgA1)的变化及意义。方法收集我院儿科2013年6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HSP急性期患儿200例,按照尿常规结果分为HSP组(n=109)和紫癜性肾炎(HSPN)组(n=91)。选取同时期在我院健康体检中心体检的2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检测并分析三组儿童的血清IL-21、TGF-β、TNF-α、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水平变化,比较各组间IgA/C3值变化,并对HSP组患儿血清因子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HSP组和HSPN组患儿的IL-21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TGF-β、TNF-α、IgA1、IgA水平和IgA/C3显著高于对照组,且HSPN组TNF-α、IgA水平和IgA/C3显著高于HS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而IgG、IgM、C3和C4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IL-21与TGF-β、TNF-α、IgA1、IgA及IgA/C3均无相关性(P>0.05),TGF-β与TNF-α呈正相关(P<0.05),IgA1与IgA、IgA/C3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检测血清IL-21、TGF-β、TNF-α及IgA1有助于明确儿童过敏性紫癜的发生发展,及早采取措施,可防止病情继续恶化形成紫癜性肾炎。  相似文献   

5.
不同类型过敏性紫癜患儿免疫功能的变化趋势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测定并分析T细胞亚群和免疫球蛋白在不同类型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rdein purpura,HSP)急性期患儿外周血中的变化趋势及其在HS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HSP患儿114例,符合美国风湿病协会的诊断分类标准,2周内未使用糖皮质激素及其他免疫抑制剂的初发病例,按临床表现类型分为5组:皮肤型组29例,关节型组26例,腹型组19例,肾型组13例,混合型组为27例.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29例.CD3、CD4及CD8等T细胞亚群百分率用流式细胞仪检查;IgA、IgG、IgM及补体C3、C4含量用特定蛋白分析系统检查.结果 在不同类型HSP患儿急性期,T细胞亚群CD4百分率降低,CD8百分率增高,CD4/CD8比值降低(P<0.05).B细胞除皮肤型组外其他各组与对照组相比均增高(P<0.05);自然杀伤细胞在腹型和肾型组较对照组减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Igh在混合型组中增高,IgM在关节型和混合型组减低(P<0.05).结论 HSP患儿急性期存在T细胞亚群功能紊乱,免疫球蛋白分泌异常,IgA外周血中水平高低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儿童过敏性紫癜(HSP)患急性期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应用速率散射比浊法和流式细胞术对37例HSP患儿以及20例正常儿童的免疫球蛋白,补体,淋巴细胞亚群进行测定。结果:在急性期,与对照组相比,HSP患儿血清IgA、C3水平显增高(P<0.01),而C4水平降低(P<0.05)。两组血清IgG、IgM水平差异无显性。外周血CD3、CD4、CD16+56阳性细胞百分率及CD4/CD8比值均显低于对照组。CD8阳性细胞百分率较对照组比差异无显性。B淋巴细胞(CD19)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HSP患儿存在免疫功能紊乱现象。淋巴细胞亚群失调及其功能低下可能是过敏性紫癜重要发病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文章介绍应用OKT单克隆抗体检测17例HSP和13例紫癜性肾炎(HSPN)患儿外周血T细胞亚群变化情况。结果,HSPN患儿的OKT_4/OKT_8比值明显下降,与HSP和对照组差异非常显著,但HSP患儿T细胞亚群与对照组比较变化不明显(P>0.01)。认为HSPN患儿存在T细胞亚群失调,Ts功能亢进。另外,还检测了64例HSP和HSPN患儿的血清IgA、IgM、IgG、C_3值及60例患儿的CIC,结果,IgA、IgM值明显高于对照组,CIC阳性率为46.34%。  相似文献   

8.
郭惠梅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12):1431-1433
目的:探讨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新生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血清免疫球蛋白的改变及二者关系,综合分析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在新生儿HIE发病中的特点。方法:不同程度HIE患儿30名作为HIE组;同期出生的正常新生儿18名作为正常对照组。流式细胞术测定外周血T细胞亚群,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免疫球蛋白,SPSS16.0统计分析软件处理结果。结果:T细胞亚群的比较:HIE组CD3+、CD4+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轻度组与中重度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CD8+、CD4+/CD8+在三组间表达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免疫球蛋白的比较:HIE组IgM较正常对照组偏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轻度组与中重度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IgG、IgA在三组间表达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对细胞免疫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总T细胞(CD3+)和辅助/诱导T细胞(CD4+)的降低;对体液免疫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血清免疫球蛋白IgM的降低。  相似文献   

9.
柏进  杨娟  韩雪花 《陕西医学杂志》2010,39(12):1663-1664,1667
目的:探讨T-细胞亚群与过敏性紫癜(HSP)的关系、以明确T-细胞亚群在HS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对55例未接受过糖皮质激素及其他免疫抑制治疗的初发HSP患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外周血CD3、CD4、CD8值,并与正常儿童进行对照,同时检测HSP患儿血清补体系列(C3、C4)、免疫球蛋白(IgG、IgA、IgM、IgE)。结果:HSP患儿CD4及CD4/CD8值明显低于正常儿童(P均<0.01)。结论:T细胞亚群免疫功能紊乱与HSP发病可能存在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反复呼吸道感染肺脾气虚证患儿与微量元素、血红蛋白、碱性磷酸酶、免疫球蛋白、T淋巴细胞亚群等13项实验室检查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按RRTI诊断标准,筛选出肺脾气虚证患儿35例,在急性感染好转后1周抽取空腹血,分别检测微量元素(Zn、Fe、Cu、Ca)、血红蛋白(Hb)、碱性磷酸酶(ALP)、免疫球蛋白(IgG、IgA、IgM)、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并和健康儿童15名进行同期对照。结果:RRTI患儿全血中Fe、Hb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Zn低于对照组(P<0.05),而Cu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中IgG低于对照组(P<0.05),IgA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IgM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3+、CD4+/CD8+低于对照组(P<0.05),CD4+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CD8+却高于对照组(P<0.05);Ca、ALP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RTI肺脾气虚证患儿存在锌缺乏、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和免疫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匹多莫德预防过敏性紫癜(HSP)复发的疗效及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05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院确诊的过敏性紫癜患儿7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匹多莫德组(n=40)和一般治疗组(n=36)。两组患儿均采用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匹多莫德组加用匹多莫德口服。同时检测HSP患儿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及免疫球蛋白IgG、IgA、IgM水平,另取15例正常儿童作为治疗前的健康对照组。观察两组HSP患儿在6个月和1年内的复发情况,并比较HSP患儿与健康儿童外周血免疫功能的变化及匹多莫德组和一般治疗组治疗后的免疫功能变化。结果匹多莫德组在治疗后6个月及1年内复发率均低于一般治疗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HSP患儿外周血CD3、CD4、CD8、CD4/CD8、IgG、IgA、IgM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D3、CD4及CD4/CD8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IgA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匹多莫德组经匹多莫德治疗后,CD3、CD4、CD4/CD8明显高于一般治疗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IgA低于一般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匹多莫德对预防过敏性紫癜复发有一定的疗效,其机制可能与促进过敏性紫癜免疫异常恢复有关。  相似文献   

12.
酒精中毒患者免疫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酒精中毒患者治疗前后部分免疫指标的变化。方法:50例酒精中毒的住院患者和25例正常对照者,采血作T淋巴细胞亚群、自然杀伤细胞(NKC)活性和部分体液免疫物质的测定。结果:酒精中毒患者治疗前 CD_3、CD_4、CD_8、CD_4/CD_8、NKC活性均低于对照组(P<0.01~0.001),而IgA、IgG水平则高于对照组(P<0.001);治疗后CD_3、CD_4、CD_8、CD_4/CD_8、NKC活性高于治疗前(P<0.05~0.01),IgA、IgG水平较治疗前有所降低,与对照组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酒精中毒患者存在免疫功能紊乱,提示精神-神经-免疫系统可能存在复杂的相互联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过敏性紫癜(HSP)患儿急性期血清白细胞介素(IL)-10、IL-13、IL-15的水平变化及其与部分免疫学指标的关系,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取40例已确诊的HSP患儿血清,其中19例为有肾损害组,21例为无肾损害组;同时取20例健康儿童的血清。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分别检测3组血清IL-10、IL-13、IL-15的含量。结果 HSP患儿血清IL-10、IL-13、IL-15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肾损害组血清IL-10、IL-13、IL-15水平均明显高于无肾损害组(P<0.05);HSP组Ig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且肾损害组IgA含量明显高于无肾损害组(P<0.05)。经相关性分析IL-10、IL-13、IL-15与IgA明显相关。结论 HSP存在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功能紊乱,血清IL-10、IL-13、IL-15及IgA与HSP、紫癜性肾炎(HSPN)的发病过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检测过敏性紫癜大鼠及兔模型的血液学指标的改变,并与人类患者血液学指标改变进行比较,为进一步探索该病的发病机制、明确诊断及治疗提供帮助。方法首先构建模型;进行过敏性紫癜大鼠及兔的症状观察和病理分析;血常规检测;检测大鼠、兔及患儿血清中细胞因子IL-2、IL-4、TNF-α,白细胞表面标记分子CD3、CD4、CD8等,免疫球蛋白IgA,IgE,IgG及补体c3,c4的含量。结果模型大鼠和兔皮肤均有不同程度的出血斑点,皮肤,胃肠道,关节及。肾脏也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炎症反应;模型大鼠、兔及患者急性期血常规均有不同程度的白细胞(WBC)升高,淋巴细胞(LYM)及百分比(LYM%)下降,中性粒细胞(UEN)及百分比(UEN%)升高,血小板(TLP)正常;血清CD4+T细胞减少,CD4/CD8比值下降,IL-4及TNF-α水平升高;IgA升高,C3、C4减少;差别有统计学意义。但这些指标改变的程度不同,血清IL-2、IgG、IgE水平改变不完全一致。结论过敏性紫癜大鼠及兔模型大部分血液学指标改变与人类相似,可为深入研究该病的发病机制、明确诊断及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对支原体肺炎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110例支原体肺炎患儿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观察组给予阿奇霉素10 mg·kg-1·d-1静脉滴注,对照组给予红霉素20~30 mg·kg-1·d-1静脉滴注,7 d为1疗程。疗程结束后第2天,比较2组治疗效果,外周血IgA、IgG、IgM水平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55%,高于对照组的81.82%(P<0.05)。治疗后2组患儿外周血IgA、IgG和IgM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观察组治疗后外周血IgA、IgG和IgM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2组治疗后外周血CD4+、自然杀伤细胞含量和CD4+/CD8+比值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CD8+含量明显升高(P<0.01),观察组治疗后外周血CD4+、自然杀伤细胞含量和CD4+/CD8+比值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观察组CD8+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阿奇霉素治疗支原体肺炎疗效显著,优于红霉素;阿奇霉素和红霉素都具有有效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但阿奇霉素的作用更明显。  相似文献   

16.
江志贵  李微  吴洁  杨翠艳  刘玲 《医学综述》2012,18(23):4051-4053
目的探讨草分枝杆菌F.U.36注射液(乌体林斯)预防过敏性紫癜(HSP)复发的疗效及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76例HSP患儿随机分为草分枝杆菌组(n=38)和一般治疗组(n=38),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草分枝杆菌组加用草分枝杆菌F.U.36注射液肌内注射,观察两种治疗方法对预防HSP复发的疗效及6个月和1年内的复发情况,同时检测治疗前后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及免疫球蛋白IgG、IgA、IgM水平。另取15例正常儿童作为治疗前健康对照。结果草分枝杆菌组在治疗后6个月及1年内复发率均低于一般治疗组(P<0.05)。治疗前两组HSP患儿外周血CD3、CD4、CD8、CD4/CD8、IgG、IgA、IgM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D3、CD4及CD4/CD8低于健康组(P<0.05),IgA高于健康组(P<0.05)。草分枝杆菌组经草分枝杆菌F.U.36注射液治疗后,CD3、CD4、CD4/CD8明显高于一般治疗组,而IgA低于一般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草分枝杆菌F.U.36注射液肌内注射对预防HSP复发有一定的疗效,其机制可能与促进HSP免疫异常恢复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