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总结原位活体肝移植的临床资料,探讨活体肝移植的关键手术技术.方法:对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003年2月至2006年11月实施的4例原位活体肝移植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例均为成人活体供肝,其中右半肝3例(不包含肝中静脉的2例,包含肝中静脉的1例),扩大左外叶(不包含肝中静脉)1例,移植物重量/受体体重0.85%~1.44%.其中3例供、受体行肝右静脉端端吻合,1例供肝肝左静脉与受体成形后的肝左、肝中静脉吻合.2例供肝肝右动脉与受体肝固有动脉端端吻合,1例供肝肝右动脉分支经受体桡动脉搭桥后与受体肝固有动脉端端吻合,1例供肝肝左动脉与受体肝固有动脉端端吻合.4例供肝胆管成形后与受体的肝总管端端吻合,其中2例留置"T"型管引流.4名供者术后均顺利康复,未出现严重并发症;4例受者手术顺利,术后无血管并发症,1例未留置"T"管的儿童受者胆管吻合口轻度狭窄.受体现已分别健康存活58个月、32个月、20个月及14个月.结论:原位活体肝移植手术过程复杂,技术要求高,选择好合适的供体、灵活掌握关键的手术技术可以使活体肝移植患者获得良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活体肝移植(LDLT)中胆道重建技术及并发症处理原则,减少胆道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活体肝移植18例,其中右半肝11例,左半肝10例,双供体(右半肝+左半肝)3例,胆道重建采用显微外科技术.17例行胆管-胆管端端吻合,1例行肝管空肠吻合.结果术后3例受体发生了胆道并发症.2例为成人右半肝移植,1例于术后2d发现胆漏,经保守治疗无效,再次开腹改行肝管空肠吻合后治愈;1例术后3月发现胆管轻度狭窄,行保守治疗治愈.1例为双供体置入T管者,术后第3天发现胆漏,行保守治疗后治愈.结论在活体肝移植中采用显微外科技术,适当整形胆管行胆管-胆管端端吻合,有助于降低术后胆道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成人间活体肝移植的肝动脉重建技术的经验.方法 自2002年1月至2007年8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施行了104例成人间右半肝活体肝移植,包括98例不含中肝静脉(MHV)的右半供肝肝移植及6例双供肝肝移植(双亲属左半供肝1例,亲属右半肝加亲属左半肝3例,亲属右半肝加尸体左半肝2例),104例受者中男86例,女18例,年龄18~63岁(中位年龄38岁),在供受体间肝动脉的重建中,61例供体右肝动脉与受体肝右动脉吻合,15例与受体肝固有动脉吻合,此外与受体左肝动脉吻合7例,与受体肝总动脉吻合3例,与受体肠系膜上动脉发出的副右肝动脉吻合8例,供体右肝动脉与受体肝总动脉自体大隐静脉间置搭桥5例,受体腹主动脉与供体右肝动脉自体大隐静脉搭桥2例,用尸体冷冻保存髂血管行受体腹主动脉与供体右肝动脉搭桥3例,供体肝动脉直径1.5~2.5 mm,分别采用8-0和9-0 Prolene无损伤血管缝线在手术显微放大镜下完成肝动脉重建.结果 104例成人间右半肝活体肝移植,术后1、7 d发生肝动脉血栓形成2例(1.9%),采用自体大隐静脉肾下腹主动脉至供体右肝动脉搭桥术,恢复供肝血流,痊愈出院.1例1个月后发生肝动脉血栓形成,随访期无临床症状未行处理.术后和随访期末发现肝动脉狭窄、肝动脉假性动脉瘤等并发症.全部病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60个月,1、2和3年实际生存率分别为89.3%、76.0%和69.3%.结论 根据供受体动脉解剖情况选择最适宜的重建位置和方式,采用显微外科技术是减少围手术期肝动脉并发症保证供肝存活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活体部分肝移植12例次临床报告   总被引:39,自引:3,他引:36  
Wang X  Zhang F  Li X  Qian J  Kong L  Huang J  Huang Z  Zhang H  Li G  Cheng F  Wang K  Lu S 《中华医学杂志》2002,82(7):435-439
目的:探讨总结活体原位部分肝移植技术的临床应用。方法:通过回顾性临床分析,总结12例次(11例)活体原位部分肝移植的手术技术和体会。围手术期主要处理经验和并发症诊疗。并对活体肝移植的适应证,手术时机,外科并发症,以及感染,排斥,优点等相关临床问题进行探讨。结果:本组资料中,11例供体术后顺利康复,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第1例受体死亡,10例肝豆状核变性受体获得长期健康生存,现已分别存活58周,51周,48周,38周,37周,22周,18周,10周,和7周,目前,所有存活受体未发现明确免疫排斥;其肝功能,铜氧化酶水平均已恢复正常,其中,6例受体已经康复上学;2例康复出院,其余2例在顺利康复中,术后主要并发症以血管并发症,胆道并发症,细菌及病毒感染和肺部并发症为主。结论:活体原位部分肝移植手术过程复杂,涉及供,受体双方安全,技术要求高,难度大,该技术具有供肝来源广泛,供肝质量高和费用相对较低等优点,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心脏死亡供体(donation after cardiac death,DCD)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发生因素、诊断要点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2015年1月—2016年8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移植中心实施的87例DCD供肝肝移植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87例中29例行经典原位肝移植,58例行改良背驮式肝移植,胆管重建方式均为胆总管端端吻合,无1例放置T管。结果: 87例肝移植患者中9例通过胆道造影确诊为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 8例治愈, 1例好转, 无死亡。胆道并发症发生率10.1%(9/87)。结论: DCD供体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发生与供肝缺血时间、DCD供肝质量、胆管吻合技术及供肝修剪技术等因素有关,术后胆道造影有助于及时诊断胆道并发症。介入技术是胆道并发症的主要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心脏死亡供体(donation after cardiac death,DCD)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发生因素、诊断要点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2015年1月—2016年8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移植中心实施的87例DCD供肝肝移植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87例中29例行经典原位肝移植,58例行改良背驮式肝移植,胆管重建方式均为胆总管端端吻合,无1例放置T管。结果: 87例肝移植患者中9例通过胆道造影确诊为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 8例治愈, 1例好转, 无死亡。胆道并发症发生率10.1%(9/87)。结论: DCD供体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发生与供肝缺血时间、DCD供肝质量、胆管吻合技术及供肝修剪技术等因素有关,术后胆道造影有助于及时诊断胆道并发症。介入技术是胆道并发症的主要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7.
成人间活体肝移植研究   总被引:15,自引:6,他引:15  
目的探讨提高成人间活体肝移植存活率的手术方法。方法2005年3月至6月,我院施行了13例成人间右半肝活体肝移植,术中采用了改良的手术技术包括右肝静脉的重建,肝中静脉分支的搭桥,肝动脉搭桥及改进的胆道重建技术。结果全组供体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受体发生并发症4例.其中包括肝动脉栓塞、胆漏、右膈下脓肿及肺部感染各1例。1例再移植因术后肺部感染,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MOF)死亡。13例行右肝静脉与下腔静脉(IVC)直接吻合,其中5例加行右肝下静脉重建.另5例采用自体大隐静脉搭桥行肝中静脉分支与IVC重建,保证了右肝的流出道通畅。移植物与受体重量比(GRWR)为0.72%~1.24%,其中9例〈1.0%,2例〈0.8%,无小肝综合症发生。结论采用改进的手术技术,特别是肝静脉流出道的充分重建可有效的避免小肝综合症,从而使活体右半肝移植成为比较安全的手术。  相似文献   

8.
成人间活体右半肝肝移植24例报告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Yan LN  Li B  Zeng Y  Wen TF  Zhao JC  Wang WT  Yang JY  Xu MQ  Ma YK  Chen ZY  Liu JW  Wu H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6):411-415
目的 探讨成人间活体右半肝肝移植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自2002年1月至2005年12月,施行了24例成人间右半肝活体肝移植,术中采用了一系列改良的手术技术,包括右肝静脉的重建,右下肝静脉的重建,肝中静脉分支的搭桥,肝动脉塔桥及胆道吻合等改进措施。效果良好。结果 全组供体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前阶段2例受体中,1例发生肝静脉吻合口狭窄,另1例发生小肝综合征,最终导致死亡。后阶段22例,受体发生并发症7例,包括急性排斥反应2例,肝动脉栓塞,肠肠吻合口出血,胆漏,左膈下脓肿及肺部感染各1例,其中1例再移植因术后肺部感染,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22例中除右肝静脉与肝后下腔静脉直接吻合外,其中9例加行右肝下静脉重建,另10例采用自体大隐静脉搭桥行肝中静脉分支与IVC重建,保证了右肝的流出道通畅。移植物与受体重量比为0.72%~1.17%,19例〈1.0%,其中4例〈0.8%,无小肝综合征发生。结论 采用了改进的手术技术,特别是肝静脉流出道的充分重建可有效的避免小肝综合征,从而使活体右半肝移植成为相当安全的手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和分析成人间活体右半肝肝移植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对2010年7月6日和2010年11月30日2例成人间活体肝移植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供体为右半肝带肝中静脉1例,右半肝不带肝中静脉1例,GV/SLV分别为46.2%和47.3%;GR/WR分别为0.83和0.80。RLR分别为42.1%和39.5%。供体手术历时分别为6.5 h和5 h,失血约200 ml和250 ml,供者术后第7天肝功能恢复正常,无并发症,分别于术后第14天和16天出院。2例受者手术历时分别为8 h和7 h,失血800 ml和1000 ml,供肝的肝静脉与受体的右肝静脉、门静脉右支-门静脉右支、右肝管-右肝管,以及右肝动脉-右肝动脉行端端吻合。第1例受者术后2个月出现胆管吻合口狭窄,经PTCD治疗好转,第2例受者无任何并发症发生。出院后随访至今,供受体恢复均良好,肝功能正常。结论成人亲属间活体肝移植是在尸体供肝短缺的情况下治疗终末期肝病的安全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稳定的大鼠全血供原位肝移植模型.方法:单人直视以"二袖套"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为基础,将供体的肝固有动脉和受体的肝固有动脉行套入式微血管吻合重建肝动脉血供.结果:20例肝移植大鼠,2 d存活率95%(19/20);1周存活率80%(16/20);1个月存活率70%(14/20).结论:单人直视下采用二袖套法加套入式微血管吻合重建肝动脉血供的方法可建立稳定的大鼠全血供原位肝移植模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稳定、高效地建立肝动脉重建的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的手术方法.方法:参照"双袖套"法,在供肝的灌注、切取、肝上下腔静脉吻合等方面进行改良,供、受体肝总动脉间用改良的支架法吻合重建肝动脉血供.结果:共完成大鼠原位肝移植80例,供体手术时间:(40±3)min,受体手术时间:(50±5)min,无肝期时间:(16±2)min,肝上下腔静脉吻合时间:(6~9)min,肝动脉吻合时间:(2~3)min.术中无受体死亡,48 h存活率为96.3%,1周存活率为93.7%,1月存活率为:87.5%.结论:该方法成活率高,稳定性好,是建立肝动脉重建的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2.
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活体肝移植的胆道重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Yan LN  Li B  Zeng Y  Wen TF  Zhao JC  Wang WT  Yang JY  Xu MQ  Ma YK  Chen ZY  Liu JW  Wu H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22):1549-1552
目的探讨采用显微外科技术行胆道重建以降低活体肝移植(LDLT)术后胆道并发症发病率的可行性.方法对我院自2001年1月-2005年12月施行的32例LDLT患者(8例儿童,24例成人)进行分析,32个供肝移植物(其中右半肝24个,左半肝6个,左外叶2个)断面共有43个肝管开口,因此,共行43个肝管开口的胆道重建,胆道重建采用了显微外科技术,其中胆管对端吻合21个吻合口及22个肝管空肠吻合中的13个吻合口采用了手术放大镜下吻合,另外9个肝管空肠吻合口采用了手术显微镜下吻合.结果术后2例受体发生了胆道并发症,1例系在手术放大镜下行肝管空肠吻合,术后第3天出现吻合口漏,行再次开腹引流后痊愈,另1例于术后3个月发生轻度胆管对端吻合口狭窄,经保守治疗痊愈.结论在活体肝移植中采用显微外科技术行胆道重建,特别是对非常细的肝管(直径≤2 mm)行肝管空肠吻合时采用手术显微镜下吻合,有助于降低LDLT术后胆道并发症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原位肝移植术中肝动脉重建方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02-2001-02完成的22例原位肝移植术中肝动脉整形、重建过程。直视下以7/0或9/0Prolene缝线完成供肝动脉血管整形及供、受体肝动脉吻合。术后1周内静脉给予低分子右旋糖杆10ml/h,以多普勒超声扫描监测肝动脉血流。结果 1例术后5d时肝动脉血栓形成,介入溶栓后吻合口出血,再次手术吻合。1例术后1月肝外胆管狭窄,支架内支撑后治愈。21例无肝动脉并发症发生。15例随访1-20月(平均8.6月),多普勒超声扫描提示肝动脉形态、血流量正常,胆道造影未见肝外胆管狭窄,血清学检查提示肝功能状态良好。结论 供肝动脉变异时宜采取适宜的方式整形重建肝动脉以利血管吻合。动脉吻合时操作清细,实现血管内膜对内膜的对端吻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活体肝移植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用彩色多普勒手术专用探头,在33例亲体肝移植术中观察记录肝中静脉及其分支结构的解剖信息,监测11例供肝植入血管重建后疑似肝血流异常病例的血管血流通畅情况.结果 术中确认37例供体(其中双供体肝移植4例)肝中静脉全程走行并指导供肝切除分界线的选择;手术结束前发现1例肝动脉部分血栓形成、1例肝动脉痉挛、1例门静脉扭曲、1例门静脉急性血栓形成、1例门静脉远端陈旧性机化血栓未彻底取除、1例门静脉吻合口成角狭窄.结论 在活体肝移植术中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指导选择最佳的肝脏切面,避免损伤重要结构,准确的评估血管吻合后血流的通畅情况.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再次原位肝移植后血管并发症的防治方法.方法例1病人因慢性排斥反应再次行原位肝移植术,术后发现肝动脉血栓形成,行血栓取出、溶栓、再血管化手术.例2因胆管坏死再次行原位肝移植术, 术后发现下腔静脉狭窄,行下腔静脉球囊扩张、内支架置入术.结果例1术后彩超未能探及肝动脉血流.例2下腔静脉复通.结论慢性排斥反应再次肝移植利用受体肝动脉进行吻合,可能增加肝动脉血栓形成机会.预防的关键是重新选择受体肝动脉吻合支,第3次肝移植是优先选择方案.原下腔静脉吻合口关闭后若疑有狭窄可能,应于狭窄段近心端重新寻找吻合段.球囊扩张、内支架置入术是治疗下腔静脉狭窄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改良犬原位背驮式肝移植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介绍一种改良犬背驮式原位肝移植(PBOLT)动物模型.方法选择40只本地杂交犬,体质量10~17 kg,供体质量小于受体3~5 kg,共实施改良PBOLT 20例次.供体手术依次游离肝脏、冷灌注、切肝、修肝和4℃Euro-Collins保存.受体手术切除门静脉左支供血的肝叶,以供肝肝上腔静脉与受体肝左静脉端端吻合,供肝门静脉主干与受体门静脉左支端端吻合,端端吻合肝动脉,胆道置管外引流,最后结扎门静脉右支,切除剩余的肝叶.结果20例肝移植术后全部苏醒,存活时间48 h以上4例、24 h以上6例、24 h内死亡10例.手术无肝期0 min,失血(190±55)ml,输血(300±100)ml,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无胃肠淤血发生.结论改良犬PBOLT模型术中无需转流或分流,血流动力学稳定,胃肠道无淤血,肾功能保护好,可用于临床前技术训练和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7.
成人活体肝移植胆道并发症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成人活体肝移植胆道并发症的防治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7年8月间108例成人活体肝移植胆道并发症的发生与处理,其中102例为不含肝中静脉(MHV)右半肝移植,6例双供肝移植(双亲属左半肝1例,亲属右半肝加左半肝3例,亲属右半肝加尸体左半肝2例).结果 受体并发症共24例(22.2%),其中胆漏4例,肝断而胆漏1例,胆管吻合口狭窄3例;供体并发症共7例(6.3%),其中残留肝断面胆漏2例.胆道并发症者除1例死亡外,其余均经及时处置,恢复良好.结论 改进术前、术中检查与评估方法 ,选择适当的胆道重建方式,结合显微手术技术精细操作,及时发现与处置,可明显地降低成人活体肝移植胆道并发症的发病率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8.
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的手术操作技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建立稳定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的手术操作技巧。方法:采用二袖套法行大鼠原位肝移植,供体经腹主动脉进行肝脏冷灌注,肝上下腔静脉采用手缝合法进行吻合;门静脉和肝下下腔静脉用袖套法吻合;胆总管采用单管内支架胆管端端吻合。结果:大鼠原位肝移植52例,手术成功45例(86.5%),1周内存活43例(82.7%),1个月内存活36例(69.2%),供体手术时间(30.6±4.0)min,受体手术时间(46.0±5.5)min,无肝期为(20.0±2.5)min。结论: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稳定可靠,可为肝移植提供理想的研究手段;良好的肝脏灌注,改进的肝上下腔静脉吻合法可以缩短无肝期,提高大鼠肝移植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术中超声(IOUS)监测在活体肝移植术(LDLT)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活体肝移植手术过程中,运用IOUS技术(灰阶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检查26例供体和受体的肝脏实质及血管状况,观察肝内异常回声的大小、轮廓和血供,纪录肝静脉的解剖信息。手术结束前,对所有重新吻合的血管进行灰阶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检查。结果经IOUS检查,术中明确1例供体肝内实质性占位;确认13例供肝肝中静脉及5例术前CT发现的直径0.5cm以上的供体副肝静脉;为1例改变术前确定的手术方式提供依据;诊断1例受体肝动脉狭窄。结论在LDLT术中运用IOUS可有效评估移植供、受体肝脏实质和血管解剖状况,对选择最佳肝脏切面具有指导作用,并可为改变手术方式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用供体腹主动脉行肝动脉重建小型猪肝移植模型的可行性.方法 取广西巴马小型猪10头(供、受体各5头),在取供体时,切取与腹腔动脉相连的一段腹主动脉,在供肝植入时用该段腹主动脉与受体腹主动脉吻合进行肝动脉重建,以获得植入肝理想的入肝血流.结果 5例受体巴马小型猪肝血流再通后在胆管吻合前均见金黄色胆汁流出,受体猪术后24 h均存活,手术获得成功.结论 在巴马小型猪的肝移植术中使用供体腹主动脉进行肝动脉重建是可行的,研究结果 为使用供体腹主动脉进行肝动脉重建的肝移植动物实验研究提供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