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在儿科较多见,所致出血部位常见于皮肤、脐部、胃肠道和颅内出血。从1997年-2002年我科共收治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42例,现将其临床资料和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迟发型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发病隐蔽,往往以突发性颅内出血为主要表现,颅内出血的发生率为65%~100%[1],死亡率高,致残率高。该病在基层医院常被误诊,以致延误治疗,对患儿造成难以弥补的严重后果。本院在2002年8月~2006年1月共收治迟发型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18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症的早期预防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维生素K缺乏引起的出血是新生儿及小婴儿时期并发症之一,严重时可发生颅内出血,预后不良。我院3年来采取出生时口服或肌注维生素K的方法来预防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症,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是指由于维生素K缺乏导致维生素K依赖凝血因子活性低下,并能被维生素K纠正的出血,是婴儿期最常见的出血性疾病.尤其是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所致的颅内出血,无前驱表现,发病急骤,病死率与后遗症发生率均较高.我科从2002年1月-2006年12月共收治30例维生素K缺乏性颅内出血患儿,由于观察及时,治疗、护理合理,均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5.
迟发型维生素K缺乏性颅内出血是婴儿期常见危重症,病易率及死亡率较高,严重影响小儿健康,应引起广泛重视。我院自2000年2月~2005年9月共收治56例迟发型维生素K缺乏性颅内出血患儿,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维生素K缺乏是指由于维生素K缺乏导致维生素K依赖凝血凶予活性低下并能被维牛素K所纠正的出血,由于维生素K缺乏所致颅内出血,致残率较高,做好早期预防和治疗是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晚发型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症(VKDB)的临床特征,并总结其预防对策.方法 将2019年9月至2021年8月本院收治的100例晚发型VKDB患儿设为观察组,选取同期于本院出生的100名健康婴儿为对照组,两组均展开凝血功能指标(PT、APTT、TT、CT)、维生素K缺乏诱导蛋白-Ⅱ(PIVKA-Ⅱ)、维生素K1(...  相似文献   

8.
邝玉子 《华西医学》2004,19(2):266-267
目的:探讨婴儿晚发型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的临床特点。方法:1997年5月~2003年12月经我院儿科确诊为婴儿晚发型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40例,男24例,女16例,年龄8d~82d。回顾性总结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40例婴儿晚发型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的临床主要表现为:起病急骤、纯母乳喂女养儿居多、男婴多于婴、贫血、出血及神经精神症状突出,脑脊液多为血性,血小板计数正常、凝血酶原时间明显延长.结论:婴儿晚发型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是婴儿期危重症之一,及时正确诊断和积极而有效地治疗,是提高存活率及减少后遗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出血症多数发生颅内出血,病死率高,致残率高。我国是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出血的高发地区,其发病形势极其严重。作2004—2005年在山西省儿童医院学习期间,对本院2004年3月至2005年11月收治32例晚发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患的诊治情况,进行了总结、探讨,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迟发型维生素K缺乏所致的颅内出血是婴儿期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之一,用维生素K1治疗后,出血症状可迅速得以缓解,如治疗不及时,病死率高,部分患儿即使渡过危险期,也可留下永久性后遗症。因此,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现将1998年至今收治的28例迟发性维生素K缺乏所致的颅内出血,作一分析报告。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维生素K缺乏症的发病特点、病因及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患儿,并通过询问患儿家属查找其发病高危因素。结果全部病例均为晚发型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颅内出血23例,占76.7%;均未进行维生素K预防性用药;均为母乳喂养儿,个别添加少量米糊;母亲产后不吃青菜、水果29例,占96.7%;26例(86.7%)患儿生于农村,23例(76.7%)在家出生,6例(20%)在镇卫生院出生。结论为预防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婴儿出生后应采用维生素K预防性用药,哺乳母亲应多进食青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K的食物,婴儿患有肝胆疾病、慢性腹泻及孕母使用抑制维生素K代谢的药物者应及时补充维生素K。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晚发型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 86例晚发型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全组病例中 76例 ( 88% )为纯母乳喂养儿 ,病前有前驱感染并用过抗生素者 2 8例 ,皮下出血或注射部位出血不止者 3 6例( 4 1.4% ) ,消化道出血 40例 ( 4 6.5 % ) ,颅内出血 62例 ( 72 % )。均有不同程度贫血。 78例查凝血酶原时间 (PT )延长。入院时误诊或漏诊 18例。结论 :晚发型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临床表现复杂 ,尤其颅内出血的临床症状不典型 ,易造成误诊及漏诊 ,应加深对该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维生素K缺乏症是由于机体缺乏维生素K导致仝身凝血机制障碍,由此而引起严重出血倾向的一类疾病。重者临床上常表现为急性或亚急性颅内出血,近几年该病越来越引起临床重视。笔者自1998年1月至2003年12月共收治54例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的患儿。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是指出生后2周~6个月婴儿因维生素K缺乏,体内维生素K依赖因子的凝血活力下降而引起的自限性出血性疾病,颅内出血常为本病首发症状。本病起病突然,病情来势凶猛,以其高颅内出血率、高病死率和致残率而引起儿科界的关注。但目前对初生新生儿已常规给予维生素K1肌注,发生率已相对减少,作对收治的2例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患儿的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陶少华  常平  陈慧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7):1029-1030
目的:总结与探讨经人字缝穿刺引流治疗婴儿维生素K缺乏性颅内出血的疗效及机制。方法:对我科1年来收治的5例采用经人字缝穿刺引流加综合治疗的婴儿维生素K缺乏性颅内出血患者进行分析.结果:5例全部治愈,未发现神经系统后遗症。结论:经人字缝穿刺引流加综合治疗对婴儿维生素K缺乏性颅内出血疗效确切.可显著降低其病死率及致残率。  相似文献   

16.
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是由于缺乏维生素K引起的凝血障碍性疾病。本病是婴儿期较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广泛出血倾向,常合并急性颅内出血,若贻误治疗,易导致死亡或留有神经系统后遗症。现将我院收治的6例维生素K缺乏症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与分析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所致颅内出血病因,诊断,误诊,治疗及预防。方法:对我院1996年6月至2005年4月收治34例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患几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硬膜下出血14例,脑室及珠网膜下腔出血13例,脑实质出血7例。结论: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所致颅内出血早期临床表现复杂,且不典型,易被误诊,故应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提高治愈率,减少病死率与后遗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维生素K缺乏症是由于维生素K缺乏,人体内某些维生素K依赖凝血因子(Ⅱ、Ⅶ、Ⅸ和Ⅹ因子)活力低下而发生的自限性出血性疾病。母乳中维生素K含量比牛乳低几倍,因此常见于母乳喂养的婴儿,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是指2周~6个月(2周~2个月居多)的婴儿因维生素K依赖因子缺乏而致出血,临床可表现为全身多部位出血,但尤以自发性颅内出血或血肿多见,其发生率约为80%,本症死亡率为18%~50%,  相似文献   

19.
王永芳 《护理研究》2007,21(12):3338-3339
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是指新生儿出生2周后至婴儿期因缺乏维生素K而引起的出血性疾病。起病急骤,常突然发生颅内出血致颅内高压征象(烦躁、惊厥、呕吐、前囟饱满、意识不清),同时伴有急速进展的皮肤、黏膜出血、贫血或体内各器官出血。该症以颅内出血较为常见,病死率高,且后遗症严重,  相似文献   

20.
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是指新生儿晚期到婴儿期因缺乏维生素K而引起的出血性疾病,以20天至3个月母乳哺养儿多见。临床常表现有严重的出血和贫血,特别是颅内出血,病情重、进展快,病死率和误诊率都很高,所以应引起广大儿科医师的注意,以便早期诊断,进行及时的抢救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