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合并肝性脑病(HE)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其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乙肝后肝硬化合并HE患者,同时选取同期住院的53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未合并HE患者作为对照。对患者进行HE分期和肝功能分级,分析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表现及生化指标的情况。结果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合并HE患者中,感染位居HE诱因首位;两组肝功能分级、腹水、血氨、血钠、血清总胆红素、血清白蛋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血尿素氮及凝血酶原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5)。Ⅳ期患者与其他各期血氨水平、Ⅰ期与其他各期血钠水平及Ⅳ期与Ⅰ期、Ⅱ期血尿素氮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结论积极去除诱因是治疗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合并HE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凡一丁  樊秀丽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14):1629-1629
目的:探讨纳洛酮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的疗效.方法:将55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采用相同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纳洛酮持续静脉滴注,连续3天,3天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苏醒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存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氨浓度复常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纳洛酮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患者能显著促进患者清醒及提高患者存活率,且无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纳洛酮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的疗效.方法 将55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采用相同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纳洛酮持续静脉滴注,连续3d,3d后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组患者苏醒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患者存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氨浓度复常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纳洛酮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患者能显著促进患者清醒及提高患者存活率,且无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4.
肝硬化肝性脑病患者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影响肝硬化肝性脑病(hepatic encephalopathy,HE)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将288例肝硬化HE患者按预后分为治疗好转组和恶化死亡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并对有统计学意义的单因素进一步行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HE病史的构成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肝硬化原因、HE分期的构成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并发糖尿病、腹腔积液、便秘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并发感染、消化道出血、血肌酐异常、Child-Pugh分级为C级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氨、凝血酶原时间、血清蛋白、血钾的异常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总胆红素、血钠的异常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E分期、Child-Pugh分级、血肌酐、血钠、消化道出血进入回归模型.结论 HE分期、Child-Pugh分级、血肌酐、血钠、消化道出血是影响肝硬化HE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上对具有这些危险因素的患者应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5.
吕日英  李仕雄 《中华全科医学》2012,10(11):1687-1689
目的研究肝性脑病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90例肝性脑病患者的40项临床指标,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这些因素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290名患者中好转102例,恶化死亡188例,病死率64.8%(188/290)。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与肝性脑病患者预后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有:肝肾综合征(HRS)(OR=16.27,95%CI:3.52~74.90)、腹水(OR=7.00,95%CI:2.12~23.10)、原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OR=7.00,95%CI:2.12~23.10)、肌酐(OR=1.02,95%CI:1.01~1.03)、血氨(OR=1.02,95%CI:1.00~1.03)、凝血酶原活动度(PTA,OR=0.56,95%CI:0.47~0.65)。结论 HRS、腹水、SBP、肌酐、血氨、PTA是肝性脑病预后的独立危险影响因素,提示尽早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并动态监测PTA、血清肌酐及血氨,有望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了为临床预防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提供可靠依据,探讨和研究其发生发展的影响因素以及治疗措施。方法:根据患者住院号先后顺序(2014年6月-2016年6月)选取78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36例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总结其住院资料并实施统计学分析。结果:单因素研究显示,与乙型肝炎肝硬化非SBP患者相比,SBP患者的血清白蛋白(ALB)、凝血酶原活动度(PT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更低,而血清总胆红素(TBIL)、甘油三酯(TG)、消化道出血、便秘/腹泻更高;造成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SBP的独立危险因素是TBIL、ALB、PTA。结论:乙型肝炎肝硬化以TBIL、ALB、PTA作为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独立危险因素,及早预防上述危险因素有助于减少SBP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李宝祥  焦俊风 《医学综述》2007,13(23):1881-1882
目的探讨乙肝后肝硬化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血氨的关系。方法选择160例HP阳性的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为阳性组,48例HP阴性的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为阴性组,83例HP阴性的健康检查者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各组的空腹血氨。阳性组病例治疗1周,停药4周后复查HP,根除HP后复查血氨。根据肝功能Child分级进行分组,比较各组血氨水平。结果阳性组血氨浓度显著高于阴性组(P<0.01);阴性组血氨浓度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HP根除后血氨浓度显著下降(P<0.01);阳性组中不同肝功能分级组血氨浓度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而阴性组中不同肝功能分级组血氨浓度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HP感染与乙肝后肝硬化的血氨浓度升高密切相关,易并发肝性脑病,根除HP可使血氨水平显著降低,有利于防治肝性脑病。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血清学指标甲胎蛋白(AFP)、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进程中的变化,探讨其与肝组织炎症分级(G)和纤维化分期(S)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62例慢性乙型肝炎住院患者的肝活体穿刺病理结果和同期进行检测的血清学指标AFP、TBiL、ALT和PTA,并选取同期50名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慢性乙型肝炎住院患者血清AFP、ALT和TBiL水平显著升高,而PTA水平降低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慢性乙型肝炎住院患者在炎症分级组中,TBiL指标水平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除了G2组AFP较G1组稍有降低,其余组的AFP和ALT均随着炎症分级的升高而升高;PTA水平与炎症分级呈负相关。(3)在纤维化分期中,AFP和TBiL的水平变化与分期呈正相关,且这个指标水平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TA水平除S2组稍高于S1组外,其他组的PTA水平随分期增加而降低;而各分期间的AL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AFP、TBiL、ALT和PTA联合检测对临床判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纤维化进程有重要意义,可以反映肝组织的炎症程度和病变进展,有助于对早期肝硬化的预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肝硬化腹水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高危因素,为临床早期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3年4月住院治疗140例肝硬化腹水患者,住院期间并发SBP80例为研究组,未发生SBP6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既往SBP史、肝炎后肝硬化、上呼吸道感染、电解质紊乱、顽固性腹水、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C-反应蛋白、肝功能分级(Child-pugh)。并对这些因素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上呼吸道感染、电解质紊乱、顽固性腹水、肝性脑病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既往SBP史、肝炎后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血清总胆红素、血清白蛋白、C-反应蛋白、凝血酶原时间及肝功能分级(Child-pugh)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既往SBP史、肝炎后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血清总胆红素、血清白蛋白、C-反应蛋白、凝血酶原时间、肝功能分级(Child-pugh)是肝硬化腹水患者并发SBP的独立高危因素,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应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肝硬化相关肝性脑病(HE)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收集,回顾性分析HE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与血氨水平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21年1月河南省荣军医院住院治疗的肝硬化患者95例,其中单纯肝硬化患者41例设为非HE组,肝硬化合并HE患者54例设为HE组,另选同期该院体检健康人员50例,设为健康组。比较3组患者的血氨水平及血清IL-6、IL-18水平;比较HE组与非HE组临床资料的差异,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HE的危险因素;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血氨水平与血清中IL-6、IL-18水平的相关性。  结果  与健康组比较,非HE组、HE组血清IL-6、IL-18水平及血氨水平均升高(均P<0.05);HE组血清IL-6、IL-18水平及血氨水平高于非HE组(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IL-6、IL-18、总胆红素(TBIL)高,凝血酶原时间(PT)长是肝硬化相关HE的危险因素(均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IL-6与血氨水平呈正相关(r=0.690,P<0.001,95% CI:0.518~0.808),IL-18与血氨水平呈正相关(r=0.667,P<0.001,95% CI:0.487~0.793)。  结论  血清IL-6、IL-18、TBIL高,PT长均是肝硬化相关HE发生的危险因素,且血清IL-6、IL-18水平与血氨水平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