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王理瑛  张莉  颜萍  刘畅  汪惠才 《护理研究》2013,27(16):1622-1623
[目的]探讨应用分层管理模式对重症监护病房护士的实施效果,以提高护士工作满意度、护理质量,提高护理人力资源的利用效能。[方法]选取我院综合重症监护病房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开展分层管理前后护士的工作满意度及工作质量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实行护士分层管理模式后,重症监护病房护士工作满意度较实行分层管理前显著提高,上级护士、医生、护士自评结果显著提高(P<0.05)。[结论]实行分层管理,有效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满意度和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实施APN排班模式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本院实施的APN排班进行效果评价。方法在本院于2008年10月~2009年3月,随机抽取3个科室作为APN排班试点组和对照组,并发放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医生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护士对APN排班认可程度调查表,进行效果评价。结果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示,热情主动、服务需求的及时性、健康教育、病区管理、对服务的总体评价5个方面,试点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医生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总体评价示,业务水平、医护配合、热情主动、病区管理、对服务的总体评价5个方面,试点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护士对APN排班认可程度情况示,护理文化精神深化项目大多数护士持中立,其余专业价值取向、工作压力减轻、搭建成长平台、强化层级管理、质量安全得到保证、中西结合护理发展等方面大多数护士均持同意或非常同意态度。结论实施APN排班制度,有利于提高病人、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高护士专业价值取向和护理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小组责任制护理模式在优质护理示范病房中的实践效果。方法选择某医院5个科室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实施小组责任制护理模式,建立责任小组,确立不同级别人员的职责。比较实施前后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医生对护士工作满意度、护理质量及护士职业认同感等。结果实施小组责任制护理模式后,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医生对护士工作满意度、临床护理质量、护士职业认同感均明显提高(P﹤0.01或P﹤0.05)。结论实施小组责任制护理模式可以优化临床护理工作模式,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及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创建工作中实施绩效管理的方法与效果.方法 在骨科创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工作中落实分层管理,实施护理人员绩效管理.结果 患者对操作技术、服务态度、健康教育、基础护理的满意度以及护士岗位薪酬、医生对护理人员总体评价、工作决策和胜任度得分均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创建骨科护理服务示范病房中实施合理有效的绩效管理,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与工作效率,达到双赢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某"三甲"医院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后患者的满意度。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对"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试点病房与非试点病房的213名住院患者进行调查。结果:住院患者认为试点病房的护士工作主动性较强,对护士工作认可度较高,试点病房患者总体满意度高于非试点病房,在护理操作技术、护患沟通、病区管理、健康教育4个维度的满意度均高于非试点病房。结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实施效果较好,患者满意度提高,可进一步完善并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实施基于岗位职责的三级护工管理模式在优质护理病房的应用效果。方法在优质护理病房引进护工,通过分配护工岗位、设置工作任务、制定规章制度来明确岗位职责,减轻临床护士的工作量,并建立后勤服务中心-护理部-病区护士长三级管理模式,对护工进行统一规范化的培训与考核,保证其整体素质和执业稳定性。并比较该模式实施前后病房管理质控分数和患者、医生的工作满意度。结果实施规范化的护工管理模式后,病房管理质控分数由90. 3%提升至98. 2%,患者满意度由93%提升至98. 6%,医生满意度由95%提升至98. 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实施基于岗位职责的三级护工管理模式可有效促进病房规范化管理,提升患者及医生的工作满意度,从而促进优质护理服务病房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开展访视护理在急诊护理质量控制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所有经急诊科救治后转入各科室住院的急危重症病人及负责交接接收各急危重病人的病房护士作为访视对象,2013年1月—2013年3月为访视前调查阶段,通过访谈及调查病人或家属及病房护士了解存在问题并运用 QC管理分析、提出改进措施;2013年4月—2013年8月为访视护理阶段,将改进措施落实于实际急诊护理工作中,同时做好急诊病人及病房护士的访视护理工作;2013年9月—2013年11月为访视后汇总阶段,将通过访视护理中反馈的问题进行再次访视调查,评价护理工作成效。同时将开展访视护理前、后病人或家属的满意度及临床病房护士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通过访视护理工作的开展,病人或家属的满意度及临床病房护士满意度明显提高(P<0.01)。[结论]访视护理的开展,是急诊整体护理工作的延伸,不仅拓展了急诊护理工作的内涵,同时通过访视工作的开展不断发现和解决问题,提升了急诊病人或家属及病房护士的满意度,建立了急诊与病人、病房沟通的桥梁,促进了急诊护理服务质量的持续改进,提高了急诊护理质量管理内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管床责任包干制护士能级对应管理在病房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卫生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护士岗位管理指导意见,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和肾内科特点,将病房护士按照工作年限、学历、职称、专业能力、同行评议等进行分层次使用和管理,建立护士能级对应考核指标。[结果]实施能级对应管理后,护理质量提高,病人对护理满意度、医生对护理满意度和护士自身满意度提高。[结论]能级对应管理提高了护理质量,增强了护士职业成就感,提升了管理效能。  相似文献   

9.
“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出院患者满意度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病房出院患者满意度。方法:应用自行设计的问卷电话调查164名"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出院患者满意度并分析相关因素。结果:优质护理总体满意度得分为(9.17±1.92)分。结论:通过对患者满意度进行调查,及时发现工作中的不足,并采取相应的措施积极改进,更好地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10.
孙四平  王群 《当代护士》2016,(6):162-164
目的探索量化积分在急诊护理绩效分配中的应用。方法依据急诊室的工作特点,设计量化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考核前后采用自拟的患者满意度调查表、护士满意度调查表、医生满意度调查表,分别对患者、护理人员、医生进行满意度调查。结果实施绩效考核管理后,患者的总体满意度为96.67%,较实施前的87.08%明显提高(P0.05);护士的总体满意度为94%,较实施前的83.33%明显提高(P0.05)。结论在急诊室实施量化绩效管理模式,可以大大提高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缩短急诊患者就诊时间,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和护士满意度,提升了科内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11.
病房护理人员层级管理策略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初步探讨层级管理在病房护理人员中的应用。方法:结合我院实际情况,构建护理层级管理模式,将病房护理人员分层级使用和管理,并通过质量控制考核体系,分析应用效果。结果:层级管理应用后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较前均有提高(P〈0.05),护理差错减少、护理人员继续提高学历的主观需求明显上升(P〈0.01)。结论:层级管理增强了护士的职业成就感,促进了护理人员的生涯规划,病房护理管理规范化、专职化,对保障医院护理质量不断提高具有积极作用,这种管理模式应在不断完善中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北京市护士的职业认同感、工作压力和满意度及离职意愿状况。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抽取北京市19家不同级别医院的1272名护士,用自行设计的护士职业认同感、工作压力和工作满意度及离职意愿问卷对其进行调查。结果:1272名护士认为目前护士的社会地位平均分为36.5±19.7分(中位数为35.0),27.8%的护士感觉患者对护士比较尊重或非常尊重,57.2%的护士认为工作压力较大或很大,压力来源主要为职业风险高、工作强度大、社会评价不高,30.7%的护士对工作比较满意或非常满意,不满意的原因主要为收入低、职业风险高、工作强度大;35.2%的护士表示不愿意继续从事护理工作,原因主要为收入低、职业风险高和工作强度大;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显示护士职业认同的影响因素有护龄和学历,工作压力的影响因素有婚姻状况和医院级别,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有医院级别、职称和职务;Logistic回归显示护士离职意愿的影响因素为医院级别。结论:目前北京市护士的职业认同感评分低,工作压力大,工作满意度低,离职意愿强烈;相关管理部门应采取有效措施,减轻护士工作压力,提高护士工作满意度和职业认同感,减少有离职意愿护士的数量,以稳定护士队伍,保证临床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亚专业化新型排班管理在内分泌代谢科病房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划分亚专业小组,根据亚专业分组实施新型排班,并比较实施前后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和护士工作满意度。结果实施亚专业化新型排班管理后,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护士工作满意度均提高(P<0.01或P<0.05)。结论亚专业化新型排班管理能够深化优质护理服务内涵,保障护理质量,是一种有效的排班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责任护士岗位进行工作分析,明确优质护理服务中责任护士的职责及任职资格。方法:自行设计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责任护士岗位工作分析调查问卷,对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130名护理人员进行调查。结果: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责任护士的岗位职责认同率均达到95.00%,结果显示,年龄30~35岁,工作5年以上,大专及以上学历,护师及以上职称,身体、心理素质较好的才能胜任责任护士资格。结论:对责任护士职责及任职资格的工作描述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责任护士的科学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为优质护理服务中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县级医院病房护士工作满意度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县级医院病房护士对工作的满意度,提出医院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制定改进措施。方法:采用Mueller/Mccloskey满意度量表(MMSS)对320名病房护士的工作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病房护士的工作满意度水平较低,其主要原因是福利待遇低,排班制度缺乏灵活性,护理专业发展机会少等。结论:医院及护理管理者应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病房护士的工作满意度,提高护士工作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护理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对于临床护士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3月至2011年6月在某三级甲等医院参与临床工作的护士173名,根据病区是否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分为两组,采用全美护理质量指标国家数据库项目(na-tional database of nursing quality indicators,NDNQI)中"注册护士工作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调查,比较两组护士相关指标的差异。结果护士总体满意度良好,其中满意度最高的前3项分别是"医护之间关系"、"支持性护理管理"和"护士之间关系",而满意度最低的3位为"收入"、"专业地位"和"享受工作"。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后,护士满意度呈上升趋势,在"护士之间关系"、"决策"、"自主性"、"护理行政性管理"和"收入"这5个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护士满意度是评价优质护理服务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切实落实各项改革措施将有助于提高护士满意度和促进优质护理服务的持续开展。  相似文献   

17.
吴欣娟  曹晶  徐园 《护理管理杂志》2013,13(3):159-160,163
目的对护士进行岗位管理,以期加强护理队伍科学管理。方法以护士分层管理为切入点,密切结合责任制整体护理,通过实行病房分级分类管理,在岗位设置、人力配置、护士培训、绩效考核等方面进行科学的探索与实践。结果实施护士岗位管理后,未发生一例护理重大差错事故,患者满意度保持在95.00%以上;医生对护士工作满意度达到98.20%;护士对自身工作满意度达到94.80%;护士每年离职率仅在1.00%左右。结论护士岗位管理是目前护理工作发展的现实需要,为建立优质护理服务长效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韦素琼  李丽萍 《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27(15):1178-1179,1183
目的探讨实施病区护士长每日访视管理的效果。方法收集实施病区护士长每日访视管理前后护理部质量检查的相关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分级护理、病房管理和护理服务质量管理、护理质量考核平均合格率以及患者满意度在实施病区护士长每日访视管理后均有显著提高,与实施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区护士长每日访视管理对护理质量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有助于鼓励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加强病房管理、融洽护患关系和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眼科住院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调查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 提高眼科住院病人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方法 根据文献自行设计病人满意度调查表。采取方便抽样的方法选择眼科符合人选条件的住院病人80例,调查眼科住院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病人对护士的专业技能和病区管理满意度最高,病人对健康教育指导、心理护理和护士的主动服务意识的满意度较低,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与其职业与医疗费用的支付方式无关,与收人情况及文化程度呈负相关关系(P〈0.01或P〈0.05)。结论 护理过程中,应重视护理服务的各个方面,满足不同人群的健康需求,达到病人最高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医护合作型责任制护理模式在深化优质护理服务活动中的实施效果。方法:在深入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中,实施医护合作型责任制护理模式,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病人满意度、医生满意度和护士满意度进行问卷调查,同时采集护理质量检查结果和护理服务质量相关数据,与实施医护合作型责任制护理模式前的调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实施医护合作型责任制护理模式后,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医生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均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对自身工作满意度也有所提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特级护理和一级护理质量、基础护理质量、病区管理质量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满意护士的人次数、病人感谢信中点名表扬护士的人次数明显增多。结论:实施医护合作型责任制护理模式,能有效地密切医、护、患关系,充分发挥高级责任护士的作用,促进初级责任护士的成长,提高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达到“病人满意、医生满意、护士满意”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