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河南食管癌高发区居民食管癌组织中Survivin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河南食管癌高发区居民食管癌组织中Survivin蛋白表达的变化特征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114例食管癌患者均为高发区居民 ,随访 5a以上。手术切除标本采用常规组织病理学方法和免疫组织化学(ABC)法 ,检测Survivin蛋白在癌细胞中的表达。结果 :Survivin胞浆表达为 6 7/ 114 (5 9% ) ;胞核表达为 5 8/ 114(5 1% ) ;胞浆胞核均表达为 2 4 / 114 (2 1% ) ;13/ 114 (11% )没有出现任何形式的Survivin表达。Survivin核表达阳性和阴性组食管癌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及 95 %的可信区间分别为 38(32 ,4 5 )个月和 5 7(5 1,6 4 )个月 ,Survivin核表达阳性患者生存期明显小于阴性表达者 (P <0 .0 5 ) ;Survivin胞浆表达组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及 95 %的可信区间为 5 0(4 4 ,5 5 )个月 ,与Survivin阴性表达患者生存期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Spe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表明Sur vivin核阳性表达与食管癌细胞浸润深度相关 (P <0 .0 5 ) ,多因素Cox模型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NM分期”、“分化程度”和“Survivin核表达”3种因素对患者生存期的影响最大。结论 :Survivin蛋白胞核阳性表达是食管癌患者预后不良的标志 ,可能作为一种独立预后指标 ;Survivin蛋白胞浆表达与食管癌患者的预后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Gadd45a和p53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78例乳腺癌组织及其癌旁正常组织中Gadd45a和p53的表达?结果:Gadd45a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38.4%,明显低于正常乳腺组织,p53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5.4%,明显高于正常乳腺组织,差异均具有统计意义 (P < 0.05);Gadd45a在乳腺癌组织学Ⅰ级组?Ⅱ级组?Ⅲ级组的阳性表达率依次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53在伴有淋巴结转移组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 < 0.05);p53表达与Gadd45a表达呈负相关(P < 0.05);Gadd45a阳性组的生存期长于阴性组,生存率高于阴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53阳性组的生存期短于阴性组,生存率低于阴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 < 0.05);p53(+)Gadd45a(-)组(即阳性组)中位生存时间短于阴性组,生存率低于阴性组?结论:Gadd45a和p53蛋白的检测可作为乳腺癌恶性程度的检测指标;p53的表达与乳腺癌的转移相关,Gadd45a的表达与乳腺癌的分化分级相关;p53高表达及Gadd45a低表达与乳腺癌的不良预后相关;p53(+)Gadd45a(-)表型与乳腺癌的不良预后相关;Gadd45a蛋白有望成为乳腺癌治疗的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X线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XRCC1)、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患者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放射治疗疗效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治疗前59例ESCC组织和23例癌旁组织标本中XRCC1、ERCC1蛋白的表达,结合临床病理特征和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XRCC1、ERCC1主要表达于细胞核,两者表达无明显相关性.XRCC1蛋白在ESCC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2.5%和13.0%(P=0.001).ERCC1蛋白在ESCC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3.9%和65.2%(P=0.010).XRCC1蛋白在汉族组和少数民族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2.2%和43.9%(P=0.045).ERCC1蛋白在无淋巴结转移组和有淋巴结转移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8.3%和20.0%(P=0.022).XRCC1阴性表达组的近期放疗有效率为92.9%,较阳性表达组的80.6%略有升高(P=0.323).ERCC1阳性表达组和阴性表达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3.2个月(95%CI:10.1~16.3)、21.4个月(95%CI:19.1~23.7)(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ERCC1表达、病变长度与患者的生存期密切相关,是独立的预后因素(P=0.001、0.037).结论 XRCC1、ERCC1蛋白的表达情况可能在食管癌的发生中起一定作用.ERCC1表达与食管癌的淋巴结转移及放疗预后密切相关,其阳性表达是预后不良的标志.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HPA蛋白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食管鳞癌血管生成、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Immunohistochmeistry,IHC)检测70例食管鳞癌组织和23例切缘正常组织中HPA、CD34蛋白的表达.结果 癌组织中HPA蛋白的表达(65.7%)显著高于切缘正常组织(0.0%)(P<0.05).有淋巴结转移的食管鳞癌组织中HPA蛋白的阳性表达率90.9%(30/33)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43.2%(16/37)(P<0.05);有纤维膜浸润的食管鳞癌组织中HPA蛋白的阳性表达率92.9%(39/42)高于无纤维膜浸润组25.0%(7/28)(P<0.05).HPA蛋白阳性表达的食管鳞癌组织中的微血管密度(Mean Miciovessel Density,MVD)值(44.85±12.74)显著高于HPA蛋白阴性者的MVD值(33.05±7.32)(P<0.05).结论 HPA蛋白阳性表达与食管鳞癌的发生、血管生成、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和Caspase-3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77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FHIT和Caspase-3蛋白的表达,分析其与肿瘤微血管密度(MVD)、肿瘤的大小、癌的组织学类型、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临床复发,以及手术后生存期长短的关系.[结果]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FHIT和Caspase-3蛋白阳性率分别为42%和10%.FHIT蛋白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分化程度呈负相关(P=0.035);阴性表达组淋巴结癌转移发生率明显较阳性组高(P=0.004),患者术后生存期则明显较阳性组短.Caspase-3蛋白阳性表达组非小细胞肺癌组织的微血管密度明显较阴性组大(P=0.012).[结论]FHIT蛋白的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预后密切相关,它的低表达提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不良.Caspase-3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中所起的作用可能不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Ezrin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胰腺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46例胰腺癌组织及13例正常胰腺组织中Ezrin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表达与胰腺癌临床病理因素和预后的关系。结果:胰腺癌组织中Ezrin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胰腺组织(89.1%vs 53.8%,P<0.01)。胰腺癌组织中Ezrin强阳性表达率为45.7%(21/46),强阳性表达率随肿瘤分化程度的降低而增高(P<0.05);有淋巴结转移者Ezrin强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Ezrin强阳性表达组术后生存时间为9~36mon,中位生存时间为16 mon;Ezrin呈弱阳性及阴性表达组术后生存时间为8~50 mon,中位生存时间为24 mon;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zrin在胰腺癌组织中存在过表达,且其表达与胰腺癌不良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可作为判别胰腺癌预后的一种有价值的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表达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江苏省中医院病理科收集的90例NSCLC组织(NSCLC组)、40例癌旁正常肺组织作为癌旁正常组进行免疫组化检测,对比两组标本中的PD-L1蛋白阳性表达率。根据PD-L1蛋白表达是否为阳性,将90例NSCLC分为PD-L1阳性组和PD-L1阴性组。 结果NSCLC组的PD-L1蛋白阳性表达(80.00%)高于癌旁正常组(5.00%,P<0.05)。90例NSCLC中PD-L1阳性组72例和PD-L1阴性组18例。 PD-L1蛋白阳性表达的NSCLC患者3年生存率(19.70%)显著低于阴性患者(52.94%,P<0.05);PD-L1蛋白阳性表达的NSCLC患者的生存时间21.0月显著低于PD-L1蛋白阴性表达患者的28.0月(P<0.05)。肿瘤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增高、发生淋巴结转移、PD-L1蛋白阳性表达是NSCLC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PD-L1在NSCLC组织中表达程度上调,并且与患者肿瘤发生、发展及不良预后具有显著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组织中X线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XRCC1)和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的蛋白表达与同步放化疗疗效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治疗前98例ESCC组织标本中XRCC1和ERCC1蛋白表达。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并Logrank法检验表达的生存差异,Cox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XRCC1、ERCC1阳性主要表达于细胞核,两者表达无明显相关性(r=-0.024,P=0.811)。XRCC1蛋白在ESCC组织和正常食管黏膜组织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7.1%(56/98)、13.3%(4/30)(χ2=17.702,P=0.000)。ERCC1蛋白在ESCC组织和正常食管黏膜组织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6.7%(36/98)、10%(3/30)(χ2=7.749,P=0.006)。XRCC1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均无关(P>0.05)。ERCC1蛋白在有淋巴结转移组的阳性表达率为44.9%(31/69),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的17.2%(5/29),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83,P=0.004)。XRCC1表达阳性组、阴性组患者的近期疗效和总生存期相似(χ2=0.894,P=0.344;χ2=0.266,P=0.606)。ERCC1阴性表达组的有效率为90.3%(56/62),较阳性表达组的80.5%(29/36)略有升高(χ2=1.888,P=0.169)。ERCC1表达阳性组、阴性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5个月(95%CI:18.559~31.441个月)、39个月(95%CI:29.313~48.687个月),阴性组明显高于阳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174,P=0.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ERCC1表达与生存期密切相关,是独立的预后因素(P=0.010,95%CI:1.180~3.450)。结论 ERCC1表达与放化疗疗效相关,阳性表达的患者与不良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P16蛋白、nm23蛋白和PCNA在鼻咽癌(NPC)患者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并探讨其表达结果与鼻咽癌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00例鼻咽癌患者和20例慢性鼻咽炎患者的病变组织中P16蛋白、nm23蛋白和PCNA的表达水平.结果 鼻咽癌组织中P16蛋白阳性表达率为31.0%(31/100),伴颈淋巴结转移者的P16蛋白阳性表达率低于无颈淋巴结转移者;生存期<5年者的P16蛋白阳性表达率低于生存期≥5年者.鼻咽癌组织中nm23蛋白阳性表达率为77.0%(77/100),伴颈淋巴结转移者的nm23蛋白阳性表达率低于无颈淋巴结转移者;生存期<5年者的nm23蛋白阳性表达率低于生存期≥5年者.鼻咽癌组织中PCNA的标记指数为(71.6±10.4)%,伴颈淋巴结转移者的PCNA标记指数高于无颈淋巴结转移者;生存期<5年者的PCNA标记指数高于生存期≥5年者.鼻咽癌组织中的PCNA标记指数越高,癌细胞越容易转移,患者预后越差.结论 鼻咽癌组织中P16蛋白、nm23蛋白的低表达与鼻咽癌颈淋巴结转移和预后差有关,PCNA的高表达与鼻咽癌颈淋巴结转移和预后差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淋巴管生成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52例NSCLC患者分为淋巴结转移阳性组(25例)和淋巴结转移阴性组(27例),采用半定量反转录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检测2组患者手术切除癌组织及196枚淋巴结组织(2组各98枚,淋巴结转移阳性组98枚中病理阳性淋巴结72枚,阴性26枚)中VEGF-C 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 淋巴结转移阳性组患者癌组织VEGF-C mRNA表达水平(0.273±0.179)明显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组(0.089±0.087,P<0.01);阳性淋巴结组织VEGF.C mRNA表达水平(0.207±0.174)明显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组的淋巴结组织(0.114±0.107,P<0.01).在淋巴结转移阳性组中,阳性与阴性淋巴结组织VEGF-C 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0.207±0.174、0.196±0.18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转移阳性组15例患者中14例(93.3%)肺癌组织VEGF-C蛋白表达阳性,46枚阳性淋巴结组织中37枚(80.4%)VEGF-c蛋白表达阳性;而淋巴结转移阴性组15例患者中仅1例(6.7%)肺癌组织VEGF-C蛋白表达阳性,52枚淋巴结组织VEGF-C蛋白表达均为阴性,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VEGF-C mRNA与蛋白的表达水平与NSCLC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在淋巴结转移的早期诊断中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抗精子抗体(AsAb)与抗子宫内膜抗体(EMAb)在不孕、流产中的作用及二者关系,进一步 揭示不孕、流产的病因。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同时检测345例不孕、流产妇女血清中的AsAb与 EMAb,按AsAb检测结果分阳性组和阴性组,比较两组EMAb阳性率的差异。结果 原发不孕及自然流产妇女中, AsAb(-)组EMAb阳性率高达16.67%和19.51%,而AsAb(+)组EMAb阳性率高达43.64%和42.86%,显著高于 AsAb(-)组(P<0.01,P<0.05)。继发不孕妇女中AsAb(-)组EMAb阳性率为18.18%,AsAb(+)组EMAb阳性率 为32.2%,二者无显著性差异(0.01>P>0.05)。结论原发不孕及自然流产妇女中因个体免疫反应差异使某些 人易对体内、外物质发生免疫反应而产生抗体,从而导致不孕或流产。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16.
17.
18.
本题选择N,N′-二甲基亚硝基脲(DMNU),N,N′-二乙基亚硝基脲(DENU),及其类似物N,N′-二甲基亚硝基硫脲(DMNTU)、N,N′-二乙基亚硝基硫脲(DENTU)为代表,测定了这些化合物的水解反应速度、脂溶性(HPLC的logk′值)、水解产物和致突变能力。证明了硫脲的脂溶性大于脲的脂溶性。DMNTU对TA100菌株的致突变能力最强,其它较弱。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新生儿游泳联合抚触对新生儿的生长发育、黄疸及睡眠的影响。方法将经阴道顺产分娩的正常新生儿10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水疗联合抚触组)50例,对照组(单纯沫浴组)50例。①测定两组10日、28日的体重、身长、上臂围;②观察记录胎便转黄时间,测定皿清胆红素;③记录24h睡眠时间。结果两组新生儿10日、28日体重、身长、上臂同增长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新生儿5日时,胎便转黄时间及黄疸指数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睡眠时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水疗联合抚触可促进新生儿的生长发育,能加速胎粪的早排出,减轻生理性黄疸程度,有效地降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病率,提高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20.
论述足月妊娠分娩的发动和维持依靠气的推动、温煦、气化、固摄功能和血的营养、濡润功能。顺利分娩既要气血充足,还要气顺血和。临床研究结果表明调补气血,是促进产程,预防难产的重要手段。实验研究结果阐明调补气血中药加强产力、促进产程主要是从改善产妇全身情况,提高机体抗应激、抗疲劳、耐缺氧能力,即所谓使产妇气血充足调和,充分发挥气血在分娩过程中的生理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