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对比观察小剂量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 0.6mg/kg,最大剂量为60mg)与尿激酶(UK)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脑梗死患者116例的临床资料,其中应用rt-PA(0.6mg/kg,最大剂量为60mg)溶栓的患者23例,应用UK溶栓的患者92例。通过对两组患者溶栓后24h、7d的NIHSS及溶栓后7d的mRS评分及症状性颅内出血(SICH)和病死率进行对比,比较两组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①溶栓后24hrt-PA组NIHSS评分下降的分值为4.0±4.9,UK组NIHSS评分下降的分值为3.7±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24hrt-PA组NIHSS评分下降≥4分的患者有9例,UK组NIHSS评分下降≥4分的患者有40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7drt-PA组NIHSS评分下降的分值为3.9±7.7,UK组NIHSS评分下降的分值为5.2±7.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7d rt-PA组NIHSS评分下降≥4分的患者14例,UK组NIHSS评分下降≥4分的患者58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7drt-PA组mRS评分为2.4±1.6,UK组mRS评分为2.4±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7天rt-PA组mRS≤2分的患者有13例,UK组mRS≤2分的患者有52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rt-PA组发生SICH的患者有2例,UK组有7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1周内死亡的患者rt-PA组有4例,UK组有11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rt-PA(0.6mg/kg,最大剂量为60mg)静脉溶栓与UK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和安全性无差异。  相似文献   

2.
《右江医学》2019,(1):38-40
目的研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以银杏内酯注射液、阿替普酶(rt-PA)静脉溶栓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8年1月收治的AIS患者87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以rt-PA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44例,以银杏内酯注射液联合rt-PA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及治疗14 d后神经功能(NIHSS评分)、运动功能(MAS评分)、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NIHSS、M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两组神经及运动功能均不同程度改善(P<0.05或0.01),且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MA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均未出现颅内出血等并发症。结论以银杏内酯注射液、rt-PA静脉溶栓联合治疗AIS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神经及运动功能,且不增加出血事件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药物静脉溶栓治疗早期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方法选取新乡市第二人民医院2013年4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9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抽签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9例。分别进行尿激酶(UK)和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并辅以常规诊疗,观察两组凝血指标水平、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血小板数量逐渐降低,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纤维蛋白降解产物与D-二聚体水平均在治疗后2 h明显升高,3 d时下降至治疗前水平,其中,rt-PA组在治疗后2 h时水平明显高于UK组(P<0.05)。治疗后rt-PA组有效率为83.7%,显著高于UK组的65.3%(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NIHSS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rt-PA组分数明显低于UK组(P<0.05)。rt-PA组脑血管再发、颅内出血与血管性死亡的总发生率与UK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rt-PA对早期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可获得较UK更好的疗效,兼具一定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尿激酶静脉溶栓与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4例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32例。动脉溶栓组采用超选择性尿激酶动脉溶栓治疗;静脉溶栓组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对2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神经缺损评分量表(NIHSS)]、日常生活能力[改良巴氏指数(BI指数)]、近期总体治疗效果、不良事件(症状性颅内出血、非症状性颅内出血、其他系统出血发生与死亡人数)发生率与病死率及远期预后效果等进行比较。结果 2组治疗前NIHSS评分及BI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NIHS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BI指数明显高于治疗前,动脉溶栓组NIHSS评分较静脉溶栓组降低更明显,BI指数较静脉溶栓组升高更明显(均P<0.01)。动脉溶栓组显效率、总有效率及预后良好率均明显高于静脉溶栓组、总体出血率明显低于静脉溶栓组(均P<0.05)。2组患者症状性颅内出血、非症状性颅内出血、其他系统出血发生率及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脑梗死患者的近期疗效更好,安全性更高;且远期预后较好,具有借鉴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方法:选取40例高龄急性脑梗死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20例,对照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rt-PA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颅内出血发生率、病死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t-PA静脉溶栓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且颅内出血概率并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使用阿替普酶(rt-PA)静脉溶栓后的急性超溶栓时间窗(超窗)的轻型卒中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24例起病4.5~6 h、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4分的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研究组61例接受rt-PA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63例接受常规治疗。通过分析患者基线资料及溶栓后24 h及7 d的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估rt-PA静脉溶栓治疗方案的有效性,随访1 a,统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24 h及7 d后研究组NIHSS、mR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24 h后NIHSS及mR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7 d后,NIHSS及mRS评分均较24 h时及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急性超溶栓时间窗患者接受rt-PA静脉溶栓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脑梗死(<4.5h)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4例符合入选标准的超早期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溶栓组和对照组,各32例。溶栓组给予rt-PA静脉滴注,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活血化瘀药物治疗。对2组治疗前及治疗后24h、7d、14d、28d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神经功能评分及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前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 4h、7d、14d、28d后两组N1HSS分值与治疗前比较明显下降(P<0.01),不同时间溶栓组NIHSS分值低于对照组,两组相比NIHSS分值差异具有高度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均无致死性的颅内血肿出现,溶栓组发生颅内出血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t-PA静脉溶栓治疗可使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早期恢复,但有增加颅内出血的风险。  相似文献   

8.
纳洛酮联合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纳洛酮在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前的应用价值.方法 8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前静脉应用纳洛酮,观察溶栓前后神经功能变化及继发颅内出血的发生率.结果 A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溶栓前后有显著差异(P<0.01),溶栓前(24.50±5.10)分,溶栓后(5.05±3.15)分,而B组溶栓后神经功能无明显改善(P>0.05),溶栓前(23.80±4.10)分,溶栓后(18.65±6.15)分;A组继发颅内出血发生率为7.69%,B组为43.75%,两组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静脉应用纳洛酮可作为筛选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病例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采用红花注射液、rt-PA静脉溶栓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6月中州铝厂职工医院收治的71例ACI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rt-PA组(35例)与联合组(36例)。rt-PA组以rt-PA静脉溶栓治疗,联合组于rt-PA组基础上加用红花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神经功能(NIHSS评分)、生活质量(SF-36评分)与不良反应。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97.22%)高于rt-PA组(7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NIHSS与SF-36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联合组SF-36评分高于rt-PA组,NIHSS评分低于rt-P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rt-P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I患者采用红花注射液、rt-PA静脉溶栓联合治疗效果确切,可减轻神经功能缺损,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模式CT指导下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16例符合美国国立神经疾病与卒中研究院溶栓试验(NINDS)标准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行多模式CT检查,对符合溶栓标准的8例患者给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0.9mg/kg溶栓治疗,比较治疗前和治疗后24h、7d、30d的美国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Barthel)指数。结果治疗前NIHSS评分为(12.8±5.33),治疗后24h、7d、30d的NIHSS评分分别为(10.01±6.69)(6.77±3.56)、(4.12±3.09),治疗前和治疗后7d、30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生活质量评分(Barthel)指数为(20.63±8.67),治疗后24h、7d、30dBarthel指数分别为(22.77±8.96)、(45.78±23.89)、(59.45±31.03),治疗前和治疗后7d、30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例因再梗塞死亡。结论多模式CT指导下的急性脑梗死早期rt-PA静脉溶栓治疗是有效和安全的,有助于减少症状性颅内出血风险,使更多的患者从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多模式磁共振成像(MRI)指导下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发病3~6 h内急性脑梗死(ACI)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发病3~6 h,存在MRI灌注加权成像(PWI)和弥散加权成像(DWI)不匹配的ACI患者48例,分为rt-PA静脉溶栓治疗组(rt-PA组)23例和对照组25例,治疗前、治疗后1 h、7 d及90 d时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定神经功能、90 d时用改良Rankin评分(mRS)评估综合生活能力。结果rt-PA组血管再通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 h、7 d及90 d时rt-PA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rt-PA组临床结局良好率和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rt-PA组出现症状性脑出血2例,2组均无死亡病例。结论发病3~6 h的ACI患者,在PWI和DWI不匹配的情况下,rt-PA静脉溶栓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我院急诊科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138例患者随机分为rt-PA溶栓治疗组和对照组,在给予抗血小板聚集、降低颅内压、改善微循环和脑保护剂的基础上,对照组静脉滴注低分子肝素钠,治疗组给予rt-PA溶栓治疗,比较两组的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Barthel指数(BI)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的NIHSS评分与BI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经过两个疗程治疗后,溶栓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5.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NIHSS评分和BI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预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满意度,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与尿激酶(UK)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差异及安全性.方法 通过回顾性病例研究的方法,分析2006年9月至2010年1月神经内科住院急性缺血性脑梗塞患者115例的相关资料,其中应用rt-PA溶栓的患者23例,应用UK溶栓的患者92例.比较两组患者溶栓后24h、7d的NIHSS、溶栓后14d的mRS评分、症状性颅内出血(SICH)以及死亡率,进而比较两组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1)溶栓后24 h rt-PA组NIHSS评分下降(4.0±4.9)分,UK组NIHSS评分下降(3.7±5.2)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0);溶栓后24 h rt-PA组NIHSS评分下降≥4分者9例,UK组下降40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1);溶栓后7 d rt-PA组NIHSS评分下降(3.9±7.7)分,UK组下降(5.2±7.8)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8);溶栓后7 drt-PA 组NIHSS评分下降≥4分者14例,UK组有58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5);溶栓后14 d rt-PA组mRS评分为(2.4±1.6)分,UK组为(2.4±1.6)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32);溶栓后14 d rt-PA组mRS<2分者13例,UK组有52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提示rt-PA组和UK组在溶栓疗效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 rt-PA组发生SICH者2例,UK组有7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6);溶栓后1周内死亡者rt-PA组有4例,UK组有11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9).提示rt-PA组和UK组在溶栓安全性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rt-PA与UK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差异和安全性相似,UK较rt-PA廉价,可优先选择.  相似文献   

14.
刘玲  刘琦  李红利 《西部医学》2014,(6):765-767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塞动脉内溶栓治疗时间及梗塞部位等因素对疗效的影响,为临床治疗策略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在我院接受动脉内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塞患者198例,对比不同开始溶栓时间、不同梗塞部位、不同入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患者的血管再通率,同时对比不同开始溶栓时间、不同梗塞部位患者动脉内溶栓治疗3个月后的预后情况.结果 开始溶栓时间≤6小时患者和开始溶栓时间>6小时患者的再通成功率对比,差异无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循环栓塞的再通成功率为65.71%,后循环栓塞的再通成功率为50.00%,前循环栓塞的再通成功率显著高于后循环栓塞(P<0.05);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20分患者和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20分患者的再通成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开始溶栓时间≤6小时患者和开始溶栓时间>6小时患者预后好比例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循环栓塞患者预后好的比例为77.86%,后循环栓塞患者预后好的比例为63.79%,前循环栓塞患者预后好的比例显著高于后循环栓塞的患者(P<0.05).结论 急性脑梗塞不能单纯以6小时时间窗作为是否实施动脉内溶栓治疗的依据,临床上应根据患者梗塞的部位、病情等因素,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以进一步提高其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超早期急诊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我院急诊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182例患者随机分为溶栓治疗组和对照组,在给予抗血小板聚集、降低颅内压、促进脑功能恢复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静脉滴注低分子肝素钠,治疗组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比较两组的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和评价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Barthel指数(BI).结果 治疗前两组的NIHSS评分和BI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经过2个疗程治疗后,溶栓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1.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7.8%,NIHSS评分和BI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且超早期的溶栓治疗可以显著提高血管再通率(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超早期急诊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预后,提高生活质量,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不同时间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治疗椎-基底动脉系统(VBA)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根据不同溶栓时间窗,对62例VBA脑梗死分为两组:<4.5h组和4.5 ~6.0h组,各31例.采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不同时间窗及不同年龄组间溶栓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溶栓后,两组NIHSS评分均较溶栓前显著下降(P<0.05);<4.5h组、4.5~6.0h组溶栓后各时间点NIHS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两组BI指数均较溶栓前显著升高(P<0.05);溶栓后90天,<4.5h组BI指数显著高于4.5 ~6.0h组(P<0.05);4.5~6.0h组<60岁患者的有效率47.1%,显著低于<4.5h组有效率77.4% (P <0.05),而4.5 ~6.0h组年龄≥60岁患者与<4.5h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4.5h内溶栓不增加出血的风险,而4.5 ~6.0h溶栓中,年龄≥60岁患者出血的风险较低.结论 VBA脑梗死发病6h内使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均是安全、有效的,4.5h内溶栓预后相对更好.对于发病4.5 ~6h的患者内不应轻易放弃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重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早期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入选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复方丹参注射液、脑细胞活化剂、钙通道阻滞剂、肠溶阿司匹林及甘露醇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rt-PA0.9mg/kg(最大剂量为90mg),先于2min内静注10%,余量60min内静滴[1]。治疗时间为2周。比较2组溶栓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积分(NIHSS)、评价溶栓治疗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溶栓治疗后NIHSS评分明显改善,总有效率为:97.5%,溶栓后合并非症状性脑出血1例,牙龈出血5例。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5%,牙龈出血3例。结论急性脑梗死发病4.5h时间内给予rt-PA(0.9mg/kg)静脉溶栓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r-tPA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4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先予以r-tPA静脉溶栓,然后在DSA下动脉溶栓,24h后常规予以抗血小板集聚、活血化瘀、营养脑细胞等治疗,对照组入院后即予以抗血小板集聚、扩张血管、脑神经保护剂等治疗。两组均采用美国国立卒中研究中心卒中量表(NIHSS),Barthel指数(BI)评价治疗前、治疗24h、14d、21d、90d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状况。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并发症状性脑出血2例,死亡1例;对照组并发症状脑出血1例,无死亡病例。两组均无全身性出血发生。结论治疗组短期内能明显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肢体功能状况,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了临床预后的改善。  相似文献   

19.
殷安鹏  黄会林 《河北医学》2014,(11):1777-1781
研究脑卒中患者CT灌注(CTP)在辅助纤溶酶原重组组织型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科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因急性脑卒中入院治疗的患者共58例,根据CTP 提示是否存在缺血半暗带(脑血流量CBF比值介于0.2-0.6之间)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rt-PA静脉溶栓,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CTP 辅助溶栓。对比实验组患者溶栓前及溶栓后24h、7d的CTP 各参数。对比两组患者溶栓前及溶栓后24h、7d的NIHSS评分;对比两组患者溶栓后14d时的临床疗效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后24h、7d的CBF、CBV灌注量均显著高于前一时间节点,而CBF、CBV和TTP 面积均显著低于前一时间节点,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24h、7d的rCBF和rCBV均显著高于前一时间点,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24h、7d的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前一时间节点,P<0.01;实验组治疗后24h、7d的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同一时间节点的对照组,P<0.01。实验组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CTP 辅助静脉溶栓治疗对于脑卒中患者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动脉溶栓对神经功能的改善程度及血小板活化状态的变化,探讨二者间的临床联系及机制。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36例,行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选择性动脉内溶栓治疗。每位患者在溶栓治疗前、治疗后1 d、7 d及30 d分别检测静脉血血小板活化状态标志物CD62P、CD63及血栓素B2(thromboxare B2,TXB2)水平;分别进行神经功能评估。结果溶栓后,患者CD62P、CD63及TXB2下降(P〈0.05);显效组患者CD62P、CD63及TXB2下降程度高于无效组(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动脉溶栓后显效者血小板活化降低程度高于无效者,观察血小板活化状态变化有助于对患者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