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小建中汤联合艾灸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予西医常规抗感染等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小建中汤联合艾灸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10 d后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为76.6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四逆散联合小建中汤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平行分组法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给予四逆散合小建中汤治疗,两组均治疗7 d,7 d后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愈显率为72.5%,治疗组愈显率为90.0%,治疗组愈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16.024,P=0.007);治疗组腹痛、发热、呕吐泄泻及淋巴结肿大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四逆散联合小建中汤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效果理想,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体征、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3.
张凤丽 《光明中医》2016,(24):3596-3597
目的探讨四逆散合小建中汤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疗效。方法选择在我院进行治疗的72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36例,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36例,实施四逆散合小建中汤治疗。治疗后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和症状消失时间。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愈显率分别为91.67%、72.22%,且观察组腹痛、呕吐泄泻等不良症状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给予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四逆散合小建中汤治疗效果较好,可有效缩短治疗时间,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脏腑经络推拿结合艾灸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脾胃虚寒型)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90例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予抗炎、抗感染治疗,治疗组予脏腑推拿联合艾灸治疗,2组治疗时间均为7 d,观察并记录治疗前后2组的证候积分、肠系膜淋巴结纵轴直径与横轴直径数值、肠系膜淋巴结比值、计算临床疗效、腹痛持续时间和复发率等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总积分及肠系膜淋巴结纵轴、横轴直径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均有显著性(均P<0.05);治疗组腹痛消失时间(2.77±1.10)d,较对照组(3.80±1.36)d明显缩短(P<0.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是93.33%,对照组的总有效率是71.11%,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脏腑经络推拿结合艾灸治疗脾胃虚寒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能有效缩小肿大淋巴结,快速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减轻患儿痛苦,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并降低复发率,疗效确切,且患儿及家长易于接受,为脾胃虚寒型肠系膜淋巴结炎治疗提供了新的诊疗思路。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运用导滞散结汤治疗胃肠热结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小儿胃肠热结型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2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导滞散结汤治疗,对照组予头孢克肟颗粒治疗。治疗1周后观察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63%,对照组为7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滞散结汤治疗胃肠热结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孙艳淑 《光明中医》2014,29(1):75-76
目的探讨中药银翘散结止痛汤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6例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93例采用中药银翘散结止痛汤治疗,对照组93例采用西药抗感染药物治疗,1周后分析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77%,对照组总有效率74.19%,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在腹痛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临床疗效明显优于西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小建中汤配合穴位注射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效果。方法:将本院2011年1月-2013年3月门诊收治的100例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0例,研究组采用小建中汤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以小建中汤治疗,治疗4周,治疗评价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94%,对照组7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小建中汤配合穴位注射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李艳平  宁利波  郭新玲 《陕西中医》2009,30(11):1474-1474
目的:探讨软坚散结、论瘀通络类中治疗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将对照组93例用西医治疗,治疗组93例用西药加中药散结止痛汤(白花蛇舌草、黄芩、夏枯草、昆布等)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6%,对照组总有效率75.3%,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明显优于西医组,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张晓斌 《山西中医》2010,26(10):33-33
目的:探讨推拿疗法合用中药治疗小儿功能性再发性腹痛中医辨证属脾胃虚寒型腹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3例脾胃虚寒型腹痛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以远红外治疗仪进行物理治疗,治疗组给予小建中汤并行小儿推拿治疗,5日为1疗程,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10例,有效16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3.9%;对照组显效5例,有效11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50.0%.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x2=8.129,P=0.0044).结论:推拿配合小建中汤治疗小儿脾胃虚寒型腹痛疗效显著,腹痛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小建中汤合理中丸加减治疗小儿脾胃虚寒性腹痛的临床疗效。方法:以小建中汤合理中丸加减汤剂口服治疗68例小儿腹痛患者,治疗2周后观察疗效。结果:68例腹痛患儿中痊愈33例,有效30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约95.6%。结论:小建中汤合理中丸加减治疗小儿脾胃虚寒性腹痛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沆瀣汤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8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4例。治疗组给予沆瀣汤治疗;对照组采用阿洛西林钠治疗,7天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44%,对照组为70.31%,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沆瀣汤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采用阿洛西林钠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肠痈消炎汤灌肠治疗胃肠结热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胃肠结热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70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肠痈消炎汤灌肠治疗,疗程均为5d,随访1个月。比较2组治疗后及随访1个月的综合疗效,腹痛、呕吐、便秘、腹胀等症状消失时间,外周血白细胞(WB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治疗前及随访1个月的肠系膜淋巴结大小。结果:治疗组脱落3例,对照组脱落2例。治疗后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1.25%(26/32),对照组为54.55%(18/33),随访1个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63%(29/32),对照组为57.58%(19/33),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痛、呕吐、便秘、腹胀等症状消失时间,WBC、hs-CPR恢复正常时间及住院时间治疗组均短于对照组(P<0.05);随访1个月治疗组肠系膜淋巴结缩小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肠痈消炎汤灌肠治疗胃肠结热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可提高临床疗效,缩...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布拉氏酵母菌联合小建中汤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脾胃虚寒型慢性结肠炎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用药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布拉氏酵母菌治疗,联合用药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小建中汤治疗,4周后观察2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联合用药组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用药组的腹痛消失时间、腹泻消失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布拉氏酵母菌联合小建中汤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结肠炎,有较好的疗效,可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小建中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8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2组均采用抗幽门螺杆菌(H.pylori)根除疗法,治疗组加用小建中汤加减治疗。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70%,治疗组总有效率92%,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后治疗组患者H.pylori清除率为92%,H.pylori复发率为20%,对照组患者H.pylori清除率为75%,H.pylori复发率为40%,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病理学积分治疗后2组组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均好于治疗前,治疗组治疗后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建中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治愈率高,临床症状改善显著且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5.
王庆波 《河南中医》2009,29(6):600-600
目的:观察天灸法对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的疗效。方法:将110例辨证属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6例,对照组54例。治疗组用天灸法治疗,对照组用小建中汤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1.2%,对照组为75.9%,两组比较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天灸法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益火补土法治疗阳虚型复发性口疮的疗效。方法:以益火补土为治则,采用小建中汤合理中汤加减治疗阳虚型复发性口疮90例,同时与应用复合维生素B治疗90例作对照。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89%(95%CI=82.40%~95.38%),对照组为61.11%(95%CI=51.04%~71.18%),两组综合疗效比较(u=5.007 8,P=0.000 0),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且两组总有效率的95%CI不重叠。结论:以益火补土法采用小建中汤合理中汤加减治疗阳虚型复发性口疮的疗效优于应用复合维生素B,其收益为OR=0.20(95%CI=0.14~0.27),NNT=4(95%CI=2.47~6.61)。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乌梅汤加减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0月~2013年10月应诊的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47例,以乌梅汤为主方,随症加减,6d后统计疗效。结果:临床痊愈13例(27.66%),显效17例(36.17%),有效15(31.91%)例,无效2例(4.26%),总有效率为95.74%。结论:应用乌梅汤加减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舒兰  王孟清  莫非钧 《中医药导报》2005,11(2):36-37,43
目的:观察清解化瘀汤治疗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4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 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清解化瘀汤加减治疗;对照组予病毒唑治疗。两组均以退热、对症处理,7日为1个疗程,1~2个 疗程后观察2组疗效及症状体征消退情况,治疗前后实验室检查比较。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愈率分别为60.71%和 34.62%,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症状、体征消退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01),两组白细 胞总数及异型淋巴细胞治疗前后比较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清解化瘀汤加减治疗小儿传染性 单核细胞增多症疗效较好,且可缩短病程,无明显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用艾灸的方法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49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75例和对照组74例。治疗组给予艾灸治疗,对照组给予理中丸加减或小建中汤加减辨证施治。2个疗程后观察胃脘痛治疗前后缓解程度、中医症状积分、总有效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0.1%(P 0.05);两组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疼痛缓解程度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有效;且治疗组治疗后的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取得较好疗效。结论:用艾灸治疗脾胃虚寒型胃痛可以有效改善症状,治疗脾胃虚寒型胃痛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梁锐  成莎 《新中医》2020,52(12):110-112
目的:观察保济口服液治疗乳食积滞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口服头孢克肟颗粒治疗,疼痛剧烈者加用消旋山莨菪碱片;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保济口服液治疗。2组疗程均为10 d,评价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记录2组腹痛消失时间及治疗前后最大淋巴结前后长径、短径变化。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100%,对照组为95.0%;2组临床疗效比较,经秩和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儿腹腔最大淋巴结前后长径、短径均较治疗前缩小(P<0.05),中医证候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观察组上述各项指标改善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观察组腹痛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保济口服液治疗乳食积滞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可以改善临床症状,缩小肿大的淋巴结,缩短病程,提高了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