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 毫秒
1.
<正>自身抗体是指机体抗自身细胞内、细胞表面和细胞外抗原的免疫球蛋白。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的检测中,自身抗体的检测对诊断和治疗疾病、监测病情、鉴别诊断、疾病分型和判断预后等各个方面均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已知在SLE患者中存在着155种自身抗体,根  相似文献   

2.
614例系统性红斑狼疮自身抗体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目的探讨抗核抗体(ANA)、抗ENA抗体和抗ds-DNA抗体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临床实用价值和特点.方法ANA和抗ds-DNA抗体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ANA底物为小鼠肝肾印片;ds-DNA抗体的实验基质为血鞭毛虫属的绿蝇短膜虫;抗ENA抗体检测采用酶免疫斑点(条带)实验.结果ANA阳性率为98.05%,ds-DNA抗体阳性率为60.10%,抗Sm抗体阳性率为46.58%,均高于其他自身抗体的阳性率,x2检验有统计学意义(x2=17.00,P<0.05).结论ANA作为SLE重要的一类抗体,ds-DNA抗体和抗Sm抗体是SLE的重要标志性抗体,三种抗体联合测定可提高SLE的检出率,对SLE病情的诊断、分型、治疗、追踪和预后判定均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六种病毒抗体及乙肝病毒DNA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4.
免疫印迹法和免疫沉降法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抗ENA抗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免疫印迹法和免疫沉降法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抗ENA抗体钱齐宏王宝涛陈志伟杨晓惠顾美华邓迎苏熊佩华张玲严菊英钱伯源我们采用了免疫印迹法(IB)检测了124例SLE患者的血清抗ENA抗体谱,并与对流免疫电泳法(CIE)作对比,对其中检测结果相差较大的部分血...  相似文献   

5.
张曌  李晓岚 《皮肤病与性病》2012,34(4):211-213,215
近期表观遗传学研究表明:DNA甲基化可以帮助阐明自身免疫性疾病特别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发病机制。环境等因素导致的DNA甲基化状况改变,特别是低甲基化引起异常基因表达而导致免疫紊乱,使具有遗传倾向的个体发生自身免疫反应,导致SLE发生、发展。本文综述了环境因素导致DNA甲基化状况改变的原因,及其如何导致免疫功能异常而引起SLE发病。  相似文献   

6.
各种原因造成机体B淋巴细胞产生针对自身组织、细胞及其成分的抗体,称为自身抗体。自身抗体可以是生理性的,也可以是病理性的。正常人群中生理性自身抗体的存在相当普遍,其作用之一就是净化体内衰老及死亡的细胞。一般说来,病理性自身抗体滴度高,与相应抗原的亲和力强,往往造成机体的病理性损害。在多种自身免疫病当中,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累及多系统、多脏器,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病程迁延反复的自身免疫病。在遗传背景及环境因素作用下,相应类别的T淋巴细胞与B淋巴细胞的过度活化最终导致免疫系统的应答异常是病理性自身抗体及自身免疫病发生发展的主要机制。有研究表明,Th17/Treg平衡失调可能参与了其异常自身免疫过程。SLE患者血清中可存在各种自身抗体,对疾病的发生发展、临床诊断与治疗、病程转归与预后均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将SLE相关的主要自身抗体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祛毒胶囊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模型鼠免疫学机制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祛毒胶囊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样小鼠的免疫学机制。方法用LPS诱导昆明纯种小鼠制备了SLE样模型。灌胃15日后分别用ELISA法检测血清抗ds—DNA抗体、白介素10(IL—10)水平,用考马斯亮兰法检测小鼠24h尿蛋白的含量,镜下观察肝、肾病理改变情况。结果祛毒胶囊具有降低ds—DNA抗体,抑制IL—10表达,减少小鼠的尿白蛋白,改善脏器组织的病理性改变的功能。结论祛毒胶囊对SLE小鼠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抗双链DNA (dsDNA)抗体、抗Sm 抗体、抗核小体抗体(anti-nucleosome antibody,AnuA)联合检测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诊断的意义.方法 测定68例SLE患者,60例其他结缔组织病患者及50例健康体检人群血清中的自身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抗dsDNA抗体、AnuA;以免疫印迹法测定抗Sm抗体.结果 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和AnuA在SLE患者中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疾病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AnuA检测对SLE诊断的敏感性为69.1%,高于其他两种自身抗体,三者检测的特异性均在95%以上;AnuA与抗dsDNA抗体或AnuA与抗Sm抗体的二联检测及三者同时联合检测的敏感性分别为80.9%、82.4%、85.3%,显著高于单个检测的敏感性(P<0.05).结论 血清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和AnuA检测对SLE诊断的特异性较高、敏感性不高,而三项联合检测明显提高了诊断SLE的敏感性,对SLE患者的早期正确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报告1例合并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冠状病毒抗体阳性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方法: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进行诊断。结果:患者有不规则发热和面部蝶形红斑,关节痛,口腔溃疡,系统性红斑狼疮免疫抗体阳性,胸片提示狼疮肺样改变,SARS冠状病毒抗体阳性,排除SARS,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结论:临床遇到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SARS冠状病毒抗体阳性病人应注意避免误诊。  相似文献   

10.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EB病毒抗体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1.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脑脊液检查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患者脑脊液 (CSF)的改变规律 ,为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检测 2 0例狼疮性脑病 (NPLE)和 2 0例非狼疮性脑病SLE患者CSF常规、生化、酶学、免疫学指标。结果 NPLE组的CSF细胞数、蛋白质、抗核抗体 (ANA)、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肌酸激酶 (CK )均升高 (P均 <0 .0 5 )。结论 SLE患者CSF的改变与神经系统受累的严重程度一致 ,检查CSF对狼疮性脑病的诊断、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未成年SLE患者的疾病活动性。方法 详细统计 48例诊断明确的未成年SLE患者的临床资料、脏器受损数 ,并用SLEDAI对患者疾病活动性量化。结果 未成年SLE患者临床表现比成年患者更复杂 ,主要脏器累及数和损害程度比成年患者高 ,发病至就诊的时间较短。结论 用SLEDAI能更准确地反映未成年SLE患者的病情轻重。  相似文献   

13.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T细胞克隆性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T细胞的克隆性。方法: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基因扫描技术分析了6例活动性SLE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的T细胞克隆性。结果:2例SLE患者的Vβ产物来自多克隆T细胞,另4例患者的Vβ9、Vβ2、Vβ1、Vβ2产物均来自寡克隆T细胞。结论:SLE患者T细胞存在克隆性增殖,并有可能是特定的自身抗原所引起的一种特异性应答。  相似文献   

14.
45例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临床及组织病理学特点。方法回顾分析天津市长征医院2003年1月—2007年2月住院的SLE患者临床表现及组织病理学特点。结果发病高峰为10~40岁,以女性为多;临床表现分析显示,蝶形红斑、光敏、关节痛、脱发最为常见症状,其次为雷诺现象及发热;实验室指标分析显示,ANA、ENA、ds-DNA、免疫球蛋白/补体异常阳性率较高;男性组与女性组比较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指标均有差异;SLE组织病理学特征变化多样,狼疮带试验在SLE的诊断中十分重要。结论 SLE患者临床表现及组织病理学表现多样。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合并甲真菌病、口腔念珠菌病的情况及特点。方法观察176例SLE患者的甲真菌病及口腔念珠菌病的危险因素及其致病真菌构成情况。结果 176例SLE患者中,104例合并真菌感染。甲真菌病61例(34.66%),口腔念珠菌病69例(39.20%),其中二者同时发生26例(14.77%)。甲真菌病的主要病原体为红色毛癣菌,临床类型主要为远端侧位甲下型(52.46%)。口腔念珠菌病主要病原体为白念珠菌。甲真菌病的患病率随着SLE病程延长而增加。口腔念珠菌病的患病率受泼尼松每日用量、接受甲强龙冲击治疗、使用广谱抗生素的影响。使用免疫抑制剂及病情严重程度对二者的发生均有影响。结论 SLE易发生甲真菌病和口腔念珠菌病,要早期检查并关注存在危险因素患者的甲及口腔黏膜变化。  相似文献   

16.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改良的邻苯三酚自氧化法对4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进行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的测定,发现SLE患者血清SOD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活动期与缓解期之间SOD值无明显差别;血清SOD水平与患者IgA呈中度正相关;口服维生素E治疗对SLE患者SOD水平无明显影响。作者认为血清SOD与SLE的自身免疫过程有关,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系统性红斑狼疮肺胸膜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肺胸膜改变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28例SLE患肺胸膜改变的临床资料。结果:临床表现以咳嗽、咳痰(71.9%)、呼吸困难(64.1%)、胸痛(55.5%)等为主,其他临床表现包括急性狼疮性肺炎、慢性肺纤维化等。X线检查发现肺部表现多样,除了胸腔积液、肺纹理增多、小点状、网状阴影外,也可有大片状边缘模糊阴影等。结论:SLE患应常规定期进行X线检查,以便早期发现肺、胸膜改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男女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对228例系统性红斑狼疮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男25例,女203例,男女比例1:8.12,平均发病年龄(32.72±13.49)岁(6~71岁),平均病程(2.33±2.82)年(20d~10年);男性组肾脏损害、口腔溃疡、神经系统损害、血小板减少、抗Sm抗体阳性较女性组多见(P<0.05),而女性组则以蝶形红斑、关节受累、雷诺现象、抗SSA阳性较多见(P<0.05);经治疗女性组好转率(83.74%)较男性组(60.00%)高(P<0.05),死亡率(5.42%)则较男性组(16.00%)低(P<0.05)。结论 SLE患者男女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预后有一定差别,与女性相比,男性内脏损害发生率较高且预后较差,临床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9.
To assess the impact of demographic and clinical factors on prognosis in patients with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 we studied a cohort composed of 566 patients in Huashan Hospital between 1959 and 1992 who were followed up to June 30, 1993. The survivorship was examined through life table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urvival rate from the time of SLE onset was 93% at 1 year, 73% at 5 years, and 60% at 10 years. On univariate analysis, we found that the following factors worsened the probability of survival: male, neuropsychiatric manifestations, pleurisy-pericarditis, hematological disorders, renal involvement, hypocomplementemia, abnormal electrocardiograph, and high corticosteroid dose of treatment. The time that the C3 depression occurred in the course of SLE affected the survival more significantly than did its decreased levels. The earlier the occurrence of C3 depression, the lower the patient's survival probability. On multivariate analysis, th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were male gender, abnormal electrocardiograph, hypocomplementemia, and high corticosteroid dose of treatment. All of these indicated that clinical features of SLE might have value as predictors for its prognosis and that the occurrence of the decreased C3 in the early course of SLE might be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相似文献   

20.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累及多器官、以产生多种抗体及免疫复合物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多数学者认为与遗传基因及环境因素相关联。由于多脏器损害严重危及患者生命健康,同时也给社会、医疗带来极大的负担。患者血中可检测到多种自身抗体,这些抗体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