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1 毫秒
1.
自Pincus发现卵母细胞可在体外成熟至今,未成熟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培养一直是国内外生殖医学领域研究者关注的热点.成功的培养未成熟卵母细胞,不仅可避免目前药物诱导排卵引起的多种弊端,还为卵子库的建立展示了广阔的前景.就卵母细胞成熟的调节机理、未成熟卵的获取、体外培养条件及影响体外培养的因素等方面作综述.  相似文献   

2.
未成熟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为解决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生殖、生育问题提供新的治疗途径.取卵前使用小剂量的卵泡刺激素或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可提高临床妊娠率;卵子大小、培养时间以及培养系统在未成熟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人未成熟卵母细胞体外培养成熟(invitromaturation,IVM)是现代生殖医学的研究热点,是当今国际辅助生殖前沿技术。卵母细胞体外成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不仅包括细胞核的成熟,也包括细胞质成熟;细胞核、质成熟的同步性至关重要,卵母细胞的发育潜能往往因二者的不同步而受阻。就IVM的临床意义、卵母细胞成熟机制、卵母细胞体外成熟非整倍体发生机理做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4.
人未成熟卵母细胞体外培养成熟(in vitro maturation,IVM)是现代生殖医学的研究热点,是当今国际辅助生殖前沿技术.卵母细胞体外成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不仅包括细胞核的成熟,也包括细胞质成熟;细胞核、质成熟的同步性至关重要,卵母细胞的发育潜能往往因二者的不同步而受阻.就IVM的临床意义、卵母细胞成熟机制、卵母细胞体外成熟非整倍体发生机理做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5.
尽管体外培养成熟(IVM)技术已基本接近成熟,但其成熟率还很低而且还存在许多不足和缺点.近年来随着医学细胞与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未成熟卵体外培养研究取得巨大进展,并进行了相关改进.对近几年一些较新的研究发现进行总结,主要从卵母细胞成熟动力学,内分泌学,培养液及培养方案的选择,卵母细胞成熟指标等方面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6.
尽管体外培养成熟(IVM)技术已基本接近成熟,但其成熟率还很低而且还存在许多不足和缺点。近年来随着医学细胞与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未成熟卵体外培养研究取得巨大进展,并进行了相关改进。对近几年一些较新的研究发现进行总结,主要从卵母细胞成熟动力学,内分泌学,培养液及培养方案的选择,卵母细胞成熟指标等方面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鼠巨细胞病毒对小鼠卵母细胞体外成熟过程中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将小鼠未成熟卵母细胞置于含不同浓度小鼠巨细胞病毒的培养液中培养,观察卵母细胞的生发泡破裂率和第一极体释放率,用共聚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观察体外成熟过程中卵母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各组卵母细胞生发泡破裂率和第一极体释放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100TCID50组卵母细胞的超微结构及纺锤体结构未见明显异常。结论:小鼠巨细胞病毒对未成熟卵母细胞体外成熟过程中超微结构无明显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8.
人未成熟卵母细胞体外培养成熟(in vitro maturation,IVM)是现代生殖医学的研究热点.是当今国际辅助生殖前沿技术。卵母细胞体外成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不仅包括细胞核的成熟,也包括细胞质成熟;细胞核、质成熟的同步性至关重要,卵母细胞的发育潜能往往因二者的不同步而受阻。就IVM的临床意义、卵母细胞成熟机制、卵母细胞体外成熟非整倍体发生机理做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9.
虽然已有一定数量的未成熟人卵母细胞体外成熟(IVM)、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后得到的正常后代,但其发育潜能显然不如体内成熟的卵母细胞好,这主要是由于对灵长类动物卵母细胞胞质成熟及卵母细胞获得发育能力方面的分子机理和生理生化过程知之甚少,现有的IVM条件不足以维持卵母细胞的胞质成熟.所以,改良IVM培养基的有效成分,积极探索卵母细胞IVM的条件,成功建立IVM、IVF和体外胚胎培养(IVC)程序,对生殖生物学及生殖工程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就未成熟卵母细胞的IVM调节因素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随着阴道B超、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技术的开展,未成熟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IVM)已成为治疗不孕症的一种经济有效的新途径。向IVM培养系统添加促性腺激素、卵泡液、表皮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素/激活素、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以及共培养系统有助于卵母细胞体外成熟。根据卵母细胞所处发育阶段选择不同的培养系统,探索卵母细胞的生长和成熟是未来的重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
随着阴道B超、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技术的开展,未成熟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IVM)已成为治疗不孕症的一种经济有效的新途径.向IVM培养系统添加促性腺激素、卵泡液、表皮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素/激活索、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以及共培养系统有助于卵母细胞体外成熟.根据卵母细胞所处发育阶段选择不同的培养系统,探索卵母细胞的生长和成熟是未来的重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BDNF对小鼠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及发育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对小鼠未成熟卵的体外成熟及发育能力的影响。方法:以α-MEM为基础培养液,添加不同浓度(0、1、5、10 ng/ml)的BDNF以及FSH、FBS培养小鼠未成熟卵,并进行体外受精,观察卵母细胞成熟率、受精率和胚胎发育至囊胚的能力,了解不同培养条件下BDNF对卵母细胞发育能力的影响。结果:当体外成熟培养液中含有FSH和10%的FBS时,与体外成熟对照组比较,BDNF虽然不影响卵母细胞的成熟率和受精率,但BDNF 5 ng/ml组的囊胚形成率(75.00%)显著高于体外成熟对照组(56.63%),而接近体内成熟组(76.92%);当培养液中仅含FBS时,各组间卵母细胞成熟率和受精率没有差异,但与对照组比较,BDNF显著提高囊胚形成率;当培养液中不含FBS、FSH时,虽然无囊胚形成,但BDNF显著提高了卵母细胞的受精率。结论:BDNF能促进小鼠未成熟卵胞质的发育,提高卵母细胞的发育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影响未成熟卵母细胞冻融技术的关键因素。方法:A组:来源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周期中自愿捐献的多余的成熟卵母细胞(MⅡ期),共56个;B组:来源于手术切除的卵巢组织中的未成熟卵母细胞(GV或MⅠ),共67个。不同成熟时期卵母细胞经慢冻快融后培养和体外受精,观察其体外成熟、受精及胚胎发育情况。结果:A组与B组相比,两组冻融后的存活率有显著性差异(60.71%vs 77.61%,P<0.05);A组受精率高于B组,但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61.76%vs 50.00%,P>0.05);A组与B组相比,两组冻融后的卵裂率和优质胚胎率有显著性差异(76.19%vs 37.50%,47.62%vs 12.50%,P<0.05)。A组获2枚囊胚,而B组没有囊胚培养成功。结论:体外成熟培养技术可能是影响冻融后未成熟卵母细胞发育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通过未成熟卵母细胞体外成熟(IVM)技术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的效果。方法对PCOS患者在月经周期3~4d开始给予小剂量(100—150IU)FSH刺激3d。周期8~10d,当出现直径为10—14mm卵泡,子宫内,膜厚度〉5mm,阴道B超引导下穿刺获取不成熟卵母细胞。将其行体外成熟培养28~31hrs,待排出第一极体后行常规单精子卵胞浆内显微注射(ICSI)-胚胎移植治疗。结果12例体外成熟培养周期中,3例获得临床妊娠,妊娠率为25.0%。结论未成熟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技术是使PCOS患者获得妊娠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以人脐带血清作为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IVM)培养液的主要成份开展IVM技术研究,旨在为IVM临床妊娠率的提高,IVM技术的进步探索一条新路。方法:47例、47个周期的PCOS患者接受了IVM技术的治疗。未成熟卵母细胞分别入IVM培养液Ⅰ(含人成熟卵泡液,卵泡液组)和IVM培养液Ⅱ(含脐带血清,脐带血清组)行体外成熟培养,分析人脐带血清对IVM结果影响。结果:脐带血组:15周期,160枚未成熟卵母细胞,体外成熟过程中,成熟率、优质胚率及临床妊娠率分别为93.75%(150/160)、50.00%(60/120)和40.00%(6/15),已分娩4例,另2例处于妊娠阶段;卵泡液组:32周期,未成熟卵母细胞349枚,成熟率、优质胚率分别为77.08%(269/349)和23.77%(53/223),胚胎移植31周期,获得7例临床妊娠,妊娠率为22.58%(7/31),目前已分娩4例,3例流产。成熟率和优质胚率方面,脐带血组高于卵泡液组。结论:人脐带血清作为IVM液的主要成份相对于人成熟卵泡液,将更加有助于未成熟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培养、改善胚胎质量,并获得较好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人类辅助生殖技术(ART)的发展,人未成熟卵母细胞体外培养成熟(IVM)技术作为ART的有效改良,已成功应用于治疗不孕症,成为当代生殖医学的研究热点。IVM技术不仅可以避免药物诱发排卵带来的诸多弊端而且大大缩短了患者的就医时间,降低医疗费用,减少并发症。IVM技术虽已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根据近4年的有关文献对未成熟卵母细胞的采集方法、IVM体外培养的影响因素、IVM存在的问题及IVM的临床应用与展望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人类辅助生殖技术(ART)的发展,人未成熟卵母细胞体外培养成熟(IVM)技术作为ART的有效改良,已成功应用于治疗不孕症,成为当代生殖医学的研究热点.IVM技术不仅可以避免药物诱发排卵带来的诸多弊端而且大大缩短了患者的就医时间,降低医疗费用,减少并发症.IVM技术虽已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根据近4年的有关文献对未成熟卵母细胞的采集方法、IVM体外培养的影响因素、IVM存在的问题及IVM的临床应用与展望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添加两种不同培养成分对人未成熟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IVM)的效果。方法:选择接受ICSI治疗的77名不孕患者共收集未成熟卵177枚,随机分A组(激素组)33例,添加0.075 IU/ml FSH及0.075 IU/ml LH至基础IVM培养液中;B组(成熟卵泡液组)44例,50%基础IVM培养液与50%人成熟卵泡液配成。将两组收集的未成熟卵母细胞放入不同培养液中培养48 h,每24 h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卵母细胞的形态;对MII卵进行ICSI,ICSI操作后继续培养,ICSI后16~20 h进行受精观察,24及48 h分别进行卵裂观察及胚胎评分。结果:①B组未成熟卵母细胞48 h成熟率和MI期卵母细胞48 h成熟率显著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培养液GV期卵母细胞24和48 h成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B组2PN卵裂率显著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2PN受精率及可利用胚胎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成熟卵泡液内可能含有一些未知的有利于卵母细胞成熟的因子,深入研究卵泡液的成分,进一步明确其促卵母细胞成熟机制对开发新的IVM培养液、改善IVM的临床结局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未成熟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Pincus发现卵母细胞可在体外成熟至今,末成熟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培养一直是国内外生殖医学领域研究者关注的热点。成功的培养末成熟卵母细胞,不仅可避免目前药物诱导排卵引起的多种弊端,还为卵子库的建立展示了广阔的前景。就卵母细胞成熟的调节机理、末成熟卵的获取、体外培养条件及影响体外培养的因素等方面作综述。  相似文献   

20.
人未成熟卵玻璃化冷冻初步实验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人未成熟卵母细胞玻璃化冷存保存技术进行初步实验探讨。方法:采用OPS玻璃化冷冻方法,对未成熟的卵子进行冷冻,解冻后体外成熟培养,ICSI受精,观察胚胎培养情况,并对某些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结果:冷冻了GV期卵62个,M I期卵40个。两期卵细胞复苏后存活率、成熟率、受精率和卵裂率分别为:80.65%、77.50%,52.00%、41.94%,57.69%、61.54%,60.00%、62.50%,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采用HTF或G-Mops两种缓冲液配制玻璃化冷冻液冷冻解冻未成熟卵效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未成熟卵解冻后置于含性激素的TCM199与单纯IVF30中成熟培养效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应用OPS玻璃化冷冻方法能够有效冻存未成熟卵母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