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再次直视心脏瓣膜置换术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Zou LJ  Xu ZY  Wang ZN  Lang XL  Han L  Lu FL  Xu JB  Tang H  Ji GY  Wang ES  Wang J  Qu Y 《中华外科杂志》2010,48(16):1214-1216
目的 总结再次直视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治疗体会.方法 2002年1月至2009年12月完成再次直视心脏瓣膜置换术104例,占同期瓣膜置换手术的2.92%(104/3557).男性53例,女性51例,年龄13~72岁,平均(46±14)岁.心功能(NYHA分级)Ⅱ级7例,Ⅲ级67例,Ⅳ级30例.其中二尖瓣或主动脉瓣置换术后其他瓣膜病变28例,二尖瓣瓣膜成形术后再发二尖瓣关闭不全10例,瓣周漏19例,生物瓣衰败7例,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再发瓣膜病变18例,人工瓣膜心内膜炎10例,人工瓣膜机械功能障碍9例,其他3例.再次手术方式包括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双瓣置换2例,二尖瓣置换59例,主动脉瓣置换24例,三尖瓣置换16例,Bentall术3例.两次手术间隔1个月~19年.结果 全组早期死亡8例,早期死亡主要原因为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肾功能不全或多脏器功能衰竭,病死率7.7%.术中大出血2例,术后再次开胸止血2例,胸骨正中切口感染1例.随访3个月~7年2个月,平均3年4个月.晚期死亡2例,1例抗凝过量颅内出血,另1例原因不明.其余存活患者术后半年随访心功能(NYHA分级)Ⅰ级67例,Ⅱ级27例.结论 再次换瓣手术如恰当掌握手术时机、术中加强心肌保护、保证准确的手术操作、注重围手术期处理,临床近、远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
再次心瓣膜置换术2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再次心瓣膜置换术的手术时机、方法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再次心瓣膜置换术2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0例,女15例,年龄25~53岁;其中二尖瓣生物瓣置换术后瓣膜衰坏15例,机械瓣置换术后血栓形成致瓣膜功能障碍4例,人工瓣膜感染性心内膜炎4例,瓣周漏2例。术前心功能Ⅲ级10例,Ⅳ级15例。其中3例机械瓣置换术后血栓形成致急性瓣膜功能障碍和2例生物瓣衰坏合并重度心力衰竭行急诊手术。结果早期死亡3例,死亡率12%,均死于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术后并发脑气栓及大量渗血各1例。存活22例,随访1~16年,晚期死于右心衰竭1例,并发主动脉瓣和二尖瓣瓣周漏1例。其余患者心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合理选择手术时机,术中加强心肌保护,彻底排除心腔残气及防治出血是提高再次心瓣膜置换术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人工机械瓣置换术后再次行心瓣膜置换术的临床经验,探讨人工机械瓣置换术后再次心瓣膜置换术的病因、术中技术环节及围术期处理方法。方法自2001年1月至2008年12月共105例人工机械瓣置换术后患者在我中心再次行心脏手术,男59例,女46例;年龄50.2±10.6岁。其中二尖瓣置换术或/+三尖瓣成形术(TVP)31例,主动脉瓣置换或/+TVP 38例,Bentall手术(包括全根置换)11例,二尖瓣+主动脉瓣置换或/+TVP7例,三尖瓣置换术8例,瓣周漏修补术6例,其它手术4例。再次心脏手术距第一次手术时间为3个月~18年(46.3±31.9个月)。术前心功能分级(NYHA)Ⅱ级27例,Ⅲ级53例,Ⅳ级25例。结果手术死亡6例,总病死率5.71%(6/105),其他患者术后心功能均恢复到Ⅰ~Ⅱ级。死亡原因为:术后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术前心功能Ⅳ级、术后严重低心排血量1例,术后假性动脉瘤破裂1例,严重脑部并发症导致感染1例,人工瓣膜心内膜炎(PVE)2例。人工机械瓣置换后再次心瓣膜置换术原因为:瓣周漏67例(63.80%),PVE 16例(15.23%),血栓形成14例(13.33%),继发其它瓣膜病变8例。术后随访11~107个月,因心搏骤停、脑出血远期死亡2例。结论机械瓣置换术后有一定的再手术率,其再次心瓣膜置换术的重要原因包括:瓣周漏、人工瓣膜心内膜炎和血栓形成。充分的术前准备、正确手术时机的选择、不同体外循环方法的应用及合理的术中技术环节的应用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机械瓣膜功能障碍的原因、外科手术方法,总结围手术期处理经验。方法1996年10月至2008年10月,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共施行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术12276例,其中有32例因机械瓣瓣膜功能障碍而进行再次手术治疗,男12例,女20例;年龄16~61岁,平均年龄43.8岁。再次手术均在全身麻醉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手术方式为二尖瓣置换术16例,主动脉瓣置换术8例,二尖瓣+主动脉瓣置换术3例,三尖瓣置换术2例,瓣膜角度矫正术2例,异物清除术1例;急诊手术13例,择期手术19例。结果全组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为5.1~144.0h,中位时间15h;行气管切开2例。全组再次手术后死亡6例,病死率18.8%(6/32);死亡原因为低心排血量综合征3例,多器官功能衰竭2例,恶性心律失常1例。发生并发症3例,分别为感染性心内膜炎1例、顽固性呃逆1例、切口感染1例,均治愈出院。结论机械瓣膜功能障碍是机械瓣置换术后严重并发症之一,应早发现、早诊断,尽早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5岁以下二尖瓣病变患儿行二尖瓣置换手术的治疗经验.方法 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共12例5岁以下的二尖瓣病变患儿进行二尖瓣置换手术.其中男9例,女3例;年龄4~58个月,平均(26.2±18.1)个月;体质量5.6 ~13.0 kg,平均(9.6±3.8) kg.患儿有中度以上二尖瓣反流或(和)明显的二尖瓣狭窄,均伴有明显的心功能衰竭.3例为二尖瓣成形术后再行二尖瓣置换术.均置入机械瓣膜,9例采用17 ~ 23号主动脉瓣反向置入,3例采用25~27号二尖瓣正向置入.结果 手术死亡1例(8.3%).术后心律失常2例,轻度溶血2例,经治疗均恢复正常.11例生存患儿心功能改善明显,未出现出血和血栓形成等异常情况.结论 严重二尖瓣病变对小年龄儿童的心功能影响极大,尽早手术干预是惟一的选择,二尖瓣置换术是二尖瓣成形手术效果不佳患儿的最后选择.采用型号相对较小的主动脉瓣倒置置入二尖瓣环内,基本解决了机械瓣瓣膜-患者不匹配的问题,但置入小型号机械瓣的患儿再次行二尖瓣置换术的可能较大;小年龄儿童有良好的抗凝依从性,但需加强监测抗凝指标,以防发生出血和栓塞.  相似文献   

6.
心脏瓣膜病再次手术22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Zheng QJ  Yi DH  Yu SQ  Chen WS  Li T  Wang HB  Cai ZJ 《中华外科杂志》2006,44(18):1235-1237
目的总结既往有二尖瓣闭式扩张术、瓣膜成形术、瓣周漏及生物瓣失功能等的患者再次瓣膜手术的经验。方法自1998年1月至2005年8月,实施心脏瓣膜病再次手术221例,其中急症手术8例。其中二尖瓣闭式扩张后再狭窄105例,二尖瓣或主动脉瓣成形术后复发性瓣膜病变37例,瓣周漏29例,生物瓣衰败18例,其他瓣膜再发病变11例,人工瓣膜机械功能障碍9例,Ebstein畸形矫治术后三尖瓣关闭不全7例,人工瓣膜心内膜炎5例。再次手术方式包括二尖瓣置换、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双瓣置换、主动脉瓣置换、三尖瓣置换。两次手术间隔时间1~21年。结果全组术后死亡19例,占8.6%。早期死亡主要原因为术后低心排综合征、恶性心律失常、多脏器功能衰竭与肾功能衰竭,其中急症手术8例中死亡3例,术前心功能Ⅳ级者手术死亡9例,病死率为14.5%(9/62例)。结论瓣膜病再次手术危险因素包括急症手术、术前心功能差、合并其他重要脏器功能不全、体外循环时间和主动脉阻断时间长等。针对这些因素积极防治,可以进一步降低这类患者手术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再次与多次心脏瓣膜置换术13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病人因发生人工瓣膜内源性、外源性功能障碍或并发症 ,以及再发其他瓣膜病变 ,均需行再次瓣膜置换术。现将我们近 10年再次或多次瓣膜置换术病例总结报道如下。资料和方法  1992年 1月至 2 0 0 1年 12月 ,我们共实施再次与多次心脏瓣膜置换术 132例 ,占同期瓣膜置换术病人的 4 35 %( 132 30 33例 )。其中男 5 9例 ,女 73例 ;年龄 14~ 70岁 ,平均 45岁。术前心功能 (NYHA)II级 16例 ,III级 75例 ,IV级 41例。再次换瓣主要原因与两次手术间隔时间见表 1。其中二尖瓣生物瓣衰败 6 6例 ,二尖瓣、主动脉瓣生物瓣衰败1例 …  相似文献   

8.
二尖瓣置换术后内源性机械瓣功能障碍救治成功一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患者女,25岁。入院诊断: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心房纤颤。行术中盐水冲洗射频改良迷宫手术和二尖瓣机械瓣置换术。术中置入25M侧倾碟瓣,手术过程顺利。患者于术后当天出现间歇性动脉波脱漏,但循环稳定。于术后第1天2次行床旁彩色超声心动图检查,均发现有不规则人工瓣叶开放受限,这种开放异常似乎并非由组织结构或线结阻挡所致。急诊行心内探查,术中证实机械瓣膜周围无线头或组织结构阻挡。再次行二尖瓣置换术后患者康复出院。讨论机械瓣膜急性功能障碍是极严重的并发症,Lindblom[1]报道机械瓣置换术后第1个5年中机械瓣功能障碍发生率为0.60%~2…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二尖瓣成形术和瓣膜置换术治疗慢性中重度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手术效果及中期随访结果 .方法 自2002年6月至2008年5月,83例慢性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中度35例,重度48例)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行二尖瓣成形术或二尖瓣置换术.男49例,女34例;年龄51~77岁,平均(59.3±7.5)岁.43例二尖瓣成形术包括使用Dacron补片条或自体心包条环缩后瓣环21例,交界处环缩9例,后叶矩形切除9例,St.Jude成形环环缩4例.40例二尖瓣置换术包括机械瓣28例,生物瓣12例.结果 住院死亡3例,二尖瓣成形术组和二尖瓣置换术组住院死亡分别占2.3%(1/43例)、5.0%(2/40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瓣膜置换组机械通气时间长于二尖瓣成形组(P<0.05),二尖瓣成形组术后6例残余轻度二尖瓣反流(P<0.05)但不影响心功能,两组其他住院并发症无统计学差异(P>0.05).76例通过门诊或电话随访,随访3~60个月,平均(20.2±4.9)个月.随访期间二尖瓣成形术7例轻度二尖瓣反流.瓣膜置换组人工瓣功能均良好,3例出现抗凝相关并发症.随访远期死亡7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二尖瓣成形术和二尖瓣置换术5年生存率分别为90%和61%.结论 对于慢性中重度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病人,二尖瓣成形术后近期和远期效果好,可作为优先选择的术式.  相似文献   

10.
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的外科治疗方法 ,分析影响手术疗效的因素。方法 1998年 4月至 2 0 0 3年 11月 ,外科治疗 4 4例冠心病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 ,其中轻~中度 7例 ,中度 2 4例 ,重度 13例。行二尖瓣成形术 30例 ,其中交界区瓣环成形术 12例 ,用人工瓣环行瓣环成形术 17例 ,1例行双孔二尖瓣成形 ;4例同时行后瓣叶楔形切除 ,1例作腱索转移。瓣膜置换术 14例 ,置入双叶机械瓣 12例 ,生物瓣 2例。结果 全组手术死亡 7例 ,其中低心排出量综合征或心衰死亡 4例 ,心律失常 2例 ,脑栓塞 1例。 33例术后平均随访 2 0个月 ,远期死亡 2例 ,生存者远期心功能I~II级 2 9例 ,III级 2例。术后超声复查左心室内径较术前明显缩小 [(6 2 3± 6 3)mm对 (5 4 3± 7 1)mm]。行瓣膜成形术者远期复查超声显示无反流或轻微反流 12例 ,轻度反流 5例 ,中度反流 2例。瓣膜置换术者 12例出现瓣周漏 ,其余病例瓣膜功能良好。统计分析显示 ,左心室功能、临床心功能级别与手术风险相关。结论 冠心病合并二尖瓣关闭不全应积极处理 ,手术矫治方式应根据瓣膜病理改变及心功能决定 ,尽量施行瓣膜成形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GK双叶机械瓣应用于二尖瓣置换术近中期的机械功能。方法选取我院自2008年3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以风湿性二尖瓣狭窄为主要病变的20例患者。其中10例应用GK双叶机械瓣行二尖瓣置换术(GK组),男5例、女5例,年龄40~69(56.4±8.9)岁;另10例应用Medtronic Open Pivot机械瓣行二尖瓣置换术(Medtronic组),男4例、女6例,年龄30~69(50.2±8.0)岁。比较两组术前基础资料、术中及术后资料。术后3年通过心脏CT血管造影评价人工机械瓣膜的在体形态和瓣叶开放角度,经胸超声心动图测定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均无术后死亡,无瓣周漏、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及二次开胸止血等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3年随访资料显示,术后近中期的机械瓣膜功能无明显差异,未见血栓形成及人工机械瓣膜功能障碍,心脏CT血管造影及心脏彩超检查示两组患者人工机械瓣膜的在体形态良好。结论二尖瓣置换术后3年GK双叶机械瓣膜具有良好的机械瓣膜功能,与Medtronic双叶机械瓣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12.
1997年 10月至 1999年 12月 ,我们采用经右心房房间隔和左心房顶联合切口 ,对 2 3例再次二尖瓣手术或左、右心房均较小的病人进行二尖瓣置换术 ,效果满意 ,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2 3例中男 12例 ,女 11例 ;年龄 2 6~ 6 5岁。原发疾病为风湿性心脏瓣膜病 2 1例、退行性瓣膜病变和冠心病所致二尖瓣关闭不全各 1例。本次手术包括二尖瓣闭式扩张术后 9例、二尖瓣置换术后 4例、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双瓣置换术后和心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二尖瓣狭窄各 1例 ;单纯二尖瓣狭窄 6例、二尖瓣狭窄并主动脉瓣狭窄和冠心病合并二尖瓣腱索断裂各 1例。心功能…  相似文献   

13.
人工心脏瓣膜再次或多次置换术333例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自 1978年 3月至 1999年 12月 ,我们共为 333例病人行再次或三次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 ,占同期换瓣术的 4 30 %(333/ 775 3例 )。现对再次换瓣的原因、手术适应证、手术技术以及再次换瓣的高危因素等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临床资料 本组 333例再次换瓣者中男 191例 ,女 14 2例。年龄 12~ 72岁 ,平均 (40 6 7± 9 92 )岁。发现人工瓣膜功能障碍或出现相应症状到本次换瓣的时间为 1d~ 85个月(平均 10 4个月 )。术前心功能 (NYHA)III~IV级 2 5 8例(77 5 % )。前次换瓣为生物瓣膜 2 6 3枚 ,占同期所换生物瓣的2 9 6 8% (2 6 3/ 886…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二尖瓣置换术后三尖瓣关闭不全患者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14例心脏瓣膜疾病患者行二尖瓣置换术后发生中度或重度三尖瓣关闭不全,其中相对性关闭不全12例,器质性关闭不全2例。行三尖瓣成形术4例,均使用人工瓣环成形;行三尖瓣置换术10例,其中置换生物瓣6例,双叶机械瓣4例。在心脏不停跳下手术4例,常规心脏停搏手术10例。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发生低心排血量综合征3例,用升压药维持循环,患者均顺利出院。术后复查超声心动图,右心房、室均明显缩小,右心室前后径(22.5±5.6mm)较术前(31.9±5.9mm)明显减小(P<0.001)。随访14例,随访时间1.8±1.3年,心功能级2例、级9例,级2例,1例于术后4年因心力衰竭死亡。结论二尖瓣置换术后远期三尖瓣关闭不全的患者经外科矫治后疗效满意,合理掌握手术指征、手术时机和良好的围术期治疗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2261例二尖瓣及主动脉瓣联合瓣膜置换术临床结果与随访   总被引:43,自引:2,他引:41  
目的 总结 2 2 6 1例二尖瓣及主动脉瓣联合瓣膜置换术的临床结果与随访。方法  1977年至 2 0 0 0年间 ,2 2 6 1例病人行二尖瓣及主动脉瓣联合瓣膜置换手术。男 12 0 6例 ,女 10 5 5例。年龄14~ 6 9岁 ,平均 (43 73± 9 2 9)岁。其中风湿性心脏病 2 0 6 2例 ;术前心功能 (NYHA)III~IV级者 136 4例。4 6例为二次瓣膜置换 ,39例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胸部正中纵劈胸骨 2 173例 ,胸部正中部分纵劈胸骨或右侧腋下小切口 88例。全部切除二尖瓣者 1978例 ,保留后瓣者 16 4例 ,保留前瓣者 6例 ,保留全瓣者 91例。 4 99例同期行三尖瓣成形 ,5例同期行三尖瓣置换。共置换人工心脏瓣膜 4 5 2 7枚。结果 手术死亡率为 2 6 5 % ,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为 10 30 %。术后总随访率为 88 80 % ,实际生存率在术后第 5、10、15年时分别为 (95 .76± 0 .70 ) %、(92 .90± 1.6 4 ) %、(74 .32± 16 .6 7) %。结论 二尖瓣及主动脉瓣联合瓣膜置换术是治疗严重联合瓣膜疾病的可靠、有效手段 ,尤其近年手术结果令人鼓舞  相似文献   

16.
三尖瓣再次手术1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三尖瓣再次手术的治疗效果及经验.方法 2002年至2006年,收治14例三尖瓣再次手术病人,其中三尖瓣成形术后再次出现关闭不全12例,三尖瓣置换术后人工瓣膜功能障碍2例.结果 再次实施三尖瓣成形术5例,三尖瓣置换术9例.死亡2例,余者治愈出院.10例随访2~40个月,1例心功能Ⅲ级,余者均为Ⅰ~Ⅱ级.结论 再次三尖瓣手术治疗效果确切,手术死亡与手术方式的选择以及围术期心、肾功能衰竭有关.  相似文献   

17.
例 1 男 ,43岁。因二尖瓣、主动脉瓣置换术后 ,咳嗽、咯泡沫痰 6个月而入院。查体 :于二尖瓣听诊区闻及 级收缩期杂音和人工机械瓣启闭音。超声心动图示二尖瓣人工瓣瓣周漏。入院诊断 :二尖瓣、主动脉瓣置换术后 ,二尖瓣人工瓣瓣周漏 ,心力衰竭。入院后经术前准备行二尖瓣人工瓣瓣周漏缝补术。手术顺利 ,术后用微量注射泵持续静脉滴注氨力农 (粉针剂 )4 .86μg/ kg· min,术后 2小时患者清醒 ;术后第 2天出现精神症状 :神志模糊、躁动、谵语 ,多次应用安定、鲁米那钠等镇静药物 ,效果欠佳 ,遂停用氨力农 ,至术后第 3天 (停药第 2天 )上述…  相似文献   

18.
198 3年 12月至 1998年 12月 ,我们应用上海侧倾碟瓣施行瓣膜置换术 12 2例 ,现总结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全组中男 5 7例 ,女 6 5例 ;年龄 14~ 5 7岁。风湿性心脏病 119例 ,其中二尖瓣病变 6 1例 ,主动脉瓣病变5例 ,多瓣膜病变 5 3例 ;细菌性心内膜炎 2例 ;房室管畸形矫正术后二尖瓣关闭不全 1例。术前有脑栓塞史 4例 ,肢体动脉栓塞史 1例。二尖瓣闭式分离后再狭窄关闭不全 5例 ,二尖瓣置换术后生物瓣衰坏 7例 ,瓣膜栓塞 1例 ,二尖瓣分离、置换术后生物瓣衰坏、第 3次瓣膜置换者 1例。术前心胸比率 >0 6者 89例 ,其中 >0 7者 12例 ;房颤6…  相似文献   

19.
儿童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及其疗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儿童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及治疗效果。方法1990年1月至2002年12月,45例14岁以下儿童施行了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其中男26例,女19例。年龄3—14岁,平均10.8岁;≤10岁15例,10~14岁30例。包括先天性心脏瓣膜病32例,风湿性瓣膜病6例,心内膜炎3例,部分型房室管畸形修补术后二尖瓣关闭不全3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主动脉关闭不全1例。行二尖瓣置换23例,其中2例为矫正型大动脉转位行解剖位三尖瓣置换,主动脉瓣置换9例;二尖瓣与主动脉瓣双瓣置换4例;三尖瓣置换9例。5例使用生物瓣膜或同种主动脉瓣,余40例均采用机械瓣膜,包括进口双叶瓣34枚,进口单叶瓣3枚,国产单叶瓣7枚。结果本组手术死亡(术后30d内)2例,死亡率4.4%,均死于手术当日,1例因顽固性心律失常,1例术后低心输出量综合征。生存者随访8个月-12年,平均4.9年。4例晚期死亡,晚期死亡率9.3%。置入机械瓣膜者均采用华法林抗凝治疗,未发生血栓栓塞及抗凝相关并发症,病儿术后心功能均Ⅰ-Ⅱ级。结论儿童瓣膜病病人,大多数可以置入合适的成人型号人工瓣膜,保证其术后生长发育,减少二次手术。采用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经过平均4.5年随访,无血栓栓塞或抗凝有关的出血并发症发生,治疗效果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机械瓣置换术后妊娠期患者机械瓣功能障碍再次行瓣膜置换手术的护理配合经验,为手术室护理提供参考。方法对9例机械瓣置换术后妊娠13~35周再次行机械瓣置换术患者,巡回护士做好术前访视、特殊物品准备、手术室环境准备、患者准备,术中密切观察患者,及时配合处理新生儿;器械护士做好开台、开胸插管准备,准确配合瓣膜置换及止血关胸操作,注意保护胎儿等。结果 9例患者再次机械瓣置换术成功,均康复出院;5例胎儿存活,顺利分娩。随访6个月至10年,9例患者心功能Ⅰ~Ⅱ级;5例婴儿生长发育正常。结论该类手术难度高,风险大;护士需具备丰富的手术经验、快速的配合技巧、敏锐的观察能力,与团队密切协作,保障手术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