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血管紧张素(Ang)Ⅱ和内皮素1(ET-1)是重要的致炎及纤维化因子,且2者间存在交互作用[1],共同参与糖尿病肾病(DN)肾间质纤维化(RIF)的进程.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是组织缺氧时表达增多的产物.AngⅡ可使肾小管上皮细胞中HIF-1α的表达增加,而ET-1是HIF-1α的下游基因,3者之间密切关联.本研究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AngⅡ、ET-1及HIF-1α在DN患者肾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肾脏损害的关系,为进一步阐明DN的发病机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血管紧张素(Ang)Ⅱ和内皮素1(ET-1)是重要的致炎及纤维化因子,且2者间存在交互作用[1],共同参与糖尿病肾病(DN)肾间质纤维化(RIF)的进程.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是组织缺氧时表达增多的产物.AngⅡ可使肾小管上皮细胞中HIF-1α的表达增加,而ET-1是HIF-1α的下游基因,3者之间密切关联.本研究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AngⅡ、ET-1及HIF-1α在DN患者肾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肾脏损害的关系,为进一步阐明DN的发病机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血管紧张素(Ang)Ⅱ和内皮素1(ET-1)是重要的致炎及纤维化因子,且2者间存在交互作用[1],共同参与糖尿病肾病(DN)肾间质纤维化(RIF)的进程.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是组织缺氧时表达增多的产物.AngⅡ可使肾小管上皮细胞中HIF-1α的表达增加,而ET-1是HIF-1α的下游基因,3者之间密切关联.本研究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AngⅡ、ET-1及HIF-1α在DN患者肾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肾脏损害的关系,为进一步阐明DN的发病机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肾小管上皮细胞-间充质细胞转分化(tubular epithelial-ruesenchymal transition,TEMT)受多种生长因子、细胞因子、激素、细胞外信号调节,在这些因子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growth factor-beta1,TGF-β1)是最强的诱导因子,启动并调节TEMT的全过程.现就TGF-β1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的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长期蛋白尿可致肾脏纤维化,细胞外基质(ECM)的主要来源之一是转分化的肾小管上皮细胞(TEC)[1],因此上皮细胞-间充质细胞转分化(EMT)是蛋白尿患者肾脏纤维化的主要机制之一。低氧诱导因子1(HIF-1)可诱导多种细胞转分化[2]。本研究检测大鼠TEC(NRK-52E细胞)在含高浓度牛血清白蛋白(BSA)的培养基中是否发生转分化,以及shRNA- HIF -1α能否抑制BSA致NRK-52E细胞转分化的作用,以探讨HIF- 1α在蛋白尿致肾脏纤维化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人松弛素(Relaxin)对高糖培养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转分化、分泌细胞外基质的影响。方法:实验分组:正常糖组:含5.5 mmol/L葡萄糖;高糖组:含30 mmol/L葡萄糖;高渗组(甘露醇组);高糖+松弛素干预组;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中TGF-β1、细胞胶原(ColⅠ)、纤连蛋白(FN)的表达。免疫印迹技术(Western blot)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表达,确定肾小管上皮细胞表型转化情况。结果:与正常糖组相比,高糖组肾小管上皮细胞分泌ColⅠ、FN、TGF-β1显著增加,在高糖培养基中加入人松弛素干预后可显著抑制由高糖诱导的ColⅠ、FN、TGF-β1的高表达,降低α-SMA表达,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结论:松弛素能抑制高糖诱导HK-2细胞分泌细胞外基质,抑制HK-2细胞转分化,具有抗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7.
黄芪通过c-met调控TGF-β1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AB 目的:探讨黄芪对TGF-β1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及细胞外基质分泌的作用及机制。方法:体外培养正常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NRK52E),应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NRK52E细胞形态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受体(c-met)的表达;ELISA法定量检测细胞上清液中胶原Ⅰ(Col-Ⅰ),胶原Ⅲ(Col-Ⅲ)和纤维黏连蛋白(FN)的水平。结果:TGF-β1可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TEMT),TGF-β1诱导组细胞肥大、拉长,呈长梭形,α-SMA表达明显增强,Col-Ⅰ、Col-Ⅲ和FN分泌增加(P〈0.05)。加入不同浓度黄芪后,细胞形态接近正常肾小管上皮细胞形态,α-SMA表达、Col-Ⅰ、Col-Ⅲ和FN分泌均较TGF-β1诱导组明显抑制(P〈0.05),c-met表达较TGF-β1诱导组增加(P〈0.05)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TGF-β1可以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增加细胞外基质成分Col-Ⅰ、Col-Ⅲ和FN的分泌;黄芪能够抑制TGF-β1诱导的NRK52E细胞转分化以及细胞外基质的分泌;黄芪抑制细胞转分化的机制可能与其增强c-met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内皮素1(endothelin 1,ET-1)对人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形态变化及对转化生长因子β_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_1,TGF-β_1)表达的调节作用,以及内皮素受体A和受体B在其中所发挥的作用,阐明ET-1对肾小管上皮细胞-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TEMT)的诱导作用。方法:人近曲小管上皮细胞株(HK-2)进行体外培养,随机分为四组,一组为空白对照组,三组采用ET-1进行干预,分别加入BQ123(ETaR拮抗剂)、BQ788(ETbR拮抗剂)、BQ123+BQ788,扫描电镜观察各组细胞形态的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中TGF-β_1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ET-1作用后,HK-2细胞形态明显不规则,胞质减少,细胞皱缩,表面微绒毛脱落,胞间连接显著减少,TGF-β_1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明显上调(P0.05,与空白对照组对比);加入ETR拮抗剂BQ123、BQ788后,细胞形态改善,TGF-β_1mRNA和蛋白表达较模型组均明显下调(P0.05),两组间对比BQ788的抑制效果更明显,但二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ET-1可导致促纤维化因子TGF-β_1显著增加,对于肾小管上皮细胞具有明显的诱导TEMT作用,阻断ET-1受体A或B均可以显著抑制ET-1诱导TEMT作用,其中ETbR拮抗剂BQ788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9.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是特异性的单核、巨噬细胞趋化因子,在器官纤维化中起重要作用,通过其同源受体CCR2调节肾间质纤维化(RIF)的发生[1,2].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EMT)是RIF主要的细胞分子机制之一[3-5].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红细胞生成素(EPO)对高糖诱导下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的影响。 方法 体外培养人肾小管上皮细胞株(HK-2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渗透浓度对照组、高糖组、高糖+EPO(5 U/ml)组和高糖+EPO(10 U/ml)组。RT-PCR法检测各组细胞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s信号蛋白2(Smad2)及整合素连接激酶(ILK)的mRNA表达。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细胞TGF-β1及α-SMA的蛋白表达。 结果 RT-PCR结果显示,相对于对照组,高糖组细胞α-SMA、TGF-β1、Smad2、ILK的mRNA表达均显著上调(P < 0.01)。细胞免疫化学也显示,高糖组TGF-β1和α-SMA的蛋白表达较对照组显著上调(P < 0.01),而高糖+EPO(5 U/ml)组和高糖+EPO(10 U/ml)组上述指标的表达均显著低于高糖组(均P < 0.01)。 结论 EPO能抑制高糖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可能与其抑制TGF-β1、Smad2及ILK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介导的信号通路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肾间质纤维化(RIF)中的作用。 方法 体外培养肾小管上皮细胞,以不同浓度(10-9~10-6 mol/L)的AngⅡ分别处理24 h、48 h时,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印迹法分别检测肾小管上皮细胞中HIF-1α、脯氨酸羟化酶2(PHD2)及基质金属蛋白酶1组织抑制剂(TIMP-1)mRNA和蛋白的表达变化情况。 结果 随AngⅡ刺激浓度的增加,HIF-1α mRNA的表达水平也增加,呈浓度依赖性。当AngⅡ浓度在10-7 mol/L,并且干预时间为24 h时,HIF-1α mRNA的表达水平增加了166%。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印迹分析显示,相对于空白对照组,在AngⅡ干预的肾小管上皮细胞中HIF-1α、TIMP-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 (P < 0.05),而PHD2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下降(P < 0.05)。 结论 AngⅡ可能通过下调PHD2的表达而减少肾小管上皮细胞中HIF-1α的降解,从而上调HIF-1α及TIMP-1的表达,参与RIF。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小檗碱对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AGE)和高糖诱导下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的影响及机制。方法:人肾小管上皮细胞株(HK-2细胞)于含10%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基中进行体外培养。细胞增殖达到70%左右,换无血清培养液继续培养12 h后,进行分组处理。分别用高糖(30 mmol)、AGE(100μg/ml)、小檗碱(10μmol)处理48 h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原位细胞免疫组化检测AGE受体(RAGE)、α-SMA、Ⅰ型胶原蛋白(Col-Ⅰ)、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RAGE、α-SMA、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的蛋白翻译水平。结果:经高糖刺激细胞48 h后,细胞体积逐渐变大,形态变为长梭形,排列紊乱,少部分细胞脱落,高糖+AGE组细胞形态与高糖组相似;小檗碱干预后,细胞形态改变较少见,排列紊乱现象较轻微。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对照组及高糖组几乎未见RAGE阳性表达,但高糖+AGE组RAGE呈强阳性表达,Col-Ⅰ和α-SMA显著升高。小檗碱干预后可抑制细胞肥大,并使RAGE和α-SMA的水平有一定下降,同时Col-Ⅰ也有所降低;蛋白印迹法分析显示高糖和AGE可使RAGE蛋白表达显著上调,并刺激TGF-β1表达水平升高,小檗碱可抑制RAGE、TGF-β1的蛋白表达。结论:持续的高糖和AGE作用下可引起肾小管上皮细胞肥大,促进细胞外基质合成,并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小檗碱能改善高糖和AGE引起的细胞肥大和胶原蛋白合成,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其机制与下调RAGE,抑制TGF-β1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3.
三七总皂苷对TGF-β1诱导的HK-2细胞表型转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6,他引:13  
目的:探讨三七总皂苷(PNS)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转分化的影响.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FCM)结合免疫荧光法(IF)检测PNS对TGF-β1诱导的HK-2细胞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阳性细胞百分率的影响;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PNS对TGF-β1诱导的HK-2细胞α-SMA信使核糖核酸(mRNA)表达.结果:流式细胞仪(FCM)结合免疫荧光法(IF)示:PNS 200~800 mg/L可使TGF-β1诱导的HK-2细胞增加的α-SMA阳性细胞百分率回降;RT-PCR示:PNS 200~800 mg/L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地使TGF-β1诱导的HK-2细胞增加的α-SMA mRNA的基因表达回降.结论:PNS可通过抑制TGF-β1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表型转分化,从而参与延缓肾间质纤维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4.
青藤碱对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青藤碱干预炎症介质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及其相关基因的表达作用.方法:IL-1β(10 ng/ml)诱导体外培养的小鼠肾小管上皮细胞株(MCT),同时用青藤碱(10 μmol/L、100μmol/L、500μmol/L和1000μmol/L)进行干预.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分别测定细胞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和纤连蛋白(Fn)的基因表达.结果:结果:IL-1β能够显著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α-SMA的基因表达上调,同时伴随着TGF β和Fn的基因表达显著上调;而青藤碱各个浓度均具有显著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作用,TGF-β和Fn的基因表达也随之下调.结论:青藤碱可显著抑制IL-1β刺激下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标志物和细胞外基质的基因表达,其机制可能与部分下调TGF-β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在高糖诱导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高糖组、高糖+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小干扰RNA组、高糖+小干扰RNA阴性对照组。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受体AT1R、脂联素受体1(AdipoR1),炎性因子核转录因子(NF-κB)、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MIP-1)及纤维化标记物α-肌动蛋白(α-SMA)、纤维结合蛋白(FN)的表达;采用免疫沉淀法检测AT1R-AdipoR1二聚化在肾小管上皮细胞中的形成,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AT1R、AdipoR1在肾小管上皮细胞中的共定位关系。结果研究发现,在高糖刺激下,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中AdipoR1表达无改变,AT1R表达明显增加(P0.05);炎性因子NF-κB、MCP-1、MIP-1α表达显著上调(均P0.05);纤维化标记物α-SMA、FN表达显著升高(均P0.01)。研究还发现,大鼠正常肾小管上皮细胞中存在AdipoR1-AT1R二聚化,且在高糖刺激下AdipoR1-AT1R二聚体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在转染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小干扰RNA后,AT1R-AdipoR1二聚化明显减少,且明显抑制AT1R表达(P0.05),并使肾小管上皮细胞炎性因子NF-κB、MCP-1、MIP-1α表达显著下调(均P0.05),使纤维化标记物α-SMA、FN表达明显降低(均P0.05)。结论高糖刺激下,AT1 R通过促进AT1 R-AdipoR1二聚化,介导肾小管上皮细胞炎性损伤及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促进其纤维化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观察高糖对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EMT)的作用,探讨其与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的关系及糖尿病肾病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发病机制。 方法 以人肾小管上皮细胞株HKC细胞和高表达Smad7蛋白的HKC转染细胞株为研究对象。蛋白印迹法检测高糖(葡萄糖浓度分别为25和50 mmol/L)对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E钙黏蛋白 (E-cadherin)和纤连蛋白(FN)表达的影响。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TGF-β1的水平。Boyden小室检测HKC细胞的迁移能力。抗TGF-β1抗体中和实验分析高糖对肾小管EMT作用及与TGF-β1的关系。 结果 持续的高糖作用(96 h)能够导致HKC表达α-SMA蛋白,其中25和50 mmol/L的葡萄糖分别增加表达α-SMA 2.8倍和8.2倍;降低E-cadherin的表达;刺激合成FN。25和50 mmol/L的葡萄糖刺激HKC 12 h后,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GF-β1浓度分别为(408.5±198.6)和(939.3±311.8) ng/L,呈剂量依赖性。抗TGF-β1抗体能够显著抑制高糖导致的HKC高表达α-SMA蛋白和FN及降低E-cadherin表达的作用。高表达Smad7蛋白的HKC转染细胞株在高糖的持续作用下,不能表达α-SMA和FN蛋白,E-cadherin也未见降低。细胞迁移实验表明,25和50 mmol/L高糖能够增加HKC迁移至Boyden小室膜下侧面的细胞数[(12.4±3.7)和(18.6±4.4)细胞/HP)],与正常对照组[(3.0±0.8)细胞/H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抗TGF-β1多克隆抗体能够部分抑制高糖(50 mmol/L)造成的HKC细胞向Boyden小室膜下侧面的迁移[(11.9±5.2)细胞/HP]。高表达Smad7蛋白的HKC转染细胞株在高糖培养条件下迁移至Boyden小室膜下侧面的细胞数[(4.3±1.2)细胞/HP]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高糖能够诱导肾小管EMT,此作用与高糖刺激该细胞合成TGF-β1有关,阻止Smad信号途径能够拮抗TGF-β1介导的肾小管EMT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虫草素对高糖诱导的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大鼠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株(NRK52E细胞株),分为正常对照组(葡萄糖5.5 mmol/L,NG组)、高糖组(葡萄糖30 mmol/L,HG组)、高糖+虫草素组(葡萄糖30 mmol/L+虫草素10μg/ml,HG+C组)。分别于刺激12 h,24 h,48 h后收集细胞。应用定量RT-PCR测定NRK52E TGF-β,E-cadherin,α-SMA mRNA的表达;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TGF-β、E-cadherin、α-SMA蛋白的表达。结果:高糖刺激后NRK52E细胞的TGF-β和α-SMA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糖组(P〈0.01),而虫草素组TGF-β和α-SMA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低于高糖组(P〈0.05);高糖诱导的NRK52E细胞E-cadherin mRNA及蛋白水平明显降低(P〈0.01);而虫草素组NRK52E细胞E-cadherin mRNA及蛋白水平显著高于高糖组(P〈0.05)。结论:虫草素可以明显抑制高糖诱导的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TGF-β实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FGF2/FGFR1/ERK在高糖诱导人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中的信号转导机制及肾元颗粒的干预作用。方法:以高糖(30 mmol/L)诱导HK-2细胞上皮-间充质细胞转分化建立模型,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高渗对照组、肾元颗粒组、厄贝沙坦组及ERK阻断剂组。采用CCK-8法确定大鼠血清加入浓度,Western blot及RT-PCR检测FGF2、CollgenⅣ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ELISA法分析各组细胞ERK及磷酸化ERK(p-ERK)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FGF2、CollgenⅣ蛋白及mRNA表达显著增高(P0.05),p-ERK水平显著增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肾元颗粒组FGF2、CollgenⅣ蛋白及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5),p-ERK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肾元颗粒含药血清能通过下调高糖诱导的HK-2细胞FGF2的表达,抑制FGF2/FGFR信号转导途径从而改善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这可能是其防治糖尿病肾病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间隙连接蛋白43表达改变对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肾小管上皮细胞-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TEMT)过程中间隙连接蛋白43(connexin 43)表达和细胞间通讯功能的变化,以及上调connexin 43水平对TEMT的影响。方法 用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刺激人肾小管上皮细胞系(HKC),检测connexin 43、上皮细胞标志物E-钙黏蛋白(E-cadherin)和肌成纤维细胞标志物α-SMA、vimentin的表达。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荧光漂白恢复(FRAP)技术检测HKC细胞间通讯功能。通过pLNCX2- connexin 43病毒质粒转染HKC上调connexin 43的表达,检测以上各指标的变化,观察对TEMT的影响。结果 HKC经TGF-β1刺激后.其α-SMA和vimentin mRNA和蛋白质表达增强,而E-cadherin和connexin 43表达下降(P<0.05),细胞间通讯功能降低(P<0.05)。connexin 43高表达后,TEMT程度明显减轻。结论 上调肾小管上皮细胞间通讯功能可部分减轻TEMT程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脱氢抗坏血酸(DHA)对高糖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产生氧自由基的影响&#65377;方法 (1)传代培养肾小管上皮细胞;(2)以Fe3+还原法检测细胞内抗坏血酸(AA)浓度,观察肾小管上皮细胞摄取AA和DHA的情况及葡萄糖和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抑制剂细胞松弛素B(cytochalasin B)对其影响;(3)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细胞内氧自由基,观察高糖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氧自由基产生的情况及不同浓度DHA对其影响&#65377;结果 (1)AA不能由细胞外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而DHA可以进入,并且随着细胞外葡萄糖浓度的增加,其进入速度减慢&#65377;细胞松弛素B则完全抑制了DHA进入到肾小管上皮细胞, 而固定葡萄糖浓度(25 mmol/L)时,随着DHA浓度的增加,DHA进入细胞内的速度逐渐增快&#65377;(2)高糖快速诱导了肾小管上皮细胞氧自由基产生增多,DHA抑制了高糖的这种作用,并且该抑制作用在浓度小于&#65380;等于4 mmol/L的范围内呈浓度依赖性&#65377;结论 (1)肾小管上皮细胞是依赖DHA利用VitC的细胞型,DHA进入该细胞依赖GLUT介导,高糖可抑制其进入细胞;(2)DHA可有效抑制高糖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氧自由基产生增多,并在一定范围内呈浓度依赖性&#6537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