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从1963年第一个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萘啶酸问世以来,此类药物的发展极为迅速,随着氟哌酸的出现,目前国内应用十分广泛,如诺氟沙星(氟哌酸)、氧氟沙星(氟嗪酸)、环丙沙星(环丙氟哌酸)、依诺沙星(氟啶酸)等。由于氟喹诺酮类药物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现已成为临床上重要的抗菌药物,但此类药物在应用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良反应,近几年多有报道。  相似文献   

2.
应用喹诺酮类药物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王正寿,秦玲635400四川省平昌县人民医院喹诺酮类药物是一新型抗生素,包括:①第1代的萘啶酸;②第2代的吡哌酸;③第3代的氟喹诺酮(包括氟哌酸、氟嗪酸、氟啶酸、甲氟哌酸、丙氟哌酸及罗氟哌酸等)。喹诺酮类药物具有抗菌谱...  相似文献   

3.
周仁荣  阎荣 《新医学》1990,21(4):174-175
本文使用国产喹诺酮类抗生素氟啶酸,治疗肠道鼠伤寒杆菌感染14例,并与吡哌酸、先锋必组的疗效进行了比较。发现氟啶酸对患者体温下降、便次恢复、便培养阴转、便菌群分型等指标与先锋必组相仿,但明显优于吡哌酸组。  相似文献   

4.
作为霍乱病的治疗,一方面采用输液疗法改善其脱水症状,另一方面,为防止其流行,常并用四环素等抗菌药。随着耐药性霍乱弧苗菌株的日益增多,为寻找抗菌力更强的新药,作者测定了氟哌酸(NFLX)、氟嗪酸(OFLX),氟啶酸(ENX)和环丙氟哌酸(CPFX)等4种抗菌药对霍乱弧菌的体外最小抑菌浓  相似文献   

5.
《上海护理》2008,8(5):23-23
中文名英文名其他名称伐昔洛韦泛昔洛韦夫西地酸呋喃妥因呋喃西林呋喃唑酮氟胞嘧啶氟康唑氟喹诺酮类氟氯西林氟罗沙星氟氧头孢复方磺胺甲口恶唑复方磺胺嘧啶ValaciclovirFamciclovirFusidic AcidNitrofurantoinNitrofuralFurazolidoneFluorocytosine(5-Fc)FluconazoleFluoroqui  相似文献   

6.
喹诺酮类是近年来,临床应用较广泛的一种新型广谱抗菌剂。该类药是在萘啶酸基础结构上合成的第二代喹酮类衍生物。由于在喹诺酮母环6位上引进了氟原子,因此不仅对革兰氏阴性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而且对革兰氏阳性菌也有较强的抗菌作用。主要抗菌机理是抑制细菌DNA旋转酶所催化的ATP依赖超螺旋作用,抑制超螺旋化DNA的松弛作用及促双链DNA的破裂作用。具有抗菌谱广,杀菌力强,不易产生耐药性和交叉耐药及副作用少等优点。自八十年代初问世以来,其中氟哌酸(NFX),氟嗪酸(OFX),氟啶酸(ENX),及环丙氟哌酸(CPF)等抗菌剂已被日、美、联邦德国广泛用于临床。本文就喹诺酮类抗生素临床应用概况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本地区肠道外标本分离的沙门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现状.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和琼脂稀释法测定此类沙门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性.结果 136株沙门菌对左旋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奈啶酸的敏感菌株分别为131株(96.3%)、123株(90.4%)、21株(15.4%).其中123株环丙沙星敏感株中奈啶酸耐药100株,占81.3%.结论虽然肠道外标本分离的沙门菌对左旋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的耐药性不高,但低敏株大量出现;对环丙沙星低敏菌株,应测奈啶酸的耐药性,以避免环丙沙星假敏感导致临床治疗失败.  相似文献   

8.
喹诺酮类药物的临床应用及其药物相互作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16011)刘国华喹诺酮类药物是近20年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型抗菌药。尤其是氟喹诺酮类,如诺氟沙星(氟哌酸),环丙沙星(环丙氟哌酸),氧氟沙星(氟嗪酸),依诺沙星(氟啶酸)和培氟沙垦(甲氟...  相似文献   

9.
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的药理及临床研究进展冯鸣燕,冯高闳(暨南大学附属华桥医院,广州510632江西医学院药理教研室)自70年代在喹诺酮分子中的6位引入氟、7位引入哌嗪获得氟喹诺酮类合成抗菌药后,迄今陆续开发出该类药物依诺沙星(氟啶酸Enoxacin,EN...  相似文献   

10.
双喃氟啶     
双喃氟啶(FD_1)属抗代谢抗肿瘤药,为氟尿嘧啶(FU)衍生物。本品与喃氟啶比较,口服后双喃氟啶在血液和组织中活性代谢物氟尿嘧啶的浓度较喃氟啶为高(小鼠3~5倍,大鼠5~7倍。),其在肿瘤组织中的浓度,则更比喃氟啶高达8~12倍,而其急  相似文献   

11.
自1960年第一代喹诺酮抗菌药帝陵酸合成并应用于临床以来,因其抗菌谱窄,对部分大肠杆菌等革兰氏阴性杆菌有效,仅用于敏感细菌引起的泌尿道感染。1974年研制成第二代隆诺酮药毗所酸,其抗菌谱与第~代大体相同,抗菌活性更强。1979年合成第三代峻诺酮类药物诺氟沙星,第三代隆诺酿药物的共同化学结构是毗酮酸母环的第6位上有氟原子,第7位由听学基取代,故又称氟喷诺酮类药物。与第一、二代相比具有广谱、高效、很好的组织渗透性、组织转运良好且可口服、不良反应小等优今‘’氟隆诺酮类抗菌作用主要发生在细菌的核酸制造过程中,作用点是…  相似文献   

12.
喹诺酮类药物是近年来新近开发的一类非特异性抗菌药物,主要用于耐药性菌株的治疗,国内常用品种有(口奈)啶酸、吡哌酸、氟哌酸等。因该药对 DNA 的合成有抑制作用,特别对未成熟儿童可能有较大的影  相似文献   

13.
我院1990年4月~1991年4月以氟啶酸治疗呼吸道、泌尿道及胆道感染共91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91例中,男52例,女39例,年龄15~65岁,其中肺炎28例,慢阻肺并感染11例,肺癌并感染3例,急性肾盂肾炎12例,尿道炎20例,急性胆囊炎17例。全部病例所用抗生素均单独使用武汉制药厂生产的氟啶酸。治疗剂量0.4口服每日二次。疗程1~2周,如用药后一周未达到有效标准者为无效,改用其他药物治疗。2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临床症状消失,有关化验正常或X线胸片病灶基本吸收;有效:临床症状明  相似文献   

14.
正甲氧苄啶-磺胺甲唑是治疗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的常用抗菌药物,但磺胺类药物易引起过敏反应,因而需要改用其他抗菌药物。目前可供选用的替代药物有:左氧氟沙星、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头孢他啶和米诺环素。美国对临床分离的202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其中99.5%菌株对米诺环素敏感,98.5%对甲氧苄啶-磺胺甲唑敏感,73.1%对左氧氟沙星敏感,39%对头孢他啶敏感。另一份464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药敏试验中,  相似文献   

15.
本文用电化学及光谱学的方法考察并比较了目前临床上已广泛应用的五种氟喹诺酮药物诺氟沙星(氟哌酸)、环丙沙星(环丙氟哌酸)、培氟沙星(甲氟哌酸)、氧氟沙星(氟嗪酸)、依诺沙星(氟啶酸)与金属镁、锰等离子的相互作用,探索了它们的络合比、络合位点、还原机理及其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喹诺酮类(qunolones)抗菌药是指人工合成的含有4-喹酮母核的一类抗菌药物,因其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生物利用度高、与其他类抗生素无交叉耐药性而广泛应用于临床.自 1962年美国 Sterling-Winthrop研究所 Lesher等发现第1个喹诺酮类抗菌药萘啶酸以来,许多学者致力于研究开发这类药物.于1973年合成了第二代喹诺酮类抗菌药吡哌酸等,1978年合成了第三代喹诺酮类抗菌药.第三代喹诺酮类抗菌药的共同特点是在化学结构萘啶环的7位上连有哌嗪环、6位处又引入了氟原子,故又称氟喹诺酮类(fluoroquinolones).此结构提高了抗菌活性、增宽了抗菌谱,同时成本低廉、不良反应小.第四代喹诺酮类抗菌药主要是近年来上市的莫西沙星和加替沙星等,是环丙沙星的8甲氧基衍生物.  相似文献   

17.
全部患者急性起病,有发热、腹痛、腹泻、脓血便或粘液便,粪培养痢疾志贺菌阳性。随机分为氟啶酸(ENX)组110例、氟哌酸(NFX)组112例及促菌生对照组15例。ENX及NFX均服0.4克,每日2  相似文献   

18.
来氟米特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来氟米特(LEF)对强直性脊柱炎(AS)的疗效,并与柳氮磺砒啶(SSZ)进行对照。方法:55例活动性AS分别用来氟米特(10 mg/d)及柳氮磺砒啶(1.0,2次/d)治疗,疗程24周,对两药在6、12、24周疗效及观察指标进行评估。结果:来氟米特在6、12、24的有效率分别为63.3%、80.0%、86.7%,柳氮磺砒啶为44.0%、68.0%、64.0%。显示来氟米特与柳氮磺砒啶疗效相近,来氟米特能显著改善临床实验观察指标,耐受性与柳氮磺砒啶相似,其主要不良反应为消化道副作用。结论:来氟米特用于治疗AS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疗效。  相似文献   

19.
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病原学调查及药物渗透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103例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液进行细菌学培养,共分离出病原菌8种共85株。其中革兰氏阳性数的87.05%,用KBI法对本组菌株进行药物敏感试验,发现氟啶酸敏感诲达94.11%,明显优于其它5种药物。  相似文献   

20.
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产CTX—M型ESBLs肠杆菌科细菌成为社区尿路感染的重要病因,而门诊经验性治疗中存在病原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复方磺胺甲Ⅱ恶唑、口服头孢菌素类、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等耐药的问题。本研究通过考察不同抗菌药对产ESBLs菌株的抗菌作用以期为门诊尿路感染患者提供有效的抗菌药物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