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目的:探讨视网膜劈裂对高度近视黄斑裂孔玻璃体手术后的影响。方法:将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患者45例(48只眼)分为两组:一组伴视网膜劈裂20例(23只眼),另一组不伴视网膜劈裂25例(25只眼)。对两组患者术前术后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比较术前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和裂孔封闭率。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裂孔封闭率视网膜劈裂组40%,无视网膜劈裂组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度近视黄斑裂孔的两种不同类型手术后视力和裂孔封闭率有明显的差异。术前OCT检查可预测手术后效果,视网膜劈裂是高度近视黄斑裂孔玻璃体手术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沈孝军  彭超  王立  王琛 《广西医学》2016,(3):348-350
目的 分析玻璃体切除术中医源性视网膜裂孔的发生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20G标准三通道玻璃体切除手术的患者463例(482眼)的临床资料,分析医源性视网膜裂孔的发生率、部位等,并比较不同临床特征患者术中医源性视网膜裂孔的发生情况.结果 共有44(9.1%)眼术中发生医源性视网膜裂孔,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者的发生率最高,为10.9%(28/257).术前无玻璃体后脱离眼的医源性视网膜裂孔发生率为11.8%,高于术前有玻璃体后脱离眼的6.8%(P<0.05).有晶体眼和无或人工晶体眼的医源性视网膜裂孔发生率分别为9.4%和5.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者玻璃体切除术中医源性视网膜裂孔的发生率最高,术前玻璃体未完全后脱离、术中制作玻璃体后脱离者更易出现医源性裂孔,晶状体状态和裂孔的发生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VR术)联合硅油填充治疗复杂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采用VR术联合硅油填充治疗102例(102只眼)复杂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术后近期视网膜复位97眼(95.1%);91眼随访3~23月,平均13.3月,最终视网膜复位81眼(88.9%).术后最终视力提高78眼(85.7%);0.05以上视力43眼(47.3%).术中主要并发症是医源性裂孔(8眼,7.8%);术后主要并发症分别是白内障(41眼,45.1%)、继发性青光眼(13眼,14.3%)和视网膜脱离(10眼,11%).结论 VR术联合硅油填充是治疗复杂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郭娟  刘冬蓉 《四川医学》2003,24(9):954-955
目的 调查LASIK术前视网膜裂孔的发病情况,提出预防措施。方法 对178例近视度数在-800D以上的患者作三面镜检查,对发现视网膜裂孔的患者进行预防性处理。结果 178例患者中共发现有视网膜裂孔27例(33眼),25只眼行氩激光视网膜裂孔封闭术,5只眼行经结膜巩膜外CO冷凝术,3只眼行视网膜冷凝 巩膜外硅胶垫压术。结论 术前详细检查及预防性治疗可提高LASIK手术成功率及满意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玻璃体手术保留灌注液治疗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Ⅵ期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对27例(33眼)行玻璃体手术单纯保留灌注液治疗的PDRⅥ期连续性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单纯保留灌注液治疗效果.结果 33眼中视力≥0.02者由术前的20眼(60.6%)增加到术后的29眼(87.9%),其中视力≥0.1者由术前的l6眼(48.8%)增加到术后的23眼(69.7%);视网膜在位眼数31眼(93.9%);白内障发生率为30.3%(10/33);术后玻璃体出血1眼(3.0%).结论 术前存在视网膜脱离但不存在视网膜裂孔的PDRⅥ期患者,玻璃体手术保留灌注液可获得良好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激光光凝术后玻璃体积血的疗效。方法:对本院2000—2005年因DR而行激光光凝术后发生中度以上玻璃体积血的患者59例62眼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术中补眼底激光。追踪随访6~38个月,平均18个月。结果: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后0.1以上视力者51眼,占82.26%,0.02以上视力者62眼,占100%,术后视力明显好于术前视力(P<0.01)。术后获得0.5及以上视力者9眼,在积血病程≤6个月组高于>6个月组,但二者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并发症包括玻璃体再积血1眼(1.61%)、并发白内障23眼(50%)、暂时性高眼压6眼(9.68%)、角膜水肿6眼(9.68%)、葡萄膜炎4眼(6.45%)及医源性视网膜裂孔5眼(8.07%)。结论:DR激光光凝术后玻璃体积血患者行玻璃体视网膜术后可获得良好的视力,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acuteretinalnecrosissyndrome,ARN)治疗的时机、方式及疗效。方法对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35例52只眼进行药物、激光和手术治疗,分析治疗时机与结果之间的关系。结果开始用药时间在发病2周以内的22只眼中17只眼(77%)未发生视网膜脱离,视力保持在0.3以上的有14只眼;药物加光凝治疗的31眼中,仅12只眼(39%)未发生视网膜脱离,但4只眼因玻璃体增生性病变严重(视网膜脱离的高危状态)而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的24只眼中,有20只眼视网膜复位尚好;术前已有视网膜脱离的18只眼术后视力均在光感~0.05;无视网膜脱离的6只眼,术后视力在0.05~0.2之间。结论及时的药物、激光光凝、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对ARN的治疗是必要的;应在视网膜脱离发生以前进行视网膜玻璃体手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术联合内界膜剥离术治疗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玻璃体切割术治疗联合内界膜剥离术治疗23例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观察1月、3月术前、术后黄斑区OCT检查结果情况及视力变化。结果①23例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中,OCT检查21眼黄斑裂孔已封闭,黄斑裂孔及视网膜总解剖复位率91.30%。②23例MHRD患者解剖复位的21眼中,视力改善19只眼,2眼视力无变化。结论应用玻璃体切割术联合内界膜剥离术治疗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术后解剖复位率高,并发症少,视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9.
王兵 《中国医学工程》2014,(2):13-13,15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术联合内界膜剥离术治疗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玻璃体切割术治疗联合内界膜剥离术治疗23例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观察1月、3月术前、术后黄斑区OCT检查结果情况及视力变化。结果①23例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中,OCT检查21眼黄斑裂孔已封闭,黄斑裂孔及视网膜总解剖复位率91.30%。②23例MHRD患者解剖复位的21眼中,视力改善19只眼,2眼视力无变化。结论应用玻璃体切割术联合内界膜剥离术治疗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术后解剖复位率高,并发症少,视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10.
崔明月 《当代医学》2021,27(23):125-126
目的 探讨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至2020年4月本院收治的60例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71只眼)的临床资料,比较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手术前后患者视力情况、血糖水平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视力改善49只眼,改善率为69.01%;术后,患眼光感、手动及数指率均低于术前,且视力0.03~0.09,0.01~0.02,0.1~0.2及>0.2者占比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者2 h PBG、FBG及HbAlc水平均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1只眼术中发生医源性裂孔3例(4.23%),术后发生视网膜脱落6例(8.45%)、眼出血15例(21.13%)、白内障1例(1.41%)、高眼压3例(4.23%),并发症发生率为39.44%.结论 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治疗,疗效较好,能有效提高患者视力,改善患者血糖水平,且患者发生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对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前检查明确视网膜周边变性或伴裂孔的近视患者进行激光预防性光凝,观察其效果。方法:对近视患者LASIK术前眼底充分散瞳后三面镜检查,对有潜在危险视网膜周边变性或裂孔者32例(40眼)应用波长532nm氩激光进行视网膜预防性光凝。激光光凝后1月行常规LASIK手术。术后随访(6~12)个月,观察视力及眼底。结果:40眼行激光光凝术后1个月行LASIK手术,术后术眼视力稳定,观察眼底病变区及裂孔封闭良好,有色素增殖包绕病变周围,未发现视网膜脱离。结论:LASIK术前视网膜变性或裂孔患者行预防性激光光凝,可预防LASIK术后视网膜脱离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过氟化碳液体在玻璃体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以提高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孔源性视网膜脱离58只眼在玻璃体切除术中应用过氟化碳液体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结果 58只眼中,术后视网膜一次复位53只眼(91.38%),其余5只眼中有4只眼分别2~3次手术后复位,有一只眼二次术后视网膜仍未复位,患者放弃治疗。术后视力>0.1者53只眼(91.38%)。58只眼中,有1只眼(1.72%)术中过氟化碳液体进入视网膜下,予后极部造孔吸出并光凝封孔。术后1只眼(无晶体眼)残留少量过氟化碳液体。结论过氟化碳液体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玻璃体切除术中是有利于玻璃体手术操作的重要辅助工具,使用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外伤性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特征及手术治疗效果。设计:回顾性干预性病例研究。方法:8例外伤性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的8只眼行玻璃体切除术,术中或术后联合气体填压。观察视网膜解剖复位、外伤性黄斑裂孔封闭及视力结果。结果:7只眼(87.5%)达到解剖复位,所有眼(100%)的黄斑裂孔均得到有效封闭。5只眼(62.5%)术后视力提高,3只眼(37.5%)无明显变化。结论:玻璃体切除术联合气体填压术治疗外伤性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可保证有效的视网膜解剖复位率。未见周围视网膜裂孔、玻璃体出血及视网膜脱离范围对于黄斑裂孔的封闭和视网…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术后短期全氟化碳液体填充治疗巨大视网膜裂孔引起的视网膜脱离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因巨大视网膜裂孔引起视网膜脱离患者而行玻璃体切割,并用全氟化碳液体作为术后短期填充治疗的连续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5~14d(珔x=7.5d)后取出全氟化碳,并以气体或硅油填充。对部分伴有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病例行巩膜扣带术。切除影响手术中视野或半脱位的晶状体。评价视网膜复位的成功率、视力及术后并发症。结果:对61例患者的62只眼随访8~69个月(珔x=24.5个月)。术后所有视网膜均复位,14只眼(22.6%)视网膜再次脱离,其中13只眼给…  相似文献   

15.
玻璃体手术联合光凝治疗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 :观察玻璃体手术联合光凝治疗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PDR)的疗效。 方法 :对 1 0 6例PDR患者1 2 4只眼行玻璃体手术联合光凝治疗的疗效进行回顾性研究。 结果 :1 0 6例PDR患者发现糖尿病病史 0 .4~ 33(平均 7.2± 4 .6 )年 ,发现眼病史 30天~ 1 0年 (平均 1 .8± 0 .9)年。 1 2 4只眼中术前发现视网膜脱离 39只眼 ,有视网膜光凝治疗史 32只眼。术后视力提高 1 0 5只眼 (84 .7% ) ,无变化 1 1只眼 (8.9% ) ,下降 8只眼 (6 .5 % ) ,术后视力≥0 .1的 4 4只眼 (35 .5 % )。手术中联合白内障摘除 5 2只眼和人工晶状体植入 35只眼 ,合并视网膜脱离或有活动性出血行硅油充填 5 5只眼。术后有 4只眼发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3只眼视网膜再脱离。 结论 :大多数PDR患者经玻璃体手术联合光凝治疗后改善了视力 ,早期手术能减少手术并发症并获得较好的视力。术前有效的视网膜光凝能提高手术治愈率 ,术后及时补充光凝能阻止病情恶化  相似文献   

16.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高度近视性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目的:研究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对高度近视患者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治疗效果。方法:病例来源于2000年3月至2004年4月间20例(20只眼)由于高度近视性黄斑裂孔导致的视网膜脱离而住院的患者,其中男3例、女17例,术后随访时间为2~30个月,平均15个月。手术方法采用玻璃体切除联合长效气体或硅油充填术,手术后患者保持低头位至少1周以上。结果:20只眼中,硅油充填5只眼,1次手术后1个月视网膜解剖复位成功率为80%(16/20),4例视网膜脱离复发,其中长效气体充填3只眼,硅油充填1只眼。均未再次手术。术前最佳矫正视力≥0.05为15%(3只眼),随访时的最佳矫正视力≥0.05为55%(11只眼),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386)。术中与术后的主要并发症有:视网膜轻度出血3例(15%);继发性青光眼2例(10%);核性白内障4例(20%),其中3例为硅油充填眼。结论: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有助于高度近视性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的视力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玻璃体手术治疗晚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护理.方法 对37例(42眼)行玻璃体手术的晚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进行系统的术前心理护理、饮食和药物的护理,以及术后体位、饮食、病情和并发症的观察护理. 结果 42眼中34眼一次手术成功,6眼经再注气后视网膜复位,2眼再注气后未复位,无护理并发症发生. 结论 玻璃体手术是治疗晚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有效方法 ,而术前心理、术后体位的护理以及病情的严密观察是治疗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18.
韩敬牧 《求医问药》2014,(19):221-222
目的 :探讨用玻璃体切除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13年4月~2014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这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有50例患者(65只患眼),观察组有50例患者(68只患眼)。为对照组患者使用玻璃体切除术+晶状体切除术进行治疗,为观察组患者使用玻璃体切除术+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进行治疗。术后,比较两组患者视力改善的情况及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观察组患者视力改善的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在对照组患者的65只患眼中,有3只患眼发生继发性玻璃体出血。在观察组的68只患眼中,有1只患眼发生继发性玻璃体出血。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的例数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用玻璃体切除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此疗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初步观察高度近视后极部视网膜脱离患者的后极部裂孔(非黄斑裂孔)的形态及相关因素,探讨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高度近视非黄斑裂孔的后极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19例19眼的病例资料,观察裂孔的形态、位置、玻璃体牵拉和后巩膜葡萄肿的形态。所有病例行玻璃体切除联合裂孔周围视网膜内界膜剥除术,术中眼内激光光凝封闭裂孔,根据患者病情给予不同的辅助处理,如玻璃体腔内填充消毒空气、C3F8、硅油等,术后3~5个月行硅油取出手术。术后随访观察患者最佳矫正视力和视网膜复位情况。结果:19只眼中后极部裂孔呈裂隙状12只眼(63.2%),小马蹄形3只眼(15.8%),小圆形4只眼(21.0%)。其中<1/4 PD者10眼(52.6%),1/2~1/4 PD者7眼(36.9%),1~1/2 PD者2眼(10.5%)。裂孔位于下方血管弓旁9只眼(占47.4%),上方血管弓旁4只眼(占21.1%),视盘下方1-4个视盘直径距离5只眼(占26.3%),视盘上方2个视盘直径距离1只眼(占5.2%)。后巩膜葡萄肿18只眼(占94.7%),其中Ⅰ型(宽基底黄斑型)11只眼(占61.1%),...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玻璃体手术治疗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以及常见并发症。方法:选择本院眼科2009年8月-2010年8月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合并白内障患者12例(15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玻璃体手术。术后随访3~12个月(平均6个月),对术后视力、术后并发症及其眼底病类型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5眼中13眼(86.7%)术后视力提高,1眼术后因玻璃体再次出血再次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1眼因取硅油后再次出现视网膜脱离复发。术后常见并发症为前房反应及高眼压。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玻璃体手术治疗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合并白内障安全有效,术中摘除混浊晶状体,有利于清楚观察眼内病变,决定手术方式,有利于玻璃体彻底切除和后段手术操作的顺利进行,有利于早期恢复患者视力,避免再次白内障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