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2.
青蒿素类抗疟药在治疗疟疾的临床应用中安全可靠 ,一般无不良作用。但笔者在 2 0 0 2年 11月用蒿甲醚抗疟治疗中出现过敏反应 1例 ,报告如下。患者 ,男、30岁、汉族 ,系云南省临沧县人。在到贵州省乌江工程工作近半年后 ,回楚 10 d即感畏寒、发热、体温 38~ 39℃ ,到当地诊所就诊 ,用解热镇痛和抗菌素及中药治疗两周未见明显好转。于 2 0 0 2年 11月 14日因继续间歇性寒战、高热、头痛及全身乏力来本站就诊。查体无特殊。因怀疑疟疾 ,遂采血镜检疟原虫 ,血涂片查到间日疟配子体、裂殖体。随即给于蒿甲醚注射液 16 0 mg肌注 (系昆明制药股份…  相似文献   

3.
复方蒿甲醚片治疗间日疟的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复方蒿甲醚片治疗间日疟疗效的影响。方法:用复方蒿甲醚片(每片含苯芴醇 120 m g、蒿甲醚 20 m g)16 片3 d 分服( A 组)、20 片5 d 分服( B组),氯喹 伯氨喹8 日疗法( C对照组)三组分别治疗36 例、41 例和 55 例。结果: A、 B、 C三组的平均退热时间相近,分别为 22.3 h、23.2 h 和25.0 h;平均原虫转阴时间为33.5 h、30.5 h 和44.9 h; A、 B两组均显著快于 C组( P< 0.01)。治后9 个月的临床复发率: A、 B、 C组各为84.9% 、78.8%和 22.9% ; A、 B组均显著高于 C组( P均< 0/01)。结论:两种治疗方案治疗间日疟均具有速效。  相似文献   

4.
二例间日疟误诊情况报告成都市卫生防疫站成都610021刘明秀间日疟是常见病之一,60年代为发病高峰时期,70年代各级医疗卫生部门进一步加强防治,疟疾发病逐渐得到控制。近年来疟疾病人已大幅度下降,有些地方已经达到基本消灭。在疟疾病人不断减少的同时,各级...  相似文献   

5.
由于尼日利亚西南部抗氯喹恶性疟原虫的出现,需要在该地区对新抗疟药药效进行临床评价。本文报道用蒿甲醚治疗重症儿童急性恶性疟复燃的疗效。作者于1993年9月—1994年6月在尼日利亚伊巴丹大学医院收集符合下列标准的患儿进行研究:单纯性恶性疟、入院前24—48h内出现发热或其它疟疾症状、无法以口服途径用药、身体极度虚  相似文献   

6.
自 198 9年我省宣布基本上消灭疟疾以来 ,疟疾患者已很少见到。近年来 ,我院收治 2例间日疟。报告如下。例 1:男 ,18岁 ,于 2 0 0 0年 7月 2 4日晚用冷水洗澡 ,当夜高烧 ,次日来院就诊。体温达 39℃ ,并伴有头痛 ,扁桃体肿大 ,以上呼吸道感染收住院。患者无外出及外地居住史。实验检查 :血红蛋白 (Hb) 12 0 g/ L,红细胞 3.43× 10 1 2 / L;WBC9.2×10 9/ L,中性粒细胞 0 .72 ,淋巴细胞 0 .2 3,嗜酸性粒细胞 0 .0 3,单核粒细胞 0 .0 2。血谷丙转氨酶 5 0 U (赖氏法 ) ,HBs Ag阳性 ,尿蛋白 30 mg/ L。抗感染治疗 4天后 ,出现间日高热 ,体…  相似文献   

7.
例1:男,23岁。因反复发作性高热14天,胸痛、胸闷、气短5天,于1974年6月6日入院。起病急,发作性寒战、高热、多汗,嗜睡,无咳嗽、咳痰。既往无咳嗽、咯血、低热及盗汗史。  相似文献   

8.
患儿系男性,42d,湖南省大庸市沙堤乡人。因进行性皮肤苍白、啼哭1月余,于1985年12月12日入院。患儿于11月初,出生后7d出现睡眠不佳,入院前4d不眠。起病后无寒颤、发热及大汗。其母在1984年7月曾确诊为间日疟,口服硫酸奎宁2.5g,症状控制。体检:体温35℃,精神极差,皮肤苍白,全身轻度浮肿。心率齐,心尖区可闻Ⅲ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肝肋下4.5cm,脾肋下3cm,质均软。血红  相似文献   

9.
目前使用的磷酸氯喹片剂因其味特苦 ,严重影响了患者服用 ,特别是儿童尤为困难。为了克服其苦味 ,我们在西南制药二厂、乐山制药厂、雪峰制药等厂的支持和协助下 ,研制了氯喹糖浆 ,做了治疗间日疟的临床疗效观察 ,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1 .1 氯喹原粉由西南制药二厂生产 ,批号为 5 1 65 81。1 .2 配制将氯喹原粉混入医用蔗糖原液中充分搅拌 ,使之混合均匀 ,分装于作口服液用的玻璃管中密封。每管内装配制的氯喹糖浆 1 0 ml,内含磷酸氯喹基质 0 .1 5 g。1 .3 用量及服法首次服氯喹糖浆 40 ml( 4管 ) ,内含氯喹基质 0 .6g,第2、3天各服 2…  相似文献   

10.
患儿,女,微山县韩庄镇人,1983年11月17日出生,12月12日发冷发热,面红出汗,烦燥不安,经乡村医生检查,体温38.9℃,按感冒处理无效,到当地医院就诊,经采血检验,查到间日疟原虫环状体,确诊为间日疟,采用氯喹三日疗法治疗,症状被控制。追访婴母,在怀孕7个月曾患发冷发热,头  相似文献   

11.
患儿,女,25d。江苏省海安县人。1988年7月3日出生。7月28日起,患儿开始隔日发热。发热前无明显寒颤及口唇紫绀,发热时体温达39℃以上,热退即大汗淋漓。间歇期一切正常。检查:T39.3℃,面色苍白,皮肤无产伤,肝肋下4cm,脾肋下6cm,余未见异常。骨髓穿刺液及外周血液涂片均发现各期间日疟原虫。经抗疟治疗痊愈。患儿无输血史及注射史,但其母亲曾于分娩前出现疟疾症状,经血检查到间日疟原虫。但因临产未予抗疟治疗。鉴于在疟疾流行季节,新生儿又是在出生25d发病,超过了一个短潜时期间日疟的最长期  相似文献   

12.
1980年以来,利川市的疟疾发病呈散在分布,属疟疾散发区。年发病率1(?)以下。1989年元月,市人民医院在住院病人中先后8d 发生4例疟疾患者,经调查4例患者均无疟疾感染史,近期未到疟疾高发区。但是,4例患者在住院期间都输过同一供血员的血液,该供血员来自江苏省邗江县霍桥乡,嗣后,此供血员回江苏扬州市卫生防疫站采血镜检出间日疟原虫,结果表明,是一起由输血引起的疟疾感染,1989年全市疟疾发病5例,输血感染占发病总数的80%,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现将输同源血病例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于1991年-1995年间共发现间日疟27例,其中确定由输血引起者9例,占33.3%。受血者年龄4岁-69岁。从输血至发病时间在7d以内者3例,7d以上者6例,最短1d,最长23d。输血量为300ml-1800ml。主要症状为发冷、发热和寒颤,每日定时发作2例,间日发作5例。发热1次确诊为疟疾者2例,另7例则在发作5d以上才确诊。所有病例于血检时均查见间日疟原虫。至于输血后20d以上发病的患者,可排除在住院期间的自然感染,而是与供血中的原虫密度较低有关。目前,输血性间日疟已成为控制疟疾传播的难题之一,在血源供不应求和快速诊断疟疾的方法尚未建立之时,临床医生对输…  相似文献   

14.
患者刘××,男,13岁,农民,因间日性发冷发烧5天,昏迷1天,于1965年7月27日入院。患者入院前5天,感到全身发冷,约一小时后又觉发烧,同时伴有头痛、头晕、四肢酸痛及周身不适,烧退后大汗淋漓。以后隔日发作一次。第五天晚上,突然发生抽搐,继之不醒人事,进入昏迷,次晨四点三十分急症入院。体检:体温38.6℃,脉搏每分120次,呼吸每分25次,血压120/70毫米汞柱。急性病容,神志不清,昏迷状态。两眼球固定,瞳孔缩小,等大,对光反应及调节反应消失。颈软无抵抗,两肺呼吸音粗糙,可闻及鼾音。心脏(一)。腹平坦柔软,肝脾未触及。脊柱四肢(一),腹壁反射及提睾反射均消失,病理反射巴彬斯基征(+),其余(-)。化验:红细胞244万,血红蛋白9克%,白细胞  相似文献   

15.
患者,祝××,女,18岁,社员。于1973年6月10日下午6时因寒战、高热、抽搐、昏迷3小时来院急诊。患者以往身体健康。6月8日午后,突然发生高热、呕吐、神志模糊、昏睡,曾在本村卫生室注射青霉素40万单位及百乃定一支,于夜间热度退下。次日,除感周身无力外,无任何不适。6月9日至10日上午仍继续参加麦收劳动。  相似文献   

16.
间日疟原虫感染引起的脑型发作病例在临床上已有一些报道,但有关病理资料却很少见到。我们于1973年7月遇到一例间日疟脑型病人,经抢救无效而死亡,但根据尸体解剖的检查结果,进一步明确了诊断。现将该病例的临床及病理检查情况综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间日疟1例     
患者 ,男性 ,2 5岁。2年来不定时出现头昏 ,有时出现低热 ,双腿无力。基层卫生院诊断为病毒性感冒 ,给服感冒清和病毒灵后症状缓解。当年 7月 14日患者又出现头痛、发热伴出汗 ,持续 3~ 4h,并出现嗜睡。当地医院检查外周血 3次均为 (- ) ,B超检查发现脾肿大。以重感、疑似疟疾入院治疗。入院检查 :体温 39.4℃ ,呼吸 38次 /m in,心率 136次/m in,B超检查脾肿大 3cm,X线检查双肺 (- )。实验室检查 :RBC4.3× 10 1 0 ,WBC5 .5× 10 1 0 ,Hb7.6 g/L,取耳垂血制厚、薄血膜镜检疟原虫 (- )。患者前几年曾在我区疟疾流行地区居住 ,又在流行…  相似文献   

18.
2009年龙岩市报告1例间日疟、恶性疟混合感染病例,患者在国外感染、发病,曾接受过治疗,回国后再次发病。在国内经3个疗程青蒿琥酯(1 800 mg)和4个疗程的氯伯8 d疗法(氯喹4 800 mg、伯氨喹720 mg)治疗后痊愈。  相似文献   

19.
抗蒿甲醚恶性疟一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者,男,23岁,未婚、林业干部。反复发热、头痛伴乏力、纳差1月余。经当地县医院化验结果:Hb9.8g%。BPL5.9万/μ1,RBC 354万/μ1)经该院治疗(药名不详)无效,而来思茅地区医院诊洽。体检:体温37.5℃、轻度贫血、心肺未见异常。腹软、肝脾轻度肿大、质偏硬、压痛不明显。余来见异常。诊断为白血病;疟疾而住院。1989年1月1日血检,  相似文献   

20.
我县已4年未出现疟疾病人,1991年5月及12月出现疟疾2例,经调查,均属血传性间日疟,现报告如下。例1:女性,20岁,金乡县城郊乡高窑村人,无外出史,于1991年5月8日因有机磷中毒住院,5月10日及12日两次共输郑某血液600ml,痊愈出院。出院后第5d,即输血后第9d,患者出现典型疟疾症状,镜检间日疟原虫阳性,即给予正规氯、伯八日疗法,治愈。例2:女性.40岁,金乡县胡集镇周庙村人,无外出史,1991年12月13日因宫外孕破裂、失血性休克住院.于12月13日及12月17日,先后输孙某血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