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观察局部肌肉注射A型肉毒毒素(BTX-A)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的疗效。方法:将83例痉挛型脑性瘫痪的患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BTX-A局部肌肉注射、推拿和康复训练,对照组仅采用肉毒毒素注射和推拿治疗,以改良阿氏量表(MAS)评定肌张力,以运动评价量表(PRS)评定运动功能。对比分析治疗前、治疗后4周的肌张力、PRS评分改变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前、治疗后4周肌张力、PR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改善。结论:局部肌肉注射BTX-A结合推拿、康复训练能够更有效地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改善步态、提高行走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苯巴比妥联合地西泮对新生儿破伤风的治疗作用,并探讨苯巴比妥联合地西泮的临床应用效果和前景。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破伤风新生儿5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其余治疗相同的情况下,给予实验组患儿负荷量苯巴比妥肌肉注射,并联合静脉滴注地西泮抗惊厥治疗,给予对照组患儿常规抗惊厥治疗,交替使用肌肉注射苯巴比妥和静脉注射安定。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痉挛时间和住院时间来判断疗效。结果接受了苯巴比妥联合地西泮治疗的实验组住院时间和痉挛时间都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苯巴比妥联合地西泮治疗的方法具有较好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炭吸附法清除破伤风毒素治疗成人重型破伤风的临床疗效,并通过动物实验证实炭吸附法清除破伤风毒素的效能.方法将重型破伤风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炭吸附法+常规治疗,对照组用常规治疗.在实验室,将破伤风毒素静脉注入兔子体内以制备破伤风动物模型,发病后用炭吸附法清除破伤风毒素,检测炭吸附法前后血液中破伤风毒素的含量变化.结果实验兔使用炭吸附法后,血清中破伤风毒素的含量下降80%以上.临床中,治疗组6例均抢救成功,痊愈出院:对照组13例,8例死亡.结论炭吸附法能消除破伤风患者血液中的大量破伤风毒素.该方法有效安全简单,能早期控制症状,减少并发症与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肌肉注射A型肉毒毒素(botulinum toxin-A,BTX-A)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的效果。 方法 将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康复疗法,观察组行超声引导肌肉注射BTX-A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 治疗4周后观察组的改良Ashworth量表评分、痉挛指数、上肢运动功能评分、主动关节活动度、剪切模量、肌纤维厚度、肌纤维长度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超声引导肌肉注射BTX-A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上肢痉挛状态,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神经损伤诊断治疗系统定位联合超声引导下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脑卒中肌肉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间收治的105例脑中卒痉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5),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神经损伤诊断治疗系统定位联合超声引导下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分析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1月后FMA、BBS和FIM明显改善,观察组在治疗后3、6个月的CSI、FMA、BBS及FIM评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损伤诊断治疗系统定位联合超声引导下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脑卒中肌肉痉挛效果显著,患者身体机能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辛伐他汀预防激素性骨质疏松实验研究的初步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辛伐他汀对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的预防作用。方法 :取健康 6月龄SD雄性大鼠 3 6只 ,体重 0 .45± 0 .0 2kg ,随机分为对照组 (A组 )、模型组 (B组 )和实验组 (C组 ) ,每组 12只。对照组灌胃法给予生理盐水 2ml/(kg·d) ,每周 2次肌肉注射生理盐水 ,每次 0 .5ml/kg ;模型组灌胃法给予生理盐水 2ml/(kg·d) ,每周 2次肌肉注射地塞米松 ,每次 2 .5mg/kg ;实验组灌胃法给予辛伐他汀 10mg/(kg·d) ,每周 2次肌肉注射地塞米松 ,每次 2 .5mg/kg。 8周后对各组大鼠的第 3腰椎行骨密度测量和组织形态显微结构观察以及血清钙、磷和碱性磷酸酶 (ALP)含量测定。结果 :实验组第 3腰椎骨密度值明显高于模型组 (P <0 .0 1)。对照组的骨密度值与实验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实验组第 3腰椎骨小梁形态结构与对照组相似 ,模型组呈骨质疏松特征。模型组ALP较对照组及实验组均明显升高 (P <0 .0 1)。结论 :辛伐他汀可有效预防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结合上田法在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痉挛状态的疗效。方法:61例小儿脑性瘫痪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5例,对照组26例。在理学疗法基础上,前者采用上田法和A型肉毒毒素治疗,后者采用Bobath法治疗。结果:经3个月治疗后,采用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进行评定,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相比,肌痉挛均明显降低,但两组治疗后相比,观察组疗效更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A型肉毒毒素配合上田法治疗小儿脑性瘫痪能明显改善痉挛状态。  相似文献   

8.
2001年1月-2003年12月我院共收治重症破伤风23例, 均气管切开,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通气5例,男4例,女1 例,年龄17-80岁,5例均治愈且无后遗症发生。 治疗方法:消除毒素来源,有伤口的病人药物控制痉挛 后彻底清创,暴露伤口,过氧化氢溶液冲洗伤口,中和游离 毒素,TAT 3万-5万U静脉缓滴,人破伤风免疫球蛋白 2500U 1次分点肌肉注射,总体疗效满意,药物控制痉挛, 冬眠Ⅰ号全量维持静滴,必要时安定10mg肌肉注射,防治 并发症给青霉素、头孢曲松钠、甲硝唑以控制破伤风杆菌并 预防其他感染,如肺炎、伤口感染,补充水电解质并纠正酸 中毒等。 讨论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解郁汤结合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盆底肌痉挛综合征的疗效。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A型肉毒毒素肛周括约肌注射治疗,治疗组给予解郁汤口服配合A型肉毒毒素肛周括约肌注射治疗。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治疗组肛管静息压、肛管排便压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对照组、治疗组直肠排便压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治疗后与各组治疗前相比CSS评分均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腹痛、排便辅助方法、每天去排便但排不出来的次数改善程度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解郁汤配合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盆底肌痉挛综合征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高全杰  史忠  郭忠杰  陆海华  李霞 《重庆医学》2007,36(18):1807-1808
目的 探讨人破伤风免疫球蛋白(TIG)在重症破伤风中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本院收治的39例重症破伤风患者分为两组,TIG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人破伤风免疫球蛋白肌注并鞘内注射,与对照组进行临床疗效比较的回顾性分析.结果 TIG组较对照组患者痉挛缓解时间明显缩短,并发症减少,住院时间缩短,病死率明显减低(P<0.01).结论 破伤风免疫球蛋白免疫时效长,无过敏性,易到达靶细胞中和游离毒素,能有效解除肌肉痉挛和减低破伤风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11.
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芬太尼辅助儿童区域麻醉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芬太尼辅助小儿区域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实施短小手术的患儿5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两组患儿均于术前常规禁饮食并肌肉注射阿托品,对照组患儿先予以氯胺酮5mg/kg肌肉注射,手术过程中可再次追加氯胺酮首次麻醉剂量的1/2-1/3以维持麻醉;实验组患儿首先予以氯胺酮5mg/kg肌肉注射,术中静脉开放后先予以芬太尼1-2μg/kg进行诱导,随后予以0.1%氯胺酮2-4mg.kg-1.h-1、5-10mL/h微量泵输注,之后剂量维持在2-8mL/h。结果:实验组在体动或睁眼时间、离开手术室时间以及完全清醒时间三方面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在躁动评分方面,实验组AONO评分为(2±1.0)分,对照组为(3±1.4)分,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临床应用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芬太尼辅助小儿区域麻醉的临床效果要明显优于单一氯胺酮麻醉,患儿麻醉后苏醒较快,生理干扰较少,且不良反应较少,适用于小儿中小型手术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和评价双氯芬酸钠利多卡因注射液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以奥尔芬-75为对照药,采用随机双盲、平行对照、多中心的研究方法,试验组64例,对照组63例. 两组给药剂量均为每次一支,2 mL/支,肌肉注射,每日1次,疗程7 d. 结果: 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9.85%和92.54%,对照组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9%,试验组未出现不良反应. 两组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双氯芬酸钠利多卡因注射液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肌肉注射胃复安预处理对食管心房调搏检查结果阳性率及假阳性率的影响.方法 拟行食管心房调搏检查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n=63)和对照组(n=57),试验组食管心房调搏前20 min肌注10 mg胃复安注射液,对照组肌注等体积生理盐水,比较两组食管心房调搏检查结果的阳性率和假阳性率.结果 两组患者窦房结功能不良阳性率、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房室结双径路阳性率、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阳性率和总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可疑窦房结功能不良假阳性率、房室前传功能障碍假阳性率低于试验组(均P<0.05).结论 肌肉注射胃复安预处理能提高食管心房调搏的房室结双径路和AVNRT诊断阳性率,降低可疑窦房结功能不良假阳性率和房室传导功能障碍假阳性率,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局部植入利福平(rifampicin,RFP)缓释剂对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活性及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影响。方法  建立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动物模型,取32只成年雌性兔,随机平均分为4组:3个对照组(空白/口服给药/肌肉注射)和局部缓释组(试验组)。其中局部缓释组于左侧股骨上段植入RFP缓释剂,右侧相同位置植入空白颗粒作为对照。4周后检测外周血、骨髓内单核细胞P-gp活性,肝内细胞色素P450 (cytochrom P450,CYP450)含量,比较骨代谢血清学指标、组织学形态(HE、Masson染色)、股骨头坏死率。结果  局部缓释组左侧骨髓内P-gp活性高于右侧(P<0.05)。口服、肌注组外周血P-gp活性和肝细胞色素P4503A含量高于局部缓释组(P<0.05)。HE染色示:局部缓释组左侧股骨头比右侧骨小梁增宽,脂肪细胞减少,骨坏死率降低(P<0.05);口服、肌注组股骨头骨质流失及脂肪化受到抑制。Massons染色示:口服、肌注及局部缓释组左侧股骨头骨质成熟胶原较多,矿化完全。结论  局部植入RFP对外周P-gp及肝内CYP450无明显影响,可增强骨内P-gp活性,降低激素性骨坏死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王茜  朱玉莲 《西部医学》2012,24(5):908-909
目的探讨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注入氨甲喋呤(MTX)治疗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10例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患者纳入研究,按入院先后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5例,观察组在宫腔镜引导下向妊娠侧输卵管插管一次注入MTX 50mg;对照组给予50mg/m2单次肌肉注射。记录比较两组的疗效指标。结果观察组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血β-HCG下降至正常的时间短于对照组,不良反应也较对照组减少,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均P〈0.05)。结论宫腔镜引导下输卵管插管注入MTX治疗输卵管妊娠疗效显著,优于单纯MTX肌肉注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观察氯诺昔康联合坦索罗辛治疗急性肾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46例急性肾绞痛患者,按患者就诊时间顺序交替分成2组,每组23例。观察组给予注射用氯诺昔康8mg肌内注射,坦索罗辛0.2mg口服;对照组给予盐酸哌替啶50mg、山莨菪碱(654-2)注射液10mg肌内注射,分别观察镇痛效果、不良反应及24~48h疼痛再发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镇痛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5);消化道症状发生率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8),观察组神经精神及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肾绞痛再发14例(60.9%),对照组再发21例(91.3%),观察组肾绞痛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35)。结论氯诺昔康联合坦索罗辛治疗急性肾绞痛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再发率低,且重复使用安全,无成瘾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氢吗啡酮预处理对无需行心脏手术的心脏病患者是否具有心肌保护的作用。 方法 选择无需行心脏手术的心脏病患者60 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全身麻醉诱导前15 min,对照组 肌内注射生理盐水2 ml,实验组肌内注射氢吗啡酮2 ml。观察两组患者肌内注射即刻(T0)、插管前(T1)、 插管后(T2)、肌内注射后1 h(T3)及拔管后(T4)的血压、心率和心律失常情况。检测手术前和肌内注射 后6 和24 h 的血清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钙蛋白I 及肌红蛋白的浓度。结果 两组患者收缩压(SBP)、 舒张压(D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心率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T0、T1、 T2、T3 时的心律失常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T4 时心律失常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 <0.05);实验组肌内注射后6 和24 h 的血清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肌红蛋白浓度及肌钙蛋白I 异常增高率 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氢吗啡酮预处理对无需行心脏手术的心脏病患者有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肠炎宁胶囊治疗急性感染性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100例急性感染性腹泻患者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盐酸小檗碱片口服,试验组给予肠炎宁胶囊口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体征变化、中医证候疗效、腹痛与腹泻症状消失时间、血浆C反应蛋白(CRP)变化情况;同时观察用药后两组出现的不良事件。结果:用药3 d后,试验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和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为96.00%和98.00%,明显优于对照组(82.00%和86.00%),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平均止痛、止泻所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浆CRP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下降,且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试验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无严重不良事件和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肠炎宁胶囊用于急性感染性腹泻患者疗效确切,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对内毒素诱导感染性休克大鼠血清炎症介质的影响。方法用24只健康Wistar雄性大鼠建立内毒素诱导感染性休克大鼠动物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生长抑素干预组,观察0、30、90和360min4个时间点的生命体征及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结果生长抑素可有效抑制感染性休克大鼠血压的下降,360min为(34±48)mm Hg VS(86±20)mm Hg(1mmHg=0.133kPa),P〈0.05;降低IL-6水平,360min:(230±92)mg/LVS(217±26)mg/L(P〈0.05)及TNF-α水平,360min:(474±219)mg/LVS(440±49)mg/L(P〈0.05);对照组在30~90min之间死亡2只,90~360min之间死亡4只,施他宁干预组均存活,时序检验P=0.0054。结论生长抑素可通过抑制感染性休克大鼠的炎症反应而改善预后,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甲氨蝶呤、米非司酮和中药结合治疗异位妊娠及后期生殖效果。方法:符合药物保守治疗条件的异位妊娠98例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行MTX肌内注射并口服米非司酮加活血化淤类中药,对照组48例单用MTX肌内注射。观察两组血β-HCG下降情况及盆腔包块消长情况。并于月经复潮干净后3~7d行治疗性输卵管通液术,第2个月经周期行输卵管碘油造影术,半年后至2年内追踪调查受孕情况。结果:治愈率、输卵管畅通率、受孕率观察组分别是90.00%、84.62%和80.77%;对照组分别是58.33%、27.78%和16.67%。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异位妊娠疗效好、副反应少,其畅通率、受孕率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