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抗胸腺淋巴细胞球蛋白对尸肾移植排斥反应的预防及治疗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排斥反应是导致移植肾丧失功能的主要原因之一。抗胸腺淋巴细胞球蛋白(ATG)是一种多克隆抗体制剂,具有明显的抗排斥的作用。本文对我肾移植中心109例次应用ATG预防及治疗排斥反应的效果、并发症以及长期随访情况,作进一步的总结和分析,以探讨ATG在尸肾移植中的预防及治疗的价值与前景。1 材料和方法我院自1978年6月至1997年12月共行同种异体肾移植1500/1577例次,其中109例次肾移植患者应用德国费森尤斯公司生产的ATG。109例次患者中,男性83例次,女性26例次,年龄21~65岁,平均…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猪抗人淋巴细胞球蛋白(ALG)与兔抗人胸腺细胞球蛋白(ATG)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的疗效。方
法回顾分析2004~2013年接受免疫抑制治疗的重型再障患者(猪ALG组43例,兔ATG组32例)6个月有效率,χ2检验比较组间
差异。Kaplan-Meier 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 检验比较组间差异。结果猪ALG组6 个月有效率为79.07%,高于兔ATG组
(56.25%)且差异显著(P=0.034);5年总生存率为86.047%,高于兔ATG组(72.878%),但差异不显著(P=0.190)。结论猪ALG
血液学应答优于兔ATG,预后和安全性相似。
相似文献
法回顾分析2004~2013年接受免疫抑制治疗的重型再障患者(猪ALG组43例,兔ATG组32例)6个月有效率,χ2检验比较组间
差异。Kaplan-Meier 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 检验比较组间差异。结果猪ALG组6 个月有效率为79.07%,高于兔ATG组
(56.25%)且差异显著(P=0.034);5年总生存率为86.047%,高于兔ATG组(72.878%),但差异不显著(P=0.190)。结论猪ALG
血液学应答优于兔ATG,预后和安全性相似。
相似文献
3.
经狗胸导管引流术,制备了6批个体特异性兔抗狗淋巴细胞血清。玖瑰花抑制试验结果指出:个体特异性兔抗狗淋巴细胞血清的免疫抑制能力高于非个体特异性抗淋巴细胞血清,差别显著。对特定个体淋巴细胞,个体特异性抗淋巴细胞血清含有较多有效成份,具有较高的亲和力,能有效地阻断移植免疫反应。其临床疗效尚需长期观察方能肯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国产ATG/ALG联合环孢素A在治疗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中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5年1月至2010年10月应用ATG/ALG联合环孢素A治疗的经环孢素A、雄激素和中药联合治疗6个月以上无效或复发的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国产ATG( ALG-P)治疗总有效率61.5%,治疗反应平均时间为(3.5±1.6)月.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有发热2例、皮疹2例及血清病1例.结论 国产ATG/ALG联合环孢素A对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治疗有效,不良反应轻微.其价格明显低于进口药,是一种可选的有效治疗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而价格相对较低的强效免疫抑制剂. 相似文献
5.
抗胸腺细胞球蛋白在肾移植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 观察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预防及治疗肾移植排斥反应的效果。方法 应用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预防和治疗各种排斥反应87例。结果 43例预防性应用ATG者有5例发生急性排斥反应;14例难治性急性排斥经ATG治疗后13例逆转;17例肾小管坏死者有16例安全渡过急性肾小管坏死期;其中8例系超急性排斥反应后再次移植,经ATG治疗后仍有4例再次发生超急性排斥。结论 抗胸腺细胞球蛋白能够有效预防,控制急性排斥,并可逆转绝大多数难治性急性排斥反应,但不能预防超急性排斥反应及慢性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和比较不同ATG在治疗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5年1月至2008年8月40例应用ATG联合新赛斯平治疗的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资料。[结果]国产ATG(ALG-P)治疗组有效率63.6%,进口ATG(即复宁)治疗组有效率66.6%,治疗反应平均时间两组分别为(3.5±1.6)月、(3.8±1.4)月,显示在疗效分析和不良反应方面两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国产ATG价格明显低于进口药,与进口药相比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相似,是一种可选的有效治疗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而价格相对较低的强效免疫抑制剂。 相似文献
7.
本文总结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应用抗胸腺细胞球蛋白 (ATG)致血清病 4例的临床资料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例 1,女 ,2 9岁。 2 0 0 1年 8月 2 4日因面色苍白 ,皮下出血 5年住院。外院诊断再生障碍性贫血。体查 :面色苍白 ,无出血点 ,淋巴结不大 ,肝脾未触及 ,白细胞2 1× 10 9/L ,血红蛋白 74g/L ,血小板 35×10 9/L,肝肾功能正常 ,酸溶血试验 (- ) ,CD5 9正常 ,骨髓涂片一次增生活跃 ,巨核细胞 2个 ,一次增生减低 ,未见巨核细胞。骨髓活检 :脂肪占 95 % ,治疗 :康力龙、环孢霉素A ,9月 7~ 11日用抗胸腺细胞球蛋白 (ATG) (马抗 ) 5 0 … 相似文献
8.
我院1999年7月首次应用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治疗重型再障(Ⅰ型)获得成功.报告如下。 患者,男,47岁。因面色苍白,高热,皮肤瘀斑1周入院。查体:T39.5℃,重度贫血貌,全身皮肤散在出血点及瘀斑。右肺可闻及湿哕音,心率120次/min,律齐,肝脾未触及。实验室检查:Hb 40g/L,Ret 0.0012,WBC1.8×109/L,L0.86,N 0.10,BPC 15×109/L,骨髓涂片:有核细胞增生极度低下,粒系0.11,红系0.098,淋巴0.764,浆细胞、单核细胞、组织细胞多见,全片未见到巨核细胞。做T细胞亚群测定T4/T8比值减低明显。根据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门长之南主编诊断为重型再障Ⅰ型。人院后给予康力龙6mg/d,升细……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研究兔抗人胸腺细胞球蛋白(ATG)/马抗人淋巴细胞球蛋白(ALG)在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中的应用。方法:ATG7.5mg·kg-1·d-×4d或ALG30mg·kg-1·d-1×3d联合其它细胞毒药物为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方案,观察ATG/ALG的临床作用和副反应。结果:通过DNA指纹图鉴定,所有6例病人均有移植物植入成活证据。结论:基于ATG/ALG的骨髓非清除性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方案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肾移植术后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组[旧三联(环孢霉素A+硫唑嘌呤+激素)+ATG)]与Non-ATG组(旧三联)抗排斥反应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1966-2008-03)、EMBASE(1974-2008-03)、Cochrane Library(2008年第1期)、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78-2008-03)、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2008-03)、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1989-2008-03)等数据库。收集有关肾移植术后旧三联+ATG与旧三联比较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Handbook 4.2.6推荐的方法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采用RevMan 4.2.10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3个RCT,包括794例患者。与旧三联组比较,旧三联+ATG组减少了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和慢性排斥反应发生率,降低了排斥反应的病理分级,但增加了术后巨细胞病毒感染、白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发生率,而在术后6、12月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旧三联基础上使用ATG抗排斥反应时须注意其不良反应,针对不同患者个体化给药。 相似文献
12.
Ma Yi-long Rao Xiao-hong Zhong Shi-ming Ren Shu Yu Tian-xiang Zhen Qiong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英德文版)》1992,12(2):98-102
Summary A calcium ion-selective PVC membrane electrode based on neutral carrier n,n,n’,n’-tetracyclohexyl-3-oxapetanediamide, using
di-(2-ethylhexyl) phthalate as the plasticizer and potassium tetrakis (4-chlorophenyl) borate as the additive is reported
in this paper. The ion selective membrane consists of 1 wt % of the Ca2+ selective ligand, 65 wt % of the plasticizer, 1 wt % of the additive and 33 wt % of poly (vinyl chloride) powder. The electrode
has the linear response range of 2.0 × 10™7 —10™1 mol/L with the Nernstian slope of 28 mV/decade at 25 °C and the detection limit of 2.0 × 10™8 mol/L. The response time of the calcium ion-selective electrode is 4s as the concentration of calcium ion is rapidly shifted
from 10™5 to 10™4 mol/L. The potential stability and reproducibility are good. The free calcium in blood serum was determined by the calcium
ion-selective electrode with satisfactory results.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