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评价HIV合并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或合并活动性结核患者的抗结核细胞免疫功能.方法 应用早期分泌性抗原靶蛋白(ESAT)-6和培养滤出蛋白(CFP)-10诱导的结核酶联免疫斑点法对云南地区100例明确诊断的HIV感染者的血液标本进行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T淋巴细胞检测,同时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3+CD4+T淋巴细胞和CD3+CD8+T淋巴细胞的绝对计数水平.采用Mann-Whitney检验进行非参数统计分析.结果临床上无活动性结核感染证据的HIV感染者中合并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的感染率高达67.6%.HIV合并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者的外周血CD3+CD4+T淋巴细胞(532×106/L)和CD3+CD8+T淋巴细胞(473×106/L)绝对计数与单纯HIV感染者(406×106/L和504 × 106/L)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IV合并活动性结核感染者的外周血CD3+CD4+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平均值为189 × 106/L,CD3+CD8+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平均值为293×106/L,均显著低于单纯HIV合并结核潜伏感染组和HIV组(U=168.0,U=163.0;U=147.0,U=374.0;均P<0.01).HIV合并活动性结核感染者的ESAT-6和CFP-10抗原特异性斑点形成细胞数(31/106细胞和82/106细胞)显著低于HIV合并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者(92/106细胞和109/106细胞.U=507.0,U=529.5,均P<0.01).结论 我国无活动性结核临床证据的HIV感染人群中有较高的结核潜伏感染率,HIV合并活动性结核感染者的总体细胞免疫应答功能及特异性抗结核免疫应答功能均严重受损.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分析1型艾滋病病毒(HIV-1)感染者不同疾病阶段CD39~+PD-1~+CD4~+T淋巴细胞(简称CD39~+PD-1~+CD4细胞)的特点及其与潜伏病毒库形成的关系,探讨CD39~+PD-1~+CD4细胞的临床意义。方法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CD4细胞上CD39及PD-1的表达情况,分析CD39~+PD-1~+CD4细胞与CD4细胞计数、病毒载量及CD4细胞内病毒指标的相关性。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免疫重建成功患者(CRs)和免疫重建失败患者(INRs)的HIV库,分析CD39~+PD-1~+CD4细胞与HIV库的关系。结果入组11例健康对照(HCs)和69例HIV-1感染者,其中包括38例未抗病毒治疗(ART)者(TNs)、21例CRs、10例INRs。1)与HCs相比,TNs组患者CD39~+PD-1~+CD4细胞亚群占比显著升高(平均值0.99%vs. 2.50%);与TNs组相比,ART后,CRs组患者的CD39~+PD-1~+CD4细胞亚群占比显著降低(平均值2.50%vs. 0.86%);而INRs组患者该细胞亚群占比显著高于CRs组(平均值2.74%vs. 0.86%);2)在TNs组患者中CD39~+PD-1~+CD4细胞亚群占比与CD4细胞计数呈负相关(r=-0.359 6, P=0.026 6),与病毒载量呈正相关(r=0.451 1, P=0.004 5);3)ART两年以上患者CD39~+PD-1~+CD4细胞亚群占比与HIV脱氧核糖核酸(HIV DNA)正相关(r=0.565 9,P=0.047 3),与细胞相关的未剪接HIV核糖核酸(HIV us RNA)正相关(r=0.675 8,P=0.013 7)。结论 CD39~+PD-1~+CD4细胞与ART后免疫重建失败相关,其机制可能是CD39~+PD-1~+CD4细胞促进HIV建立潜伏病毒库。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胃黏膜中CD4~+T淋巴细胞群与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及病毒载量的相关性.探讨HIV感染后不同疾病阶段患者的胃黏膜病理改变.方法 选取HIV感染者36例,根据全血CD4~+T淋巴细胞计数和临床症状,将研究对象分为HIV感染无症状者和AIDS患者两组,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D4~+T淋巴细胞在胃黏膜中的表达,以直线回归分析、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进行统计.结果 随着疾病的进展,HIV感染者胃黏膜腺体萎缩和间质增生逐渐加重,而黏膜中浸润炎性细胞及淋巴细胞进行性减少,并普遍存在淋巴细胞噬黏膜腺体现象.HIV感染者血清病毒载量与胃黏膜内CD4~+T淋巴细胞呈负线性相关(r=-0.336,P=0.01),全血CD4~+T淋巴细胞与胃黏膜中CD4~+T淋巴细胞呈正相关(r=0.5762,P<0.01).结论 HIV感染后,患者胃黏膜组织出现多种病理改变,并随着病程阶段的进展而加重,胃黏膜中CD4~+T淋巴细胞群与全血CD4~+T淋巴细胞计数和病毒载量的相关性即是这种改变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未经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病毒1型(HIV-1)感染者CD8~+T淋巴细胞(简称CD8细胞)在白细胞介素27(IL-27)刺激下,表面受体及核内因子的变化情况,进一步理解IL-27在HIV-1感染中发挥的作用。方法分离得到22例符合条件的HIV-1感染者CD8细胞,经CD3~+ CD28~+抗体刺激后,加或不加人重组IL-27蛋白,体外培养48小时后,通过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RT-PCR)检测WSX-1、Tbet,流式细胞学方法检测CTLA-4、PD-1、Tim-3的变化。结果 HIV-1感染者CD8细胞在体外培养2天后,与无IL-27培养组相比,IL-27刺激组CD8细胞WSX-1受体信使核糖核酸(mRNA)水平表达降低。同时在IL-27刺激组中,表达抑制性受体CTLA-4、PD-1、Tim-3的CD8细胞比例均明显增高,转录因子Tbet的mRNA表达量上升。结论 IL-27在HIV-1慢性感染中,会受自身的分泌影响而在CD8细胞中下调WSX-1的表达,存在着一定的负反馈机制。同时IL-27使CD8细胞表达与功能耗竭,相关的抑制性受体的细胞比例增多,参与调控CD8细胞功能耗竭。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国内艾滋病病毒 (HIV)感染者 /艾滋病 (AIDS)患者外周血CD38、HLA DR分子在CD+4 、CD+8T淋巴细胞上表达的变化 ,并探讨这些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 5 1例正常对照、14例HIV感染者和 3 6例AIDS患者的外周血CD+4 、CD+8T淋巴细胞表面的CD38、HLA DR分子的表达 ,用分枝DNA(bDNA)法检测 11例HIV感染者和 18例AIDS患者的血浆病毒载量。结果 CD+4 HLA DR+细胞百分比显示 ,AIDS组显著高于正常组及HIV组 ;CD+8HLA DR+T细胞百分比显示HIV组与AIDS组间无差异 ,而它们均显著高于正常组。CD+8、CD38+细胞百分比则是AIDS组 >HIV组 >正常组 ,CD+8CD38+、CD+8HLA DR+、CD+4 HLA DR+细胞百分比与病毒载量显著正相关。结论 在HIV感染过程中 ,HLA -DR+、CD38+在CD+4 、CD+8T淋巴细胞上的表达均显著增加 ,反映T淋巴细胞异常激活 ;尤其是CD+8CD38+细胞百分比随着疾病进展逐渐升高 ,预示疾病进展程度。在评价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的免疫状况时 ,不仅要考虑免疫细胞数量和功能的变化 ,还应考虑免疫细胞的激活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及其受体在艾滋病病毒(HIV)/丙型肝炎病毒(HCV)混合感染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检测DR4~+CD4~+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DR5~+CD4~+T细胞、TRAIL~+CD4~+T细胞的比例,CD4细胞计数;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浆可溶性TRAIL(s TRAIL)浓度;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测定血浆HIV、HCV核糖核酸载量。结果混合感染者DR5~+CD4~+T细胞比例高于HCV单纯感染者(P=0.03),与HIV单纯感染者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 0.05)。未接受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的HIV单纯感染者的sTRAIL浓度高于接受HAART的HIV单纯感染者(P 0.01)。sTRAIL浓度与HIV病毒量呈正相关(r=0.631,P 0.01);DR5~+CD4~+T细胞比例与CD4细胞计数呈正相关(r=0.377,P 0.01)。结论在HIV感染状态下,CD4细胞可能对TRAIL诱导的凋亡更加敏感,而混合感染HCV后对CD4细胞凋亡的进一步影响或许并不涉及TRAIL及其受体。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慢性HCV感染者外周血CD4+T细胞中滤泡性辅助性T细胞(Tfh)所占比例,ICOS及负性调控因子PD-1、Tim-3在Tfh细胞上的表达。方法以31例HCV感染者、9例HCV感染自愈者(SR-HCV患者)及12例健康志愿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外周血中CD4+CXCR5+Tfh细胞在CD4+T细胞中所占比率,同时检测其ICOS、PD-1及Tim-3分子表达,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中白细胞介素(IL)21及HCV抗体水平,实时定量PCR检测HCV RNA滴度;多组数据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双变量之间相关性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HCV感染者及自愈者外周血CD4+T细胞比率升高(P〈0.05);HCV感染者CD4+CXCR5+Tfh细胞比率高于自愈及健康对照(P〈0.05);HCV感染及自愈者CD4+CX-CR5+Tfh细胞ICOS、PD-1、Tim-3显著高于健康对照(P〈0.05);血清IL-21水平HCV感染者与健康对照无统计学差异(P〉0.05);HCV感染者HCV RNA载量与Tfh细胞比例呈负相关。结论 CD4+CXCR5+Tfh可能参与了抗HCV感染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8.
正为了解唐山市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抗病毒治疗(ART)的效果,促进医疗机构艾滋病病人规范、有效的治疗,对HIV感染者抗病毒治疗1年后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计数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在唐山市首次接受国家免费ART,且基线CD4细胞计数和治疗1年后CD4细胞计数均有记录的HIV感染者。治疗随访时间截至2016年12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不同感染阶段HIV感染者外周浅表淋巴结中CD4+T淋巴细胞、胶原蛋白、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7的检测,以及CD4+T淋巴细胞计数与胶原沉积的相关性分析,探讨HIV感染后胶原沉积对CD4+T淋巴细胞的影响。方法选择HIV感染者43例,分为HIV感染无症状组和AIDS组,留取外周浅表淋巴结活体组织检查(活检)组织;另外选择非HIV感染者12名为健康对照组,同样留取其外周浅表淋巴结活检组织。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研究对象淋巴结中CD4+T淋巴细胞、Ⅰ型胶原蛋白和IL-7定量及分布情况。结果 1随着病程进展,HIV感染者外周浅表淋巴结中胶原沉积逐渐增加,AIDS组高于无症状组,无症状组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HIV感染无症状组外周浅表淋巴结中CD4+T淋巴细胞计数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AIDS组则显著减少(P0.01);3HIV感染者外周浅表淋巴结中CD4+T淋巴细胞计数与胶原沉积量呈负相关(R2=0.724,P=0.000),与外周血中CD4+T淋巴细胞计数呈正相关(R2=0.702,P=0.000);43组IL-7的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AIDS组部分患者淋巴结中IL-7呈局部聚集性分泌。结论 HIV感染后外周浅表淋巴结中胶原沉积逐渐增加导致结构破坏,可能是CD4+T淋巴细胞进行性减少的一个重要原因,虽然IL-7有随病程进展而分泌增加的趋势,但仍不足以弥补淋巴结结构破坏对CD4+T淋巴细胞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HBV感染后不同疾病阶段(免疫耐受期、免疫清除期、非活动携带状态)患者T淋巴细胞表面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和血清细胞因子的表达差异.方法 2011年4月至2011年9月无锡市第五人民医院住院或门诊的HBV感染者105例,HBV感染后免疫耐受期、免疫清除期、非活动携带状态患者各35例,另选20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收集研究对象的外周血,流式细胞术检测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表面PD-1的表达水平,ELISA检测血清IL-10、IFN-γ的表达水平.数据处理采用t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HBV感染组CD8+T淋巴细胞表面PD-1表达水平为(12.35±3.48)%,高于健康对照组的(4.65±1.21)%(t=9.76,P<0.01);HBV感染组CD4+T淋巴细胞表面PD-1表达水平为(4.95±2.87)%,健康对照组为(4.08±2.1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9,P>0.05).免疫耐受组、免疫清除组、非活动携带组CD8+T淋巴细胞表面PD-1表达水平分别为(15.87±3.18)%、(7.69±3.64)%和(10.12±2.84)%,均高于健康对照组(t值分别为15.12、3.61和8.17,均P<0.01),免疫耐受组CD8+T淋巴细胞表面PD-1表达水平高于免疫清除组(t=10.01,P<0.01).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CD8+T淋巴细胞表面PD-1表达水平与IL-10呈正相关(r=0.377,P<0.05),与IFN-γ呈负相关(r=-0.620,P<0.05).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CD8+T淋巴细胞表面PD-1表达上调,PD-1水平与血清Th1细胞因子IFN-γ呈负相关,与血清Th2细胞因子IL-10呈正相关;HBV感染慢性化可能与PD-1高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1型艾滋病病毒(HIV-1)感染者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数/CD8~+T淋巴细胞(简称CD8细胞)数(CD4/CD8比值)恢复的影响因素,为HIV感染者的免疫功能恢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云南省德宏州治疗库数据为材料,从中筛选符合要求的HIV感染者数据,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影响HIV感染者CD4/CD8比值恢复的因素。结果共筛选出符合条件的HIV感染者2 610例,年龄中位数为42岁[四分位距(IQR),35~50];其中男性为1 390人(53.3%);新发感染状态已知的为2 039例;确诊至治疗间隔中位数为21周(IQR,2~183);CD4细胞基线、CD8细胞基线和CD4/CD8比值基线中位数分别为245个/μL(IQR,131~366)、895个/μL(IQR,595~1 260)和0.25(IQR,0.15~0.4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新发感染状态、基线CD4细胞、CD8细胞、确诊至抗病毒治疗间隔和性别是影响HIV感染者CD4/CD8比值恢复的重要因素(P0.05)。结论 CD4/CD8比值的恢复较CD4细胞数的增加需要更长的时间,早诊断早治疗有利于HIV感染者CD4/CD8比值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
背景:肿瘤的发生与免疫系统功能密切相关,共刺激分子异常表达与执行固有免疫功能的γδT细胞功能异常有关。T细胞免疫球蛋白和黏蛋白分子-3(Tim-3)和程序性死亡分子-1(PD-1)是重要的负性共刺激分子,与相应配体结合后可影响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从而介导肿瘤细胞免疫逃逸。目的:初步探讨结肠癌患者外周血γδT细胞表面Tim-3、PD-1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6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44例住院结肠癌患者,采集术前外周血标本,4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以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流式细胞术检测γδT细胞表面Tim-3、PD-1表达,分析两者表达与结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结肠癌患者外周血Tim-3~+、PD-1~+、Tim-3~+PD-1+γδT细胞比例均显著高于健康志愿者(P 0. 05),并与肿瘤体积和TNM分析呈显著正相关(P 0. 05),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部位、有无远处转移则无明显相关性(P 0. 05)。结论:结肠癌患者外周血γδT细胞表面Tim-3、PD-1表达明显升高并与肿瘤临床病理分期相关,有可能成为评估结肠癌发生、发展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连续接受中医药治疗60个月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及艾滋病(AIDS)病人(HIV/AIDS病人),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变化。方法收集全国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从2004-2011年采用中医药治疗的HIV/AIDS病人565例,对6个时间点(治疗0、12、24、36、48、60个月)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变化、分层分析(≤200个/mm3、201~350个/mm3、351~500个/mm3、〉500个/mm3)比较。结果 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mm3以西药抗病毒治疗为主,中医药为辅,中西医组占90.90%(100/110),CD4T淋巴细胞计数平均每年上升约6个/mm3;中医组占9.09%(10/110),CD4T淋巴细胞平均每年下降约7个/mm3。CD4T淋巴细胞计数201~350个/mm3以中医药治疗为主,中医组占80.73%(155/192),CD4T淋巴细胞平均每年下降约3个/mm3;中西医组占19.27%(371/192),CD4T淋巴细胞平均每年下降约2个/mm3。CD4T淋巴细胞计数351~500个/mm3以中医药治疗为主,中医组占92.19%(118/128),CD4T淋巴细胞平均每年上升约3个/mm3;中西医组占15.63%(20/128),平均每年上升约8个/mm3。CD4T淋巴细胞计数〉500个/mm3以中医药治疗为主,中医组占92.00%(115/125),CD4T淋巴细胞平均每年上升约4个/mm3;中西医组占8.00%(10/125),CD4T淋巴细胞平均每年上升约14个/mm3。结论长期服用中医药可使CD4T淋巴细胞保持稳定或者延缓其下降速度,远期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4.
涂波  秦恩强  黄磊  王利  赵敏 《传染病信息》2011,24(6):342-343,350
目的 分析HIV感染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total lymphocyte count,TLC)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相关性,探讨将外周TLC作为监测HIV感染者病情变化指标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54例HIV感染者TLC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相关性,判断CD4+T淋巴细胞计数分别<100× 106/L、<2...  相似文献   

15.
赵爽  许文  陈威巍  赵敏 《传染病信息》2018,(2):149-153,167
目的探讨HIV感染者外周血CXCR5~+CD8~+T细胞的频率、功能变化及其与病情进展的相关性。方法收集40例HIV感染者和15例健康对照者,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术检测其外周血CXCR5~+CD8~+T细胞频率及IFN-γ和IL-10表达,并分析其与血浆HIV载量和外周血CD4~+T细胞计数的相关性。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HIV感染组外周血CXCR5~+CD8~+T细胞频率上调(P0.05),且与外周血CD4~+T细胞计数呈弱正相关(r=0.349,P=0.027),与血浆HIV载量呈弱负相关(r=-0.377,P=0.040);HIV感染者外周血CXCR5~+CD8~+T细胞IFN-γ表达与血浆HIV载量呈负相关(r=-0.514,P=0.002);而CXCR5~+CD8~+T细胞IL-10的表达在HIV感染者中明显上调(P0.05),与外周血CD4~+T细胞计数呈弱负相关(r=-0.317,P=0.046),与血浆HIV载量呈正相关(r=0.670,P=0.002)。结论 HIV感染者外周血CXCR5~+CD8~+T细胞频率功能变化与疾病进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治疗HIV/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MTB)合并感染的临床疗效. 方法 分析126例HIV/MTB合并感染者的临床疗效,统计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 HAART)后1年内免疫重建炎症反应综合征(immune reconstitution inflammatory syndrome, IRIS)发病率及CD4+T淋巴细胞上升水平. 结果 126例均完成了抗结核治疗,HAART 1年内无死亡及复发结核病例. HAART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逐渐升高,以12周时上升幅度最大.治疗过程中37 例(29.37%)出现IRIS.CD4+ T 淋巴细胞计数<200 个/mm3组IRIS 发病率高于≥200 个/mm3组(χ2=6.206,P=0.013),且在HAART 后12 周及48 周CD4+ T 淋巴细胞上升幅度低于≥200 个/mm3组(P<0.05).结论HIV/MTB 合并感染者在CD4+ T 淋巴细胞≥200 个/mm3时接受HAART,IRIS 发病率低,免疫重建良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定量分析静脉吸毒人群艾滋病病毒 (HIV)感染者CD+ 3 、CD+ 4 、CD+ 8T淋巴细胞水平。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技术 (FCM) ,对 76例无症状抗 HIV阳性的静脉吸毒者 ,16 5例抗 HIV阴性的静脉吸毒者及 6 1名正常对照 ,分别检测CD+ 3 、CD+ 4 、CD+ 8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和CD+ 4 /CD+ 8比值。结果 HIV感染组与静脉吸毒组及正常对照组各项指标间差异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F =10 5 0 2、15 9 13、2 2 0 0 8,P均 <0 0 1) ;CD+ 4 细胞计数和CD+ 4 /CD+ 8比值表现为HIV感染组 <静脉吸毒组 <正常对照组 (q =18 4、2 4 6、11 1,P均 <0 0 1) ,CD+ 3 细胞计数呈现为HIV感染组 >健康对照组 >静脉吸毒组 (q=19 8、6 5、10 8,P均 <0 0 1) ,CD+ 8细胞计数表现为HIV感染组 >静脉吸毒组 >健康对照组 (q=2 7 2、2 4 9,P均 <0 0 1;q =3 4 8,P均 <0 0 5 )。结论 HIV感染和 /或静脉吸毒均可不同程度的导致CD+ 4 和CD+ 8细胞水平的改变 ,有关静脉吸毒合并HIV感染对免疫细胞水平的影响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未经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病毒1型(HIV-1)感染者CD8+T淋巴细胞(简称CD8细胞)在白细胞介素27(IL-27)刺激下,表面受体及核内因子的变化情况,进一步理解IL-27在HIV-1感染中发挥的作用。方法分离得到22例符合条件的HIV-1感染者CD8细胞,经CD3+ CD28+抗体刺激后,加或不加人重组IL-27蛋白,体外培养48小时后,通过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RT-PCR)检测WSX-1、Tbet,流式细胞学方法检测CTLA-4、PD-1、Tim-3的变化。结果 HIV-1感染者CD8细胞在体外培养2天后,与无IL-27培养组相比,IL-27刺激组CD8细胞WSX-1受体信使核糖核酸(mRNA)水平表达降低。同时在IL-27刺激组中,表达抑制性受体CTLA-4、PD-1、Tim-3的CD8细胞比例均明显增高,转录因子Tbet的mRNA表达量上升。结论 IL-27在HIV-1慢性感染中,会受自身的分泌影响而在CD8细胞中下调WSX-1的表达,存在着一定的负反馈机制。同时IL-27使CD8细胞表达与功能耗竭,相关的抑制性受体的细胞比例增多,参与调控CD8细胞功能耗竭。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HCV感染者DAA治疗前后CD8+T淋巴细胞衰老、功能相关指标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于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HCV感染者26例,患者接受索磷布韦联合达卡他韦片治疗。并纳入治愈者22例,健康对照者20例。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8+T淋巴细胞上SIRT1、CD57、PD-1、Tim-3等相关分子表达,并采用RT-PCR方法检测p21、p53表达水平,Luminex液相悬浮芯片检测样本外周血衰老相关分泌表型。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 SIRT1、PD-1、Tim-3在3组间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6. 712、4. 202、4. 575,P值均0. 05)。与健康对照组相比,HCV组CD8+T细胞上SIRT1、PD-1、Tim-3表达水平明显上升(P值均0. 05),HCV治愈组Tim-3表达水平明显上升(P 0. 05),HCV治愈组SIRT1、PD-1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P值均 0. 05)。p53、p21在3组间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1. 144、6. 594,P值均0. 05)。与健康对照组相比,HCV治愈组和HCV组p53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值均0. 001),p21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值均0. 05),HCV组和HCV治愈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 0. 05)。IL-6、TNFα在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3. 920、6. 337,P值均0. 05),与健康对照组相比,HCV组外周血的IL-6和TNFα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值均0. 05),HCV治愈组IL-6和TNFα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P值均 0. 05),与HCV组相比,HCV治愈组TNFα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 007)。结论 HCV感染者CD8+T淋巴细胞衰老,经DAA治疗后衰老缓解,CD8+T淋巴细胞功能部分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未经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病毒1型(HIV-1)感染者CD8+T淋巴细胞(简称CD8细胞)在白细胞介素27(IL-27)刺激下,表面受体及核内因子的变化情况,进一步理解IL-27在HIV-1感染中发挥的作用。方法分离得到22例符合条件的HIV-1感染者CD8细胞,经CD3+ CD28+抗体刺激后,加或不加人重组IL-27蛋白,体外培养48小时后,通过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RT-PCR)检测WSX-1、Tbet,流式细胞学方法检测CTLA-4、PD-1、Tim-3的变化。结果 HIV-1感染者CD8细胞在体外培养2天后,与无IL-27培养组相比,IL-27刺激组CD8细胞WSX-1受体信使核糖核酸(mRNA)水平表达降低。同时在IL-27刺激组中,表达抑制性受体CTLA-4、PD-1、Tim-3的CD8细胞比例均明显增高,转录因子Tbet的mRNA表达量上升。结论 IL-27在HIV-1慢性感染中,会受自身的分泌影响而在CD8细胞中下调WSX-1的表达,存在着一定的负反馈机制。同时IL-27使CD8细胞表达与功能耗竭,相关的抑制性受体的细胞比例增多,参与调控CD8细胞功能耗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