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Th1、Th2细胞因子表达异常与T细胞亚群功能失调的相关性。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病例组与对照组T细胞表面标志CD3、CD4、CD8的表达情况。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测定病例组与对照组血清IFN-γ及IL-4水平。结果SLE患者CD3 CD4 细胞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CD4 CD8 细胞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CD4 /CD8 T细胞比例倒置;血清IFN-γ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而血清IL-4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SLE患者体内细胞免疫功能紊乱,以Th1细胞亢进为主,产生大量Th1细胞因子,介导免疫调节反应。同时,CD8 T细胞功能亢进,CTL细胞参与机体组织损伤,进一步导致免疫紊乱及免疫病理损伤加重。  相似文献   

2.
拉米夫定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IFN-γ、IL-4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过程中血清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4(IL-4)等细胞因子的动态变化。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分别检测11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拉米夫定治疗前,治疗后第13、26、39、52周时的血清IFN-γ和IL-4水平。结果拉米夫定治疗后完全应答组IFN-γ/IL-4水平接近或高于对照组;部分应答组和无应答组IFN-γ/IL-4水平则低于对照组。结论拉来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过程中,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乙型肝炎患者Th1类细胞因子IFN-γ水平逐渐增高;Th2类细胞因子IL-4水平逐渐降低,提示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不但抑制病毒繁殖,而且长时间治疗可增强Th1类细胞优势应答,抑制Th2类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Th17细胞在特应性皮炎(A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9例AD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中Th17细胞的比例,实时定量RT-PCR(real-timeRT-PCR)检测PB-MC中Th17细胞相关细胞因子IL-1β、IL-6、IL-17、IL-23和TGF-βmRNA的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上述细胞因子的含量;同时以34例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儿童做对照。分离AD患者PBMC体外培养,加入不同细胞因子微环境,观察其对Th17细胞数量及特异性转录因子RORγt表达的影响。结果 AD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比例(CD4+IL17+T细胞/CD4+T细胞%)显著高于正常对照者(P<0.01)。PBMC中IL-1β、IL-6、IL-17和IL-23mRNA表达水平及血清中相应细胞因子含量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者(P<0.01),PBMC中TGF-βmRNA表达水平及其血清中含量与正常对照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D患者PBMC在不同细胞因子微环境中培养,IL-1β+IL-23+IL-6处理组Th17细胞比例及RORγtmRNA表达最高,TGF-β处理组表达最低,与其余处理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IL-1β+IL-6、IL-1β+IL-23、IL-6+IL-23处理组Th17细胞比例及RORγtmRNA表达水平低于IL-1β+IL-23+IL-6处理组,高于TGF-β处理组和未处理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IL-1β+IL-6、IL-1β+IL-23、IL-6+IL-23处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AD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比例及相应促分化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升高,IL-1β+IL-23+IL-6对Th17细胞具有明显的促分化作用,Th17细胞在AD发病机制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旨在探讨成人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外周血Th17和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表达情况。45例初发AA患者分为轻型AA(n=25)和重型AA(n=25)两组,15例正常人作为对照。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AA患者外周血中Th17和CD4+CD25+Treg的比例,ELISA检测血清及刺激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上清液中的白介素(IL-17)、γ干扰素(IFN-γ)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表明:重型AA(SAA)组外周血Th17细胞比例,血清中IL-17及IFN-γ表达高于轻型AA(MAA)和正常人组,而重型AA组外周血CD4+CD25+Foxp3+Treg细胞比例降低。与轻型AA和正常对照相比,重型AA患者单个核细胞培养后上清液中IL-17及IFN-γ表达水平显著增加。AA患者血红蛋白计数与Th17细胞及血清IL-17表达呈负相关,与CD4+CD25+Treg表达成正相关。结论:重型AA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应答增强,而CD4+CD25+Treg细胞缺乏,贫血的严重程度与外周血Th17/Treg免疫应答失衡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IL-23在单纯疱疹病毒Ⅱ型(HSV-Ⅱ)致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ELISA法检测HSV病毒感染复发患者外周血IL-23、IL-12、IFN-γ、IL-14、IL-10水平,以及细胞培养液中IFN-γ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记忆性CD4+T细胞表达IFN-γ的水平,同时设立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生殖器疱疹复发患者(RGH)组血清IL-23、IL-12、IFN-γ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IL-14、IL-10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L-23剂量依赖性诱导患者单个核细胞(PBMC)产生IFN-γ,并刺激记忆性CD4+T细胞表达IFN-γ.结论 IL-23等Th1型细胞因子在RGH患者体内水平低下,Th1/Th2平衡失调,机体不能有效抑制病毒,是导致病情反复的重要原因;IL-23可能在体内同样刺激T细胞产生IFN-γ,发挥抗病毒效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和血清IL-2、IL-4、IL-10、IFN-γ和TGF-β的变化,探讨其与乙型肝炎慢性化的关系。方法选择24例CHB患者作为CHB组、8例急性乙型肝炎(AHB)患者作为AHB组,1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百分率,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慢性乙型肝炎组和正常对照组上述5种细胞因子的水平。结果 CHB组CD4+CD25+调节性T细胞百分率均明显高于AHB组和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HB组和AHB组的CD4+CD25+Treg百分率与血清HBV-DNA及ALT之间无相关关系(P>0.05)。CHB组血清IL-2、IL-4、IL-10、IFN-γ和TGF-β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HB组IL-2及IFN-γ分别与ALT正相关(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存在免疫紊乱,CD4+CD25+调节性T细胞和Th1/Th2细胞的失衡与乙型肝炎慢性化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苦参素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和Th1/Th2平衡的调节作用。方法:选择40例轻中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组)予以口服苦参素300mg,3次/d,疗程6个月。检测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患者外周血CD4+、CD8+T细胞亚群及白介素-4(IL-4)、γ-干扰素(IFN-γ)含量的变化。选择30例正常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外周血CD4+明显减少,CD8+明显增加,CD4+/CD8+比值下降,经过苦参素治疗6个月后,患者外周血CD4+明显增加,CD8+明显减少,CD4+/CD8+比值增加。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外周血培养上清单个核细胞(PBMC)中IL-4水平明显上升,而IFN-γ水平明显下降,经过苦参素治疗6个月后,患者外周血培养上清PBMC中IL-4水平明显下降,而IFN-γ水平明显上升。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存在T细胞亚群紊乱和Th1/Th2平衡失调,苦参素既能抑制调节T细胞亚群紊乱,又能调节Th1/Th2细胞因子比例平衡,从而提高细胞免疫反应,使免疫反应由Th2型向Th1型逆转,清除细胞内病毒。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慢性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Th细胞内IL-4和IFN-γ的表达情况,探讨Th1/Th2细胞及其细胞因子在慢性HBV感染中的作用.方法常规分离PBMC,在PMA、ionomycin、monensin的刺激下,应用FCM检测慢性HCV感染者外周血Th细胞内IL-4和IFN-γ表达情况,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水平.结果在慢性HCV感染者中(包括慢性HCV携带者、慢性丙型肝炎以及肝硬化患者)分泌IFN-γ的细胞百分数远高于对照组(P<0.01);各实验组分泌IL-4的细胞百分数均很低,并且与疾病的进展无任何关联.在慢性HCV感染者中血清sIL-2R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并且与分泌IFN-γ的细胞百分数呈正相关.结论在HCV感染的不同阶段,血清sIL-2R和IFN-γ水平均升高,Th1细胞因子或Th1细胞可能在慢性HCV感染肝脏损伤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辅助性T(T helper,Th)细胞亚群数量和功能的变化在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患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这两种变化之间的关系;为再障的诊断及疗效预测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再障患者及正常人外周血T细胞亚群、Th1和Th2细胞;RT-PCR法测定再障患者及正常人外周血中Th1,Th2型细胞因子基因表达;用ELISA法测定再障患者血浆中IFN-γ和IL-4的水平。结果:再障患者Th1/Th2显著失衡,Th1细胞显著增多,Th1型细胞因子IFN-γmRNA的阳性表达率和血浆IFN-γ浓度均较正常对照显著升高;再障患者Th1细胞百分数分别与IFN-γmRNA相对表达强度(RV)和血浆IFN-γ浓度呈正相关;Th1细胞百分比、IFN-γmRNA的RV及血浆IFN-γ的浓度在比值倒置型与比值超高型患者体内相近且均高于比值正常型患者。结论:Th细胞亚群失衡,Th1细胞数量增多及功能亢进可能是再障发病的重要免疫机制之一;Th1细胞数量及功能异常相互作用是再障患者疾病发生和发展的根本原因;CD4+T或CD8+T细胞相对变化可能是Th细胞在发挥免疫抑制作用后的外在表象。  相似文献   

10.
陈月婵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0,17(14):2033-2035
目的分析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患者调节性T(Treg)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外周血自然杀伤(NK)细胞亚群及辅助性T(Th)相关细胞因子水平。方法选取该院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41例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患者作为实验组;选取同期于该院进行检查的41例健康早孕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人群Treg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TGF-β、IL-10)、NK细胞亚群(CD56~+CD16~-、CD56~+CD16~+、CD56~-CD16~+)及Th1型细胞因子IL-2、IFN-γ,Th2型细胞因子IL-4、IL-10水平。结果实验组Treg细胞分泌的TGF-β、IL-10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CD56~+CD16~-、CD56~-CD16~+NK细胞亚群百分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CD56~+CD16~+NK细胞亚群百分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外周血IL-2、IFN-γ细胞因子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IL-4、IL-10等细胞因子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外周血Treg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NK细胞亚群及Th相关细胞因子水平可作为诊断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患者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调节性T细胞(Treg)与Th细胞因子IFN-γ、IL-4在子宫颈癌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水平,探讨其与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宫颈疾病之间的关联。方法应用流式细胞及酶联免疫吸附技术检测40例子宫颈癌、35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20例宫颈炎患者及20例健康对照组外周血中Treg及IFN-γ、IL-4的水平;统计观察Treg与IFN-γ及IL-4水平的相关性。结果子宫颈癌组Treg的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宫颈炎组及CI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颈癌患者血清中IFN-γ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及宫颈炎组(P0.05)。子宫颈癌患者血清中IL-4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宫颈炎组及CIN组(P0.05)。Treg的水平与IFN-γ的水平呈负相关关系(r=-0.291,P0.05);而与IL-4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0.383,P0.05)。结论 Treg的高水平以及Th细胞因子失衡可能在子宫颈癌患者免疫耐受以及子宫颈癌前病变进展至子宫颈癌的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Treg与IFN-γ及IL-4存在相关性,Treg与Th细胞因子IFN-γ及IL-4可能共同参与了子宫颈癌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2.
邵慧  吕坤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22):2763-2764
目的探讨Th17细胞在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外周血中的水平及意义。方法取20例AS患者(分AS病情稳定组及活动组各10例)和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免疫磁珠分选CD4+T细胞,用或不用非特异性刺激剂(anti-CD3、anti-CD28),然后加佛被酯/离子霉素,经固定/透膜处理进行细胞内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CD4+T细胞内白细胞介素-17(IL-17)、γ-干扰素(IFN-γ)、及IL-6水平。结果免疫磁珠分选CD4+T细胞纯度达90%以上。AS病情活动组IL-17表达水平较病情稳定组和健康对照组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用anti-CD3、anti-CD28刺激后,CD4+T细胞IL-17胞内表达水平较无刺激有一定的增加。AS患者CD4+T细胞IFN-γ胞内表达水平呈现与IL-17表达相似的特点。结论 AS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胞内IL-17和IFN-γ呈高表达,提示分泌IL-17的Th17细胞和分泌IFN-γ的Th1细胞共同参与了AS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支气管哮喘患者外周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nd cell death protein l, PD-1)、干扰素-γ(intorferon-γ,IFN-γ)、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与辅助性T细胞(helper-T cell, Th细胞)及T细胞亚群水平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9年9月~2020年9月就诊于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的80例哮喘患者为研究组,另以同期在该院体检的80例健康成人为对照组,采用肺功能仪检测两组研究对象的肺功能指标;ELISA法检测两组研究对象血清PD-1,IFN-γ和IL-4水平;单克隆抗体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两组研究对象外周血Th细胞和T淋巴细胞亚群占比,比较两组以上指标差异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肺功能指标FEV1和FEV1/预计值百分比(fevl%pred)、血清PD-1和IFN-γ水平、外周血Th1细胞占比、Th1/Th2比值、CD8+水平以及CD4+/CD8+比值均显著降低,血清IL-4表达水平和外周血Th2细胞及CD4+水平占比均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221~19.847,均P<0.01),而两组CD3+水平无显著差异(t=1.132,P=0.259)。结论 支气管哮喘发作伴随着患者血清PD-1水平降低以及IL-4水平增高,从而抑制了Th1细胞产生IFN-γ,并使得Th1/Th2和CD4+/ CD8+平衡状态破坏,各细胞及细胞因子相互制约、相互调节,构成复杂的调节网络,对哮喘的诊断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Th1/Th2细胞因子在过敏性鼻炎患者表达水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Th细胞亚群(Th1、Th2)在过敏性鼻炎患者中的表达水平。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20例过敏性鼻炎患者、18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IFN-γ、IL-27、IL-4浓度水平。结果过敏性鼻炎患者组IFN-γ、IL-27较对照组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h2型细胞因子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Th1、Th2细胞因子参与了过敏性鼻炎患者的发病,且Th1/Th2比例失衡可能是引起过敏性鼻炎发病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外周血中Th9、Thl7和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36例CLL患者和45例健康对照组外周血Th9、Th17和Treg细胞的表达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ELISA)检测外周血中细胞因子IL-9、IL-17、TGF-β的表达水平。结果 1)CLL组患者外周血Th9、Th17细胞比例及细胞因子IL-9、IL-17浓度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1.29±0.35)%vs(0.74±0.23)%,P0.05;(2.15±0.46)%vs(1.08±0.37)%,P0.05;(24.25±7.05)%vs(16.35±5.42)%,P0.05;(11.47±3.99)%vs(7.36±2.85%),P0.05]。CD4~+CD25~+FoxP3~+细胞比例及细胞因子TGF-β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4.76±0.89)%vs(7.26±1.95)%,P0.05;(3.82±1.39)%vs(6.82±2.01)%,P0.05]。2)相关性分析:患者Th9、Th17细胞比例及IL-9、IL-17浓度与淋巴细胞计数负相关(γ_s=-0.374,P=0.034;γ_s=-0.382,P=0.032;γ_s=-0.445,P=0.011;γ_s=-0.413,P=0.024);患者Treg细胞比例及TGF-β浓度与淋巴细胞计数正相关(γ_s=0.416,P=0.023;γ_s=0.403,P=0.028)。结论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Th9、Th17与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比例失衡,血清IL-9、IL-17和TGF-β水平变化,这些原因可能参与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免疫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维生素D与稽留流产的免疫相关性。方法选择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住院治疗的稽留流产患者73例作为观察组,另取同期人工流产的75例正常女性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维生素D3水平、细胞免疫(CD4+、CD8+、CD4+/CD8+)及Th1、Th2细胞因子水平差异,分析维生素D与稽留流产的免疫相关性。结果(1)观察组血清维生素D3水平低于对照组[(12.93±1.74)nmol/L vs(19.95±2.99)n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观察组CD4+、CD4+/CD8+、IFN-γ、TNF-α水平均高于对照组,CD8+、IL-6、IL-10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3)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维生素D3水平与CD4+、CD4+/CD8+、IFN-γ、TNF-α水平呈负相关,与CD8+、IL-6、IL-10水平呈正相关(P均<0.01)。结论稽留流产孕妇维生素D缺乏、细胞免疫功能亢进、辅助性T细胞向Th1细胞偏移,且维生素D3含量与免疫功能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丹参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PIH)患者外周血Th1/Th2细胞因子的调节作用.方法 选择40例中度PIH患者,予以丹参静滴10d(丹参治疗组),另取正常妊娠对照组40例.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丹参治疗组治疗前后培养上清单个核细胞(PBMC)中白介素-4(IL-4)和.γ-干扰素(IFN-γ)含量的变化,正常妊娠对照组只测定1次.结果 与正常妊娠对照组相比较,丹参治疗组患者外周血培养上清PBMC中IL-4水平明显下降,而IFN-γ水平明显上升(均P<0.05).经过丹参治疗1个疗程后,患者外周血培养上清PBMC中IL-4水平明显上升,而IFN-γ水平明显下降(均P<0.05).结论 PIH患者存在Th1/Th2细胞因子的比例失衡.丹参治疗PIH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Th1介导的细胞免疫,增强Th2介导的体液免疫.纠正Th1/Th2细胞因子比例平衡.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过继转输正常妊娠诱导的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4+CD25+Treg)对不明原因流产的作用机制及妊娠预后的影响.方法 以雌性CBA/J×雄性BALB/c为正常妊娠模型,以雌性CBA/J×雄性DBA/2J为自然流产模型,磁珠分选雌性CBA/J小鼠脾脏CD4+CD25+Treg细胞并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分析细胞纯度.将未孕CD4+CD25+Treg细胞和正常妊娠孕14d的CD4+CD25+Treg分别转输至流产模型孕4d(着床期)的雌性CBA/J孕鼠,于孕14d分别观察宿主孕鼠的胚胎吸收率并测定宿主外周血和母胎界面组织体外培养上清液中Th1Th2/Th3型细胞因子(IFN-γ/TGF-βI/IL-10)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过继转输正常妊娠诱导的CD4+CD25+Treg细胞的宿丰孕鼠的胚胎吸收率(11.32%)显著下降;外周血TGF-β 1/IFN-γ中位数(438)和IL-10/IFN-γ中位数(14)显著增加;母胎界而上TGF-β 1中位数(5899.02pg/mL)和IL-10中位数(158.85pg/mL)显著增加,IFN-γ中位数(18.46 pg/mL)显著下降.结论 孕早期过继转输正常妊娠诱导的CD4+CD25+Treg细胞疗法能诱导宿主母胎免疫耐受并调节细胞因子表达,有利于妊娠维持的Th2、Th3应答偏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尖锐湿疣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2(IL-2)、IL-12、γ-干扰素(IFN-γ)、IL-4因子水平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该院收治的尖锐湿疣患者50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在该院进行体检的健康者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对两组研究对象外周血IL-2、IL-12、IFN-γ、IL-4及CD3^+、CD4^+、CD8^+、CD4^+/CD8^+T细胞亚群水平进行检测。结果研究组IL-2、IL-12、IFN-γ、Th1/Th2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IL-4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CD3^+、CD4^+、CD4^+/CD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CD8^+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尖锐湿疣患者外周血IL-2、IL-12、IFN-γ、IL-4因子水平存在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血清Th1/Th2相关因子与免疫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12月该院1 100例肝细胞癌患者和1 100例健康体检者分别作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2、IL-4、IL-6、IL-10、C3补体、C4补体及CD4~+T细胞、CD8~+T细胞、CD19~+B细胞、CD16/65~+NK细胞水平,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并对Th1与Th2平衡关系进行研究。结果研究组IFN-γ、TNF-α、IL-1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IL-4、IL-6、IL-10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外周血CD4~+T细胞、CD16/65~+NK细胞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CD8~+T细胞、C3补体、C4补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外周血CD19~+B细胞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患者血清IFN-γ、TNF-α、IL-12水平与CD4~+T细胞、CD16/65~+NK细胞、C3补体、C4补体水平呈正相关,与CD8~+T细胞水平呈负相关(P0.05);IL-4、IL-6、IL-10水平与CD4~+T细胞、CD16/65~+NK细胞、C3补体、C4补体水平呈负相关,与CD8~+T细胞水平呈正相关(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结果显示,Th1/Th2比值若小于1,其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风险上升。结论 Th1/Th2相关细胞因子水平与机体细胞免疫和天然免疫功能关系密切,而肝癌患者存在Th1/Th2比值异常,并影响相关细胞因子的生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