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时相性室内差异性传导的发生基础是两侧束支的不应期不一致。一般情况下,右束支较左束支的不应期稍长,大约有85%的室内差异性传导的 QRS波群呈右束支传导阻滞图形,少数呈左束支阻滞,或左、右束支阻滞交替出现,而右束支和左前分支阻滞合并存在者罕见。本文通过分析3例心电图改变,试图说明时相性室内差异性传导的几种途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的QRS波增宽与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相关性。方法 QRS波时限>120 ms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97例,根据QRS波分为左束支组47例、右束支组50例,非慢性心力衰竭且QRS波时限正常者4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NT-proBNP水平及LVEF。结果左束支组QRS波时限长于右束支组;左束支组、右束支组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LVEF低于对照组;左束支组NT-proBNP 高于右束支组, LVEF低于右束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束支型QRS波时限延长与血浆NT-proBNP水平呈正相关,与LVEF呈负相关。而右束支组QRS波时限延长与血浆NT-proBNP水平呈正相关,与LVEF无明显相关。结论左束支阻滞的QRS波时限延长与左室收缩功能下降及血浆NT-proBNP水平相关性良好,可以作为临床判断心力衰竭程度的一个简便指标。  相似文献   

3.
室内差异性传导室内差异性传导是一种心室内干扰现象,当室上性激动到达心室时,适逢其相对不应期,则激动虽能下传,但QRS 波群变形,呈异常的室内传导,此现象于1910年由Lewis 首先发现又名室内迷路传导。1963年Schamroth 等将其分为相性及非相性室内差异性传导两类,所谓相性即通常所说的室内差异性传导,并将依赖于心率的束支阻滞亦包括在内。非相性者该氏认为包括束支传导阻滞、梗塞周围阻滞、预激症候群以及某些交界性逸搏或心律。由于室上性激动通过房室交界组织与心室的经路不正常所造成。其QRS 波群之形态与窦性下传者有  相似文献   

4.
宽QRS波群心动过速是指QRS波群时限≥0.12 s,频率>100 bpm的心动过速,为一临床常见急症。宽QRS波群心动过速依波形可分为单形、多形和双向性宽QRS波群心动过速,临床以单形性宽QRS波群心动过速最为常见。单形宽QRS波群心动过速按起源部位可分为室性心动过速,占80%;和室上性心动过速伴室内传导异常(室内差异传导,束支阻滞,旁路前传,及高钾、抗心律失常药物、严重心肌缺血和左心室肥大引起的非特异性QRS波群增宽)两类。  相似文献   

5.
测量了68例完全性右或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的QT 间期和QRS 波群时间,并与QRS 时间正常的50份心电图对照。结果表明,观察组的校正QT 间期(QTc)较对照组明显延长,而两组之间的校正JT 间期(JTc)却无明显差异,说明束支传导阻滞患者的QT 间期延长是由QRS 波群增宽所致。文章同时着重探讨了JT 间期的校正方法。  相似文献   

6.
心电图中的QRS波群发生在P波之后,代表整个心室的激动时间和电变化过程。从解剖学特点来讲,心室肌的厚度远远超过心房肌,除极方式也与心房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心室除极的QRS波群与心房除极的P波无论是时间还是电压以及波形复杂程度都有明显不同。在分析心电图时,  相似文献   

7.
邵尤北  洪明 《江西医药》2011,46(9):869-870,873
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常合并QRS波群时限延长(≥120ms)。心电图主要表现为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约占此类患者的25%-36%,其次为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约占4%-6%[1]。QRS波时限与心功能关系.及其对心力衰竭的预后价值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之一.QRS波时限还是临床上选择心脏再同步治疗(CRT)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8.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diopathic ventricular tachycardia,IVT)简称特发性室速,是指发生于无明显器质性心脏患者的室性心动过速。根据QRS波形态可分为右束支阻滞形IVT(左心室IVT,Idiopathic Left Ventricular Tachycardia,ILVT)和左束支阻滞形IVT(右心室IVT,Idiopathic Right Ventricular Tachycardia,IRVT)。特发性室速患者发病年龄较轻,  相似文献   

9.
Bix法则由奥地利著名心脏病专家HaroldBix首先提出并以其姓名命名。该法则的中心内容是,当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时,如果在2个QRS波中间看到心房激动波(P波或F波),2个房波的中间恰好是QRS波群出现的地方,即使看不到明确的房波,也不能排除有房波隐藏在QRS波群的可能。笔者在工作过程中就正确使用Bix法则诊断1例心房扑动,为临床治疗提供了依据,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希氏束近端阻滞(Block Proximal to H,BPH)与希氏束内阻滞(Intra-His Bundle Block,IHBB)的心电图特点相似,QRS波群均不增宽,但其预后及治疗明显不同。因而二者的鉴别在临床上很重要。但目前除了心内希氏束电图这一创伤性的检查外,尚无可靠的非创伤性定位诊断方法。1978年Berman等曾提出,在QRS波群不增宽的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对中隔支阻滞已引起了注意。从解剖学资料证实,左束支除有左前、左后分支外,还有中隔支之分。Nakaga 等提出中隔支阻滞心电向量图诊断标准:1.横面 QRS 环最大向量角> 45°;2.横面 QRS 环最大向量角> 30°而< 45°,前向面积>总面积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完全性左束支阻滞的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特征,为该疾病的临床诊断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3年9月同期接诊的56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单纯性心肌梗死患者设为对照组(24例),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合并心肌梗死患者设为观察组(28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心电图特点,总结完全性左束支阻滞的心肌梗死的心电图特征。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ECG改变表现为QRS波群与ST-T发生明显改变。合并广泛的间壁梗死,会导致V1、V5、V6导联的QRS波群出现异常Q波;而合并前壁或侧壁梗死的心电图特点,则是R波高度降低,V5、V6出现明显S波;合并急性心肌梗死,其心电图特征则是与左右两侧心前导联的ST段有明显增高迹象,J点模糊不清,且波动变化带有明显规律。结论根据完全性左束支阻滞的心电图特点,可发现异常Q波与ST-T改变对完全性左束支阻滞合并心肌梗死有着重要的诊断价值,临床应给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3.
一、阵发性心动过速概述阵发性心动过速是一种主动性快速异位心律失常,通常具有快速电激动的特点,常与早搏有关,其发生机制主要为折返激动。"宽"与"窄"是指QRS波群时限,QRS时限≥0.12s时称为"宽",QRS时限≤0.11s时称为"窄"。传统概念一般认为宽QRS为室性心动过速,而窄QRS为室上性心动过速。但进一步研究发现当室上性心动过速(包括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性,56岁,临床诊断为冠心病伴频发过早搏动。在一次CC_5导联动态心电图上,见T波呈直立与双向交替性(1:1或1:2)改变。凡T波双向的QRS波群电压均较T波直立的QRS波群电压增高O.2mV;T波双向的ST段较T波直立的ST段下降0.05mV,R-T间期亦不相等。以上心电图改变符合  相似文献   

15.
除窦性心动过速和心房纤颤外,需鉴别的 QRS波群不增宽(∠0.08秒)的心动过速有房速、房扑、房室结性心动过速、经房室附加束逆行运导的环形运动性心动过速和少数由附加旁路缓慢逆行传导的持续性心动过速。因为治疗不同,鉴别各类心动过速就成为一个重要课题。电生理检查虽然是最好的诊断方法,但尚不能普遍开展。作者通过电生理研究,分析了 QRS 波群不增宽的心动过速时十二导联心电图的特点,提出了诊断心动过速激动起源点的五项体表心电图标准:(1)P 波的位置;(2)P 波电轴;(3)心房率;(4)有无 QRS 波群交替性变化;(5)房律和室律的关系。用心脏程序刺激法对187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心电图形态标准是否适用于原有束支阻滞(BBB)或心肌梗死患者合并宽QRS波群心动过速(WRT)的鉴别诊断.方法选择窦性心律时呈BBB的患者359例[左束支阻滞(LBBB)98例,右束支阻滞(RBBB)261例],分析心电图形态标准用于鉴别WRT的特异性.结果胸前导联图形一致,胸前导联无RS图形;RBBB时电轴重度右偏(-90~±180°)、V1导联呈左兔耳征(Rsr'.Rr')、V6导联呈QR、QS、R形或R/S<1、aVF导联呈Qr、QR、QS形;LBBB时V1~V2导联S波降支钝挫、V6导联q(Q)波、aVF导联呈QS、qR形,Ⅰ导联呈qR、rS、Rs形等11项标准特异性较高(87.7~100%).另8项标准特异性较低.心肌梗死并WRT(尤其QRS呈RBBB)时采用上述标准鉴别诊断有一定局限性.结论部分心电图形态标准适用于原有BBB伴WRT的鉴别诊断,但对心肌梗死并WRT的鉴别价值有限.  相似文献   

17.
<正>宽QRS波群心动过速(wide QRS complex tachycardia,WCT)是指QRS波群时限≥0.12s,频率>100次/min的心动过速[1]。室速、室上速伴室内差异性传导或室内阻滞、经旁道前传的快速心律失常(包括逆向性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预激综合征合并房性心律失常等)在体表心电图上都可以表现为WCT,其电生理机制、治疗和预后均不相同,迅速而准确地鉴别诊断对急诊处理、病情预后  相似文献   

18.
患者,女,6 4岁,反复出现吞咽时胸闷、心悸6个月,发病7d就诊。即查心电图:心率5 5次/分,大致正常心电图。嘱患者吞咽面包同时作正常心电图连续记录。各导联显示多个连续提前出现的宽大畸形QRS波群。QRS前无P波,QRS间期>0 .12s。T波与QRS主波方向相反,代偿间歇完全。平均心率6 3次,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律,室性期前收缩。讨  论在正常情况下,心脏的激动发源于窦房结。窦房结、房室结、房室束及左右束支,浦肯野氏纤维都存在起博细胞,激动沿传导途径最后抵达心室肌使之除极,传导途中有些部位的电生理时相或传导时间较正常范围延长或缩短,产…  相似文献   

19.
王月英 《北方药学》2011,8(8):59-59
目的:探究分析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病变程度与心电图QRS波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自2000年1月~2008年3月收治的扩张型心肌病住院患者203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患者进行跟踪随访1.5~2年。结果:心电图分析有37例完全右束支阻;43例室内传导阻滞,上述148例患者平均QRS波宽度为0.12±0.01s。所有患者均有各种不同类型的心率失常。预后跟踪随访2年内死亡64例,26例植入起搏器患者2年内死亡7例。心电图QRS波变化随着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病变程度发展而增宽,平均增宽0.02±0.007s。由束支阻滞图形演变为室内阻滞的有28例。QRS波群R与S之间出现等电位线的有8例,QRS波的增宽与左室射血分数降低呈负相关。结论:心电图QRS波变化反应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病变的发展程度,为此需要进行早期药物治疗,以延缓病变发展进程,延长患者的生命。  相似文献   

20.
QRS波群电压的变化包括QRS低电压和QRS高电压.所谓低电压是指心电图在肢体导联中每个QRS波群电压小于0.5毫伏,称为低电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