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鼻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征、治疗效果和预后。方法对12例鼻NK/T细胞淋巴瘤患者按Ann Arbor-Cotswolds分期方案进行临床分期,12例分别采用化疗、放疗和两者结合等方法治疗。结果12例鼻NK/T细胞淋巴瘤局部病变主要表现弥漫性黏膜溃疡、坏死,而非结节状增生,10例死亡,2例健在。结论鼻NK/T细胞淋巴瘤好发部位为鼻甲和鼻中隔,好发于男性,病程较短,临床进展快速,治疗效果不满意,具有较高的恶性度,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儿童非霍杰金淋巴瘤临床特点.方法:对37例儿童非霍杰金淋巴瘤的临床、细胞形态学及其对治疗、预后进行分析.结果:病理类型中,淋巴母细胞型最多见(71.9%).按免疫组化分类T淋巴母细胞瘤居多.NHL易发生骨髓浸润和中枢神经系统侵犯.治疗方法上多采用联合化疗,部分病人化疗结合放疗或手术.结论:儿童恶性淋巴瘤早期临床表现具多样性且不典型,容易误诊,必须予以足够重视.肿瘤组织的病理分型诊断非常重要,确诊病例须根据不同分型分级进行序贯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此例鼻咽部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起病、临床表现、诊断特点及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的报道,为早期诊断及治疗鼻咽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提供一定参考。方法收集来我院门诊就诊的此例淋巴瘤病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讨论分析。结果此例以"颈部淋巴结肿大"起病,经历误诊后以病理确诊,经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情好转。结论因此应对临床上怀疑为鼻咽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患者详细询问病史,积极采取必要的检查方法,根据检查结果及临床表现具体分析疾病的类型。早期发现及恰当的治疗对疾病的预后起到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儿童非霍杰金淋巴瘤临床特点。方法:对37例儿童非霍杰金淋巴瘤的临床、细胞形态学及其对治疗、预后进行分析。结果:病理类型中,淋巴母细胞型最多见(71.9%)。按免疫组化分类T淋巴母细胞瘤居多。NHL易发生骨髓浸润和中枢神经系统侵犯。治疗方法上多采用联合化疗,部分病人化疗结合放疗或手术。结论:儿童恶性淋巴瘤早期临床表现具多样性且不典型,容易误诊,必须予以足够重视。肿瘤组织的病理分型诊断非常重要,确诊病例须根据不同分型分级进行序贯治疗。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原发胃恶性淋巴瘤(PGML)确诊率。通过对31例原发胃恶性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及辅助手段进行综合分析,发现原发胃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表现不特异,易误诊及漏诊。确诊方法主要为手术病理证实及胃镜下活组织检查。提示本病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恶性淋巴瘤(PCNSML)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方法:对26例PCNSML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CT和MRI强化扫描示均匀明显强化。手术前误诊18例。病理检查均为B细胞型恶性淋巴瘤。结论:PCNSML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术前误诊率高,CT和MRI表现有一定特点,确诊依靠病理检查。综合治疗可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1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7例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主要表现为腹痛、黑便、腹部包块;检出率:对胃淋巴瘤B超25%、胃镜87%、消化道钡餐100%、CT 75%,对肠道淋巴瘤B超78%、消化道钡剂造影40%、CT87%;内镜活检确诊率33%;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手术及化疗等治疗疗效较好,5 a生存率44%。结论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术前确诊率低,手术加放、化疗治疗本病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8.
张泽柏 《环球中医药》2013,(Z1):141-142
目的总结我院2004年1月~2013年11月收治艾滋病合并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过。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艾滋病合并淋巴瘤患者的特点,临床表现、病理检查、免疫水平、并发症、治疗情况、转归等。结果 21例患者主要临床表现有锁骨上淋巴结肿大1例,腋窝淋巴结肿大3例,腹腔及纵膈淋巴结肿大4例,扁挑体肿大4例;胃肠道3例,咽喉部2例,皮肤1例。病理:21例中19例为非何杰金氏淋巴瘤,2例为何杰金氏淋巴瘤。19例非何杰金氏淋巴瘤中,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13例,粘膜相关淋巴瘤2例,Burkitt淋巴瘤2例,外周T细胞淋巴瘤2例。CD4T淋巴细胞绝对数18例低于200个/ul,3例高于200个/ul。LDH高于正常19例,2例LDH正常。2例何杰金氏淋巴瘤予ABVD方案化疗,19例非何杰金氏淋巴瘤中16例予CHOP方案,3例放弃化疗;化疗期间发生不同程度的感染、骨髓功能抑制等。所有患者予高效抗逆反转录病毒治疗(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reatment,HAART)。何杰金氏淋巴瘤平均生存时间15.6个月;非何杰金氏淋巴瘤中: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位生存期5.4个月,黏膜相关淋巴瘤中位生存期6.6个月,Burkitt淋巴瘤中位生存期2个月,外周T细胞淋巴瘤2例生存期分别为1例9年8个月,1例2年7个月。结论艾滋病合并淋巴瘤的患者临床表现多样、免疫功能低下、入院时已至中晚期,化疗效果早期好,晚期差,并发症多,HAART治疗能改善患者免疫功能,但总的预后欠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肌上皮癌的生物学行为、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恶性肌上皮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4例患者中,腮腺肿瘤8例,上颌窦肿瘤3例,鼻腔肿瘤2例,面颊部肿瘤2例,颌下腺肿瘤2例,乳腺肿瘤2例,头皮、鼻咽、上腭、牙龈、舌根各1例。病理诊断采用HE染色病理检查和免疫组化检查。结论肌上皮癌较为罕见,肿瘤生物学行为具有生长迅速、颈部淋巴结转移率较高、血行转移率高、治疗后易复发、预后差等特点。该瘤缺乏特征性临床表现,诊断依赖病理和免疫组化。早期患者治疗以根治性手术为主,晚期需行手术、化放疗等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对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患者应用外科手术后的综合诊治作用影响。方法:将2015年5月至2019年7月期间在焦作市人民医院进行救治的12例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究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的在手术中的特征、活检状态、治疗效果等。结果:对选取的12例确诊为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的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时间为2~40个月,平均随访时间(28.45±3.47)个月。其中结果显示2例死亡,分别在4个月、36个月时,均死于肿瘤扩散,剩余10例未死亡。结论:对于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患者,应用外科手术治疗在其综合诊治中仍有较高的地位,主要方式为放、化疗,外科手术与该疾病的早期诊断、后期治疗及预后等均有密切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的诊断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9例经病理证实为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9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其中2例行患侧甲状腺腺体切除术,4例行甲状腺大部分切除术,1例仅行甲状腺活检术,2例按甲状腺癌根治术行甲状腺切除及淋巴结清扫术。3例在术后继续接受放疗或化疗。6例患者随访,死于PTL复发或者转移的为2例,现存活3例。结论:对于老年、具有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或桥本氏甲状腺炎的病史、短期内表现为明显肿大的甲状腺或甲状腺结节,应注意有PTL的可能。手术活检可确诊,对于局限性病变可行手术彻底切除病变,对于诊断明确的病例,应采取综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2.
侯辉 《亚太传统医药》2012,8(8):100-101
目的:探讨胃肠道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应用多种抗体标记上皮细胞和淋巴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ABC法)。结果:12例胃肠道淋巴瘤中男10例,女2例,平均年龄48.5岁。MACT淋巴瘤8例,大B细胞淋巴瘤3例,伯基特氏淋巴瘤1例。结论:胃肠道淋巴瘤以B细胞淋巴瘤多发,MACT淋巴瘤最多见,掌握组织学分类有助于临床的正确治疗和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原发性前列腺淋巴瘤的临床、病理、治疗和预后特点。方法对18例原发性前列腺恶性淋巴瘤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 13例于诊断后发生其他部位受累。8例死于淋巴瘤,且中位生存期21个月(1~36月)2,例患者在确诊后生存期超过60个月。结论原发性前列腺淋巴瘤非常罕见,且预后较差。预后与年龄、肿瘤临床分期、LDH、一般状况、结外病变数目、组织学分类和治疗方法有关。应用免疫组化是正确诊断的必要条件。联合化疗为主要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4.
32例胃间质瘤的临床资料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胃间质瘤的特点、诊治和预后。方法 回顾分析 1 996年 1月— 2 0 0 3年 6月收住的 32例胃间质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32例中胃间质瘤良性者为 2 2例 ,交界性 3例 ,恶性者 7例 ,随访 0 .5~ 8a。 2例肝转移死亡 ,4例因其他病因死亡 ,其他生存良好。 3a生存率 81 .4 8%,5a生存率 77.78%。结论 胃间质瘤的诊断依据病史、临床表现、结合辅助检查、肿瘤大小、组织形态学及免疫组化综合分析判断。治疗以局部切除为主 ,恶性者行胃大部切除或全胃切除。  相似文献   

15.
老年患者不愿或不能放化疗、惰性B细胞淋巴瘤、配合放化疗减毒增效治疗恶性淋巴瘤、治疗和预防恶性淋巴瘤复发、多效耐药者均可采用中医药治疗。中医药治疗恶性淋巴瘤有增效减毒、促进康复、预防恶性淋巴瘤复发、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作用,可最大限度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非IgA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临床表现与病理类型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及其预后。方法对116例非IgA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临床特点、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访患者各种治疗方案的疗效及预后。结果非IgA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临床表现以血尿合并蛋白尿最为常见,治疗方案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及肾脏病理改变的特点进行选择,疗效较好,患者预后与临床表现、病理改变程度及药物疗效密切相关。结论非IgA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总的预后较好,临床表现及病理改变的轻重决定了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甲状腺腺瘤诊断和手术治疗方式。方法:总结1998年1月至200B年3月间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12例甲状腺腺瘤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病理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112例甲状腺腺瘤手术中,经病理证实甲状腺腺瘤继发甲状腺机能亢进10例,行惠侧全叶加峡部切除或患侧次全切除。甲状腺腺瘤癌变6例,3例行惠侧甲状腺全叶加峡部切除术,2例行甲状腺全切除,1例行甲状腺全切除加颈淋巴结清扫术。术后并发症4例,其中甲状腺暂时功能不足者3例,甲状腺危象者1例。结论:甲状腺腺瘤继发甲亢或腺瘤癌变发生率较高。提高手术前、术中的诊断水平有助于决定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口腔黏膜恶性黑色素瘤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将60例口腔黏膜恶性黑色素瘤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A组、B组和C组各20例。A组采取手术加放疗治疗方案,B组采取手术加生物治疗方案,C组采取手术加放疗和生物治疗方案,分析3组患者治疗效果和预后情况。结果术后2个月C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明显优于A组和B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6个月c组的复发率和黑色素沉着率均明显低于A组和B组,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术后1aC组病死率明显低于A组和B组,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 综合治疗方案(手术加放疗和生物治疗)能有效改善口腔黏膜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口腔黏膜恶性黑色素瘤的复发率和黑色素沉着程度,从而有利于降低病死率,值得深入研究和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中西医结合治疗恶性淋巴瘤40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恶性淋巴瘤是网织细胞瘤,其临床表现为无痛性淋巴结肿大,或伴有发热、盗汗、脾肿大、体重进行性下降。从组织学的角度,视其有无巨网状细胞,分为何杰金氏淋巴瘤和非何杰金氏淋巴瘤两大类。笔者自1991年以来,以西医化疗结合中草药治疗恶性淋巴瘤40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40例均为Ⅲ期(Amm Arber分期法)恶性淋巴瘤患者,其中男32例,女8例;年龄最大72岁,最小40岁,平均58岁。非何杰金氏恶性淋巴瘤24例,何杰金氏恶性淋巴瘤16例。常见累及的部位为:横膈下淋巴结、脾脏、皮肤。均经病理组织检查而确诊。 2 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胡涛 《亚太传统医药》2010,6(11):139-140
目的:探讨恶性脑膜瘤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恶性脑膜瘤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结果:经过积极的诊断与治疗,完全缓解16例,部分缓解5例,无变化4例,进展5例,死亡2例。结论:恶性脑膜瘤的治疗难点在于其复发率高,生存期短,预后不良,影像学检查有助于诊断,手术是首选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