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伴有室间隔缺损的肺动脉闭锁 (PulmonaryAtresiawithVSD)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心脏畸形 ,有的学者将其称为法乐四联征伴肺动脉闭锁 (Te tralogyofFallotwithPulmonaryAtresia)、第Ⅳ型永存动脉干 (TruncusArteriosusTypeⅣ ) [1] 、肺动脉缺如 (AbsenceofPulmonaryArtery)或伴有肺动脉缺如的孤立主动脉 (SolitaryAortawithAbsenceofthePulmonaryArtery) [2 ] 、假性动脉干 (Pseu… 相似文献
2.
3.
4.
目的: 探讨肺动脉闭锁伴室间隔缺损(PA/VSD)彩超的特点及诊断要点.方法:运用超声心动图及彩色多普勒对患者进行多方位多切面的探查.结果:肺动脉闭锁伴室间隔缺损超声检查可见特征性改变.结论:彩超对肺动脉闭锁伴室间隔缺损可获得可靠诊断,无创伤无痛苦,可反复检测,但对肺循环血流供应来源的判断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5.
6.
7.
目的:探讨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PA/VSD)的超声心动图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PA/VSD患儿的超声心动图特点.结果:21例中PA/VSD肺血单纯由未闭的动脉导管供应者14例;中央肺动脉和大主动脉-肺侧支动脉(MAPCA)均存在者5例;无中央肺动脉,仅有MAPCA供应肺血者2例.合并畸形包括心房异构、房室连接不一致、心室大动脉连接不一致、多发室间隔缺损、右位主动脉弓、房间隔缺损、完全性房室间隔缺损、永存左上腔静脉和部分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等.结论:PA/VSD患儿肺血来源多样化,肺动脉发育程度不一,可合并多种心内、心外畸形,超声心动图可对PA/VSD提供正确诊断、分型.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的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10月至2004年10月我院收治的3例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患儿的临床资料,复习相关文献,探讨其临床分型、手术时机及手术方法。结果3例中男1例,女2例;年龄36小时~3个月,其中新生儿2例,婴儿1例,体重3.0~4.3kg,平均3.4kg^2例新生儿为急诊入院,行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1例婴儿术前行心导管及心脏造影检查。3例肺动脉闭锁部位均发生在肺动脉瓣水平,右心室及肺动脉发育较好(Z值2.2~3.0,肺动脉指数〉150mm^2/m^2)。3例均在全身麻醉中度低温体外循环下行一期根治手术。术后早期死亡1例,死因为严重低心排血量综合征。长期随访2例,平均随访8.6年,心功能1级。结论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明确诊断后应尽快手术治疗,根据患儿右心室、三尖瓣及肺动脉发育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和术式。Z值可正确反映右心室和三尖瓣发育情况,可作为选择术式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
室间隔缺损的外科治疗附属二院心胸外科王胜利,施霖,胡型锑,杨美高,黄宪平[关键词]室间隔缺损,外科治疗,手术方式1988年6月至1993年4月,我院在体外循环下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100例,现就其手术方法讨论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男54例,女46例;年龄...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比较分析不同术式在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PA/VSD)治疗中的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9月至2017年9月天津市胸科医院心外科诊治的25例B型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患儿(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6例,女9例;年龄2d~26.4岁;体质量3.5~46.0 kg。根据选取的手术方式的不同,将25例病人分为两组:姑息手术组和根治手术组。收集两组患儿(者)术前、术中和术后的各项相关资料和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术后早期死亡2例(6.9%),均来自根治组。两组死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死亡原因1例考虑为呼吸衰竭,另1例为低心排综合征。术后肺部感染3例,吻合口出血行二次开胸止血1例,手术切口愈合不良1例,术后左肺动脉较术前狭窄1例。术后随访10个月~8年,失访1例。随访期间,测定肺动脉指数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姑息组中共有5例最终完成根治术。结论:不同术式治疗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安全有效。早期建立肺动脉前向血流对于肺动脉的发育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术前应综合评估肺动脉的形态发育和侧支血管的解剖情况,选择相应的个体化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2.
单向活瓣补片在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目的探讨应用单向活瓣补片对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患者的手术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采用单向活瓣补片对38例伴有重度肺动脉高压的先心病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及术后随访观察.结果术后11例肺动脉压力下降明显,未出现跨单向活瓣补片的分流;余27例术后72 h内出现分流,其中1例术后72 h死于低心排出量,1例术后4周死于右心衰竭;36例康复出院.术后出现分流的27例患者22例随访6~86个月,其中术后3个月仍出现跨单向活瓣补片分流7例,右向左分流4例,双向分流3例;术后半年以上仍存在经单向活瓣补片分流4例,其中3例肺动脉收缩压(PP)/主动脉收缩压(PS)仍>0.75,2例右向左分流,1例双向分流;另1例PP/PS降至0.45,存在3 mm跨单向活瓣补片左向右分流;11例术后未出现跨单向活瓣补片分流者,术后3个月复查示肺动脉压力下降满意,无跨单向活瓣补片分流.22例中19例自觉症状及生活质量较术前改善明显.结论对于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先心病应用单向活瓣补片进行手术修补,可使当术后右心压力增高时右心血流可通过单向活瓣补片活瓣孔分流到左心系统,为右心起到分流减压作用,同时以可以耐受的体循环血氧饱和度降低为代价增加左心系统血容量,保证左心排出量,以达到保持体肺循环相对平衡,使患者能度过术后危险时期,减少围术期死亡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如何降低婴儿室间隔缺损伴重度肺动脉高压外科治疗的病死率?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方法:1998年1月~2003年12月手术治疗108例婴儿室间隔缺损伴重度肺动脉高压,其中53例患儿为前组(1998年1月至2001年12月),55例患儿为后组(2002年1月至2003年12月)?前组预充液中加白蛋白20 g/L,未采用改良超滤,心肌保护用Thomas晶体停搏液;后组预充液中白蛋白用量增至50 g/L,并加用抑肽酶,术终全部采用改良超滤,心肌保护用4:1冷血停搏液?比较前后两组的病死率?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呼吸机使用时间?ICU滞留天数的变化?结果:后组的病死率?低心排发生率?呼吸机使用时间?ICU滞留天数分别比前组下降了84.1%(P<0.01)?85.3%(P<0.05)?59.0%(P<0.05)?55.2%(P<0.05)?结论:婴儿大型室间隔缺损,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可降低各种并发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讨67例右室双腔并发室间隔缺损的治疗方法。方法:对67例右室双腔并发室间隔缺损进行根治手术,术中、术后测量其右心室-肺动脉压差。结果:全组手术死亡2例,手术死亡率3%。死亡原因:严重低心排血量综合征1例,发生室性心律失常1例。痊愈患者分别随访3~12个月,所有患者均无室间隔残余分流,右室-肺动脉压差小于20mmHg。结论:行右室双腔并发室间隔缺损手术患儿年龄应适当减小,虽然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已不是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但在该类手术中仍应引起重视。术中处理重点应为正确处理室间隔缺损和右室肥厚肌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单向活瓣补片在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外科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47例成人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病例,采用单向活瓣补片进行心脏间隔缺损修补,麻醉行深静脉穿刺过程中放置Swan-Ganz漂浮导管监测手术前后肺动脉压(PAP)、肺血管阻力(PVR)、心排量(CO),另抽取外周动脉血检测动脉氧分压(PaO2)等项指标;手术前后行心脏彩超检查了解心脏间隔缺损状况及肺动脉压、间隔分流变化情况,同时检测PAP变化。结果采用单向活瓣补片修补技术,患者术后早期PAP、PVR即较术前明显减低(P〈0.05),PaO2、CO增加,随访4~20个月,PAP进一步减低,心功能明显改善。全组除1例因术后低心排死亡外,其余均无肺动脉高压危象或心力衰竭发生。随访中发现2例术后PH持续存在,单向活瓣持续右向左分流,其余44例心脏彩超提示术后1~6个月活瓣关闭(平均3.6个月)、分流消失,PH自术前的(76.81±13.33)mmHg降至(37.23±9.46)mmHg(P〈0.01)。结论应用单向活瓣补片修补技术能显著降低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病例的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了解先天性室间隔缺损(VSD)患儿的心理行为问题,并探讨外科手术与介入治疗对VSD患儿术后心理行为的影响。 方法将2006年1月至2007年5月住院治疗的132例VSD患儿分为介入组(n=68)和外科组(n=64)。采用徐韬园1992年修订的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分别在术前和术后6个月对患儿进行心理行为检测。选取60名与CHD患儿一般特征相匹配的健康儿童为对照组。 结果VSD儿童心理行为异常检出率、心理行为总粗分、心理行为粗分均值均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男孩主要表现在抑郁、交往不良、体诉、社会退缩、违纪及攻击方面;女孩主要表现在抑郁、社会退缩、体诉、违纪方面。心理行为因子异常检出率与病程呈正相关,病程越长检出率越高。术后测试,男、女两组心理行为总粗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男孩介入组术后总粗分及攻击行为粗分分别低于外科组(P<0.05),女孩介入组术后心理行为总粗分及抑郁、社会退缩和违纪行为粗分分别低于外科组(P均<0.05)。结论VSD患儿存在较明显的心理行为问题,采用早期治疗以及介入治疗可较明显改善VSD患儿的心理行为状况。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婴儿室间隔缺损外科治疗适应症、手术技巧和围手术期处理要点。方法 2 0 0 1年 7月至2 0 0 3年 6月本院连续治疗 189例婴儿室间隔缺损。患儿月龄 2~ 12月 (7.2± 3.7月 ) ,体重 2 .5~ 11.0kg(6 .1± 1.7kg) ,其中室间隔缺损位于膜周部 14 1例 ,肺瓣下 4 7例 ,膜周干下型 1例。结果 术后死亡 1例 ,死亡率0 .5 3% ,死亡原因为肺动脉高压危象。围手术期并发肺部感染 17例 ,肺动脉高压危象 6例 ,心律失常 5例 ,低心排、肺水肿 2例 ,少量残余分流 2例。对 188例存活患儿随访 2~ 4 8月 ,患儿生长发育良好 ,体重增加 ,呼吸道感染明显减少 ,无远期死亡。结论 婴儿室间隔缺损的手术治疗安全 ,效果良好。正确掌握手术时机 ,加强围手术期处理 ,提高手术技巧是手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