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了解广西乙脑媒介蚊种尤其是三带喙库蚊的种类、密度、季节消长和情况.方法 在国家级乙脑监测点北流市和靖西县某村屯进行蚊子种类、密度、季节消长调查,每半月1次.结果 北流市2006 ~ 2007年共捕获成蚊26832只,以骚扰阿蚊为优势蚊种,成蚊密度较高,在53 ~ 437只/人工小时之间,平均蚊密度为206只/人工...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上海市宝山区2009-2012年成蚊种群构成和季节消长情况,为蚊虫及蚊媒传染病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人工小时法调查成蚊密度。对2009-2012年宝山区的国家病媒监测点蚊虫密度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9-2012年共捕获成蚊5种5041只,淡色库蚊是居民区和农户的优势种,分别占居民区和农户捕获成蚊总数的94.6%和98.8%;淡色库蚊和三带喙库蚊分别占牲畜棚捕获成蚊总数的46.6%和23.5%。居民区的平均密度最低为1.81只/人工小时,农户为6.70只/人工小时,牲畜棚的平均密度最高为30.08只/人工小时。每年季节消长情况相似,密度高峰一般在6-9月,1-4月和11-12月成蚊密度很低,4年平均密度指数呈递增趋势。结论 4年来成蚊种群构成和季节消长无明显变化,淡色库蚊为居民区、农户的绝对优势种,而牲畜棚的优势蚊种为淡色库蚊和三带喙库蚊,全区5-10月可开展蚊虫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掌握广州市萝岗口岸蚊类的种群构成、不同生境密度分布及其季节消长情况,为口岸媒介生物的有效防控及其传染病的有效控制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境口岸医学媒介生物本底调查方法》,采用人工小时法和人帐诱捕法对蚊类孳生和栖息地进行为期1年的调查。〔结果〕捕获成蚊2690只,经鉴定隶属2亚科3属6种,致倦库蚊为优势蚊种,占78.74%,其次分别为白纹伊蚊、骚扰阿蚊、三带喙库蚊、中华按蚊和褐尾库蚊;全年平均蚊密度为28.2只/人工·h,全年以在建新办公楼蚊密度最高,为53只/人工·h;成蚊季节消长高峰期在4~6月份,白纹伊蚊季节消长高峰期在6~8月份。〔结论〕本次调查得出较为详细的口岸蚊媒本底资料,为今后蚊媒防治工作提供切实的技术指导,当前灭蚊工作的重点是加强对车检场的卫生监督,消灭蚊虫滋生地。  相似文献   

4.
目的开展乙脑媒介蚊种密度及季节消长凋查,科学防蚊灭蚊,预防乙脑。方法采用诱蚊灯法、帐诱法和人工小时法进行成蚊调查:结果全年共捕获雌性成蚊10644只,主要蚊种为淡色库蚊和三带喙库蚊,分别占42.73%和42.55%。全年平均蚊密度,猪场为11.73只/h,人房和户外为4.28和9.75只/h;季节消长趋势为单峰型,8、9月份为成蚊密度高峰期,峰值达34~89只/h、结论淡色库蚊和三带喙库蚊为当地主要优势蚊种,蚊密度较高,应加强监测和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5.
蕉城城郊蚊种分布及季节消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摸清蕉城区城郊蚊类、种群密度及季节消长 ,供防止蚊媒疾病参考。[方法 ]按福建省卫生防疫站关于蚊种类调查方案 ,选三都镇城澳村进行调查。[结果 ]查获蚊类 2 2种 ,人房以三带喙库蚊、中华按蚊、致倦库蚊和白纹伊蚊为主。主要孳生地为积水坑、稻田、排水沟、竹筒、污水沟和废弃罐、缸和轮胎等容器积水。人房成蚊密度平均为 2 7 66只 /人工·小时 ,7月为成蚊密度高峰期、三带喙库蚊是当地优势种 ,白纹伊蚊是当前传播疾病的危险蚊种。[结论 ]基本查清城澳村蚊种、孳生地、种群密度和季节消长 ,清除与清理白纹伊蚊孳生地是预防登革热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了岚山口岸蚊类本底调查情况,调查共获蚊虫1904只、分属3属7种,包括按蚊属的中华按蚊,库蚊属的海滨库蚊、淡色库蚊、二带喙库蚊、三带喙库蚊,以及伊蚊属的海滨伊蚊、朝鲜伊蚊。其中优势蚊种为淡色库蚊,蚊密度随季节而消长,以7~8月份最高,同时调查了蚊幼虫的孳生分布情况,从而为该地区开展蚊媒传染病监测以及防灭蚊虫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开江县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蚊媒种群动态变化和分布特征,为乙脑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1年5-9月在开江县乙脑流行区选择稻田、畜圈、人房各3个点,每半月监测1次,每次每个点各捕蚊15min,将捕获蚊虫进行种类鉴定。结果 5-9月共捕获蚊虫4734只,平均密度为210.4只/人工小时,其中稻田、畜圈、人房分别为247.3、267.7和114.3只/人工小时。稻田捕蚊1855只,其中三带喙库蚊占93.21%,致倦库蚊占5.55%;畜圈捕蚊2023只,其中三带喙库蚊占44.04%,致倦库蚊和中华按蚊分别占33.81%和22.15%;人房捕蚊856只,其中致倦库蚊占72.20%,三带喙库蚊占22.08%。稻田三带喙库蚊密度高峰出现在6月上旬和下旬(570.7和583.3只/人工小时),畜圈高峰出现在7月下旬(265.3只/人工小时)和9月下旬(533.3只/人工小时),人房高峰出现在8月上旬(70.7只/人工小时)。结论开江县稻田和畜圈以三带喙库蚊为主,人房以致倦库蚊为主,乙脑发病高峰季节与稻田和畜圈三带喙库蚊密度分布一致。  相似文献   

8.
目的监测河北省不同地区蚊虫种群构成及季节消长情况,为有效地开展蚊虫防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人工小时法及诱蚊灯法。结果共捕获蚊虫3属6种,其中淡色库蚊为优势蚊种,占85.34%。一般人类活动较多的居民区、公园等以淡色库蚊为主,牲畜棚则以三带喙库蚊和中华按蚊居多。采用诱蚊灯法和人工小时法监测蚊虫密度,高峰期均出现在7—9月,8月为全年最高峰,密度分别达10-33只/(灯·h)和16.06只从14,时;诱蚊灯法监测蚊虫的平均密度为5.69只/(灯·h),人工小时法为7.56只/人工小时。结论淡色库蚊、白纹伊蚊、三带喙库蚊、中华按蚊是河北省重点防制蚊种。  相似文献   

9.
闫秀娟  赵伟  曾林海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7):1768-1769,1772
目的探讨蚊媒密度、季节消长及环境因素对人间乙脑流行的影响,为开展乙脑疫情预测预警和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查阅资料,根据历年发病情况选择监测点,了解该地自然环境状况,采用诱蚊灯法,城区选择居民区、公园、医院,农村选择民房和牲畜棚(牛棚、猪圈)各3处,每月2次,使用诱蚊灯从日落20min后开始,连续6h,监测种类、性别并计数,密度(只/h)=捕获蚊虫数/捕蚊时间×灯数。结果两个调查点气候地理等自然环境明显不同,蚊虫种类有致倦库蚊72.9%、三带喙库蚊5.4%、白蚊伊蚊0.7%、埃及伊蚊0.3%、中华按蚊1.3%和其他蚊种19.4%,三带喙库蚊构成比三亚为11.7%,琼中为3.6%。,两个调查点三带喙库蚊平均密度三亚市0.15只/人工小时、琼中0.17只/人工小时;三亚市一年四季三带喙库蚊密度较均衡,高峰期5~9月,琼中县三带喙库蚊高峰期明显,6~7月为高峰期,其他月份密度较低,与病例分布基本一致。结论三带喙库蚊生长繁殖周期长,在蚊种中所占的比例高可能是三亚市乙脑发病数高于琼中县的主要原因,三带喙库蚊生长繁殖周期与温度、地形地貌、稻田种植面积及生猪养殖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0.
2006-2008年宁波市蚊虫季节消长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掌握宁波市蚊虫季节消长情况,为蚊虫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人工小时法和灯诱法调查成蚊,定期观察积水容器蚊幼虫孳生情况.结果 2006-2008年室内共捕获成蚊7495只,密度指数为69.40只/人工小时,雌雄比为1:1.54;其中淡色库蚊占99.17%,白纹伊蚊、中华按蚊、三带喙库蚊分别占0.49%、0.20%、0.13%;成蚊密度高峰期分别为6-7月和10-11月.室内捕获栖息成蚊7886只,雌雄比为1:1.83;其中淡色库蚊占99.35%,白纹伊蚊、中华按蚊、三带喙库蚊分别占0.33%、0.14%和0.18%.城区放置诱蚊灯312个,捕获成蚊11 881只,雌雄比为1.09:1,平均密度指数为3.17只,(灯·h),公园、居民区、医院密度指数分别为6.27、2.10、1.16只/(灯·h),以公园密度指数最高;淡色库蚊为优势种,占90.60%,三带喙库蚊、白纹伊蚊、中华按蚊、其他蚊种分别占8.73%、0.36%、0.17%和0.14%;密度高峰期分别为6-7月和10-11月.农舍放置诱蚊灯71个,捕获成蚊3078只,雌雄比为4.76:1,平均密度指数为3.61只/(灯·h);三带喙库蚊为优势种,占73.91%,淡色库蚊、中华按蚊、白纹伊蚊分别占20.47%、3.54%、1.23%,其他蚊种占0.84%;密度高峰期为7-8月.采集幼虫(蛹)23 912条,平均1992.67条/个容器,白纹伊蚊、淡色库蚊分别占75.17%和24.42%,其他蚊种占0.41%;5-9月为密度高峰期.结论 宁波市蚊虫季节消长变化明显,要加强蚊虫孳生地的治理、灭蚊防蚊和疫苗接种工作,防治蚊媒传播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光诱捕技术在蚊虫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比较人工小时法和灯诱法的诱蚊效果,为科学规范开展蚊虫监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宁波市为试点,每月采用灯诱法调查成蚊,观察蚊类组成及季节变化情况,与2006-2008年人工小时法监测结果相比较。结果 2006-2008年居民区室内人工小时法监测,淡色库蚊为优势种,占捕蚊总数的99.17%,白纹伊蚊、中华按蚊、三带喙库蚊分别占0.49%、0.20%和0.13%。居民区灯诱法监测,淡色库蚊占捕蚊总数的81.55%,三带喙库蚊、中华按蚊、白纹伊蚊分别占13.43%、2.31%和1.97%。结论 2种方法监测结果均能显示该地区优势蚊种构成情况,因而推广使用具有操作简单,人为影响因素小的灯诱法,认为其更适合长期系统监测。  相似文献   

12.
贵阳市农村地区流行性乙型脑炎媒介成蚊监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贵阳市农村地区蚊虫分布特点及季节消长规律,为蚊虫控制和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防制提供参考。方法在人房、猪圈和牛圈用吸蚊管捕蚊,野外用蚊帐诱捕法。设普查点和连续监测点,普查点为8-9月捕蚊;监测点为4-11月捕蚊,每次定人、定时、定点捕蚊15min,每旬1次。结果在贵阳市郊区普查点捕获蚊虫3属7种,三带喙库蚊和骚扰阿蚊构成比分别为54.84%和33.13%。监测点于4-11月共捕雌蚊10863只,其中骚扰阿蚊构成比为74.46%,中华按蚊、三带喙库蚊和致倦库蚊构成比分别为20.90%、3.00%和1.27%,不同生境蚊虫密度不同,牛圈蚊虫密度高达221.33只/人工小时。蚊虫从4月下旬开始活动,5月密度逐渐上升,6月下旬至7月上旬达到高峰,8-9月蚊密度持续在较高水平,10月开始迅速下降,不同蚊种的季节消长差异明显。结论三带喙库蚊是贵阳市郊区的优势蚊种,其密度高峰为7-8月,与乙脑流行季节相符,是该地区乙脑的主要传播媒介,其它蚊种在乙脑病毒传播中可能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3.
2008-2009年长江三峡库区万州农村成蚊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掌握三峡水库万州农村蚊媒数量变化规律及种群构成情况,为做好蚊媒等传染病防治和蚊类危害预测预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人工小时法和诱蚊灯法,定点、定时调查,对捕获蚊虫进行分类鉴定统计。结果 2008-2009年2种方法共诱捕成蚊229561只。经鉴定分类,捕获成蚊隶属1目1科2亚科4属5种。骚扰阿蚊为优势种,占捕蚊总数的69.80%,其次为致倦库蚊占15.59%,中华按蚊占8.56%,三带喙库蚊占6.00%。诱蚊灯法人房2008-2009年平均总成蚊密度分别为247.3和145.8只/(灯·晚),猪圈分别为933.5和1166.1只/(灯·晚),牛棚年平均成蚊总密度分别为1835.2和1203.3只/(灯·晚)。人工小时法人房总成蚊平均密度为94.03只/人工小时,猪圈为254.46只/人工小时。结论人工小时法和诱蚊灯法调查获得的蚊类种群密度消长及其种群构成指标,是万州农村乃至三峡库区的第一手资料,将会对三峡库区蚊媒等传染病的防治和蚊虫危害治理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4.
云南省临沧市居民区蚊类多样性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调查和了解云南省临沧市居民区蚊类区系分布、物种多样性及其相互关系。方法以临沧市耿马、沧源、镇康、永德、云县5个县中13个乡(镇)(海拔563~2038m)的居民区为调查点,采用灯诱法对夜间活动的成蚊进行通宵调查取样,对所捕蚊进行分类、计数和统计分析。结果共捕获蚊类29621只,隶属2亚科6属49种,其中库蚊属15种,按蚊属17种,伊蚊属10种,阿蚊属4种,曼蚊属2种,轲蚊属1种。所获蚊类中,三带喙库蚊(占69.17%)和中华按蚊(占19.47%)不仅为数量上的优势种,且分布最广;其余47种蚊虫数量(合计占11.36%)相对较少和分布相对较窄。统计结果显示,以云县物种多样性指数(2.2808)和均匀度指数(0.7000)最高,而优势种三带喙库蚊数量构成比(29.47%)最低和蚊类密度〔287.10只(/灯·晚)〕较低;与此相反,耿马县蚊类的物种多样性(0.4096)和均匀度指数(0.1229)最低,而三带喙库蚊数量构成比(91.53%)和蚊类密度〔1435.70只(/灯·晚)〕为最高。该结果显示,蚊类物种多样性及均匀度与蚊类密度和优势种多度呈负相关关系,而蚊类密度与优势种多度呈明显正相关关系。结论三带喙库蚊和中华按蚊为当地居民区的优势蚊种,它们不仅数量多且分布广泛。三带喙库蚊的多度主导了当地蚊类密度和物种多样性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2011-2013年首都国际机场周边三带喙库蚊密度分布情况,为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机场周边2000 m范围内选取7个监测点,采用国家标准GB/T 23797-2009中的二氧化碳诱蚊灯法,通过描述性研究方法对首都机场周边2011-2013年三带喙库蚊监测数据进行流行病学分析;蚊密度数据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使用Pearson秩相关对2013年5-10月三带喙库蚊密度与乙脑发病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3年来共捕获成蚊88 789只,淡色库蚊为优势蚊种,占捕获总数的80.54%,三带喙库蚊占18.89%;2011-2013年三带喙库蚊年平均密度指数分别为4.31、1.62和13.01只/ (灯·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579,P>0.05);3年来,仅8-10月能够捕获三带喙库蚊,月平均密度分别为1.04、32.00和1.15只/ (灯·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831,P<0.01);9月三带喙库蚊密度明显高于8月和10月,其中9月中旬密度最高;7个监测点均有三带喙库蚊捕获,密度在0.44~41.09只/ (灯·h)之间,其中居民区密度最低,温榆河水系密度最高,7个监测点三带喙库蚊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368,P>0.05)。3年来,仅2013年9-10月首都机场所在地顺义区报告3例乙脑病例,三带喙库蚊密度与乙脑发病呈正相关关系(rs=0.898,P=0.015)。结论 首都机场周边三带喙库蚊构成及密度水平均较高,河边等野外环境是其栖息的主要场所,蚊虫活动高峰时间(8-9月)与乙脑疫情的发生时间相一致,蚊密度与乙脑发病呈正相关,应加强对三带喙库蚊的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稻田种植区蚊虫种类,蚊虫的孳生与其周围地理景观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设立13个成蚊调查点,使用人帐法捕捉成蚊;选5块稻田作幼虫调查点,用勺舀法调查数量.结果捕获成蚊8种,幼虫4种,13个调查点蚊虫的组成比例各不相同,淡色库蚊、三带喙库蚊、凶小库蚊、中华按蚊为当地成蚊的优势种.结论水稻种植区蚊虫分布和地理景观因素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湖北省黄石市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传播媒介的种类、密度及动物宿主的乙脑病毒感染状况,为制定乙脑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08年4-10月动态监测蚊虫种类、密度和猪血清乙脑抗体水平;蚊媒监测采用人工小时法,猪血清抗体实验室检测采用PCR。结果黄石市的优势蚊种为三带喙库蚊,其次是致倦库蚊和中华按蚊;其中三带喙库蚊占捕蚊总数的51.99%,密度为3.97只/人工小时;蚊密度最高峰出现在6月下半月,7月上半月至10月底基本恒定。猪血清乙脑抗体平均阳性率6.2%,最高村阳性率7.2%,随着时间变化呈上升趋势。结论湖北省黄石市乙脑传播媒介库蚊密度高,宿主动物猪感染率随蚊虫密度增高而变化,存在乙脑传播的自然环境。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掌握武汉市2006-2009年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媒介的种群变化和季节消长,为开展乙脑和蚊虫防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诱蚊灯法。结果 2006-2009年捕获蚊类1科4属6种,共48097只,三带喙库蚊为优势种,占捕蚊总数的78.1%。全区成蚊密度季节消长明显,活动高峰一般在6-7月;1-3月和11-12月成蚊活动较少。结论三带喙库蚊为黄陂区优势蚊种,季节消长明显,初步推断三带喙库蚊为黄陂区乙脑的主要传播媒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