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双源CT在Stand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术后随访中的价值,并比较双能量与单能量扫描模式的辐射剂量。方法:共40名主动脉夹层术后患者行双源CT扫描。双能量组20例,采用100 kV和140 kV,螺距1.0;单能量组20例,采用120 kV,螺距2.0。两组均采用CareDose4D自动追踪电流法。观察与分析支架状况、有无内漏、血栓吸收程度等情况。记录双能量组及单能量组的辐射剂量、采集时间、扫描长度,观察两种扫描模式的差异。结果:双能量组和单能量组扫描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能量组采集时间明显长于单能量组(P<0.05);单能量组受辐射剂量明显低于双能量组(P<0.05)。结论:双源CT可以客观地评价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后情况,全面观察术后疗效和并发症。单能量中等螺距扫描模式辐射剂量低于双能量模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对主动脉夹层术前诊断和腔内隔绝术后评估的价值.方法 应用多层螺旋CT对25例主动脉夹层患者进行检查诊断,并行主动脉腔内隔绝术前评估及术后随访,将结果与DSA造影进行比较.结果 与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前DSA对照,MSCTA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符合率达100%,依据其测量数据选定的内膜支架规格、型号、经手术证实完全符合要求,MSCTA共显示破口50个,DSA显示破口31个;两者在显示破口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959,P=0.015),术后随访有1例发生内漏,发生率为4%.结论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主动脉腔内隔绝术及术后评估的价值要优于DSA,可作为首选的影像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16层螺旋CT对28例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检查诊断,并行主动脉腔内隔绝术(EVGE)术前评估及术后随访。结果与EVGE术中对照,MSCT对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的诊断符合率达100%;根据测量数据选定的移植物规格、型号,经手术证实符合要求;术后随访有4例出现内漏,发生率为14.3%。结论MSCT在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主动脉腔内隔绝术术前评估及术后随访中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作为首选的影像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4.
张立  伍湘伊 《中国医疗前沿》2009,4(18):22-22,62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后肾功能的变化。方法对40例在全身麻醉和控制性降压下施行经股动脉覆膜支架介入治疗术。麻醉采用异丙酚和芬太尼为主的全凭静脉麻醉,持续监测心电图,连续桡动脉测压,脉搏血氧饱和度,以硝酸甘油控制术中收缩压在90~120mmHg,在释放支架时将收缩压控制在70~90mmHg。术毕及时建立术后镇痛。抽血化验动态监测术前和术后5天内肾功能。结果Bun和Ua手术前后无明显差异,术后5天内患者肾功能各指标无明显差异。术后4天内肾功能指标Cera与术前肾功能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第5天恢复到术前水平。结论控制性降压易实施,对肾功能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5.
李胜榕 《当代医学》2010,16(33):122-123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的护理经验。方法对31例主动脉夹层患者实行腔内隔绝术,针对术前后进行护理。结果 31例患者未发生护理并发症,术后均痊愈出院。结论对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的患者,术前加强血压和疼痛的观察与护理及预防夹层撕裂的护理,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加强切口护理、肾功能的观察、并发症的观察,减轻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主动脉夹层腔内治疗现状的哲学分析,阐述了目前微创治疗大血管疾病的趋势以及存在的问题,并一一用哲学的观点解释了临床工作中哲学思考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回顾性分析腔内隔绝术治疗胸腹主动脉夹层10例的效果。 方法 2007年5月-2010年6月暨南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心血管外科实施腔内隔绝术治疗10例Debakey III型胸腹降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采用增强CT进行随访。 结果 10例患者成功植入Medtronic Valiant直型支架10枚。支架直径为30-36mm,长度为100-200mm。随访3~24个月,所有支架位置、形态正常。无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3个月复查发现II型内漏1例,6个月时复查内漏消失。所有病例近端内膜破口封闭,胸腹主动脉真腔扩大,假腔缩小。 结论 腔内隔绝术能安全有效地治疗Debakey III型胸腹降主动脉夹层。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主动脉夹层进行诊断和腔内隔绝术的应用进行分析,明确临床应用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5月-2015年7月间接受主动脉夹层诊断和腔内隔绝术的患者54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接受主动脉夹层诊断和腔内隔绝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4例患者在接受主动脉夹层诊断之后成功进行腔内隔绝术,没有出现死亡。并且在术后3个月之后,所有患者恢复健康。结论:腔内隔绝术能够更好地保证主动脉夹层的安全性,取得较高的治愈效果。术后患者能够有效的恢复健康,死亡率低没有并发症的出现。值得临床进一步的推广。  相似文献   

9.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治疗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AD)是主动脉疾病中最致命性的疾病,作者综述了腔内隔绝术(EVGE)治疗AD的指征、方法和疗效。DeBakeyⅢ型AD患者适合EVGE治疗。该方法具有微创、便捷和疗效确切的优点,临床应用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腔内隔绝术治疗胸主动脉夹层的适应症选择和疗效。方法 2002年8月至2004年11月我院住院的4例(年龄48—82岁,男3例.女1例)胸主动脉夹层患者行腔内隔绝术.并进行临床分析和随访,评价其临床效果。结果 在全麻下4例均成功在胸主动脉夹层的血管腔内释放覆膜支架,其中为StandfordA型及StandfordB型各2例.共使用Talent覆膜血管支架4个,术中造影证实StandfordB型夹层裂口完全封闭,无术中严重并发症及死亡发生,Standford A型1例术後证实内漏存在,术後3天死亡,1例在支架释放後出现左冠脉急性闭塞致死亡。结论 应用覆膜血管内支架行腔内隔绝术(EVGE)是治疗Stand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安全有效的方法。Standford A型夹层行EVGE术仍有待进一步对技术及器械进行改良.  相似文献   

11.
主动脉夹层微创腔内治疗的进展   总被引:13,自引:7,他引:6  
1 主动脉夹层的微创腔内治疗是腔内隔绝术 ( en-dovascular graftexclusion,EVGE)在治疗腹主动脉瘤获得成功之后的最重大发展 ,1 992年 Dake等 [1]首先以腔内隔绝术治疗主动脉夹层获得成功 ,此后在日本、荷兰、德国等国家都有报道。但是与问世比它仅早两年的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相比 ,该技术的发展速度和普及程度均很缓慢。究其原因 ,并非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的操作技术比腹主动脉瘤的腔内治疗困难 (多数情况下主动脉夹层的腔内治疗比腹主动脉瘤简单 ) ,而是因为关于主动脉腔内治疗的许多理论问题至今仍然存在争议。在此仅结合近期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在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TAD)腔内隔绝术中应用的临床意义和安全性。方法:20例Stanford B型TAD患者随机分成2组,给药组(10例)术前3d开始使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1万U/d,皮下给药,连续应用10d;对照组(10例)不给予rhEPO,其他处理同给药组。用药前,术后第1、3、7、14天观察患者红细胞及其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后血红蛋白、红细胞产较手术前明显下降,分别于术后第3天和第1天降至最低值,但给药组较对照组回升加快,至手术后第14天时2项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并恢复至术前水平;而两组患者血小板计数(仅手术后第3天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及血压术后虽有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两组间也无显著性差异。用药期间未发现明显的与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术前应用rhEPO进行人红细胞动员,可明显减轻患者术后失血和贫血程度。  相似文献   

13.
18例危重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的护理要点,进一步提高临床效果。方法术前全面评估病情,加强血压、周围动脉搏动、疼痛观察及护理,做好心理护理,术中密切配合,术后监测血液动力学,预防感染,肾功能不全、内漏等并发症观察与护理。结果18例患者均在全麻下成功施行了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15例痊愈,3例好转。结论通过主动脉夹层的术前、术中、术后观察与护理,对于手术顺利进行、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中内漏的处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TAD)腔内隔绝术(EVGE)中内漏的评估、处理和预防方法。方法:对116例接受EVGE的Stanford B型TAD患术中出现的内漏采单纯球囊扩张、增加延伸移植物(cuff)封堵和促凝的方法进行处理。结果:术中出现中即时内漏17例(14.65%,17/116),10例采用球囊扩张。8例有效(内漏量减少),无治愈病例;10例采用cuff,均有效,治愈7例;4例采用促凝处理,有效、治愈各1例。术中处理后带漏9例(7.76%,9/116)。内漏组死亡2例(10.50%),非内漏组死亡2例(2%)。结论:对于TAD患,单纯球囊扩张对EVGE术中内漏尤其近端内漏的治疗效果并非最佳,cuff是最有效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TAD)腔内隔绝术(EVGE)中远端反流的评估、预防和处理方法。方法:术中出现的远端反流采用球囊扩张、远端移植物(SG)封堵和促凝等方法进行处理。结果:术中即时反流发现率和术后Ⅱ期反流发现率均为3.45%;术中Ⅰ期治愈率为75%。近、远期病死率为零。结论:应加强远端反流的术中评估,术中未发现远端裂口者不能肯定无均端反流存在。远端裂口隔绝是有效治疗方法,其他如假腔内灌注、外科手术甚至单纯旷置也可酌情采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经皮股动脉穿刺完成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腔内隔绝术(endovascular graft exclusion,EVGE)后应用Perclose ProGlide(Abbott,USA)血管缝合器止血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方法:2004-2012年我院收治的200例Stanford B 型AD患者,根据在局麻或者全麻下完成主动脉EVGE随机分组。100例为对照组,经外科纵行切开腹股沟区皮肤4.0~6.0 cm,暴露股动脉2.0~3.0 cm后穿刺建立股动脉建立入路完成手术。100例为观察组,经皮股动脉穿刺建立股动脉入路完成手术,术后常规使用2套装置缝合血管。结果:观察组使用两套缝合装置成功率95.0%(95/100)。对照组和观察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13.0±16.0) min和(90.0±12.1) 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建立股动脉入路的时间分别为(14.0±1.3) min和(4.3±0.8) 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退鞘后股动脉处理时间分别为(8.9±1.3) min和(3.0±0.7) 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制动时间分别为(18.5±1.9) h和(7.7±2.3) 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5.2±1.0) d和(3.3±0.8) d,差异有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0%和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伤口不适感分别为36例(36.0%)和17例(17.0%),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AD EVGE后应用Perclose ProGlide血管缝合器止血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止血方法,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建立股动脉入路的时间、术毕股动脉处理时间、术后制动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且并发症少,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7.
脊髓动脉造影预防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后截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在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中,使用选择性脊髓动脉造影的方法来判断Adamkievicz动脉的起源,并评价其预防截瘫的价值。方法:1例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MRA示胸主动脉夹层假腔自T6平面发展至腹主动脉,在T8和T10平面分别有一夹层裂口。术中行两侧椎、甲状颈干、肋颈干、肋间、腰动脉与骶中动脉选择性造影。结果:造影显示该患者的Adamkiewicz动脉起源于左侧腰动脉(L2),术中用两个Talent移植物释放后定位于T6-T12平面,夹层完全封闭,术后患者下肢感觉运动功能均无异常,随访3个月,患者生活如常。结论:选择性脊髓动脉造影是判断Adamkiewicz动脉的一种较为成熟的方法,对于夹层裂口位于T8-T10平面的截瘫高危患者,术前进行选择性脊髓动脉造影来判断Adamkiewicz动脉的起源以指导手术中移植物的定位可以预防截瘫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阻绝术的术中护理配合要点.方法:对5例胸主夹层动脉瘤腔内阻绝术的护理配合进行总结和分析,并对患者进行术后满意度调查.结果:5例手术均获得成功,术中无护理并发症发生,术后回访显示患者对手术室护理满意度为100%.结论:手术相关知识宣教,手术组成员术中默契的配合,严密的病情观察和良好的沟通能力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亚急性、慢性期主动脉夹层(AD)腔内隔绝术(EVGE)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行EVEG治疗AD 108例患者的临床特点、近期及中期疗效。结果亚急性期43例、慢性期65例,与慢性AD相比,亚急性AD组心包积液(67.7%与6.2%,P=0.00)、胸腔积液(69.8%vs.18.5%,P=0.00)、肢体缺血(9.3%与6%,P=0.02)发生率较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行EVEG治疗的近中期并发症发生率(32.8%与18.5%,P=0.3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结果,与慢性AD组比较,亚急性组AD组的内漏发生率、死亡率及总体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但组间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腔内隔绝术治疗亚急性期B型AD安全有效,其并发症与就诊时病情急性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