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在儿童预防接种中的应用。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243例需行预防接种的儿童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选取2013年243例需行预防接种的儿童为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护理效果、儿童临床反应和家长满意度等。结果:观察组有135例主动配合,86例儿童在家长协同下积极配合接种,22例不配合。对照组仅有91例主动配合,75例儿童在家长协同下积极配合,77例不配合。观察组儿童不良反应者7例,其中3例低热和4例针孔处红肿。对照组儿童不良反应者14例,其中5例低热、5例针孔处红肿和4例发炎。观察组家长满意者210名,对照组175名。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儿童预防接种效果很好。它可以提高儿童配合度以及家长的满意程度。此外,还可以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儿童预防接种后不良发应的发生原因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自我院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来院接受预防接种的儿童中选取3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接种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儿童预防接种过程中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儿童预防接种过程中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儿童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发生原因,同时对比两组儿童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儿童预防接种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40例儿童预防接种后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主要有药物影响、儿童体质问题、疫苗质量问题、接种时间等原因,观察组儿童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评价中满意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以上各项对比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在儿童预防接种过程中的应用能够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提升儿童接种安全性,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在社区小儿预防接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在我社区接受预防接种的356例儿童,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儿童接种配合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社区小儿预防接种中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够提高儿童及家长的配合度,保障预防接种工作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安全预防接种护理干预在儿童预防接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接种门诊于2016年1-12月所收治的562例接受预防接种儿童进行分析研究,将全部儿童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281例。对照组儿童接受常规的接种护理,观察组儿童实施安全预防接种护理干预措施。结果经过安全预防接种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儿的全身性异常反应、局部性异常反应及异常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儿。结论将安全预防接种护理干预应用于儿童预防接种过程中能够有效提高儿童接种率,降低儿童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社区预防接种过程中儿童的心理特点及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社区预防接种的278例儿童,随机分为两组,各139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根据儿童心理特点分析进行针对性心理干预,比较两组儿童接种疼痛感、配合度及家长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儿童接种时、接种后疼痛感FR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儿童接种配合度分别为93.53%、82.73%,观察组明显更高(P<0.01).观察组家长满意度为94.2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89%(P<0.05).结论 社区预防接种过程中针对儿童心理特点进行积极的心理干预,能减轻儿童疼痛感,提高配合度和家长满意度,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系统护理干预对儿童预防接种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门诊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行预防接种的100例儿童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儿童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儿童在对照组基础上行系统护理干预,对两组儿童依从性、接种后不良反应及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98%,依从率80%;对照组护理总满意率80%,依从率44%,两组比较P0.05。另外,两组儿童童发热、皮疹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护理能明显提高儿童依从性,减少接种不良反应,儿童及家长护理满意度高,值得在儿童预防接种护理中进一步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将优质护理应用到预防接种的儿童中,分析这种护理措施对于家长知晓率、不良反应及护理满意度的价值情况。方法将本卫生院在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期间接受预防接种的儿童作为研究对象,一共选出符合研究条件的儿童140例。将全部儿童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有70例。给予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结果比较两组儿童家长的知晓率情况,观察组高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显著(P0.05);比较两组儿童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组低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显著(P0.05);比较两组儿童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优质护理措施的实施对预防接种儿童的家长知晓率产生重要作用,知晓率显著提升了,降低了接种后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小儿家长普遍对护理满意,值得在临床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8.
黄燕萍 《大家健康》2016,(4):178-179
目的:探讨护理安全管理在儿童预防接种中的应用,为临床儿童预防接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100例进行预防接种的儿童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护理安全管理模式进行接种,对照组则采用常规免疫接种法护理。接种后观察接种儿情况,统计家长满意度、知识了解程度、儿童配合度、接种率等。结果:对照组家长满意度、知识了解程度、儿童配合度、接种率分别为72%、78%、70%、74%,观察组为88%、92%、88%、98%,两组对比显示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采取护理安全管理模式对儿童进行预防接种对比于常规接种护理模式安全性好,儿童依从性更高,家长满意度优,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安全预防接种护理干预在儿童预防接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对照组接种儿童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对观察组接种儿童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安全预防接种护理干预措施。结果:对照组接种儿童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接种儿童家属满意度情况明显不如经过护理干预后的观察组接种儿童。结论:对接种疫苗的儿童采取安全预防接种护理干预措施,可使得接种后不良事件的发生得到有效减少,护患纠纷得到减少,接种儿童家属满意度得到有效提高,护理人员主动为儿童服务的自我保护意识得到提高,服务态度得到改善,护理质量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对预防接种的小儿采取全面护理措施后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6月来我院进行预防接种的800名儿童,随机分为护理组与对照组,每组400名,其中护理组采取全面的护理措施,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结果:护理组小儿接种后不良反应的出现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小儿的家长满意率比较中,护理组小儿家长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在实施预防接种过程中对接种前与接种后进行有效的全面护理,可以提高儿童接种及时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提高儿童家长护理满意度,有效的防止传染病流行,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及护理措施。方法:采取我院收治的164例预防接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全部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儿童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儿童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护理后比较两组儿童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满意度。结果:经过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儿童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情况都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在对患儿进行疫苗接种前应调查好患儿的病史及身体状况,接种时应时刻遵守接种的禁忌证。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规范化接种护理管理在儿童预防接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10月-2017年6月接收的0~6岁预防接种儿童160例(160位家长)。按照不同的接种护理管理方法分为试验组(应用规范化接种护理管理方法)与对照组(应用常规接种护理管理方法),各80例。比较两组家长对护理工作满意情况,两组儿童疫苗接种率、接种后的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总满意度为97.50%,高于对照组的8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低于对照组的1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儿童疫苗接种率为93.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规范化接种护理管理在0~6岁儿童预防接种中的应用价值显著高于常规接种护理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为了探讨儿童预防接种过程中晕针产生的原因以及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 从2018年4月—2019年4月期间到我院进行预防接种的儿童中选取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开展平行研究,给予对照组接种儿童常规护理措施,给予试验组接种儿童针对性晕针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接种儿童的晕针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试验组接种儿童晕针发生率为1.0%,显著低于对照组接种儿童的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接种儿童及其家长对护理工作非常满意和满意例数分别为64例和33例,总护理满意度为97.0%;对照组接种儿童及其家长对护理工作非常满意和满意例数分别为52例和30例,总护理满意度为8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儿童预防接种中针对晕针产生的原因采取针对性的晕针护理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接种儿童的晕针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护理干预在社区小儿预防接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到2016年10月在本社区实施小儿预防接种的82例儿童,按照数字随机划分法,分为常规组与干预组(n=41)。常规组实施基础护理,干预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儿童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儿童家长的满意率。结果:干预组与常规组儿童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44%、14.63%,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干预组家长满意率为97.56%,显著高于常规组家长满意率85.34%,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在社区小儿预防接种中的应用,能够有效降低儿童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保证接种的安全性,提升儿童家长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对儿童预防接种进行有效护理干预对安全注射的影响。方法取本中心卫生院进行预防接种的儿童群体为分析对象,随机抽取100例,根据小儿接受护理手段将其每组50例分为常规组与观察组,对应常规护理干预及针对性安全护理。比较两种护理方案下小儿的预防接种情况。结果在儿童配合率、家长知识掌握率以及疫苗接种率方面,观察组有显著优越性(P0.05);针对性安全护理的观察组儿童在完成安全预防接种后发生相关不良反应情况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的常规组(P0.05)。结论对儿童预防接种过程采取针对性安全护理手段有突出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精细化护理干预对儿童预防接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来我院治疗的150例接种儿童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成两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接种儿童在疫苗接种前采取临床常规的护理工作,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增加精细化护理进行疫苗接种,观察两组儿童在经过各自护理后儿童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经比较得知,采用精细化护理干预的接种儿童,儿童家属在满意度方面显著优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两组接种儿童临床疫苗接种满意度存在显著差异。结论精细化护理干预对儿童预防接种中的应用临床效果可靠,接种儿童家属对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高,可提升医患关系,值得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用于社区儿童预防接种中的效果。方法收集在本社区预防接种的儿童3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60例,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另160例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儿童及家长的满意度、儿童在预防接种中的依从性。结果观察组儿童依从率为96.3%,对护理满意度为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儿童依从率(70.0%)、满意度(7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社区儿童预防接种中,能明显提高儿童及其家属的满意度,增强儿童预防接种的依从性,使预防接种质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护理干预在儿童预防接种工作中的作用进行探讨分析。方法:对2012年5月-2013年3月来我院预防接种的656例儿童进行分组对比,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8例。对照组儿童进行常规接种护理,实验组儿童在对照组儿童的基础上,实施系统的护理干预。对两组儿童接种后是否发生不良反应、接种及时率以及家长和儿童对接种的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儿童接种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接种及时率也较对照组儿童更优,P <0.05,差异具有可比性。接种后家长和儿童的满意度方面,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差异具有可比性。结论:在对儿童进行预防接种时,采用护理干预方法,可以大大提高免疫接种的安全性,减少接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家长儿童的满意度,可以在临床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9.
王芳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6(9):1249-1251
目的:探讨规范化护理管理在儿童预防接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 980例2011年1月-2012年6月接受预防接种的儿童作为观察组,并选取1 160例2010年1-12月接受预防接种的儿童为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规范化护理管理干预,以对比两组儿童预防接种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家长满意度。结果:在经过规范化护理管理后,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外来流动人员计划内免疫接种率高于对照组(P<0.05),且计划外免疫接种率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家长满意度亦有显著提高(P<0.05)。结论:规范化护理管理有利于提高一、二类疫苗接种率和免疫成功率,保障接种安全,降低不良反应,并能提高家长的满意度,增进彼此的信任,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儿童预防接种护理安全管理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期间进行免疫接种的180例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预防接种护理,观察组采用安全管理预防接种护理,对比两组的效果。结果:观察组儿童的配合度、疫苗接种率、家长满意度以及疫苗知识认知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安全管理护理对儿童预防接种进行干预护理,可以增强儿童的配合度以及家长的满意度,提高接种率以及家长对疫苗接种知识的认知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