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虽已发育,但功能尚不完善,主要表现在体温极不稳定,很容易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波动。因此医务人员必须认真观察体温变化的原因,积极做好护理,保证新生儿健康成长。笔者结合多年的护理工作经验将新生儿体温的观察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造成体温过高的原因[1]①室内温度过高,衣服过多、过暖,包被过紧,散热不良,室内空调温度调得过高;②水分的摄入不足;③哭闹时间过久,  相似文献   

2.
新生儿惊厥     
<正> 惊厥是新生儿时期常见急诊,是新生儿疾病严重的表现,病死率高,易有后遗症。国外报告患病率为1.5~14‰活产儿。国内报告占住院新生儿的9.2%,早产儿患病率更高,可较足月儿高15倍。新产儿容易发生惊厥的原因与其中枢神经系统发育特点有关。新生儿因大脑皮层发育不成熟,而皮层下的神经结构(脑干和脊髓)及其生理功能己较成熟,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鸟巢式护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进行探讨.方法:将该院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间的98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49例及对照组4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采取鸟巢式护理,比较两组新生儿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新生儿体温波动、NIPS评分要低于对照组(P<0.05),血氧饱和度要高于对照组(P<0.05),出暖箱时间要短于对照组(P<0.05),睡眠时间要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鸟巢式护理可有效降低新生儿体温波动幅度,有利于维持新生儿机体内环境稳定状态,能够促进新生儿更好的发育成长.  相似文献   

4.
NICU(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是为了最大程度抢救危重新生儿而设置的病区,由于服务对象的特殊性,新生儿身体机能发育相对不完善,为严格控制感染,NICU的环境相对封闭,而患儿家属由于不能陪护,其心理压力也会相对增大,容易紧张和焦虑,这也往往成为诱发护患矛盾纠纷的导火索。本文笔者从实际工作中总结分析了患儿家长的压力源,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旨在为建立良好互信的护患关系提供指引。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鸟巢式护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方法选取110例新生儿。参照组:对新生儿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对新生儿实施鸟巢式护理。结果观察组新生儿在进奶量增加、第一次胎便时间以及胎便转黄时间均优于参照组,两组相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新生儿在体温波动和血氧饱和度方面要优于参照组,两组进行比较,统计学差异(P0.05)。新生儿在出暖箱、疼痛评分以及睡眠时间相比较,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新生儿实施鸟巢式护理,有助于度过新生儿敏感期,减少体温波动情况,鸟巢式护理让新生儿感觉在母体里一样,肢体有所依附,降低能量的消耗,有助于新生儿的健康成长,并且为新生儿的健康发育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常青  红英 《新疆医学》2011,41(10):97-99
正常小儿的基础体温为36.3℃~37.0℃(腋温)口腔温度较之高0.3℃~0.5℃,肛温又高0.3℃~0.5℃.由于新生儿体温中枢发育不完全,皮下脂肪比成人薄,体温调节能力不稳定,体表面积相对较大,按体重计算,是成人的3倍,容易受到外界温度影响,完全靠新生儿自己来保持正常体温非常困难。  相似文献   

7.
新生儿肺炎是新生儿常见疾病,死亡率高.由于新生儿肺炎临床症状不典型,早期易被忽略,易贻误治疗,临床应引起高度重视.我院自1983年至1993年共收治新生儿肺炎108例,现将观察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观察要点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成熟,体温易随环境而变化,因此,一定要注意体温的各种变化.同时,应注意疾病引起的不规呼吸如:呼吸急促、呼吸表浅、呼吸暂停或窒息等.当呼吸少于20次/分  相似文献   

8.
李蓉 《中原医刊》2000,27(3):61-61
为了适应新的消费意识 ,为了满足不同层次病人的需要 ,我们社区服务使医疗卫生保健机构走出保健所门 ,到社区、到基层为群众提供卫生保建服务是我们的职责。我们也深知很多家庭护理新生儿措施不力 ,很有必要进行家庭指导和普及新生儿护理有关常识。1 环境要适宜一般室温保持在 2 2~ 2 4℃、湿度 55~ 6 0 %。因新生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 ,体温调解功能差 ,体温不恒定 ,易受外界环境影响而改变 ,有的新生儿出生后3~ 4天突然发热 ,体温可达 38 5℃~ 4 0℃或更高 ,有时仅表现有些衰弱或烦燥不安 ,这种暂时性发热现象称为“新生儿一过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新生儿沐浴对预防新生儿皮肤感染的临床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21年1月收治的80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据表法分为A组(n=40)和B组(n=40),B组采用常规护理,即出生后进行一次清水沐浴,A组采用每日清水沐浴方法。比较两组新生儿皮肤感染率(脐部感染、皮肤脓疱疮、皮肤糜烂)、新生儿体温变化情况及新生儿皮肤情况。结果:A组新生儿皮肤感染率低于B组(P<0.05);沐浴后30min, A组新生儿体温变化小于B组(P<0.05);A组新生儿不良皮肤情况发生率低于B组(P<0.05)。结论:对剖宫产新生儿进行新生儿每日一次沐浴,可降低新生儿皮肤感染率,减少体温变化,避免发生不良皮肤情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新生儿温度测量临床应用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方法:对126例新生儿进行不同部位体温观测,比较不同情况下臀部皮温与腋温和肛温的关系。结果:不同一环境温度下相同部位体温比较,腋温、肛温及臀温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臀温与腋温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同一环境温度下相同部位体温比较,腋温、肛温及臀温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臀部皮肤测温法可替代腋温测量法,能客观地反映新生儿体温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1.
新生儿体温调节与保暖干预护理系王席伟,刘纯艳恒定的体温是人体生理活动正常进行的条件之一,产热与散热保持动态平衡才能使体温相对恒定。由于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未臻完善和产热散热的特点致其体温偏低。我们对200例新生儿体温进行观察护理,发现新生儿体温偏低...  相似文献   

12.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元(HBsAg)阳性,特别是e抗元(HBeAg)阳性的母亲,在分娩前后很容易把乙型肝炎病毒(HBV)传给其婴儿,而新生儿在生后十个月內又很容易被HBV感染发生HBsAg抗元血症。由于婴儿免  相似文献   

13.
胎儿一旦娩出即面临一个新的环境与生活方式,环境温度的改变是其中之一。了解新生儿体温调节的特点,并设法使新生儿出生后能在一个温度适宜的环境中生活是极为重要的,因为这不但关系到新生儿能否维持正常的生理状态,并影响到某些疾病的发生与新生儿存活率。每逢严寒季节,新生儿住院人数增多且病死率高这一众所周知的事实说明,要重视新生儿保暖工作。人类具有保持体温相对恒定的功能,这对维持机体的正常生理过程很重要。而体温的相对恒定要求产热与散热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现已认识到,足月健康的新生儿亦具有保持恒温的能力,但有许多不同于成人的特点。为什么新生儿易出现体温过低?  相似文献   

14.
<正> 新生儿胃容量小,食管较松弛,胃呈水平位,幽门括约肌发育较好而贲门括约肌发育较差,肠道蠕动的神经调节功能及分泌胃酸和蛋白酶的功能较差,故容易出现呕吐,尤其是在发生新生儿疾病时。呕吐物常从口鼻同时喷出,容易引起窒息,导致吸入性肺炎,甚至猝死。因此,新生儿呕吐的观察及护理非常重要。我科1998年1月~2000年1月收治的新生儿病例中有58例频繁呕吐。现报告如下。1 病情观察要点1.1 呕吐出现的时间①出生后4h以内出现的呕吐多为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保持新生儿体温稳定的护理干预措施及其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5-2016年出生的90例新生儿,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新生儿45例。对照组新生儿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新生儿则采用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例如鸟巢式护理、沐浴护理、转运护理、母婴接触等。比较两组新生儿的体温波动和血氧饱和度。结果观察组新生儿的体温波动幅度小于对照组新生儿,观察组新生儿的血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新生儿,两组新生儿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有利于稳定新生儿体温,降低新生儿的耗氧量,为新生儿创造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16.
傅海鸥 《海南医学》2006,17(6):103-104
由于呕吐是新生儿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受各自解剖、生理及外界环境人为等因素影响,对于初生的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容易导致其它并发症.在此对1997年~2005年因呕吐入院和住院期间反复发生呕吐的新生儿947例(约占同期住院新生儿的10%)进行统计后分析.  相似文献   

17.
新生儿的服饰以往所采用的蜡烛包 ,使躯体被束缚 ,限制了横膈和胸廓的活动 ,使呼吸浅弱 ,容易发生肺不张和肺炎。新生儿由于胃的括约肌发育和功能不完善容易溢乳 ,吸入肺中引起窒息。捆绑将妨碍婴儿身心发育 ,使其活动受限。在医院 ,新生儿襁褓是多孩多次重复使用 ,反复洗涤、消毒使布质发硬 ,包裹层次复杂 ,易损伤新生儿皮肤 ,有的产妇有性病和乙肝 ,消毒环节稍有疏忽容易发生交叉感染 ,既不卫生 ,又不方便管理 ,院内消耗较大。为给新生儿创造一个科学卫生的生长条件 ,我们研制了适合于新生儿生长发育的卫生襁褓 ,经临床应用效果良好 ,现报…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对母亲及足月新生儿护理的影响研究。方法将2015年7月至8月在我院分娩的120例单胎足月无妊娠合并症的初产妇随机分两组。实验组60例产妇和新生儿接受常规的产科护理,对照组60例产妇和新生儿在此基础上,进行1小时的早期母婴皮肤接触。结果两组新生儿出生时基线体温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后0.5小时,1小时,对照组的体温均高于实验组(P0.05)。产妇疼痛值:实验组产妇产后疼痛发生情况高于对照组(P0.05)。产妇产后2h阴道流血量较对照组多(P0.05)。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可提高新生儿出生后的体温,减少产妇出血量和疼痛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新生儿是指出生后至28天内的婴儿。新生儿由于呕吐中枢尚未发育完善,吞咽肌群协调能力较差,胃呈水平位,贲门括约肌较松弛,而幽门括约肌较紧张,腹腔压力大于胸腔,因此很容易发生呕吐,新生儿呕吐可由许多原因引起,应针对不同原因做好如下观察和护理:  相似文献   

20.
叶翠  孔祥永 《中国医刊》2013,48(2):23-25
新生儿腹泻是新生儿期常见的胃肠道疾病,其中因感染因素引起的称为新生儿感染性腹泻.新生儿肠道的免疫能力低,从胎儿的无菌环境到生后立即暴露在各种病原体存在的环境中,容易发生感染性腹泻. 1 发病原因 引起新生儿腹泻的病原种类有细菌、病毒、真菌及寄生虫.细菌以大肠埃希杆菌最多见,共分5个类型,分别为致病性大肠埃希杆菌(EPEC)、产毒性大肠埃希杆菌(ETEC)、侵袭性大肠埃希杆菌(EIEC)、肠出血性大肠埃希杆菌和肠凝聚黏附性大肠埃希杆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