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2 毫秒
1.
多重荧光原位杂交检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期复杂核型异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多重荧光原位杂交(M—FISH)技术检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期(CML—BC)复杂核型异常(CCA)的价值。方法 应用M—FISH技术对26例常规细胞遗传学(CC)分析显示CCA的CML—BC患者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除标准t(9;22)(q34;q11)外,通过M—FISH技术共检出69种结构异常,其中10种为平衡易位,59种为不平衡易位,不平衡易位包括1种插入、6种缺失及52种易位及衍生染色体;另外还检出23种数目异常。26例CML—BC患者中所有染色体均涉及异常,除标准t(9;22)外异常最多涉及的染色体是17号、2号、8号及16号。1例标本M—FISH未检出CCA,6例标本检出了CC分析未发现的异常核型。M—FISH明确了16种CC分析未确定的异常,纠正了5种CC分析识别错误的异常,还发现了CC分析未检出的35种染色体易位,其中der(9)t(16;6;9;22)和der(18)t(16;18;19)在既往文献中未见报道。结论 对伴有CCA的CML—BC以M—FISH技术可以发现和纠正CC分析漏检及误检的染色体异常。伴有CCA的CML—BC与CML常见的附加异常不同。 相似文献
2.
3.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是多能干细胞克隆病,故急变后细胞类型表现为多样化。急变时多为急粒变、其次为急淋变。少数为急单变、急粒单变、巨核细胞变、组织细胞变和嗜碱粒细胞变等。亦可为双重变,如粒淋混合变和急淋变后又急粒变,急变后应根据细胞形态和化学染色,必要时用免疫学进行确定类型。急性粒细胞白血病起病急,发展快,骨髓及外周血中以原始及早期幼稚粒细胞为主,病程一般在三个月以内。 相似文献
4.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急变的发病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隋雪梅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1997,(6)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急变的发病机制比较复杂,目前尚无确切的结论,因此研究急变的发生,对指导临床早期诊断和防治有重要意义。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综述:①抑癌基因的缺失、重排和突变;②癌基因的活化、扩增和高表达;③其它基因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变与多种基因异常以及白血病细胞的细胞生物学改变密切相关,其急变的机理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本文主要介绍这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7.
8.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TKI)作为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的靶向药物能阻止疾病的进展,延长患者的生存期,给多数患者带来新生。但是一部分TKI治疗有效的患者,仍然向急变期进展。本文报告一例CML急变为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病例,并复习相关文献以提高对CML急变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慢性髓细胞白血病急变期(CML-BC)核型变化规律及意义,应用R显带技术对119例CML-BC患者的核型资料进行分析,并在其中随机选出28例以荧光原位杂交法(FlSH)检测衍生9号染色体[der(9)]是否缺失.结果表明:124例核型检查中Ph阴性11例(8.9%),P11阳性113例(91.1%),其中典型易位104例(83.9%),单纯变异易位4例(3.2%),复杂变异易位5例(4.0%);Ph阴性CML-BC中72.6%伴有附加染色体异常,主要类型是:i(17q)、+14,Ph阳性者72.3%伴有附加染色体异常,主要类型是:+Ph、+8、i(17q);Ph阴性CML-BC急变时间为2-66月,平均29.0月,Ph阳性者急变时间为1-127月,平均34.2月,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FlSH检测发现5例(5/28,17.9%)der(9)缺失。结论:慢性髓细胞白血病急变期附加染色体异常多见,FlSH技术可有效检测der(9)缺失. 相似文献
10.
林彤彬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1989,12(3):148-149
多年来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的治疗中虽能控制症状,但是最终均死于急变。近年来关于该症的治疗已取得一定的进展,现简述于下: 单用光辉霉素(Plicamycin,PC)或羟基脲(Hu)合用 Koller与Miller于观察1例慢粒急变在用PC之后外周血有显著的改善;以后又治疗8例该症,隔日用PC与每日用Hu,结果6例急粒变者有效,其血象均回到慢性期,并无血细胞减少,3例急淋患者仅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的易感性与HLA等位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分型技术对46例CML患者进行HLA—A、B、DRB1基因分型,并与7418例健康对照的分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CML患者HLA—A^*30、B^*45、B^*81、DRB1^*09基因频率较对照组升高(P〈0.05),HLA—A^*03、DRB1^*12、DRB1^*13基因频率降低(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HLA—A^*30、B^*45、B^*81、DRB1^*09等位基因与CML相关,HLA—A^*03、DRB1^*12、DRB1^*13可能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告1例罕见的具有ins(22;9)t(9;13)的Ph(-)慢性髓系白血病。骨髓细胞经24小时短期培养法制备染色体标本,采用G显带技术进行核型分析;用9号、22号全染色体涂染探针进行染色体涂染;用LSI bcr/abl双色双融合探针进行FISH分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bcr/abl融合基因转录本及其拷贝数。结果表明,染色体核型为45,XX,der(9)t(9;13)(q34;q10),-13[20],abl基因插入到der(22)形成插入性的bcr/abl基因重排;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到bcr/abl融合基因。结论:插入性的bcr/abl基因重排是t(9;22)的一种罕见的变异类型,可用分子学方法检测,但全染色体涂染及常规的染色体显带分析容易导致误诊。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与慢性髓系白血病(CML)血清及CML骨髓细胞VEGF含量的变化。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49例AML和17例CML患者血清及20例CML患者骨髓细胞VEGF浓度进行检测。结果:AML患者血清平均VEGF浓度为201.17pg/ml,与正常对照组(133.37pg/ml)比较,有明显的统计差异(P<0.05);而CML患者血清VEGF水平可达517.79pg/m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AML患者各亚型中VEGF水平无明显差异,但以M3型最高(299.31pg/ml),CML患者骨髓细胞培养上清液VEGF的浓度(649.16pg/ml)也显著高于正常骨髓细胞对照组(P<0.01),结论:AML和CML患者存在VEGF的异常高表达,提示血管生成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可能在急性与慢性髓系白血病的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15.
为了探讨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CML)与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PB1基因的相关性和分析其遗传易感性,采用测序分型技术(SBT)对86例主要为广东籍的南方汉族CML患和82例健康对照进行HLA-DPB1基因分型。结果表明HLA-DPB1*1301和DPB1*20011的基因频率在病例组高于对照组。结论:这些等位基因与CML间可能存在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体内研究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骨髓中BCR/ABL+、Flk1+CD34-细胞的白血病干细胞特性。方法取CML患者骨髓,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单个核细胞,常规接种培养,免疫磁珠分选CD45-、GlyA-及CD34-的贴壁细胞,流式细胞术鉴定其免疫表型,将其输入经亚致死量照射的NOD/SCID小鼠体内,检测人源细胞的植入及分化情况。结果植入的CML患者骨髓源BCR/ABL+、Flk1+CD34-细胞在受体小鼠体内分化为白血病细胞,受体小鼠骨髓细胞中存在Bcr/Abl融合基因阳性细胞。结论Bcr/Abl融合基因阳性Flk1+CD34-细胞具有白血病干细胞特性。 相似文献
18.
急慢性白血病P27(Kip1)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观察P2 7(Kip1)蛋白在常见白血病患者中的表达 ,探讨其与白血病类别、染色体异常、临床疗效和预后的关系 ,用蛋白印迹法加化学发光法对 82例初诊或复发白血病患者的骨髓或外周血进行P2 7(Kip1)蛋白的检测。结果显示 ,P2 7(Kip1)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中表达高于在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ANLL) (P =0 .0 33)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ML) (P =0 .0 0 8)中表达。P2 7(Kip1)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CLL)中表达高于在CML中表达 (P =0 .0 17)。P2 7(Kip1) >0 .6 5 5组首次化疗有效率 (CR和PR)高于P2 7(Kip1)≤ 0 .6 5 5组 ,两者有显著差异(P =0 .0 4 1)。急性白血病患者中 ,P2 7(Kip1) >0 .6 5 5组生存期长于P2 7(Kip1)≤ 0 .6 5 5组 ,P =0 .0 0 6 5 ;而且在ANLL(P =0 .0 2 71)、ALL(P =0 .0 2 6 6 )组中均有显著差异 ,P2 7(Kip1)表达高的 ,生存时间长 ,P2 7(Kip1)表达低的 ,生存时间短。P2 7(Kip1)表达低似乎与ALL患者多种染色体异常相关 (r =- 0 .775 ,P =0 0 4 )。而P2 7(Kip1)表达与白血病患者的性别、年龄、外周血白细胞数、原始细胞数、血LDH以及血尿酸水平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P2 7(Kip1)表达的高低与急性白血病的首次化疗效果、生存时间密切相关 ,低表达预示着不良预后。 相似文献
19.
两份脐血联合移植治疗成人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一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两份非亲缘供者脐血联合移植治疗成人血液系恶性肿瘤患者的造血重建及移植相关性并发症 ,对 1例成人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进行两份非亲缘供者脐血联合移植。预处理采用白消安 /环磷酰胺 (Bu/Cy)方案。移植物抗宿主病 (GVHD)的预防采用霉酚酸酯 (MMF)联合环孢霉素 (CsA)和短程氨甲喋呤 (MTX )方案。移植总单个核细胞数为 4.63× 10 7/kg ,CD3 4 + 细胞数为 8.3 4× 10 5 /kg。采用PCR法测定患者外周血细胞短串重复序列 (STR)获取植入证据。结果表明 :患者于移植后 2 3天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值 >0 .5× 10 9/L ,移植后 3 3天外周血血小板 >2 0× 10 9/L ,移植后 47天血小板 >50× 10 9/L。移植后 ,患者Ph染色体转阴性 ,bcr/abl融合基因阴性。移植后 3 1天 ,46天及 71天查外周血STR显示其中 1份脐血完全植入。患者于移植后 13天出现Ⅱ度急性GVHD ,经治疗后消失。结论 :脐血联合移植可用于成人恶性血液病的治疗 ,多份脐血联合移植可能是解决单个核细胞数偏低问题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20.
不典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bcr-abl融合基因的RT-PCR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对30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的bcr-abl融合基因进行了检测,并结合临床、血液学、细胞化学和细胞遗传学等指标对4例Ph~-CML进行了分析,其中的1例t(7;22)(q22,q24)易位为国内外首次报道。结果表明,Ph~-/bcr~ CML和具有变异型Ph染色体的CML与Ph~ CML之间有较多相近之处,如白细胞与血小板数较多,N-ALP较低,脾肿大明显,发病年龄较轻,易发生急变;Ph~-/bcr~-CML与Ph~ CML之间差异显著,如发病年龄较高,脾中度肿大,白细胞数多者较少,急变较少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