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如何找到一种既简单,又便于操作,既能调节补偿比例,又能提高补偿水平,既能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又能控制新农合基金风险的支出方式,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简称新农合)管理者必须研究的课题“,。我县于2010年开始借助卫十一项目,开展了住院支付方式改革的探索,由按床日付费方式调整为以床日付费为主、单病种为补充的混合支付方式,最终将单病种与床日付费有机结合,形成了单病种与床日付费的支付方式。通过几年来的实践,缩小了实际补偿比与规定补偿比的差距,控制了不合理的医疗费用,规范了医疗行为,降低了管理成本,初步探索出了一条适合我县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2.
[目的]阐述四川省宜宾县住院按单病种限额付费参合农民的医疗费用和保障情况,并分析这种住院支付方式对医疗费用控制取得的成效。[方法]使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描述性统计法。[结果]宜宾县新农合参合率和保障水平逐年提高,实施住院按单病种限额付费的实际补偿比高于全县平均实际补偿比。[结论]宜宾县可全面实施住院按单病种限额付费的支付方式,使新农合筹资水平和保障水平同等提高,以达到降低医疗费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实证分析陕西省单病种定额付费改革的实施效果。方法:选择陕西省镇安和旬邑两县作为研究对象。资料主要包括两县2008—2011年的新农合报表;同时对两县164名县级医院医务人员进行调查,了解他们对单病种定额付费的认知。定性资料主要采用焦点组访谈和个人深入访谈的方法,共访谈32人。利用SPSS13.0和EXCEL2007等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单病种定额付费改革后医疗机构次均住院费用增速减缓,对医疗服务质量的影响尚不确定,对医务人员的满意度产生一定影响,提高了参合农民住院医疗服务的可及性,有助于引导患者合理就医,促进卫生资源有效利用;实施单病种定额付费患者的疾病负担缓解程度更加明显,也有助于降低新农合基金的风险。建议:科学制定支付标准,为顺利实施单病种定额付费改革奠定基础;建立健全针对供方的有效激励约束机制;加强单病种定额付费对医疗服务质量影响的研究和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管。  相似文献   

4.
北京市医疗费用支付方式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施初期,住院患者医疗费用是按服务项目付费的.历经7年的医疗费用支付方式改革和探索,目前北京市已逐步形成按服务项目付费为主,按单病种定额付费、按服务单元定额付费为辅,个别职业人群按人头定额付费的复合型支付体系[1].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农村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医疗保障试点工作运行效果。方法运用SPSS17.0软件对湖北省A县先天性心脏病住院患儿就医费用及补偿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实际补偿比低于新农合全体患者,患者负担沉重;支付方式改革有效控制了费用增长,定额支付标准能够引导供方诊疗行为:支付方式改革可能出现了人为加重诊断的负面效应。结论逐步扩大重大疾病保障的病种覆盖范围,采用混合式的补偿模式,科学进行疾病分类,制定和调整单病种定额支付标准,针对支付方式改革可能产生的负面效应针对性地加强医疗机构监管。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不同支付方式对住院分娩服务费用的影响,以及是否可以降低个人自付费用。方法:使用双重差分的方法,以按项目付费为对照组,分析按人头付费、单病种付费一剖官产控制、单病种付费在住院分娩补助项目实施前后对不同分娩方式分娩费用的影响。结果:按人头付费和单病种付费可以有效降低顺产的住院分娩费用和个人自付费用,但按人头付费对剖宫产的住院分娩费用无影响。结论:支付方式改革确实可以控制医疗费用和个人自付费用,但同时必须注意服务类型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医疗保险患者三个病种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了解影响医疗保险患者住院费用的主要因素,为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和医疗保险支付方式的改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某市两所医院3年中3个病种的所有医疗保险病例,共647例,对于可能的影响因素采用多元逐步回归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不同医院、住院天数、是否手术、药费比例及全省医疗服务价格调整等,是医疗保险患者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缩短住院天数、降低药费比例是控制费用的关键。结论 应制定科学的单病种诊疗常规和费用标准,加快和深化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在试行某些单病种付费的基础上,实行按病种付费。  相似文献   

8.
重庆黔江区实施单病种限额付费改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重庆黔江区实施单病种限额付费支付方式后的主要效果,总结了黔江进行单病种限额付费改革过程中相应的费用辅助监管政策,主要发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使用率情况良好;区乡医疗机构医疗质量没有出现下降;住院费用涨幅得到控制,费用结构日趋优化。  相似文献   

9.
编读往来     
合理确定病种费用标准回应支付方式改革刍议(2011年第7期P38专栏)要对不同的医疗服务实行不同的支付方式。对住院患者实行按病种付费的方式,对门诊患者实行总额预付或按人头付费(也可二者结合使用)相结合的支付方式。这两种支付方式实际上都是针对每种疾病支付固定的治疗费用的支付办法。科学合理地确定病种费用标准是能否顺利推开病种付费的关键。目前不少地方也在推行单病种付费改革,但效果  相似文献   

10.
住院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iagnosisRelatedGroup,DRG) 付费和门诊按人头付费等付费方式,在保障参保人员基本权益、提高医疗保障基金使用效率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但是,对于慢性病和康复护理这类住院周期较长、病情复杂的患者而言,住院费用按DRG支付方式并不合理。文章从改革历程、支付方式和监管举措3个方面介绍美国和德国对长期住院病例付费的做法经验,并从实现价值医疗、体现个体差异、探索复合支付方式、提高数据质量、建立约束机制5个方面提出对我国的启示,以供我国康复护理等长期住院患者实施按床日付费改革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我国公立医院财政补助不以成本核算为基础,主要按人员编制、床位数为标准进行补偿.本文介绍了美国结合成本核算进行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的主要历程:从以实际成本为基础获得适当补偿,发展为按标准临床项目诊疗分组预付费.我国公立医院补偿机制出现以下问题:财政补偿没有以医院成本核算为基础,医疗服务收费普遍低于成本,技术劳务价值在收费价格上未得到合理体现,存在“以药补医”现象.美国经验启示我国应当以成本为基础,理顺医疗服务比价关系,建立科学合理的医疗服务价格体系;借助全成本信息,合理制定财政补偿政策;依托病种成本核算和DRGs,参与定价和谈判,确定支付标准.  相似文献   

12.
本文结合病种付费制度改革和ERCP技术推广的现状,分析了ERCP价格政策及对患者费用影响,并提出政策建议。ERCP耗材属于"低价"高值医用耗材,但9类疾病患者住院费用中耗材费占比达到35.81%~48.25%,是导致费用昂贵的主要因素之一。由于ERCP耗材未纳入医保支付范围,目前这类患者手术自付比率高、医疗费用昂贵。建议:(1)重视历史结算数据,科学制定病种收费标准;(2)参考治疗方式差异,分类制定病种支付标准;(3)规范手术操作编码,为病种费用测算提供精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对医保与非医保住院病人单病种住院费用的比较,探索医疗保险供、需、保三方及相关政策对单病种住院费用的影响,分析基本医疗保险的整体效率及经济效益,为控制医保住院费用过快增长提出相关对策,为实施单病种付费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广东省湛江市某三级甲等医院2006年5月至2008年6月83 607例出院病人的病案首页资料及住院费用资料,选取住院构成前10位的病种进行研究,最终选择其中基本医疗保险按病种支付费用的7个病种进行分析,采用参数检验与非参数检验的方法,对医保与非医保病人的单病种住院费用及医保支付标准进行比较结果 医保组与非医保组次均住院费用的横向比较发现,同一年度、同一病种,医保组病人的次均住院费用普遍高于非医保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病种医保组与非医保组次均住院费用的纵向比较发现,2组病人单病种次均住院费用均有逐年上涨的趋势,但医保组住院费用增长幅度有逐渐减小的趋势;各病种次均住院费用与基本医疗保险按病种支付定额标准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基本医疗保险刺激了医疗需求,减缓了医疗费用的上涨趋势,对医院的经营管理影响较大,医院应加强各病种的成本核算,在保证医疗服务质量的前提下,优化服务流程,规范诊疗行为,提高服务效率,努力控制成本.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单病种付费政策的费用控制效果以及对医院、患者、医保基金等方面的影响,评估政策的实施效果,为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提供参考。方法 使用2017—2019年徐州市某三甲医院的数据,建立双重差分(difference - in - differences, DID)模型分析胃息肉患者次均住院费用、次均自付费用、住院天数、实际补偿比等相关指标在政策实施前后的变化。结果 政策实施后,次均住院费用下降29.46%,次均自付费用下降38.37%,住院天数下降59.71%,月均住院人次数增加55.30%,单病种月收入基本维持稳定。结论 单病种付费政策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次均费用和自付比例、提高医疗机构效率、维持医保基金稳定运行。在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iagnosis related groups, DRGs)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单病种付费政策依然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我国单病种付费的效果,探索完善单病种付费的方法以及向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过渡的条件。方法遵循系统综述流程,检索中国知网和PubMed数据库,制定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采用文献计量分析总结目前单病种付费实施的效果及问题。结果单病种付费的控费效果显著,表现为住院日、药品费用的大幅下降,但也存在付费标准科学性不高、适用范围小、限制医疗卫生技术的发展等问题。结论开发单病种临床路径智能管理系统以完善单病种付费,同时探索由单病种付费向DRG的过渡。  相似文献   

16.
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前后影响单病种住院费用的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前后影响住院费用的因素变化。方法对6种疾病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前后的对数线性回归模型进行对比分析。结呆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前后影响单病种住院费用的因素主要为住院天数、年龄、入院情况、出院转归、抢救次数、是否手术、费用支付方式等。结论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前后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基本相同,但各个影响因素的作用强度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通过文献复习对病种质量管理、单病种限价、按病种收费以及临床路径研究进行了阐述,并提出行政部门之间加强协作、加大基于DRGs的病例组合付费制研究、确立单病种质量评价指标、重视单病种住院费用分析、加大单病种成本测算研究和科学推行临床路径6个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目的:当前剖宫产率过高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通过该实验来验证定额付费对医院降低剖宫产率的作用,为新医改政策的落实提供实证依据。方法:对参合孕产妇住院分娩实行定额付费,即:不论平产、阴道助产、剖宫产均支付同等数额的住院费用。将定额付费作为实验因素,观察干预组与对照组、干预组实施前后剖宫产率、平均住院费用和死亡率等指标变化。结果:干预地区实施该方法后剖宫产率降低14.08个百分点,平均住院费用降低33.96%。结论:改革付费机制,可以有效改变医院的行为,达到降低剖宫产率、控制费用和提高医疗质量三重目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主要探讨在当前支付制度改革的热点下,如何在保证医疗服务质量的前提下,制定出合理的病种费用,即能有效控制医疗费用的快速增长,又能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降低医疗支出负担。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采用线性多元回归进行统计分析,将实际发生的病种费用和测算出的费用进行综合比较。结果:通过调整病种费用增长趋势,选择制定一个符合医保、医院、患者三方利益的单病种付费标准。结论:为了规范医院行为,减轻患者负担,以历史费用为基础制定的单病种的收费标准是符合目前医疗现状的一套行之有效的、相对合理、切实可行的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