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江苏镇江地区家族性早发糖尿病与年轻起病成人型糖尿病(maturity-onset diabetes of theyoung,MODY)基因(HNF-1α)多态性的关系。方法:收集80个早发糖尿病家系,另选96例非糖尿病者为对照。提取研究对象血DNA,用PCR产物扩增HNF-1α基因的所有外显子,将PCR产物直接进行测序,对HNF-1α基因多态性进行筛查。结果:在80例糖尿病家系先证者中筛查到两个编码区的变异:位于1号外显子的Ile27Leu及7号外显子的Leu459Leu变异。Ile27Leu错义突变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在糖尿病先证者和正常对照者中无显著差别(P>0.05)。Leu459Leu同义突变仅在1例先证者中被发现,在该家系中与糖尿病共分离。该突变在正常者中未查到。结论:HNF-1α基因突变在江苏镇江地区早发家族性2型糖尿病中不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早发2型糖尿病家系中可能存在MDOY1基因的致病突变,本研究旨在了解MDOY1基因(HNF-4α)在早发家族性2型糖尿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收集100个2型糖尿病家系,先证者均在40岁前被诊断为糖尿病,且至少还有一个一级亲属在45岁之前被诊断糖尿病。提取先证者血DNA,用PCR产物扩增MDOY1基因的所有外显子和外显子/内含子拼接区.将PCR产物直接进行测序。SPSS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MDOY1基因的筛查中,我们发现3个编码区的变异Exonlc M49V、Exon4 T130I、Exon10 S462S及二个非编码区的DNA变异ⅣS1C+44A〉T、IVS.5C〉T。结论肘DOY1基因内或附近的基因变异不是早发2型糖尿病家系的主要致病原因。  相似文献   

3.
基因芯片筛查糖尿病线粒体基因突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Liu SM  Zhou X  Zheng F  Li X  Qin H  Zhang HM  Li D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40):2853-2857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准确的高通量检测线粒体DNA突变的基因芯片技术,并探讨这些突变与糖尿病的关系。方法以尼龙膜为介质,通过紫外交联固定28个待测突变位点的野生型和突变型探针,并采用该基因芯片对200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210名健康对照的线粒体tRNA leu(UUR)基因及ND1基因进行筛查,DNA测序进一步确证突变位点,Mfold和Antheprot软件预测变异型基因及蛋白质二级结构。结果成功研制可检测28个突变位点的线粒体DNA芯片,在糖尿病组检出tRNA leu(UUR)基因13290C突变2例(1.0%),ND1基因突变23例:G3316A突变6例(3.0%)、13394C突变5例(2.5%)、A4164G突变8例(4.0%),T4216C突变2例(1.0%),T3593C(0.5%)和A3606G突变各1例(0.5%);对照组检出G3316A突变1例(0.5%)、A4164G突变5例(2.4%)。这些突变位点的测序结果与基因芯片检测结果一致。两组间仅13394C突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G3316A突变导致丙氨酸→苏氨酸,13394C突变导致酪氨酸→组氨酸,13593C突变导致缬氨酸→丙氨酸,T4216C突变导致酪氨酸→组氨酸,A3606G和A4164G突变分别为亮氨酸和蛋氨酸的无意义突变,前4种突变型的ND1蛋白二级结构不同于野生型。结论线粒体DNA芯片是一种快速可靠的高通量基因突变检测方法,ND1基因13394C突变可能参与了线粒体基因缺陷型糖尿病的发病。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线粒体基因tRNALeu(UUR)m t3243A→G突变糖尿病的临床特征及病情演变。方法回顾性分析一线粒体基因tRNALeu(UUR)m t3243A→G突变糖尿病家系成员共10例,随访3年,观察其临床特点及胰岛功能变化。结果随访3年后tRNALeu(UUR)m t3243A→G突变者体质指数、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较随访前显著下降,1例出现耳聋症状加重,2例出现了蛋白尿,2例演变为糖尿病,3例进展为糖耐量异常(IGT),其中1例突变阳性者新生1女也为该基因突变阳性。结论线粒体基因tRNALeu(UUR)m t3243A→G突变者是糖尿病的高危人群,易演变为IGT或糖尿病,其临床表现呈一定的异质性。  相似文献   

5.
线粒体基因突变糖尿病的发现是近年来糖尿病分子遗传学研究的重要进展之一,也是近年来糖尿病研究的一大热点.线粒体基因突变中唯线粒体tRNALeu(uuR)A3243G突变被国内外学者公认,目前WHO己将其归类为特殊类型糖尿病,属胰岛B细胞功能缺陷糖尿病.它是目前已知的单基因突变糖尿病中患病率最高,且能以简易的分子生物学技术检出,首先进入日常临床基因诊断的一种糖尿病亚型.  相似文献   

6.
线粒体基因突变糖尿病(MIDD)的发现是近年来糖尿病分子遗传学研究的重要进展之一,并成为糖尿病领域研究热点。一系列研究均表明线粒体DNA上许多位点的突变与糖尿病明显相关,然而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现就近10年来其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线粒体基因的特点线粒体(mt  相似文献   

7.
线粒体基因突变糖尿病的现状及筛查与诊治的建议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线粒体基因组是细胞内惟一独立于细胞核染色体之外的遗传物质。由于受精卵的线粒体几乎全部来源于卵细胞,线粒体基因突变所致疾病呈母系遗传,即女性患者的子女均可能从母亲一方遗传获得致病基因而患病,而男性患者的子女理论上均不得病。1981年Anderson等发表了人类线粒体DNA(mtDNA)的全序列,从此开辟了研究mtDNA突变与人类疾病的新领域。本文在总结线粒体基因突变相关糖尿病国内研究现状基础上提出在中国人中进行筛查及诊治的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8.
北京地区早发糖尿病家系MODY5基因突变的筛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年轻起病成人型糖尿病(maturity-onset diabetes of the young,MODY)基因(HNF-1 β)在早发家族性2型糖尿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100个2型糖尿病家系,先证者均在40岁前被诊断为糖尿病,且至少还有1个一级亲属在45岁之前被诊断糖尿病.提取先证者血DNA,用PCR产物扩增MODY5基因的所有外显子和外显子/内含子拼接区,将PCR产物直接进行测序.另选100名非糖尿病者为对照.结果 在MODY5基因的筛查中发现2个非编码区的DNA变异IVS8 42 G>A,IVS9-22 C>T及1个编码区的变异ExonA513T.而对100名非糖尿病对照组进行DNA测序未发现此变异.结论 MODY5基因内或附近的基因变异不是早发2型糖尿病家系的主要致病原因.在新发现的MODY5基因变异中(A513T),有可能是一个疾病关联突变,但具体致病机制有待蛋白质功能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9.
线粒体基因突变与糖尿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现已明确线粒体基因突变可累及中枢神经、心肌、视网膜、骨骼肌、肾及胰腺等造成多种疾病,线粒体基因突变与糖尿病成为研究热点,线粒体基因突变糖尿病是近年来糖尿病分子遗传学研究的重要进展之一。现就此方面研究综述如下。1线粒体DN...  相似文献   

10.
伴线粒体基因突变的家族性糖尿病的临床特征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探讨由线粒体tRNALeu(UUR)(mtDNA)3243A→G点突变引起的糖尿病亚型的临床特征。方法按WHO的标准,采用基因诊断技术,对130例伴有糖尿病家族史的病人,其中包括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和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进行筛查。并对其中3例阳性者的家系进行临床及基因分析。结果从130例糖尿病患者中共检出4例(3.1%)伴有mtDNA3243点突变的非亲缘关系的病人,然后从其中3例突变病人及其家系中检测出9例线粒体糖尿病。全部患者均为消瘦体型。其中8例伴有神经性耳聋,8例因对口服降糖药继发性失效需改用胰岛素治疗。结论由于这类病人具有母系遗传、耳聋、进行性胰岛素分泌不全等特征,临床上可将这一类型的糠尿病分为一种新亚型-MIDD。  相似文献   

11.
胡承  王从容  张蓉  方启晨  马晓静  贾伟平  项坤三 《上海医学》2006,29(10):683-686,F0002
目的探讨葡萄糖激酶(GCK)基因在中国人早发和(或)多发糖尿病家系发病中的参与情况。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SSCP)及序列分析的方法对154例早发和(或)多发糖尿病家系先证者进行GCK基因扫查。对发现的突变/变异在家系其他成员及93名正常对照者中进一步检测和分析。结果共见到6种碱基改变。其中IVS 1-28 G→A见于1例糖尿病家系先证者,在正常对照者中未见,且未见于以往报道。另有2个多态位点IVS 1c-62 G→A、IVS 5 29 G→T为尚未报道的新位点。对IVS 9 8 C→T在正常对照者中进行数量性状分析后发现,正常对照者中T等位基因携带者的空腹血糖和三酰甘油水平显著高于非T等位基因携带者(P值分别=0.033 3和0.006 5)。结论GCK基因突变不是中国人早发和(或)多发糖尿病的主要致病因素,但发现常见型变异IVS 9 8 C→T可能与糖尿病部分临床性状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糜酶(CMA)基因多态性与浙江地区汉族2型糖尿病肾病(DN)患者的相关性。方法应用PCR—RFLP技术和遗传学方法,对145例汉族正常人群和130例汉族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CMA基因CMA/B多态性频率检测;同时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将糖尿病患者分为3组:正常蛋白尿组66例、微量白蛋白尿组40例和临床蛋白尿组24例,并分别检测各组CMA基因CMA/B多态性频率。结果CMA/B基因型频率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在汉族正常人群中,CMA基因AA、AG、GG型频率分别为0159、0497和0345。糖尿病组及其3个分组患者CMA/B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与正常对照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1219、0.560和3.359、1.940,均P〉0.05),而DN组患者与非DN组上述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1403和1.062,均P〉0.05)。结论浙江地区汉族人群存在CMA基因CMA/B多态性,而CMA/B多态性可能与汉族人群糖尿病和DN的发病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精神分裂症(SZ)患者线粒体(mtDNA)A5351G突变和谷氨酸卡纳氨酸盐受体2(GRIK2)基因rsA2227283G、rsT6922753C多态性.方法:选取河南汉族人群SZ患者312例(患者组),以体检健康的正常人340例为对照,应用PCR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技术验证基因型,分析等位基因...  相似文献   

14.
Background Mutations in the hepatocyte nuclear factor-lA gene cause the type 3 form of maturity-onset diabetes of the young (MODY3). This study was undertaken to determine mutations and sequence variations of the HNF-1A gene in Chinese with familial early-onset and/or multiplex diabetes mellitus.  相似文献   

15.
血管紧张素原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原 (angiotensinogen ,AGT)基因多态性与 2型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选择 2型糖尿病患者 1 99例 ,分为非糖尿病肾病组 (NDN)和糖尿病肾病组 (DN) ,采用放免分析法检测其 2 4h尿微量白蛋白定量 (2 4hUPro) ,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PCR -RFLP)方法检测其AGT基因多态性 ,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在所有糖尿病患者中AGT各基因型的Upro水平呈MT >MM >TT ,其中MT与TT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而AGT基因多态性在NDN组和DN组的分布并无明显差别。结论 AGT基因多态性与 2型糖尿病患者的 2 4hUPro水平有关 ,可能与 2型糖尿病肾病的进程有关。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肾病与血管紧张素I转换酶基因多态性的关系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明确血管紧张素I转换酶(ACE)基因插入/缺失(I/D)多态位点与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及其肾脏合并症发病的关系。方法以ACE基因内含子16的一个287bp的Alu顺序I/D型为多态标志,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基因片段,12%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PCR产物。结果(1)123例NIDDM与110例正常人对照组之间基因频率差异无显著意义;(2)NIDDM合并肾病与未合并肾病亚组间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显著意义,以上均以等位基因I占优势;(3)NIDDM发病初期出现的肾病和发病5年以上仍未合并肾病的亚组比较,等位基因D明显占优势(0.75),DD型及DI型有增多趋势。结论ACE基因I/D多态是早发NIDDM肾病的易患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早发型子痫前期的临床特点及围产儿结局.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01~2009-12间524例子痫前期病例的有关临床资料,根据孕周将其分为早发组(〈32周),晚发组(≥32周),比较两组病例发病情况、病情特点及母婴并发症等.结果 与晚发组子痫前期相比,早发型子痫前期具有明显的高血压家族史(P〈0.01);易发展成重度子痫前期(P〈0.01),出现肝、肾功能损害(P〈0.01);围产儿病死率高(P〈0.01).分娩孕期与围产儿预后显著相关(P〈0.05).结论 早发型子痫前期对孕妇的危害主要是围产儿不良结局发生率增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克隆与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相关的新基因C5orf21基因,初步研究C50rf21基因在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RT-PCR从人主动脉组织中克隆出C5orf21基因并经酶切、测序鉴定;研究C50rf21基因的组织表达谱、血管细胞表达谱以及高糖高脂对巨噬细胞中C5orf21基因表达的影响,并对C5orf21基因及蛋白功能进行分析.结果 成功克隆出CSorf21基因,人主动脉组织中存在5种C5orf21基因剪切体,编码框长度分别为1251、1113、894、810、810 bp,第3、5种剪切体GenBank数据库中尚未有收录,其中第4、第5种剪切体的蛋白编码框相同,均为810 bp,其差别主要在5′非翻译区碱基的不同,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C5orf21基因定位于染色体5q15,C5orf21含有Arb2结构域,可能与H3组蛋白第9位赖氨酸的甲基化有关;C5orf21组织表达较为广泛,以脂肪和主动脉组织表达最高;人主动脉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及巨噬细胞均有C5orf21基因的表达;高葡萄糖、油酸及LDL均上调巨噬细胞中C5orf21基因的表达.结论 首次在mRNA水平证实了C5orf21基因的存在,C5orf21基因表达的改变与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